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便秘是肛肠疾病中较常见的症状,病因繁多,直肠前突(RC)作为便秘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已引起临床医生重视。笔者对200例排粪障碍病人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以排除占位性、机械性梗阻及结肠性便秘(肠易激惹综合征、乙状结肠冗长、横结肠冗长),并经肛直肠指诊触及肛管上端直肠前壁有一圆形或卵圆形深浅不一的囊状凹陷突向阴道,共查出直肠前突8例,现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便秘(chronicconstipation ,CC)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慢性便秘己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病症。慢性便秘对人体的危害逐渐被认识,所以,近年来人们对结肠、直肠、盆底解剖、生理及便秘的诊治的研究从实验室应用到临床,如结肠传输功能试验、排粪造影、肛肠压力测定、盆底肌电图、水囊逼出试验等,对明确导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病因有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直肠排空障碍(功能性出口处梗阻)导致的慢性便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经过严格的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疾病之一,是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的一组肠功能障碍综合征,无任何器质性或异常的生化指标。根据症状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便秘型IBS的病因可能是小肠或结肠转运减慢,以及直肠敏感性过低等,但临床单独使用各种药物治疗效果不尽理想。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我们用替加色罗联合聚乙二醇4000治疗便秘型(CIBS)患者7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余英 《实用老年医学》2007,21(5):353-354
慢传输型便秘又称排空迟缓型便秘或结肠无力,占功能性便秘的13%,是指肠内容物从近端结肠向远端结肠和直肠运动的速度低于正常人,这种异常被证明与异常的肠道动力有关。老年便秘患者多为慢传输型便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多运用综合治疗,本文旨在研究微生态制剂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伴直肠黏膜内套叠引起的直肠排空障碍型便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中、重度直肠前突伴直肠黏膜内套叠采用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形切除吻合、直肠前壁闭式缝合、消痔灵注射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结果 28例治愈,4例明显好转,有效率为100%。结论吻合器直肠黏膜环形切除吻合、直肠前壁闭式缝合、消痔灵注射和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中、重度直肠前突伴直肠黏膜内套叠引起的直肠排空障碍型便秘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愈合快。  相似文献   

6.
直肠前突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见表现之一,目前临床上评估直肠前突的常用影像学方法包括传统排粪造影、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盆底超声检查,用以明确直肠前突的分度,以指导临床治疗.目前认为传统排粪造影仍然是诊断的金标准,直肠前突的手术指证仍以其测量的深度为标准,但是存在辐射等缺点;磁共振排粪造影具有多方位成像、优良的软组织对比度、无电离辐射等优点,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存在检查费用高、非生理姿势排便状态下检查等缺点;盆底超声成像技术作为一项新近开展的诊断技术,能够对后盆底内所有功能异常状态进行有效评估,同时避免辐射损害,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慢性便秘患者胃肠运动与循环胃肠激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慢性便秘(ICC)是一种以结肠动力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结肠机能紊乱,表现为肠内容物通过结肠时间延长,从而导致顽固性便秘。根据其结肠动力学特点分为3型:慢传输型(STC),系指结直肠动力障碍,占45.5%;出口梗阻型(OOC),系指盆底动力障碍,占25%∽36%;混合型(CSOC),即兼有二者表现或不典型者。ICC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十分明确,一些研究发现ICC患者胃肠动力学异常与特定的循环胃肠激素水平异常有关。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孟子辉  王巍 《胃肠病学》2005,10(6):366-367
结肠冗长症是一种近十多年来才逐渐被人们认识的一种疾病,是结肠在发育过程中因基因再复制而生长过长所致的一种先天性结肠畸形;也有学者认为长期便秘与大量使用泻剂可促进结肠及其系膜的延长。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临床辅助检查技术的发展。结肠冗长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积极探讨其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结肠冗长症最主要的症状为顽固性便秘。本研究认为便秘症状出现2年以上者必然伴有直肠黏膜脱垂,采用左半结肠切除术加直肠黏膜结扎注射固定术治疗结肠冗长症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肠运输试验及盆腔联合阴道、膀胱和排粪同步造影(盆腔四重造影)对便秘的诊断价值.方法 按罗马Ⅲ标准初诊为便秘的患者60例,行结肠运输试验和盆腔四重造影检查.结果 在60例便秘患者中,结肠运输试验显示结肠传输缓慢27例;盆底四重造影检查发现,除3例未见明显异常外,其余57例同时存在两种甚至多种盆底形态异常,其中盆底痉挛17例、盆底腹膜疝39例、直肠前突37例、膀胱下垂3例、子宫后倾5例、骶耻分离3例、直肠黏膜内脱垂15例.结论 结肠运输试验、盆腔四重造影有助于便秘的病因诊断,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非毒性巨结肠是全结肠或结肠一段呈高度扩张不伴有全身或结肠中毒症状和体征。临床上根据它是否由机械性因素引起结肠完全梗阻或部分梗阻而分为两类:机械性因素有肠扭转、术后吻合口狭窄、肠憩室症伴痉挛、结肠癌引起部分梗阻;结肠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非毒性巨结肠(急性假肠梗阻)为原发性盲肠扩张(OgilVie综合征)、全结肠巨结肠和急性粘液水肿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11.
