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火山岩油藏注采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火山岩油藏无论在国内或国外,其数量与规模都既少又小。我国的火山岩油藏主要分布在新疆,这些油藏注水开发已有数年,其动态特征表现为:油井产能高低悬殊;油井及油田产量递减均快、油藏无稳产期;注水井吸水差别大;注水开发时少数油井水窜水淹严重、而多数油井长期不见注水效果;油藏采收率多在8%-13%之间。上述注采特征与油藏裂缝发育、非均质性极强的地质特点是相一致的。根据上述特点,建议火山岩油藏的开发应慎重注水,重点做好高产井管理,水窜严重的井组采取停注或间注等方式进行开采。  相似文献   

2.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区石炭系油藏为构造裂缝和溶蚀孔洞的火山岩基岩油藏,受构造和裂缝控制。储层主要岩性为安山岩玄武岩。油藏采用衰竭式开采递减大、采收率低。由于油藏裂缝发育、非均质性极强,注水开发水淹水窜严重,多数井长期注水不见效。该油藏注水开发已经26年,注水补充地层能量,油藏递减得到减缓;通过研究油藏地质特征,油水分布和运动规律,开展多方式精细注水,油藏目前采出程度达到18.71%,开发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3.
安塞油田坪北区低渗透油藏裂缝的利用与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塞油田坪北区天然裂缝是有规律地存在的,它能提供高渗透通道,改善油层的出油和吸水能力,也可能造成方向性水窜,降低水驱油效率。根据裂缝自身发育规律加以利用和改造,通过沿主导裂缝方向布井、钻加密井、调剖与堵水、不稳定注水、沿裂缝井排线强化注水等,能有效地提高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裂缝性特低渗油藏在注水开发中后期易发生水窜、水淹现象,影响注水开发效果,采用弱凝胶深部整体调驱技术进行矿场试验.试验区块7口注水井对应43口采油井,日产油量由9.91 t上升到17.77 t,综合含水率由60.48%下降到46.34%,一年累计增油2345.35 t,每t原油税后价格按1900元计算,投入产出比1∶2.4.有效地解决了中山川油区水窜问题.弱凝胶体系有效控制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的水驱液流转向,增大水驱波及效率,提高采收率,为子长采油厂中山川油区裂缝性特低渗油藏区域性水窜、水淹治理和增油降水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矿场经验.  相似文献   

5.
水流优势通道研究在二、三次采油中,对于注采井间连通性、水淹程度、层内、层间非均质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七中东八道湾组油藏为一套砂砾岩加泥岩的沉积储集层,注水开发后,综合含水上升速度异常,各井组采出程度不均,为了识别八道湾组油藏水流优势通道,从油藏动静态入手,采用井间示踪剂研究方法,定性描述井间去水方向和速度,定量反演井间水流优势通道物性参数,给出平面、纵向优势通道发育方向和层位,对油田生产开发提供明确指导,最后根据井层通道类型调剖原则,提出调剖强度和用量设计,为油田后续调整挖潜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大庆长恒以东的朝阳沟油田、头台油田、榆树林油田的低孔渗砂岩储层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其裂缝的产状、规模、分布主要受断裂和构造高部位、砂岩厚度以及埋藏深度的影响。断层附近和构造高点裂缝发育,薄互层砂岩裂缝发育,岩层埋藏越浅裂缝越发育,裂缝对于油田注水开发影响在,裂缝发育区油井具有较高的初期产能,但也存在过早水淹、超流渗透、水动力封闭边界等不利影响,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关键措施是合理布置注水井  相似文献   

7.
中国变质岩火山岩油气藏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我国的变质岩火山岩油气藏可分为四种类型:基岩风化壳型、基岩断裂破碎带型、沉积岩中火山喷发岩型与沉积岩中火山侵入岩型.归纳我国变质岩火山岩油气藏特征,主要有:(1)油藏类型多样,以基岩风化壳型为主;(2)气藏与气顶油藏较少,以油藏为主;(3)油藏规模以小型为主,也有大型油藏;(4)火山岩油气藏多于变质岩油气藏;(5)油井产能高低悬殊,高产井分布主要受裂缝发育好坏控制;(6)注水开发效果普遍较差,表现为高产井水窜严重而低产井长期难以见效;(7)油井及油田产量递减均大,有的油藏递减惊人;(8)油藏采收率不高,一般在8%~15%,多数在11%~13%.  相似文献   

