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背景将高血压脑血管病研究中建立的6项新指标运用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 attack,TIA)诊断研究中,能对原检测指标不能反映的全脑11条血管的整体的质与量的状况有较准确的评价.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新指标对TIA的评估价值,弥补了原指标的不足.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116例研究对象均为解放军第三二三医院收治的TIA患者(TIA组)和同期98例体检的健康者,采用与计算机连用的方法,对两组214例受试者2354条脑血管进行新旧指标的对照检测.主要观察指标两组经颅多普勒检测新、原指标比较.结果用经颅多普勒新指标检测,在无明显脑功能损坏情况下,116例中110例(94.8%)异常,20例(18.1%)为颈内动脉系统血流速度改变.正常组与TIA组原指标比较TIA组的搏动指数增高,椎基底动脉的脑血管收缩期、舒张期流速明显减慢,颈内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低;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差异性意义(t=1.97~2.89,P<0.05;t=3.1~11.59,P<0.01);频谱形态可见收缩波圆钝,S2>S1,峰时后延.正常组与TIA组新指标比较TIA组中81.8%椎基底动脉血流异常者的反弹高度、紧张度、平均收缩速度、缓慢指数明显降低,压力指数、脑血管负荷指数增高.TIA组中的18.2%颈内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低者的反弹高度、紧张度下降、平均收缩速度、缓慢指数明显减缓,压力指数、脑血管负荷指数明显增高(t=2.14~2.6,P<0.05;t=2.85~14.4,P<0.01).结论经颅多普勒检测新指标较旧指标能更全面、准确地诊断TIA.  相似文献   

2.
单纯脑白质疏松症与宾斯旺格病的脑血流变化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纯脑白质疏松症(1eukoaraiosis,LA)与宾斯旺格病(Binswanger disease.BD)脑血流动力学及局部脑血流的变化,探讨LA和BD是否存在经颅多普勒(TCD)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异常改变程度上的不同和异常部位的不同。方法:对49例LA和18例BD和30例正常老年人均行。TCD检查,观察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并对其中10例LA和9例BD患者行SPECT检查,观察局部脑血流灌注(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情况。结果:①单纯LA组与BD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2.98~5.64,P&;lt;0.01),BD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平均血流速度又显著低于单纯LA组(t=2.67~5.40,P&;lt;0.01),BD组椎基底动脉系统平均血液速度显著低于单纯LA组及正常对照组(t=2.69~4.80,P&;lt;O.01)。②SPECT检查发现所有BD患者均存在白质rCBF减少,而单纯LA组患者只有5例存在rCBF减少,其减少程度亦较BD轻。结论:①BD患者的脑血流低灌注程度较单纯LA重。②单纯LA患者脑血流低灌注主要表现在颈内动脉系统,而BD患者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均存在严重的脑血流低灌注。  相似文献   

3.
经颅多普勒检测对糖尿病致脑卒中的预防评估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秀娥  牛春花  王彩燕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170-6170,6173
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比较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动脉的脉动指数、阻力指数和平均血流速度值,结果2型糖尿病组各检测动脉的脉动指数值、阻力指数值、血流速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P&;lt;0.01),表明TCD检测脉动指数,阻力指数,血流速度对糖尿病患者脑部大血管病变有良好的敏感性,对预防糖尿病导致脑卒中的康复工作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降压程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不同程度的降压水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探讨不同程度降压治疗对其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和效果。方法:选择1999—03/2003—1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或病房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3例(观察组),男23例,女10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自愿者健康老年人27例为对照组,男22例,女5例。对观察组及对照组老年人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测定其脑循环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峰流速(average peak forward velocity,Vm),屏气指数及脉动指数。.结果:观察组降压前Vm上升率、屏气指数、脉动指数下降率【(28.57&;#177;9.08)%,1.04&;#177;0.19,(16.69&;#177;5.4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7.70&;#177;10.36)%,1.41&;#177;0.58,(20.60&;#177;7.38)%】(P&;lt;0.05—0.01),而两组Vm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观察组第1次降压Vm上升率及BHI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0.01),两组脉动指数下降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观察组第1次降压前后所有指标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观察组第2次降压后Vm上升率和BHI明显高于降压前(P&;lt;0.05);Vm上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1)。结论:适当水平的降压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改善其脑血管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患者颅脑CT及经颅多普勒改变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凤鹏  郑健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088-3089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颅脑CT和经颅多普勒改变,促进对于VD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同期同一医院收集的30俐VD患者、30例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通过颅脑CT检查了解梗死病灶和脑萎缩值情况,通过经颅多普勒检查了解脑血供情况结果:①VD组患者多发性脑梗死病例数显著多于脑梗死对照组(χ^2=4.63,P&;lt;0.05)。②VD组患者脑梗死灶体积(26.3&;#177;37.8)cm^3明显高于脑梗死组(7.8&;#177;15.5)cm^3(t=2.49,P=0.016)。VD组三脑室宽度[(0.84&;#177;0.14)cm]和哈氏[(5.76&;#177;0.71)cm]明显高于脑梗死组[(0.62&;#177;0.15),(5.19&;#177;0.63)cm,t=3.75,P=0.001;t=3.35,P=0.002]。③VD组患者各脑血管的阻力指数均大于脑梗死组(t=2.07—3.09.P&;lt;0.05-O.01)。结论:VD患者有明显颅脑CT及经颅多普勒改变,普遍存在脑萎缩,存在广泛的脑血管弹件减退.  相似文献   

6.