重点阐述慢性便秘外科手术治疗原则。慢传输型便秘的外科治疗指证是确诊结肠传输减慢,病程在3年以上并经内科治疗无效,患者强烈要求手术,无精神障碍,了解有无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和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方式多采用全结肠切除术或者次全结肠切除术。直肠内脱垂的外科治疗指证是有严重直肠内脱垂症状,严格内科治疗无效。手术方式首先采用经肛门手术。直肠前突手术指证是有明显临床症状,前突超过3cm,局部有造影剂存留,需要手助排便。单纯直肠前突无论经肛门、经阴道入路的手术,疗效均较好。对于耻骨直肠肌痉挛,目前多采用扩肛术或生物反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功能性便秘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进行肠道转运时间及其肛门直肠运动和直肠容量感觉研究,探讨两类疾病的结肠运动方式有何不同。方法 用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全结肠通过时间和结肠分段通过时间并计算转动指数。用电子气压泵研究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感觉和直肠顺应性。结果 便秘型IBS的结肠转动时间延长主要在右半结肠。功能性便秘的各个节段结肠均有延长,结合转动指数研究,发现直肠乙状结肠部位的延长更显著。两种疾病的肛门直肠括约肌静息压、收缩压和松弛压均无明显异常,但两者的顺应性和排便阈值均明显增高,其中功能性便秘的感觉阈值有增加。结论 IBS便秘型结肠运动紊乱主要在右半结肠,功能性便秘的结肠动力改变主要在直肠乙状结肠部为多。说明两者的结肠运动方式改变是不同的,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在晚近胃肠动力学的研究中 ,医学界趋于将便秘分为慢传输型便秘 (Slowtransitconstipation ,STC)、出口梗阻型便秘和两者的混合型便秘。对于出口梗阻型便秘是作为一个症状而存在于某种疾病当中的 ,它多与盆底疾病相关 ,应用排便造影、肛门直肠测压和电生理检查 ,可明确诊断。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 ,排便功能失调的解决 ,便秘症状可相应缓解。除了上述容易通过容积性泻药治疗的和可治性肛门直肠疾病 ,剩下的则就是怀疑结肠动力受损所引起的结肠传输功能异常 ,即结肠无力 ,使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过长的便秘 ,即STC…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罗马Ⅲ标准分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感觉障碍及生物反馈治疗效果。[方法]对10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予以排粪造影、结肠传输试验及肛肠动力学检测临床分型,结肠慢传输型31例,出口梗阻型36例,混合型33例,予生物反馈训练,4周为一观察疗程。对生物反馈治疗效果以及三型患者治疗前、后直肠感觉功能指标(直肠对容量刺激的初始感觉阈值、排便感觉阈值、排便窘迫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t检验显示,FC患者治疗前、后排便感觉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感觉阈值、排便窘迫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1)。治疗前、后结肠慢传输型初始感觉阈值、排便感觉阈值、排便窘迫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均高于混合型和出口梗阻型。[结论]生物反馈有助于脑调节大肠的传导动力和恢复肠道感觉功能,调节直肠感觉功能,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排便规律和排便行为,增强肌力。  相似文献   

15.