8.
砂岩储层裂缝在水力压裂作用下扩展准则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储层裂缝方向以及井网布置下的油田合理注水压力,基于多孔介质力学以及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含共线裂缝岩体储层裂缝的扩展模型,以及注水压力的计算模型。文章结合头台油田扶余储层参数探讨了储层裂缝方位,注采井方位以及裂缝距注水井距离对注水压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注采井方位下,当裂缝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平行时,注水压力最小,随着裂缝与最大主应力夹角的增大,注水压力也逐渐增大,当裂缝与最小主应力方向平行时压力最大;注水压力随注采井方位以及裂缝距注水井距离增大而增大。为避免油井出现暴性水淹以及提高油田采收率,针对扶余储层给出了一个合理的注水压力范围值。本文研究结果与实际工程测井数据较吻合,因此对同类油田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缝洞型油藏属于以溶洞、溶蚀孔隙、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底水油藏.在开发过程中,因储层裂缝发育程度高、底水易沿高渗透裂缝通道窜进而造成油井快速水淹.塔河油田在不动管柱的施工条件下,将液态堵剂注入水窜通道进行封堵,释放水窜屏蔽剩余油,达到治水的目的.同时,深化油藏认识和基础资料分析,建立了"六项基础"分析法确定堵水潜力,研发淀粉胶和高温冻胶2种药剂,形成一套针对缝洞型油藏的不动管柱堵水技术体系,在现场实施13井次,有效率为61.54%,增油1.7万t.  相似文献   

10.
丰富川油田为低渗透油藏,2002年开始对长2油藏进行前期注水先导实验,2003年基本实现全区注水开发,但全区开发效果不理想。综合含水率由2003年的25.0%上升到2015年的92.0%,进入超高含水开发阶段。该区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裂缝性水淹水窜现象较为严重,油井含水率上升明显,单井产量低,油田产量递减快等。对全区进行了地质再认识,在对单砂体精细对比、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小层对应程度的基础上,一是提出了整体上大面积注水,局部上缓慢温和注水的注水方式,以补充地层能量;二是提出了采用两套井网,实现分层开采的方法,以扩大原始井距,解决层间矛盾;三是采取单井引效措施,以提高单井产量,最终改善全区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大庆外围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储层发育天然缝、人工缝及注水诱发动态缝,受复杂裂缝体系影响,采油井见水类型多样,见水规律及原因复杂,加剧了措施调整难度。为了改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水驱效果,以CYG油田C45Z区块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块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划分单井见水类型,结合动静态数据,系统剖析见水规律及原因,为措施调整指明方向。通过措施调整,截至2021年3月,措施井组日增油1.0 t,含水率下降12.0%,阶段累计增油2 051.6 t,初步形成分类治理措施调整模式。  相似文献   

