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盐水保留灌肠对盆腔脓肿患儿的疗效。方法随机将36例盆腔脓肿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均采用生理盐水100~15ml进行保留灌肠,观察组插管深度为15~25cm,温度为42℃~43℃,对照组插管深度为7—15cm,温度为39℃~41℃。结果观察组液体肠内保留时间长,疗效高,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x^2检验和t检验(P〈0.05,P〈0.01)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结论盆腔脓肿患儿保留灌肠时,增加肛管的插入深度,提高盐水温度,可以达到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周静  蒲继红  罗小华  王丹 《护理研究》2006,20(4):883-885
[目的]研究结肠透析时间和插管深度对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结肠透析时间80min,插管深度55crn~60cm;对照组结肠透析时间40min,插管深度25cm~30cm。[结果]观察组结肠透析后中药灌肠保留时间、腹水消退、清除肌酐与尿素氮以及病人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选择结肠透析时间80min、插管深度55cm~60cm对难治性腹水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长度对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插管长度55~65cm,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插管长度45—55cm。结果插管后3d及1周时,观察组患者胃管脱出次数少于对照组,胃肠道并发症恶心、呕吐、误吸、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后2周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呕吐反流、误吸、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明显降低;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提高留置经鼻气管导管的患者插胃管成功率的方法,缩短插管时间,减轻患者不适。方法选择70例已经经鼻留置气管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操作者插胃管至18~20cm时,由另一位护士把气管导管气囊内的气体全部抽出,继续将胃管送入胃内并确认后,再将气管导管气囊充气;对照组采用插胃管过程中不放出气囊内的气体,气囊保持充盈状态的插胃管术。比较2组第1次插管成功率及所需插管时间。结果观察组第1次插胃管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观察组采用的插胃管方法不仅提高插管成功率,又大大减少插管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口含维生素C片插胃管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需要留置胃管的病人,给其口腔含化一片维生素C,诱发唾液分泌,诱发吞咽反射,从而提高插管成功率。方法 对需要留置鼻胃管的101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插胃管,观察组在插胃管之前1min,口腔含化1片维生素C,其他操作方法同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病人唾液分泌增多,吞咽活动自然,并且能连续数次吞咽,一次插胃管成功率为91.7%,对照组病人一次插胃管成功率为58.5%(P〈0.01);观察组病人呛咳发生率为4.2%,对照组为22.6%(P〈0.01);观察组呕吐发生率为4.2%,对照组为24.5%(P〈0.01);观察组病人主诉舒适率为85.4%,对照组为47.2%(P〈0.01);观察组插管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对需要留置胃管的病人,如果无特殊禁忌症,可在插管前1min口腔含化1片维生素C,以诱发和刺激唾液分泌,能提高一次插胃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骨科男性患者应用组合式导尿术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雪琴 《护理与康复》2009,8(11):951-952
目的探讨骨科男性患者应用组合式导尿术的效果。方法用抽签法将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先将导尿管用石蜡油浸泡+利多卡因针剂注入尿道,再进行插管;对照组按留置导尿常规实施导尿。观察两组患者插管时的疼痛程度和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插管时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高于对照组,分别为X^2=18.71,P〈0.05;X^2=5.89,P〈0.05。结论组合式导尿术能提高插管成功率,减轻患者插管时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7.
中药灌肠不同深度插管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不同深度插管对保留时间及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6例UC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实验组插管长度为40cm,对照组插管长度为20cm.比较两组灌肠保留时间和疗效.结果:实验组保留时间及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插管长度为40cm时保留时间较长,治疗UC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0例阑尾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口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为3.3±0.2cm,对照组的切口长度为6.6±0.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费用也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属于一种灵活的微创方式,其创伤轻、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快,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进行探讨改进。[方法]对120例慢性结肠炎病人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用注射器接尿管(代肛管)方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P〈0.01),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P〈0.01),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药物外溢,延长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的探讨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目的 对保留灌肠肛管的插入深度进行研究,以解决病人的不适感。方法 将260例保留灌肠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观察组将肛管插入深度为20-25cm,对照组按常规插管,观察两组患者便意感及保留时间等情况。结果 两组便意感,保留时间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插入深度为20-25cm能使药物保留时间延长,明显减轻便宜感。  相似文献   

11.