100年前,西班牙神经解剖学家Cajal第一次发现并描述了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的形态结构。后来人们进一步研究发现ICC是胃肠道起搏细胞,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与其数量和形态异常有关。顽固性便秘作为最常见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之一,其发生、发展与ICC紧密相关。本实验通过分析结肠旷置术前、后家兔结肠壁内ICC形态和数量变化,进一步探讨顽固性便秘的病因,并为临床实施结肠旷置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便秘可因肠管动力失调、盆腔出口梗阻或二者并存所致。只有少数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便秘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本文对各种手术方式作一综述。次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对结肠无力症效果较好 ,但疗效难以预测。重度的直肠前膨出修补效果较好。全面仔细的术前功能和影象学检查 ,严格挑选患者对手术成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巨结肠的病例特点,减少其误诊率,提高对成人巨结肠的认识。 方法回顾分析2014至2018年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确诊为成人巨结肠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起病症状、发病时间、误诊的疾病类型、诊断方法及治疗方式、转归情况。 结果10例成人巨结肠患者中男性(6例)病患多于女性(4例);发病时间1周至5年,于当地医院误诊为肠梗阻、肠道功能紊乱、十二指肠淤积症、顽固性便秘等。1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行结肠次全或者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手术后的病理证实为成人先天性巨结肠。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半年来院复查肠钡剂灌肠较前明显缓解,且能规律排便,行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的患者无再复发。 结论成人巨结肠确诊多依赖于手术活检病理。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手术切除后患者肠梗阻症状减轻,排便较前规律。  相似文献   

18.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肛门直肠动力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的肛门直肠动力学改变。方法 采用灌注式测压装置测定 18例便秘型IBS患者和 15例健康人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最低敏感量、最大耐受量及直肠顺应性。结果 便秘型IBS的直肠、肛门内外括约肌静息压力、内括约肌主动收缩压、模拟排便时直肠收缩压、内外括约肌净减压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肛门 直肠屏障压便秘型IBS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最低敏感量便秘型IBS组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最大耐受量及顺应性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便秘型IBS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学异常 ,这种异常可能是导致便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老年慢传输型便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传输型便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经少量钡餐法胃肠运输试验确诊为有胃肠道慢传输因素存在的老年便秘患者51例,其中结肠慢传输患者17例,全部行结肠次全切除术;全消化道慢传输患者9例,5例行全结肠切除,4例行包括结肠全切除的联合手术;结直肠混合型患者25例,9例行结肠次全切除,16例行包括结肠次全切除的联合手术.结果 全组治愈44例(86.3%),好转7例,有效率(治愈+好转)100%.25例结直肠混合型便秘患者,单纯结肠次全切除和联合手术的治愈率分别是44.4%(4/9)和93.8%(15/16),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全消化道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结肠全切除和联合手术的治愈率分别是75%(3/4)和100%(5/5).两者虽然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例中手术后发生肠梗阻3例,切口感染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结肠次全切除术或结肠全切除术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方法,结肠慢传输患者应选择结肠次全切除术,全消化道慢传输患者应选择全结肠切除术,对合并有盆底异常、直肠排空障碍和出口梗阻的慢传输便秘患者应选择联合手术.结肠部分切除疗效较差,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结肠、直肠动力,直肠感觉功能.方法用结肠传输试验检测结肠传输时间,并用结肠传输指数分型,用肛门直肠测压方法测定便秘型IBS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门括约肌最大缩榨压,模拟排便时,直肠收缩压,肛门括约肌剩余压,直肠对容量扩张刺激的初始感觉阈值,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结果便秘型IBS患者全结肠及各节段结肠传输时间均高于对照组,便秘型IBS患者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肛门括约肌最大缩榨压低于正常对照组,最大耐受容量及直肠顺应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发现不同传输类型的便秘型IBS肛门直肠测压表现不同.结论便秘型IBS患者存在结肠、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觉功能异常,结肠传输试验与肛门直肠测压相结合,可体现不同传输类型便秘型IBS肛门直肠动力学病因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