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小鼠脾淋巴细胞IL 2产生和IL 2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和APAAP桥联酶标法检测了雷公藤内酯醇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 (IL -2 )产生及IL -2受体表达的影响。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对IL -2产生无影响 ,但对IL -2受体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雷公藤内酯醇抗免疫排斥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IL -2受体表达 ,从而使IL -2与IL -2受体的相互作用受到影响 ,最终抑制了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内酯醇对小鼠IL—2产生和IL—2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不上鼠脾淋巴细胞IL-2产生和IL-2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和APAAP桥联酶标法检测了雷公藤内酯醇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白细胸介素(IL-2)产生及IL-2受体表达的影响。结果 雷公藤内酯醇对IL-2产生无影响。但对IL-2受体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抗免疫排斥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IL-2受体表达,从而使IL-2与IL-2受体的相互作用受到影响,最终抑制了淋巴细胞传闻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四物汤对小鼠脾细胞分泌IL-3和IL-2的促进作用.方法:用3H-TdR掺入法和斑点杂交法,考察四物汤对刀豆球蛋白A(Con 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L-3和IL-2的影响.结果:四物汤可显著促进Con 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分泌IL-3和IL-2(P<0.01,P<0.05),促进淋巴细胞中IL-3 mRNA的表达.结论:四物汤能增强小鼠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4.
用SRS实体瘤模型对带瘤小鼠产生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IL-2)的能力作了动态观察,发现随着肿瘤的不断增大,宿主淋巴细胞产生IL-2的能力不断下降,淋巴细胞对Con A的增殖反应能力也逐渐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宿主体内的抑制性巨噬细胞和抑制性淋巴细胞功能增强;后者经鉴定主要是带有Thy1Lyt2表面标志的淋巴细胞。此外,还证实带瘤宿主淋巴细胞表达IL-2受体能力低下。上述抑制细胞功能增强可能是导致IL-2分泌功能低下的重要原因;带瘤小鼠淋巴细胞除IL-2分泌功能异常外,可能还伴有IL-2受体表达能力的缺陷。它们均会引起宿主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雷公藤内酯酮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大、T和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脾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的影响。发现雷公藤内酯酮1、2、5mg/kg腹腔注射(ip,qd×5d)能显着抑制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而对脾细胞IL-2分泌活性无显着影响。体外试验表明,0.02、0.10、0.50mg/L浓度的雷公藤内酯酮能显着抑制刀豆素A(ConA)及脂多糖(LPS)诱导的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对淋巴细胞体内迁移的影响.方法:选用近交系小鼠为实验动物,背部剃毛,皮内注射细胞因子,同时尾静脉输注3H-UR标记的淋巴细胞.20h后,切取注射区皮块,制样后测定样品计数率.经计算后将计数率转换成细胞浓度因子(Cell concentration factor,CCF),用CCF值反应淋巴细胞迁移的水平.结果:IL-2注射区淋巴细胞迁移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且IL-2与肿瘤坏死因子-α联合应用时,亦没有协同作用.结论:提示在复杂的体内环境中,IL-2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内迁移无明显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哮喘豚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的变化及滨蒿内酯(Sco)对其的影响。方法:建立卵蛋白致敏的哮喘豚鼠模型。MTT比色分析法测定光密度值,比较不同浓度Sco对淋巴细胞增殖、植物血凝素(PHA)诱导的T淋巴细胞转化以及脾细胞分泌IL-2活性的影响。结果:Seo剂量依赖地对哮喘豚鼠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Seo能够抑制PHA诱导的哮喘朦鼠T淋巴细胞转化;哮喘豚鼠IL-2生成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Seo也可抑制哮喘豚鼠IL-2的活性。