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解-SBR-活性碳吸附工艺处理规模化猪场粪污,处理反应器停留时间2.0h~6.0h,CODcr去除30.1%~47.3%,BOD5去除54.1%,SS去除56.0%~61.1%,TN去除22.3%,TP去除55.3%,NH4-N几乎没有去除。水解对CODcr的去除效率比沉淀高17%。SBR停留时间1.0~1.4d,CODcr、BOD5、SS去除率分别为52.1%~82.1%、89.0%~95  相似文献   

2.
竹笋采后活性氧代谢对木质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竹笋在 5℃ 和 10℃下,木质素含量、H2O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OD、CAT和 POD 3种酶活性虽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 H2O2呈持续上升趋势,由于 H2O2的积累,致使木质素含量不断增加。5℃的 SOD、POD活性和 H2O2含量均显著低于 10℃下的数值,5 ℃下木质素含量极显著低于 10℃下的数值。  相似文献   

3.
根据鄱阳湖区和5大河流域重点县(市)的气象资料、鄱阳湖湖口水位和NOAA卫星监测到的历年不同季节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建立了光、热、水、蒸发等气象因子、湖口水位与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关系模型。模型可以根据未来天气和水位变化模拟鄱阳湖主体和附近水域面积的变化,通过与正常水体水域面积比较,预测淹没面积和退水面积,经过1998年特大洪涝期间的初步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水稻种植期的田面水氮、磷浓度是稻田N、P径流流失、N素的氨挥发等各种损失途径的关键控制因子。通过田间定点实验监测与分析研究了洱海北部地区水稻土田面水氮磷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氮(TN)以及可溶性总氮(DTN)在施基肥后是先升后降的趋势,1~3 d内达到峰值,然后迅速下降,9 d后含量差异趋同;在施入孕穗肥后,TN及DTN浓度立即到达峰值后迅速下降,在9 d后含量很少,并趋于稳定;DTN浓度变化趋势可用二次曲线模型Y=AX2+BX+C来描述;铵态氮(NH+4-N)浓度变化在不同施肥时期有明显区别,施基肥后田面水NH+4-N浓度在3~5 d内到顶点,而在追肥期1~2 d内就到顶峰;田面水总磷(TP)和可溶性总磷(DTP)浓度施入基肥后呈指数型下降,在施肥12 d后差异趋同,其变化都可用指数模型(Y=C0×ekt,k<0)来描述。因此,施肥后 9 d内是控制N损失的关键时期,控制P损失的关键时期则是在施肥后的两周内;水稻施肥应避开降雨时期,以减少施肥后的径流流失。  相似文献   

5.
人工模拟芦苇床系统处理污水的效能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设计并构建了一个小型人工芦苇床,分析生长了18个月的芦苇床系统处理污水的效能。结果表明,芦苇床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在1d内的BOD5去除率达85%以上、COD达80%以上、SS和总大肠菌群的去除率达90%以上,该系统对NH3-N和O-0O4-P的去除效果较差,尤其是对O-PO4-P的去除率很低。去污的最佳滞留时间BOD5和COD为2d、SS为1.5d、总大肠菌群为5d、NH3-N为6d、O-P  相似文献   

6.
对育苗期间水质变化状况作了探讨,获得以下研究结果:①在大黄鱼育苗期间,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范围为pH7.8 ̄8.1;NH3-Nt,0.13 ̄4.17mg/L;NH3-Nm,0.05 ̄0.167mg/L;NO2^0-N,0.004 ̄0.612mg/L;COD,5.32 ̄11.53mg/L。②水体中投放适量的藻类可有效改善水质,维持良好的水质状况。③投饵后水质均发生一定的变化,特别是氨氮浓度有明显的升高,  相似文献   

7.
大黄鱼育苗池水质状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育苗期间水质变化状况作了探讨,获得以下研究结果:①在大黄鱼育苗期间,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范围为pH7.8 ̄8.1;NH3-Nt,0.13 ̄4.17mg/L;NH3-Nm,0.05 ̄0.167mg/L;NO2^0-N,0.004 ̄0.612mg/L;COD,5.32 ̄11.53mg/L。②水体中投放适量的藻类可有效改善水质,维持良好的水质状况。③投饵后水质均发生一定的变化,特别是氨氮浓度有明显的升高,  相似文献   

