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金双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患者炎症反应及直肠肛门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02/2017-09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和台州医院接诊的8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42例患者美沙拉嗪治疗,给予研究组42例患者美沙拉嗪联合金双歧治疗.连续治疗2 mo后,比较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 2receptor,s IL-2R)]、病变活动性积分、临床疗效、直肠肛门动力学.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IL-10水平分别为68.87 pg/m L±5.12 pg/m L、59.26 pg/m L±10.28 pg/m L,IL-18分别为86.25 pg/m L±42.86 pg/m L、212.26 pg/m L±56.42 pg/m L,TNF-α分别为21.08 ng/m L±3.71ng/m L、23.62 ng/m L±3.84 ng/m L,s IL-2R水平分别为215.75 U/m L±80.71 U/m L、544.72 U/m L±210.56 U/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变活动性积分为(2.07分±1.52分)低于对照组(3.14分±2.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40/42)优于对照组的76.19%(3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直肠疼痛阀值、直肠顺应性、直肠排便阀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美沙拉嗪联合金双歧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病变活动性,促进直肠肛门动力学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83例U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1组单独口服美沙拉嗪1.0g,3次/d;治疗2组除口服美沙拉嗪外,将康复新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150 mL中灌肠,每晚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治疗前后检测血清IL-1、IL-8、TNF-α水平,复查结肠镜了解疗效.同时选择8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UC组血清IL-1、IL-8、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2组血清IL-1、IL-8、TNF-α水平下降幅度较治疗1组显著(P均<0.05),临床疗效亦优于治疗1组(P<0.05).结论 UC患者存在细胞因子异常,美沙拉嗪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比单用美沙拉嗪治疗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UC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0).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康复新液灌肠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炎性因子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ase,LPO)的水平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 n terleukin 6,I L-6)和I L-8水平明显下降(127.8 ng/m L±21.4 ng/m L vs 190.7 ng/m L±22.4 ng/m L,81.7 ng/m L±11.3 ng/m L vs125.6 ng/m L±10.7 ng/m L,0.4 ng/m L±0.1ng/m L vs 0.6 ng/m L±0.2 ng/m L,P0.05),SOD水平明显升高(51.7 U/m L±3.9 U/m L vs34.4 U/m L±3.2 U/m L,P0.05),NO和LPO水平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 U/m L±1.8 U/m L vs 12.5 U/m L±2.1 U/m L,5.8mol/L±0.4 mol/L vs 6.5 mol/L±0.3 mol/L,均P0.05).结论:康复新液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是U C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减轻炎性反应,增强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小剂量和标准剂量美常安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维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于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UC缓解期患者98例,随机分为3组:美沙拉嗪组,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1.5 g/d;小剂量美常安组,口服美常安750 mg/d;标准剂量美常安组,口服美常安1 500 mg/d。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并记录维持缓解时间、不良反应情况,所有患者复查肠镜并记录UC活动度积分和病理组织学积分。结果三组患者UC复发率、维持缓解时间、肠镜活动度积分及病理组织学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美常安在UC患者维持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18年3月诊断为UC活动期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治疗组(n=36)。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1.0g/次,4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MMF0.5g/次,3次/d,2组疗程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综合临床疗效,评估治疗前后Mayo评分及Baron内镜下UC活动度评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IL-8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86.1%72.2%,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Mayo评分的脓血便、黏膜表现积分和总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Baron内镜评分(1.76±0.43),对照组(2.34±0.69),2组差异显著。2组治疗后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MF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疗效优于单独应用美沙拉嗪,其机制可能与下调促炎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内科》2017,(2)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并给予磷酸铝凝胶+地塞米松5 mg灌肠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及给予地塞米松5 mg灌肠治疗。治疗后使用结肠镜对患者进行检查,并评价其黏膜改变情况;使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等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α、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能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有效缓解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氨基水杨酸类联合微生态制剂维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效果,为UC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01月–2015年01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服用美沙拉嗪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服用美沙拉嗪的同时服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维持治疗1年。