结论:Seo在体外抑制哮喘豚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和脾淋巴细胞产生IL-2的水平,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免疫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黄色提取物经液相层析分离获得分子量为20~25kda的黄芪多糖,将其注射于14~16月龄的小鼠,可使其脾细胞在体外培养早期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显著增加(P<0.05)。黄芪多糖的体内应用可使老年小鼠脾细胞培养中丝裂原激活的淋巴细胞对外源性IL-2的增殖反应显著增强(P<0.001),超过未给黄芪多糖的青年小鼠的反应水平。黄芪多糖通过促进脾细胞产生IL-2及增强脾细胞对IL-2的增殖反应改善老年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观察鼻咽癌低分化细胞株(CNE-2)培养上清(CNE-2S)对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的作用,结果表明:CNE-2S可明显抑制正常人T淋巴细胞的增殖,白细胞介素-2(IL-2)的产生及钙调蛋白(CaM)的活性。但对IL-2受体活性无明显影响。提示CNE-2S有可能是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内CaM的活性,使细胞代谢改变,而阻碍T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奥曲肽)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作用及肠道局部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奥曲肽治疗组,每组8只.模型组、治疗组小鼠用口 恶唑酮灌肠复制UC模型.观察各组实验小鼠体质量变化、大便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因子(IL-2、IL-4、IL-10)含量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结肠局部SST含量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小鼠结肠粘膜生长抑素水平下降;IL-4、IL-10表达明显下降,IL-2明显升高;经奥曲肽治疗后小鼠结肠粘膜IL-4、IL-10表达明显升高,IL-2明显降低.生长抑素可以缓解大鼠体质量的减轻,减少腹泻及便血的发生.结论 生长抑素对口恶唑酮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显著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促炎细胞因子及上调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IL-13和IL-18对支气管哮喘大鼠神经生长因子mRNA(NG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哮喘模型,分离脾淋巴细胞并培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法测定NGF mRNA的基础水平,并观察予以IL-18和IL-13干预后NGF 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哮喘大鼠脾淋巴细胞在基础状态下具有表达NGF mRNA的功能,并在ConA刺激下呈时间依赖性增强.空白对照组培养脾淋巴细胞0、12、24、48 h时基础NGF mRNA表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IL-13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基础NGF mRNA表达量逐渐升高.随着时间的延长,IL-13组NGF mRNA表达相对值逐渐升高,并且至12h后分别显著高于各时间点的空白对照组(P<0.01)(表1).同时随着IL-13干预浓度的依次增高,NGF mRNA表达相对值逐渐升高,并且分别与前一梯度低浓度处理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随着IL-18干预浓度的依次增高,NGF mRNA表达相对值却逐渐降低.结论:在哮喘中Th2类细胞因子IL-13可上调淋巴细胞NGF mRNA表达,Th1类细胞因子IL-18可下调淋巴细胞NGF mRNA表达,两者均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Th1/Th2类细胞因子免疫失衡可能通过调控NGF mRNA表达间接促进其诱导神经源性炎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斯特(MK)对哮喘小鼠IL-5mRNA、IL-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哮喘小鼠及孟鲁斯特治疗后哮喘小鼠骨髓细胞IL-5mRNA的表达及肺、骨髓、脾IL-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孟鲁斯特可显著减轻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细支气管痉挛、粘液分泌等;亦可减少骨髓IL-5mRNA阳性细胞数(P<0.02),并使骨髓、肺、脾IL-5蛋白表达下降.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斯特不仅使肺部炎症显著减轻,也抑制骨髓细胞表达IL-5mRNA、IL-5蛋白,提示白三烯可能通过调节炎症细胞、细胞因子合成来应答过敏原反应.  相似文献   

13.
鼠麻风杆菌(MLM)腹腔感染BALB/C和C57BL/6小鼠,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鼠脾重量增加,脾带菌量增多,肠系膜病变加剧;鼠脾细胞对伴刀豆蛋白A(Con A)刺激的增殖反应和产生白细胞介素2(IL 2)的能力进行性降低,BALB/C鼠尤为严重。感染90d时在经Con A活化的BALB/C鼠脾细胞表面未检出IL 2受体,同时发现感染鼠脾细胞可以抑制正常鼠脾细胞经Con A刺激产生IL 2和表达IL 2受体的能力。推测感染鼠脾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该菌活化了抑制细胞,继而抑制T淋巴细胞合成和分泌IL 2和表达IL 2受体。  相似文献   

14.