经颅多普勒新指标对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新指标对诊断脑血管痉挛的价值。方法 10 2例脑血管痉挛患者和 5 2例健康者 ,采用TCD技术与计算机连用的方法 ,对以上两组 15 4例的 16 94条脑血管进行新指标的对照检测。结果发作期 95 %患者TCD新指标检测异常 ,比原指标提高 12 .8% ;缓解期 ,92 .2 %患者TCD新指标检测异常 ,比原指标提高 14.7%。结论脑血管收缩平均速度、反弹高度、紧张度、压力指数、缓慢指数、脑负荷指数 ,是多方位反映脑血管痉挛的重要参数和新指标 ,对临床诊断脑血管痉挛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血管性头痛患者颅内血管舒缩功能及其血流量变化的评估价值。方法将2004—04/07中南大学湘稚医院收治的215例头痛患者按年龄分段分成〈40岁组(n=72),40~60岁组(n=131),〉60岁组(n=12),用2MHz经颅多普勒探头分别探查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虹吸段,并进行血流速度、频谱形态等分析。结果215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215例患者经颅多普勒检出异常率为90.2%,以血流速度异常为主。②〈40岁组以流速异常为主,40~60岁组以血流速度合并频谱形态异常为主;〈40岁组与40~60岁组分别在血流速度异常和血流速度合并频谱形态异常方面显著差异。(3)头痛患者血流速度异常血管分布以椎动脉为主,异常率高低排列次序为:椎动脉〉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虹吸段。结论经颅多浮勒能确切地反应脑血管的舒缩功能状况和血流址的变化,中年以上头痛患者经颅多普勒检查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得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脑血管动力学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997-06/2000-06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2例,以同期3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脑血管动力学检测仪检测,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时脑血管动力学参数差异.结果:67例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增高16例(轻度增高2例,中度增高9例,高度增高5例),低流速者7例,正常流速者9例.②脑血管动力学检测结果:32例患者病侧异常28例(82%),对侧异常18例(56%).③两组相关性:与平均血流速度正常组相比,平均血流速度增高和减低组最小血流速度和最小大脑半球供血量低(P<0.05或0.01);平均血流速度高度增高组和减低组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平均大脑半球供血量和动态阻力等参数也低(P<0.01).与平均血流速度中度增高组相比:平均血流速度高度增高组和减低组颈动脉平均和最小血流速度,平均和最小大脑半球供血量均低,动态阻力高(P<0.05或0.01).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两指标平均血流速度减低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0.01).其他各项参数(脑血管阻力、顺应性、零压顺应性、临界压力)各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动力学参数中反映两半球供血状况的参数(平均和最小血流速度,平均和最小大脑半球供血量)及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的参数(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得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余参数无相关性.提示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侧重点,两者联合应用可较全面反映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青少年颈椎曲度异常性颈源性头痛患者的脑血管功能障碍的状况和发生频率,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 方法:选择1999-06/2004-06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收治的青少年颈椎曲度异常性颈源性头痛患者120例,年龄小于35岁。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其9条颅内血管(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流速、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和非对称指数。并以同年龄健康人40例为对照组。 结果:160例受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颈曲异常组受检1062条颅内血管中的平均血流速度异常128条,异常率12.1%,收缩峰值流速和舒张期末流速异常的血管数分别为142条(13.4%)和155条(14.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2.2%,4.55%,23%,P均〈0.01)。②颈曲异常组大脑前、中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期末流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③颈曲异常组左椎动脉的阻力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0.531&;#177;0.065,0.506&;#177;0.051,t=2.514,P=0.014)。④颈曲异常组的左右成对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差异增大,其代表值一非对称指数的异常率以及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青少年颈椎曲度异常致颈源性头痛患者脑血管功能紊乱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经颅多普勒超声异常改变有颅内动脉流速增高、降低和不对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特征及其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和预防下肢坏疽的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将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糖尿病组患者下肢血管发生明显病变,以足背动脉明显(P&;lt;0.01),腘动脉次之(P&;lt;0.05);血流量亦较对照组减低,以足背动脉明显(P&;lt;0.05);血流速度的增加以足背动脉明显(P&;lt;0.01),腘动脉次之(P&;lt;0.05)。血流频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宽,以足背动脉明显,腘动脉次之。动脉损害都是双侧及多节段性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防下肢坏疽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ED)检查,探讨针刺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速度的作用。方法:将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针刺治疗组20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查TCD,观察针刺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85%,其中针刺组临床治愈率为45%,常规组临床治愈率为35%,两组间疗效及平均治疗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前疾病组椎基动脉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TCD异常率为77.5%(31/40),以椎基动脉流速降低为主要特点。治疗后两组椎基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改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针刺治疗组椎动脉流速改善更显著(P&;lt;0.05)。结论:针刺治疗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循环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9,自引:11,他引:29  