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30%)明显优于对照组(8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IL-8及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Hs-CRP、IL-8及TNF-α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基水杨酸类联合微生态制剂对UC的维持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甘草泻心汤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活动期UC患者86例,按照就诊门诊号顺序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予以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甘草泻心汤,对照组予以单纯的美沙拉嗪肠溶片,2组均连用6周,其中美沙拉嗪肠溶片1.0g/次,4次/d,口服;甘草泻心汤,1剂/d,煎煮法取汁200ml,分早晚二次口服。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IL-6和10、TNF-α水平的变化,并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2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较前明显下降,IL-10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实验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7,P0.05)。[结论]甘草泻心汤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的疗效较佳,能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肠黏膜的愈合,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血清IL-6和TNF-α水平,提高血清IL-10水平,调节体内促炎症因子/抗炎症因子比例紊乱,减轻肠黏膜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秦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UC证属湿热内蕴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口服美沙拉秦,治疗组(42例)在上述基础上联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3个月后评价2组疗效以及患者血清中TNF-α、IL-6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后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下降的幅度比对照组亦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秦治疗UC疗效明显,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泰宁对牛结肠黏膜蛋白(CCMP)诱发大鼠免疫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A组(n = 8), 模型B组(n = 10), 美沙拉秦(5-SAS)C组(n = 10), 阿泰宁大, 小剂量D, E组(1011 CFU/L, 1010 CFU/L), 阿泰宁大剂量 美沙拉秦F组(n = 10), 21 d后处死动物, 肉眼观察结肠病变, 分别测体质量、结肠湿质量、溃疡指数和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 用MTT法测定各组肠系膜T/B淋巴细胞转化率, 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IL-8和TNF-α含量, 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清样品中IgG含量.结果: B, C, D, E组大鼠体质量均小于A组, 但没有显著性差异. B组大多数大鼠排出的便呈白色, 黏液且质软, 治疗后排便均正常, 结肠病变均减轻. C、D、E组大鼠的肠湿质量指数和溃疡指数得分以及D、E和F组的结肠中上段肠黏膜病变积分与B组均显著降低. 与B组相比, C、D、E和F组的T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增高(1.53±0.44, 1.25±0.49, 1.39±0.40, 1.18±0.41 vs 0.59±0.20, P<0.05). 而血清中IL-8含量均显著降低(47.7±16.9 ng/L, 39.7±13.4 ng/L, 57.0±8.6 ng/L, 31.9±5.0 ng/L vs 81.0±10.9 ng/L, P<0.01), D、E, F组血清中TNF-α和D, F组IgG的含量均显著降低(TNF-α: 31.7±11.2 ng/L, 47.2±21.7 ng/L, 30.3±17.1 ng/L vs 78.0±12.3 ng/L; IgG: 9.6±1.8 g/L, 7.5±0.2 g/L vs 11.9±0.4 g/L, P<0.05). 结论:用CCMP可使大鼠结肠黏膜出现典型UC病变, 并伴随IL-8、TNF-α、IgG致炎因子显著升高, T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减低. 用阿泰宁治疗后, IL-8、TNF-α及IgG的表达下调, T淋巴细胞转化升高, 肠黏膜溃疡被修复. 阿泰宁和美沙拉秦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肠愈疡汤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颗粒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单用美沙拉嗪颗粒治疗,联合组予以清肠愈疡汤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颗粒口服。对2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联合组临床症状各项评分、结肠镜检积分、CRP、IL-1β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肠愈疡汤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可有效降低炎性指标,改善临床症状,且复发率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联合美沙拉嗪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炎症性肠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与美沙拉嗪组各40例,美沙拉嗪组使用美沙拉嗪治疗,联合组使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对比联合组与美沙拉嗪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肠道菌群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美沙拉嗪组80.00%(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患者体内CD8+、TNF-α、IL-6、IL-1、大肠杆菌、肠球菌水平低于美沙拉嗪组(P<0.05),CD3+、CD4+、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高于美沙拉嗪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颗粒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Th17/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以及分析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诊治的UC患者132例,数字表法将132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每次1.0 g,3次/d,疗程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颗粒开水冲服,1袋/次,3次/d,疗程12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和Treg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IL-6和TNF-α表达的使用。[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h17细胞比例为(8.54±1.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45±1.52)%(P0.05),观察组治疗后Treg细胞比例为(6.38±1.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6±1.03)%(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和TNF-α分别为(18.28±4.24)μg/mL和(34.23±5.14)μg/mL(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34±5.81)μg/mL和(47.14±8.63)μg/mL(P0.01)。治疗后观察组肠镜镜检的充血水肿率、糜烂率和溃疡率分别为24.24%、15.15%和7.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42%、28.79%和16.67%(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42%(61/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6%(50/66)(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91%(3/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00%(16/50)(P0.05)。