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临床上较为常见,一般认为其病变多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两下肢痉挛性瘫痪和周围神经障碍,具有多样性和非特异性.特别在病程的早期,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不易诊断[1,2].明确的诊断配合积极的治疗,可使SCD患者获得康复;否则病情恶化,严重者会导致死亡[3].本文回顾分析脊髓传导速度(SCCV)的测定用于脊髓SCD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包括侵犯脑、脑膜、脊髓和脊髓膜的许多感染性疾病。本病大多具有季节性、流行性和高度传染性的特点。CNS是生命、感觉和运动中枢的所在地,任何对诊断或治疗的延误都会  相似文献   

3.
脊髓占位性病变原因较多,可发生于髓内、髓外硬膜下或硬膜外。髓内者较少见,症状类似脊髓空洞症。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参阅本期刘道宽文章。故本文以肿瘤为例,着重介绍髓外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在此基础上再讨论不同病因的特点。最后提及鉴别诊断问题。涉及其它专题介绍的疾病从略。  相似文献   

4.
临床问查临床问查是最基本的诊断技术,但问查前(1)应熟悉脊髓病的一般表现:①最常见的横贯性脊髓损害,常以截瘫或四肢瘫的形式出现,同时有感觉,反射改变和尿便障碍,以胸髓,颈髓损害为常见,病因有炎症、脱髓鞘,肿瘤和血管病等。②脊髓半切(Brown  相似文献   

5.
颈椎关节强硬为衰老性疾病,50%年过50岁和75%年过65岁者可有放射学改变,虽多无症状,但可因骨赘形成而引起脊椎强硬性神经根病及脊髓病。类风湿病人常因滑膜炎致枢椎齿突和寰枢横韧带之间的滑膜面和低位颈椎小关节破坏而发生颈痛和颈脊髓病。5~10%癌症病人可发生椎体转移,其中15%为颈椎,成为第二位癌性神经系统并发症。本文就老年性颈痛的病因分类及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内外科处理方法和步骤作了详尽论述。  相似文献   

