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恺 《时代建筑》2006,(5):44-47
文章记述了作者与多位国际建筑大师的接触与交流,并力图捕捉建筑大师们的思想和智慧,从而拉近思想中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事件空间建筑通过空间设计提供人的活动体验场所,"事件空间"虽然不是一个团体、学派,尽管是一个个有个性、有自己观点的建筑大师的思想,但他们的创作手法却并行不悖。事件空间的建筑师们从艺术、电影、文学的创作手法中吸取营养,通过反文脉、叠置(建筑蒙太奇)、波普化、反讽的创作手法来进行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的建筑大师诞生了。这是我市建设行业的一件大事。为宣传我们自己的大师,从本期开始,本刊特新辟专栏——重庆建筑大师的足迹,陆续报道大师们的工作业绩。希望我们的专访文章能让读者感受到大师们对山地建筑"理性的思考和浪漫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维也纳建筑大师阿道夫·路斯(Adolf Loos)是20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先驱。本文剖析了路斯的设计思想中对于结构与"饰面"关系的理解,澄清了他对"装饰"的看法,通过从"建构"的视角来分析"路斯楼",审视阿道夫·路斯的设计思想,揭示这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复杂与深刻。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建筑发展中,香山饭店和苏州博物馆是两件重要作品。香山饭店建成后,学界对其民族化、现代化的判定有许多争议。直到25年后苏州博物馆落成,对于中国现代建筑,贝聿铭提出中而新的明确观点。对于一位建筑大师跨越近30年的两件作品,其形式与内涵需以审慎态度分析理解。因此,该文通过对这两件作品的设计手法、思想和学界评论的对比分析,试探讨贝聿铭设计思想、手法的变化,及其为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带来的影响与启发。  相似文献   

6.
静谧与光明     
多数建筑大师都是用他们的作品影响着当代或者后代的建筑家,改变着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居住环境与审美观点。尽管许多建筑大师也有自己的论著或文章,但很少有人能够超越自己的作品所带来的影响。而路易·康的影响既来自于他的建筑作品,更来自于他的建筑思想。  相似文献   

7.
李敬平 《山西建筑》2009,35(19):15-16
介绍了现代建筑的思想源起及因素,分析了现代建筑的理论观点及设计手法,研究了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形式、技术与特性,通过两位建筑大师的设计精神来探讨现代主义建筑,以帮助人们了解现代主义建筑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审美反思     
杜甜甜 《城市建筑》2014,(31):49-49
美国的自由和开放使得盖里、蓝天组、里伯斯金、汤姆·梅恩等建筑大师在美国的快速发展中找到了自己的试验田,灵活运用倾倒、扭转、碎裂重组等多样的建筑手法,塑造属于自己的建筑形象.虽然这些建筑都曾在图像资料上看到,而当它们真实地出现在自己眼前时,又深深被这充满激情、富有想象力的建筑所震撼,总在感慨行程过短,欣赏时间总也不够,同时开始陷入苦思,“大师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如何欣赏这些建筑?”对这些“怪异”的建筑形象,充满了疑惑,开始反思自己一贯的建筑审美.  相似文献   

9.
李向辉  关瑞明 《工业建筑》2006,36(12):100-104
通过解读现代建筑大师路易.康和当代瑞士建筑大师马里奥.博塔的建筑思想及作品,分析博塔在路易.康影响下对其的传承与创新,指出传承与创新在当今建筑多元文化浪潮中所具有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对中国建筑发展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通过A+U的这篇文章的翻译和其他一些补充资料,加上笔者自己的理解,描述了当今建筑学偶像之一的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思想来源与发展过程及她的某些著名作品,希望能使读者更深入的了解这位世界建筑大师。  相似文献   

11.
王玉龙 《福建建筑》2014,(1):53-55,46
在多元化的今天,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建筑师们将自己的作品设计的千奇百怪,以至于一座城市之中,猛然间出现了多座奇形怪状的地标建筑。中国的建筑与城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失去了地域特色而变得千篇一律。而象山校区的建成,给我国当前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范例,而其所体现出的消隐思想,对于我国建筑走出当前的混乱,具有极大的启示性。  相似文献   

12.
车轩 《中外建筑》2013,(6):36-37
伊东丰雄是日本众多建筑大师中承前启后、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建筑以轻盈流动自然而闻名。本文通过简述日本现代建筑的发展,并选取伊东的若干代表性作品进行分析,解读他与日本社会与文化一脉相承的建筑思想,并通过他与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的对比,论述这一思想在日本建筑中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了乌拉圭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迪埃斯特的生平与代表作。通过与其他建筑大师、结构大师的对比,阐述他独特的建筑思想与建造哲学。在此基础上,从建造方式的可行性、建筑效能的综合性两方面,分析了砌体结构在中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与密斯、赖特等人齐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对流行思潮有着独特的理解和发展。他强调现代主义的人情化、地域化和个性化改良,为探索现代主义的出路增添了浓厚的人文色彩。与其他大师不同的是,他将自己的思想始终贯彻于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  相似文献   

15.
阿尔托是与赖特齐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们都提出过有机建筑的设计思想。本文对两位设计大师早年的经历、有机建筑思想内涵、风格、空间组织、室内环境设计五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赖特与阿尔托有机建筑设计思想的异同。本文的研究对我国有机建筑设计实践具有指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建华 《华中建筑》2011,29(5):172-174
该文从理性、浪漫和意境三个方面分析了芬兰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个性品质和设计思想的发展历程,并通过解读他的具体作品来理解他的这些思想在建筑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从建筑设计到生活方式设计在建筑行业有个有趣的现象:大师们会偶尔旁顾,设计起家具或灯具来,而且还往往成为经典。建筑大师有这种能力并不奇怪,建筑与工业产品一样,都反映并解决了人们生活方式与技术、美学、社会的关系,建筑师能洞察并处理好这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当代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詹姆士·斯特林50年代在住宅设计领域活动的分析,反映了他进取、革新的精神。其中所提供的几项设计实例中所表现的设计思想及手法,对于今天中国住宅建筑设计仍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建筑师们凭借自己的阅读、体验与观察来探索中国建筑思想融入现代建筑创作的具体方式,建筑史学家们在系统的实证研究中力图提供可靠的建筑历史事实和建筑文化价值解释。然而,能否在这两者之间整体性把握中国古典建筑思想的基本特征,从而提供古典建筑思想与现代建筑话语之间交流对话的可能性?基于中国建筑文化解释方法的反思,沿着身体体验与生活经验的路径,我们尝试探索这类可能性,也就是对古典建筑思想给予一种有意义的现代诠释。  相似文献   

20.
简讯     
意大利举办宗教建筑艺术展 德国现代主义宗教建筑设计大师鲁道夫·施瓦茨(Rudolf Schwarz)与荷兰僧侣、宗教建筑理论家汉斯·范德拉恩(Hans van der Laan)建筑艺术展(图1)近日在意大利维琴察落下帷幕.该展览名为“20世纪的神圣空间”,它对有关当代宗教建筑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解答,在上个世纪60年代进行的宗教改革中,建筑师们在宗教建筑设计思想方面一度产生混乱.而鲁道夫·施瓦茨(1897~1961)与汉斯·范德拉恩(1904~1991)则通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为宗教建筑的发展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