[结论]参苓白术颗粒调节了UC患者Th17/Treg平衡,抑制炎症反应,疗效显著,患者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治疗作用以及对结肠黏膜IκB-α蛋白的表达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经结肠镜及病理证实的UC患者24例,随机分为复方苦参组和美沙拉嗪组, 复方苦参组16例用复方苦参结肠溶治疗, 美沙拉嗪组8例用美沙拉嗪治疗, 共治疗8 wk.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IκB-α蛋白的阳性细胞表达率.结果: 复方苦参组总有效率为93.75%, 美沙拉嗪组为87.50%,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复方苦参组和美沙拉嗪组治疗前结肠黏膜IκB-α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治疗后(25.6%±2.9% vs 21.5%±4.9%, 23.5%±5.6% vs 21.8%±5.0%, 均P <0.01), 治疗后复方苦参组结肠黏膜IκB-α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与美沙拉嗪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复方苦参结肠溶胶囊对UC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治疗后患者结肠黏膜IκB-α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降低, 这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强化埋线疗法联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将93例进入UC临床缓解期1周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穴位埋线组(31例)采用穴位强化埋线疗法,美沙拉嗪组(32例)口服美沙拉嗪,联合治疗组(30例)采用穴位强化埋线疗法联合口服美沙拉嗪。观察两组12个月时复发率、缓解时间、不良反应。结果穴位埋线组、美沙拉嗪组、联合治疗组复发率分别为45.2%(14/31)、40.6%(13/32)、16.7%(5/30),穴位埋线组、美沙拉嗪组分别与联合治疗组比较P均〈0.05;穴位埋线组、美沙拉嗪组、联合治疗组缓解时间分别为(201±8)、(219±77)、(260±67)d,穴位埋线组、美沙拉嗪组分别与联合治疗组比较P均〈0.05;穴位埋线组、联合治疗组无不良反应,美沙拉嗪组有2例在用药2周时出现皮疹、4例用药早期有轻微腹胀,未影响继续治疗。结论穴位强化埋线疗法联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UC疗效较好,可减少复发,延长缓解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清肠化湿方(Qingchang Huashi recipe,QHR)联合口服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01/2015-01浙江省奉化市中医医院消化科108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美沙拉嗪缓释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QHR口服,2组的疗程均为8 wk.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积分、肠镜表现积分、病理积分及临床有效率.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中的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积分、肠镜表现积分、病理积分较对照组低(均P0.05);(2)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4%vs 83.3%,均P0.05);(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a、白介素(interleukin,IL)-6及IL-17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清中的IL-13的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QHR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治疗UC能较好的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肠镜及病理表现,同时降低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结合美沙拉嗪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及对钙卫蛋白(calprotectin,CP)、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65例2016-01/2016-10于大庆市第四医院消化科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布拉氏酵母菌散.2组患者疗程均为6 wk,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粪便CP及血清炎性因子冏-干扰素(interferon-冏,IFN-冏)、肿瘤坏死因子-冄(tumor necrosis factor-冄,TNF-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3.75%vs81.81%,P0.05);2组治疗后Mayo疾病活动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CP、IFN-冏、TNF-冄、IL-6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随访复发率优于对照组(7.4%vs 24.2%,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结合美沙拉嗪能够显著降低UC患者CP、IFN-冏、TNF-冄、IL-6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及肠道黏膜损伤,且复发率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服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2组治疗30天后观察对比其疗效和血清细胞因子IL-1、IL-8、TNF-α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效率和细胞因子的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新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其疗效显著、确切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方法:本研究收集我科2年住院治疗的轻、中度UC患者139例,按随机、对照分为美沙拉嗪治疗组81人与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美沙拉嗪治疗组58人,比较两组在达到缓解时间、缓解率、维持缓解时间、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美沙拉嗪与美沙拉嗪相比,两组在缓解率、维持缓解时间、复发率的比较,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美沙拉嗪组缓解率、维持缓解时间、复发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81,F=3.435,x2=4.757,均P<0.05);达到缓解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轻、中度UC中,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美沙拉嗪与美沙拉嗪相比,具有缓解率高、维持缓解时间长、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UC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服用美沙拉嗪,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培菲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IgA、IgG、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的IgA、IgG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研究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TNF-α、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的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IL-10则显著上升(P0.05),且研究组变化幅度更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UC患者较单用美沙拉嗪的疗效更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