8.
氮钾营养与花椰菜氮素代谢和产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采用4种不同氮钾营养处理研究了花椰菜叶片硝酸盐的还原作用,硝酸还原酶活性与花球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以N8K10处理植株生物较好,花球产量与单位叶面积商品生产率最高,N8K5,N15K10和N10K5处理依次降低,植株不同叶位叶片的NR活性自下而上逐渐提高。氮钾交互作用明显地影响叶和NR活性和NO3^-—N含量。增氮显著地提高NR活性,降低NO3^-—N含量,低氮时增钾提高NR活性,降低NO3^-  相似文献   

9.
干旱胁迫对番茄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胁迫导致番茄叶片RWC、Chl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质膜透性和ATPase活性提高.短期干旱胁迫可提高叶片SOD和CAT活性.4d以内的干旱胁迫后复水,RWC、Chl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清除活性氧保护酶SOD、POD和CAT的活性显著提高,抗氧化物质AsA和GSH的水平得到恢复,MDA得到清除,自动氧化速率降低,重新建立了活性氧产生与清除的平衡系统,ATPase活性降低,膜系统的损伤得到修复,透性降低,恢复了原有正常的生理代谢机能.长期干旱胁迫导致叶片清除活性氧的平衡体系受到破坏,SOD、POD和CAT活性以及AsA和GSH的含量下降,膜脂过氧化加剧,自动氧化速率提高,MDA积累,影响番茄正常代谢,从而加速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10.
表面活性剂类型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阴离子C12H25SO4Na(C12S),C12H25(OC2H4)7SO4Na(C12E7S),阳离子C12H25NC(CH3)3·Br(C12NMe3)和非离子C8H17C6H4(OC2H4)10OH(Tx-100)表面活性剂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以及变性后的复性。结果表明,C12E7S和Tx-100对SOD的活力几乎无破坏,C12S对SOD只具有一定的破坏性,C12NMe3对SOD具有较强的变性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以边缘湖区大湖池和沙湖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月份不同水位条件下这些湖区的水质理化特征,运用经验频率曲线的湖泊富营养化随机评价方法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析水质营养状态和类型。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指数(CODMn)、总磷(TP)和氨氮(NH_4~+-N)在10月和12月偏高,而在5月水位上涨时最低。硝酸盐氮(NO_3~--N)浓度在5月明显偏高,其他月份差别不大。总氮(TN)浓度在12月最高(两湖分别为2.7±0.4和2.4±0.5 mg/L)。10月鄱阳湖退水后,TN浓度相对其他月份不高(1.2±0.2 mg/L),但TP浓度较高,分别为0.27±0.01和0.33±0.02 mg/L,TN/TP为9.2∶1和7.4∶1,叶绿素a(Chl-a)浓度最高,分别为10.4±1.2和15.6±1.7μg/L。边缘湖区在5月涨水时为Ⅲ类水质,中营养化;8月丰水期为Ⅲ~Ⅳ类水质,初等富营养化;枯水期为Ⅴ类水质,富营养化。与鄱阳湖主体湖区相比较,除5月边缘湖区的水质比鄱阳湖主体好外,其他月份都是边缘湖区水质比主体水质差,边缘湖区在秋季更容易藻类富集。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及主要污染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研究鄱阳湖水环境承载力、水污染主导因子及其主要来源,为科学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规模,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鄱阳湖水资源承载力0.5216,表明鄱阳湖水资源对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还有一定的承载空间;水质承载指数6.179,说明流域范围内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鄱阳湖的水质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4.295,反映出鄱阳湖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水环境较差的水质性缺水的生态问题仍然存在,防治流域水污染刻不容缓。鄱阳湖水体中BOD、COD的年纳污量虽小于Ⅲ类水质控制纳污量,但TN的年纳污总量介于Ⅲ类水和Ⅳ类水质的控制纳污量之间,TP年纳污量大于Ⅳ类水质的控制纳污量,TN和TP成为湖区水体的主要污染因子。鄱阳湖水体中的COD、TN、TP主要来源于城镇生活污水和非点源污染,其中非点源污染的贡献率最大,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应成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13.