四物汤增加小鼠脾细胞分泌IL-6及促进IL-6 mRNA的表达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四物汤由地黄、当归、芍药和川芎四味中药组成,为祖国医学补血理血经典方剂.近期研究发现,四物汤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及造血功能有一定的增强作用[1,2] .为了进一步探讨该药增强免疫作用的机制,本实验观察了四物汤对体外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L-6及对IL-6 mRNA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补益中药调控IL—2产生及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4种补益中药对大鼠脾淋巴细胞产生TL—2及其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党参、淫羊藿有促进ConA活化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麦冬、鸡血藤则无。上述2种中药促进ConA活化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是由于促进大鼠脾淋巴细胞产生TL—2所致。另一方面,4种中药无明显促进、甚至抑制ConA活化的淋巴细胞对TL—2的反应性。淫羊藿对环磷酰胺(CY;100mg/kg,1次)抑制的大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L—2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晶  刘娟  隋丽华 《医学争鸣》2006,27(21):1929-1931
目的:观察含小鼠IL-12全长基因的质粒转染到Skov3人卵巢癌细胞中,在脾细胞存在的情况下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 方法: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基因转染至Skov3人卵巢癌细胞中,ELISA方法检测IL-12及INF-γ的表达,MTT方法检测对Skov3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转染后48 h检测到IL-12的高表达,约(473±38) ng/L;而未转染组约13~17 n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脾细胞作用下产生INF-γ,以作用后24 h表达量高,约(173±18) ng/L,较未转染组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转染后癌细胞免疫组化可见IL-12表达,在脾细胞的作用下,IL-12对Skov3卵巢癌细胞有抑制其增殖的作用(P<0.05). 结论:可以将IL-12基因转染至Skov3人卵巢癌细胞中并表达IL-12,脾细胞检测其活性并有相应的细胞因子产生,对Skov3细胞有抑制其增殖作用,从而杀伤卵巢癌细胞,具有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C 57BL/6×DBA/2)F_1淋巴细胞注射至新生C57BL/6小鼠腹腔,可诱导其针对DBA/2小鼠心肌移植物的耐受性,但在注射F_1细胞后24h再向受鼠补充外源性白细胞介素2(IL-2)时,则不能诱导出耐受。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实验系统观察到新生小鼠的同种免疫反应能力明显低于成年小鼠,但外源性IL-2能部分提高该反应能力。分析嵌合体时发现,耐受鼠体内F_1细胞嵌合率明显高于补充IL-2后耐受被破坏的小鼠。另外,用Con A在体外诱生不同年龄小鼠脾细胞产生IL-2,结果表明,新生小鼠脾细胞未能诱生出可测知的IL-2活性,而随年龄增长直到成年,IL-2诱生能力不断上升。提示新生小鼠易于诱导移植耐受与它IL-2分泌低下,不足以激发同种免疫应答反应而无法清除同种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抗原刺激后小鼠CD4+T淋巴细胞表面白细胞介素10受体Ⅰ(interleutin-10 receptorⅠ,IL-10R1)表达变化情况。方法:取C57BL/6小鼠脾细胞,溶血后采用尼龙毛去除B淋巴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无菌分选CD4+T淋巴细胞,利用anti-CD3和anti-CD28多克隆抗体刺激分选后细胞,分别在第0、12、24、48和72 h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L-10R1表达情况。结果:0 h时小鼠CD4+T淋巴细胞不表达IL-10R1,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IL-10R1表达增加,24 h时达到最高,随后表达水平开始下降,72 h时表达情况与0 h基本相同。结论: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tin-10,IL-10)对小鼠CD4+T淋巴细胞的调节可能是在IL-10R1短暂表达的72 h内。  相似文献   

19.
胡南  吕晓雅  饶宗建 《中外医疗》2010,29(18):5-6,8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MRL/lpr狼疮鼠外周血清IL-2、IL-4、IFN-γ水平的影响。探讨雷公藤内酯醇治疗红斑狼疮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30只MRL/lpr狼疮鼠和10只野生对照型MRL/MPJ小鼠,分为4组,狼疮鼠雷公藤内酯醇组、生理盐水组、未干预组、野生对照组,分别予以尾静脉注射雷公藤内酯醇(100μg/kg/d)和等量的生理盐水5d后24h后常规分离血清后,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各组小鼠血清IL-2、IL-4、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与野生对照型MRL/MPJ小鼠相比,MRL/lpr狼疮鼠血清中IFN-γ、IL-4含量升高(P〈0.05,P〈0.05),IL-2水平降低(P〈0.05),经过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后,血清IFN-γ、IL-4水平降低(P〈0.01,P〈0.05),IL-2水平升高(P〈0.01)。结论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可能是雷公藤内酯醇治疗红斑狼疮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NZW小鼠)CD4+T细胞在活化后表面IL-10R1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白细胞介素10 (Interleukin 10,IL-10)相关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进展提供有力支持.方法:取小鼠的脾细胞,经溶血后采用尼龙毛法去除B淋巴细胞,细胞经抗-CD3和抗-CD28多克隆抗体刺激,分别在活化后0,18,24和48h采用流式细胞术以FITC抗-CD4抗体标记CD4+T淋巴细胞检测il-10r1的表达情况.结果:未活化时NZW小鼠CD4+T淋巴细胞不表达白细胞介素10受体1 (interleukin receper 1,IL-10R1),在活化过程中IL-10R1开始表达,表达水平无明显波动,且表达水平远低于C57BL/6小鼠高峰时.而C57BL/6小鼠未活化时不表达IL-10R1,在活化过程中,随时间延长IL-10R1表达增加,24h达到高峰,随后下降,48h情况与0h基本相同.结论:NZW小鼠体内淋巴细胞表面IL-10R1表达水平下降,IL-10对其包括调控功能在内的作用下降.并且NZW小鼠IL-10R1表达时间延长,由于IL-10R1基因免疫调控区的突变,导致IL-10对CD4+T淋巴细胞调节功能失调.这些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及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