12.
安塞油田坪北区强化注水提高开发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塞油田坪北区为低渗透裂缝性油藏。随着注水开发的推进,位于裂缝方向上的油井将逐步水淹,位于裂缝侧向上的油井见效困难,导致难于保持稳产。本文分析了坪北区强化注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油藏模拟研究,并结合矿场生产实践,得出了较好的历史拟合,据此提出合理强化注水开发指标和主要认识。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强、油水分布规律差。部分高产井易水淹或产量大幅度递减。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部分单井在压井后,压力明显上升、可以恢复部分产量。分析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层特征,研究注水开发的地质影响因素,并通过对注水替油的机理研究,结合现场单井注水替油和多井缝洞单元注水替油的实践,来分析选井、选层及注采参数的影响,评价注水替油开发效果,优化注水方案设计,是为了使注水开发在塔河碳酸盐岩油藏的推广应用,以便提高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14.
H油田薄砂层油藏首创采用边缘环状和中间点状的双台阶水平井注水开发,如何开展双台阶水平井水驱动态监测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利用示踪剂模拟方法定性判断注入水波及方向、范围以及寻找高渗透条带方面的技术已相对成熟,而定量研究方面较少。建立了示踪剂迁移模型,用于定性研究注入水优势方向、注入水突破时间,边水入侵情况,并指导薄砂层油藏2008-2009年注水井调整配注11井次、新投注水井2口,注采调整后累计增油4.2 631万t,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青西油田窿6区块油藏属深层裂缝型油藏.由于裂缝的规模、开裂度、分布以及连通性很不均匀,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水窜现象.当油井投产以后,首先是裂缝中的油被率先采出,使裂缝中的地层压力迅速降低,在裂缝中形成一个低能带,于是地层水沿裂缝快速窜至井底,从而形成油井出水.裂缝发育程度及其与水体连通程度决定了出水时间的早晚和出水量的大小.通过Logistic函数、Gompertz函数两种S型增长曲线预测模型,对窿6区块含水率进行拟合和预测.  相似文献   

16.
裂缝性油藏射孔参数优化设计与常规孔隙性砂岩油藏有较大的不同,裂缝的存在使得射孔完井油井的产能评价变得十分复杂.在对裂缝孔隙性油藏射孔参数与油井产能定量关系研究的有限元模拟基础上,对一组水平缝、一组垂直缝、两组垂直缝和三组直交缝情况下射孔参数对油井产能的影响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和分析,获得了很多有益的结论,研制了裂缝性油藏射孔参数优化设计软件,对裂缝性及裂缝孔隙性油藏的射孔参数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油井产能.  相似文献   

17.
Oil reservoirs with secondary bottom water in Ng33 members (in Guantao formation, Paleogene system) of Lin2-6 fault block in Huimin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have entered the late stage of ultra-high water-containing-exploitation. Oil exploita-tion from vertical well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efficient. The reservoir type, with water displacing oil and the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are specifically studi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recovery ratio. An integrated scheme for adjusting horizontal wells has been designed and the key technique of the scheme optimized. The study shows that: 1) the positive rhythm of fluvial depositional features is the internal cause of the flooding of oil reservoirs while water injection, injection-production patterns and accumulative petroleum production are the external causes; 2) oil-water driving patterns have transferred from edge water ad-vancing to bottom-water-coning; distribution of the remaining oil mainly concentrates in the upper rhythm and top of the middle rhythm in Ng33 members; 3) a great deal of remaining oil is enriched in high positions of faults, in axes of tiny structures, in stagna-tion areas among water-injection wells and oil-wells and in tectonic saddle areas with sparse wells. Compared with vertical wells, horizontal wells have advantages such as high recovery, high off-take potential, high critical output, large controlling areas and long time of bottom-water breakthrough.  相似文献   

18.
裂缝性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注气可以维持裂缝性储层的地层压力,并提高驱油效率.阐述了世界裂缝性油藏注气提高原油采收率(EOR)技术的发展概况,分析和讨论了裂缝性储层注气开采特征、室内实验研究及理论研究技术现状.指出,储层中裂缝发育方向和程度严重影响注气驱替效果;气驱突破速度未必比水驱突破快;气驱波及范围有可能比水驱波及范围广.多孔介质将影响流体相态、油气混相性及气驱油机理,建议加强考虑双重介质特性的注气驱相关室内实验研究和混相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长庆油田储层属于典型的低渗透,需要注水进行开发,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部分区块进入开发中后期,油井含水不断上升,给油井增产改造带来了很大困难。通过对长庆低渗透储层特征、开发现状、见水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室内研究,形成了注水井深部调剖、油井堵水、堵水压裂、裂缝深部暂堵酸化等中高含水油井增产技术。目前在现场应用61口井,取得了较好的措施效果,为长庆油田低渗透储层中高含水油井提高单井量进行了有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