乌梁素海水质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乌梁素海水质变化特征和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方法]利用2014—2016年乌梁素海12个采样点的实测数据,选取TN、NH_3-N、TP、COD这4项污染指标,分析其水质变化特征和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结果]近3年来乌梁素海的水质逐年改善,由于芦苇等植物吸收过滤及沿途污染物的物理沉降等,由西北部入湖地区各点向湖心和西南部出湖地区的污染物浓度降低;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明显,TN、NH_3-N、TP、COD浓度整体体现出1月(枯水期)浓度较高,5月(平水期)最低,9月(丰水期)污染物浓度普遍重新回升。污染物浓度与气温和蒸发量无显著相关,与降水量相关,且湖泊水质主要与农田退水有关。[结论]该研究为乌梁素海水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调度下鄱阳湖水环境容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三峡水库调度下鄱阳湖的水环境容量变化特征。[方法]以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为鄱阳湖污染物主要控制性指标,采用有机物和营养物质水环境数学模型,分析三峡水库调度下鄱阳湖的水环境容量变化特征。[结果]三峡工程运行后,水库增泄流量时,鄱阳湖在汛期高水位的持续时间延长;而水库蓄水减泄时,湖内退水加快,水位下降明显,因此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水文情势影响显著。2009年三峡水库蓄水时,鄱阳湖10月份的COD、TN、TP水环境容量较运行前分别下降了14.0%、15.4%、15.4%;而水库防洪泄水时,鄱阳湖8月份的COD、TN、TP水环境容量较运行前分别增加了3.64%、4.88%、4.88%。[结论]该研究为湖泊水体污染控制和水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邕江(河流养殖水域)和西津水库莲塘库区(半封闭、微流水养殖水域)的水质情况,为合理利用开发大水域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年9月~2010年9月,定期定点采集邕江和西津水库莲塘库区水质样本,测定采样点水深、透明度(SD)、水温、pH值、流速及水样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氨态氨(NH4+-N)、亚硝酸盐氮(NO2--N)、总氮(TN)、总磷(TP)等主要理化因子.[结果]邕江和西津水库莲塘库区水体COD、TP、TN、NH4+-N、NO2--N的季节变化特点均是:春季>冬季、夏季>秋季,而DO的季节变化趋势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根据Kaiser正交旋转因子荷载矩阵分析,得知邕江养殖水域水质监测工作重点应为水温、pH值、TP和TN,西津水库养殖水域水质监测工作重点应为水温、COD、NH+4-N、NO2--N、TP和TN.而模糊评价结果表明,邕江养鱼江段水质为中度富营养化,西津水库莲塘库区水质处在轻度营养化与中度富营养化之间.[结论]网箱养殖对河流水域和半封闭微流水域水质主要理化因子均有明显影响,但影响程度不一.邕江和西津水库莲塘库区水域若持续发展水产养殖,则应降低养殖密度以避免水体高度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浮床栽培虎杖对吉富罗非鱼养殖池塘的水质、底质的净化作用。[方法]2016年5—10月测定了水体TOC、COD、Chl、TN、NH_4~+-N、NO_2~--N、NO_3~--N、TP、PO_4~(3-)-P和底泥TOC、TN、TP,研究种植虎杖对吉富罗非鱼养殖水质和底质的影响。[结果]2016年5月,虎杖塘浮床区和敞水区TOC、COD、Chl、TP显著下降;6月浮床区和敞水区TOC、COD、Chl、TP显著下降,浮床区NH_4~+-N、PO_4~(3-)-P显著下降;7月,浮床区和敞水区COD显著下降,且浮床区TOC、Chl显著下降;8月,浮床区和敞水区COD、TN显著下降,浮床区TOC和敞水区NH+4-N显著下降;9月,浮床区和敞水区TOC、COD、Chl、TN显著下降;10月,浮床区和敞水区COD、Chl、TN显著下降,浮床区TOC和敞水区NH_4~+-N显著下降。6—8月虎杖种植塘底泥TOC显著增加,6月底泥TN显著增加,7—10月底泥TN显著降低,6、8—10月底泥TP显著降低。