6.
脊髓变性疾病是一组多发生于中年,起病隐袭,缓慢进展,病理上主要是神经细胞或其纤维发生退行性变,终至细胞消失,使受损的神经结构萎缩的疾病。仅知有些疾病和家庭遗传有一定的关系,此组疾病,只要一旦弄清其本质后,就可能归类于其它疾病。现就几种常见的脊髓变性疾病,结合个人临床经验谈一些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以脑出血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脑出血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临床特点,以引起临床的重视,并对其早期诊治.方法总结5例以脑出血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临床特点、诊断和预后情况.结果以脑出血为首发表现的急性白血病临床少见,一般年龄低,脑内出血灶呈多发性,出血量不大,预后差.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体征、骨髓检查、脑脊液检查、CSF涂片找到幼稚细胞,头CT发现有脑出血.治疗主要以化疗、鞘内注射化疗和颅脑脊髓照射为主.结论原因不明的脑出血,有时可能为急性白血病引起,临床上应引起注意.化疗、鞘内注射结合颅脑脊髓照射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急性脊髓炎或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系指一组急性发作的脊髓炎症性疾病。临床症状变化不定,取决于:(1)脊髓损害的水平:例如颈髓病变表现为四肢瘫,胸髓病变为截瘫,腰髓病变表现为下肢远端瘫痪甚或仅有大小便障碍。临床上急性脊髓炎以上胸段脊髓最为常见,因而大多表现为截瘫。(2)上行或下行传导束受损的程度:上行传导束受损程度的不同,表现为病变水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脊髓空洞症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但由于缺乏特异诊断方法,常致误诊,现结合110例对其诊断作一讨论。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临床常见脑炎、脑膜炎的鉴别诊断要点与治疗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燕 《传染病信息》2008,21(1):24-27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属临床重症,有时诊断极具挑战性。感染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真菌、寄生虫等,由于病原体侵人中枢神经系统的部位不同,感染可呈现各种不同的疾病形式,如脑膜炎、脑炎、脑膜脑炎、脊髓膜炎、脑脓肿等,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以下叙述在临床上易于混淆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要点和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成像(MRl)是近年来飞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的新兴诊断技术。MRI不仅能准确的显示出脊髓的正常解剖结构及各种病理改变,而且是一项安全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与CT相比具有更大的优越性。现结合我院引进美国Diasonics公司超导全身MRI扫描机的临床使用,简要介绍MRI在诊断脊髓及脊柱病变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孙俊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12):1223-1225
目的分析急性脊柱损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和诊断意义。方法对100例急性脊柱外伤患者的MRI检查的临床情况及MRI的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经MRI明确诊断为颈椎损伤25例,胸椎损伤36例,腰椎损伤39例,其中包括椎骨骨折、椎体脱位、椎间盘损伤、韧带损伤、脊髓损伤。结论 MRI是急性脊柱损伤最好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169例老年急性腹膜炎,原发病以常见多发病为最多,62.1%的病人伴有各种不同的合并症。临床上多以可忍受的腹痛为首发症状,其他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对急腹症应及早采取手术治疗,将疾病控制在并发症出现前有较好的效果;诊断时应注意老年人的特点,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与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腹腔穿刺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治疗应以时间短、损伤少、抢救生命为主的手术方式为宜,原发病是否需一次解决,要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4.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32例临床分析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收集我院近10余年来诊断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病人32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相关辅助检查,并对病人进行随访。结果发现所有的SCD病人均有与现已知可以引起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病因有关,其中以胃炎占首位;痉挛性截瘫、感觉异常、深感觉减退,共济失调为SCD常见的症状和体征。该病误诊率比较高,相关的辅助检查有一定的敏感性。尽早并进行正规治疗才能获得较好疗效。结论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要结分病史、临库表现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并排除一些容易误诊的疾病如末梢神经炎、多发性硬化等。对部分诊断困难的病人进行随访,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0例病人的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SCA多于30岁~40岁隐袭起病,多有家族史,下肢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检查可见肌张力障碍、腱反射亢进、病理征、位置觉及震动觉受损,磁共振成像(MRI)、电生理等有助诊断。结论根据临床特点、结合MRI、神经电生理等辅助检查能够提高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16.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加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0例病人的临床特点和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SCA多于30岁~40岁隐袭起病,多有家族史,下肢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检查可见肌张力障碍、腱反射亢进、病理征、位置觉及震动觉受损,磁共振成像(MRI)、电生理等有助诊断。结论根据临床特点、结合MRI、神经电生理等辅助检查能够提高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4个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家系的临床特征、基因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对临床诊断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4个家系8例患者及8名健康对照者进行相关SCA基因的诊断与分析,对异常等位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观察CAG三核苷酸重复次数,分析临床表现与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证实4个SCA家系分别为SCA1,SCA2,SCA3,SCA7亚型家系,4例先证者致病基因ATXN内CAG重复数分别为48次、43次、61次、63次。结论:基因检测确定4个SCA家系的亚型,其致病原因均为ATXN基因内CAG三核苷酸的重复异常扩增,基因检测有助于SCA诊断与分型。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兆孔 《山东医药》2001,41(19):56-58
帕金森病 (PD)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部变性疾病 ,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 ,临床主要表现为缓慢起病、静止震颤、肌肉强直、行动迟缓、姿势反射消失和步僵等。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对多巴类药物的反应性 ,一般可以作出明确的诊断。但是对于某些亚临床症状或非典型病例在早期却难以认识和诊断 ,因为它们只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不适感 ,患肢易疲劳感 ,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因此 ,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1  PD的临床分型1.1 原发性 (IPD) 按病程分型 :1良性型 :病程较长 ,平均可达 12年。特点为运动症状波动 ,精神症状出现较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髓空洞症的误诊原因,分析其肌电图表现。方法分析5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肌电图全部异常,具有神经源性损害特点,倾向脊髓前角细胞病变。结论肌电图可为脊髓空洞症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起病的颈部脊髓硬膜动静脉瘘(DAVF)的I临床和影像特点。方法收集确诊的颈部脊髓硬膜动静脉瘘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5例,并复习相关国外文献。结果此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42岁,均以突然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方式起病,有明显颈强。1例有一过性意识丧失,伴二便失禁。5例头CT检查均正常,均由腰穿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经颅内及脊髓血管造影诊断为颈部脊髓DAVF,5例均通过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获得治愈。结论颈部脊髓DAVF是SAH的一个罕见的病因,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对可疑DAVF的病例应行双侧颈总动脉、椎动脉及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脊髓MRI作为无创筛选检查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