胎盘早剥并发子宫卒中的防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泽君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2):1136-1137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并发子宫卒中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行剖宫产的85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有子宫卒中的36例(观察组)和无子宫卒中的49例(对照组)患者的特点进行比较。结果3例行子宫次全切除,其余成功地保留了子宫,无一例产后出血。观察组与对照组诱因以妊娠高血压为第一位,但观察组机械性因素、胎盘附着于后壁和确诊时间〉24h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症状和体征比较,观察组腹痛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而腰背痛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视发生胎盘早剥的诱因,特别是机械性因素,努力杜绝医源性因素;提高对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是防止子宫卒中的关键;子宫卒中不是子宫切除的指征。尽可能地保留子宫,以保护产妇日后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院前救护程序改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荣 《护理学报》2008,15(1):53-55
目的探讨改良颅脑损伤昏迷病人院前急救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按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救护车出诊先后顺序编号,单号为观察组60例,双号为对照组59例。观察组实施改良的救护程序:第1步先进行快速护理诊断,根据GCS昏迷评分标准确定昏迷等级;第2步保持呼吸道和静脉通道有效开放;第3步测定瞳孔、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为进一步采取急救措施提供依据;第4步,应对措施处于预启动状态,包括心肺复苏、抗休克、伤口处理、头部CT检查和术前准备,形成院前救护-CT室一手术室的绿色通道。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接到“120”呼救电话至气管插管、头部CT检查、入手术室时间,两组术后3d内意识进展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接到呼救电话至入手术室时间、至头部CT检查时间、至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P〈0.05);术后3d内意识好转、意识恢复率提高(P〈0.05或P〈0.01),2周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改良院前救护程序能有效缩短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院前急救时间,是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的有效急救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蔡文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6):1558-1559
目的观察中药“清胰救阴汤”改良灌肠辅助治疗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胰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清胰救阴汤”高位低压保留灌肠,并改进灌肠插入肛管长度为60~90cm,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胰救阴汤”改良灌肠辅助治疗胰腺炎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中的应用。方法将919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头部组293例、手部组336例及足部组290例。观察3组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保留时间。3组中每组又取出60例分为2小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0例,观察2组封管保留时间及封管液体维持时间。结果头部组穿刺部位保留时间与手部组、足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手部组穿刺部位保留时间与足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观察组封管保留时间及液体维持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头部保留时间长于手部;手部保留时间长于足部;输液器原液封管法比生理盐水封管法省时、省力,有利于护士操作,更适合儿科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47例,男28例,女19例,分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组(S组)和单纯丙泊酚组(P组)。监测并记录入室、诱导前、插管前、插管中、插管后SBP、DBP、HR、SpO2。观察从给药到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到行气管插管的时间,同时观察出现插管反应的比例、出现明显低血压及血压明显波动的比例。观察并记录丙泊酚诱导的总量。结果:除S组SBP在插管中与插管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外,两纽的HR、SBP、DBP在入室后、诱导前、插管中、插管后各时间点与插管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插管前P组的SBP与DBP与S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行气管插管时间均明显短于S组(P〈0.05),丙泊酚的总量S组少于P组(P〈0.05),出现明显低血压及血压明显波动的比例S组也明显少于P组.结论.七氟醚可以安全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苹果醋漱口插胃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需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插胃管;观察组在插胃管之前用苹果醋漱口,其他操作方法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唾液分泌增多,吞咽活动自然,并且能连续数次吞咽,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0.0%,与对照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60.4%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呛咳、呕吐发生率分别为4.0%、2.0%,与对照组20.8%、18.8%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主诉舒适率为88.0%,对照组为62.5%,2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插管时间较对照组缩短,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2.9±1.2)min vs(3.7±1.2)min,P〈0.05]。结论对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如果无特殊禁忌症,可在插管前用苹果醋漱口,以诱发和刺激唾液分泌,从而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改进的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盆腔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改进保留灌肠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保留灌肠效果,包括插管长度、耐受情况、药液保留时间(>2 h)、病人坠胀感和药液外溢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插管长度、耐受情况、药液保留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发生坠胀感和药液外溢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的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采用一点红对经口气管插管(oral endotracheal tube,OETT)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OETT患者按气管插管的时间先后编号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一点红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复方硼砂液进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在插管后7d内口腔溃疡发生率、发生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后口腔溃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试验组口腔溃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发生口腔溃疡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口腔溃疡发生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晚。结论采用一点红口腔护理明显优于复方硼砂液,对防止和控制OETF患者口腔感染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应用经鼻、经口留置胃管的优缺点。方法将84例患者插胃管时间分成两组,经口留置胃管为观察组(42例),经鼻留置胃管为对照组(42例),观察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点滴式保留灌肠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点滴式保留灌肠法在临床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需保留灌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点滴式保留灌肠法。观察2组患者灌肠液保留时间、灌肠液是否外溢、f临床疗效及灌肠过程中患者的满意度和护士接受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P〈0.01)、灌肠液外溢明显减少(P〈0.01)、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接受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点滴保留灌肠法可以提高灌肠效果,减轻患者灌肠中的不适,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护理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