[结论]虎杖种植能降低水体中TOC、COD和Chl,降低底泥TP和TN,种植前、后期能分别降低水体中TP和TN,且能显著提高其总产量和成活率,降低其饵料系数和相应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和兴山县境内长江三峡库区香溪河支流古夫河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8月-2011年7月在整条河流中选取20个采样点,进行样本采集,并测定溶解氧、碱度、硬度、电导率、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硅、总有机碳共9项水质指标,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水质的时空分异特征。依据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差异,将20个采样点分成4组,即森林(A组)、耕地(B组)、水库(C组)和村镇(D组);根据该区域的水文节律,将5-10月归为湿季,其余月份为干季。判别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古夫河水质具有时空显著性差异:总磷、二氧化硅、电导率、化学需氧量、总硬度和总碱度等指标具有空间显著性差异;总氮、化学需氧量、溶解氧、二氧化硅和总有机碳与季节存在显著相关性,所测9项水质指标在不同空间类别上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空间类别上的干湿季节引起水质变化的主导因子是不同的:A组中,湿季主要体现为二氧化硅和总有机碳,干季主要体现为总磷、二氧化硅、总有机碳和化学需氧量,该组水质主要受地表径流、地质成因和风化作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B组中,湿季主要体现为硬度和总有机碳,干季主要体现为总磷、化学需氧量、总碱度和总硬度,该组除了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如农业径流、未处理的生活污水排放等人为因素影响;C组中,湿季主要体现为二氧化硅、总氮和总磷,干季主要体现为总氮、总有机碳和二氧化硅,该组主要受农业径流、地表径流以及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等的影响;D组中湿季主要体现为二氧化硅、总氮和总磷,干季主要体现为碱度、硬度、总氮和总有机碳,该组主要受村镇生活污水和农业径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古夫河水质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其中受人为因素影响更大。因此,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改善水质,做好水源地的长期水质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洱海农田生产与农村生活交替分布及昼夜节律对农灌沟渠水质影响,选定丰水期典型沟渠设置多个断面并进行昼夜连续取样监测。结果表明:沿水流方向沟渠断面水质TN、NO_3~--N、TP、DP浓度先增加后相对稳定;NH_4~+-N和COD浓度在出田后削减2.08%~55.56%和23.65%~38.19%,出村后浓度增加;在不同生产生活单元N和COD是水体中的主要污染因子,其中NO_3~--N为氮素主要形态,占TN浓度52.73%~79.33%。沟渠水质TN和NO_3~--N浓度受村民作息周期和生活节律影响较大,磷素昼夜变化幅度总体较小。在洱海农田生产和生活交替区域提高水样取样频率有助于准确了解水质浓度变化特征,从削减污染负荷角度建议增加生态沟渠并加强污水管网管理。  相似文献   

19.
水质标识指数法在白洋淀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2009年白洋淀水质参数的实测结果,应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白洋淀8个国控点位水环境状况分别进行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国控点位均表现出COD、TN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为TP和NH4+-N,DO指标除南刘庄外均较好;离府河入淀口较近的南刘庄断面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较高,其他7个点位差别不大,其中淀水下...  相似文献   

20.
西昌市邛海湖鹅掌河入湖口枯水期水质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万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40-17042
研究以西昌邛海湖南侧入口支流——鹅掌河2005~2008年枯水期入湖水质为研究对象,以国标法为检测标准,通过对流域枯水期入湖水的pH、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总氮(TN)、总磷(TP)的实验检测与肯达尔检验科学核算,得出这一流域近几年枯水期入湖水质状况除TP外,其他指标均为地表水Ⅰ类~Ⅱ类,TP略超地表水Ⅱ类标准,但总体较好。以鹅掌河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自然环境变化等因素为依据,分析了对鹅掌河流域水质产生较大影响的污染源,希望为鹅掌河流域污染控制和水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