目的评定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306例怀疑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行超声扫描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其中男195例,女111例,平均年龄(57&;#177;12)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成3组,A组172例,有明显的血管狭窄,即血管内径狭窄≥50%;B组8l例,血管内径狭窄&;lt;50%;C组53例,无血管狭窄。所有患者均于冠状动脉造影后3d内行肱动脉内皮功能检测。结果3组间基础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02;P&;gt;0.05)。反应性充血内径变化值A组与B组(t=4.78;P&;lt;0.05)、C组(t=16.92;P&;lt;0.001)以及B、C两组间(t=6.89;P&;lt;0.0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反应性充血血流速度变化值A组与B组(t=5.57:P&;lt;0.05)、C组(t=12.08;P&;lt;0.001),以及B、C两组间(t=8.56;P&;lt;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肱动脉内皮功能不良可间接反应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与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是冠状动脉病变良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得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脑血管动力学参数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997-06/2000-06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2例,以同期3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脑血管动力学检测仪检测,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时脑血管动力学参数差异。结果:67例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增高16例(轻度增高2例,中度增高9例,高度增高5 例),低流速者7例,正常流速者9例。②脑血管动力学检测结果:32例患者病侧异常28例(82%),对侧异常18例(56%)。③两组相关性:与平均血流速度正常组相比,平均血流速度增高和减低组最小血流速度和最小大脑半球供血量低(P<0.05或0.01);平均血流速度高度增高组和减低组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平均大脑半球供血量和动态阻力等参数也低(P<0.01)。与平均血流速度中度增高组相比:平均血流速度高度增高组和减低组颈动脉平均和最小血流速度,平均和最小大脑半球供血量均低,动态阻力高(P<0.05或0.01)。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两指标平均血流速度减低组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0.01)。其他各项参数 (脑血管阻力、顺应性、零压顺应性、临界压力)各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脑血管动力学参数中反映两半球供血状况的参数(平均和最小血流速度,平均和最小大脑半球供血量)及脑血管自动调节能力的参数(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与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得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余参数无相关性。提示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侧重点,两者联合应用可较全面反映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状况。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级等长收缩运动训练对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蓓  周立  徐建红  张华  徐洁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1):4148-4149
目的:研究分级等长收缩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3例AMI患者进行分级等长收缩握力试验,应用Acusow-128xP-10彩色多普勒声像仪检测运动负荷20%,40%,50%的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患者运动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较运动前显著增加,舒张充盈速度早晚期比率(E/A)、左室射血率以及左室射血分数较运动前有所降低。但是运动负荷级别为20%,及运动负荷40%时,左室射血分数运动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19,0.858,P&;lt;0.05);运动负荷50%时,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08,P&;lt;0.05)。结论:AMI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等长收缩运动,运动训练中应注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心脏病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和分析心脏病患病与否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erebral vascular hemodynamic indes,CVHI)的差异和变化特征。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南汇区4个镇35岁以上人群,选择心脏病患者进行CVHI检测并对检测指标进行统一积分,以1:1的比例在人群中选择无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人群CVHI检测指标和积分的差异。结果:心脏病组脑血管功能平均积分为(78.11&;#177;24.57)分,对照组为(88.92&;#177;14.59)分,心脏病组的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01);心脏病组的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a)和临界压与舒张之差(DP)显著低于对照组(P&;lt;0.001),而外周阻力(RV)显著高于对照组(P&;lt;0.05)。CVHI指标变化幅度较大的分别为DP,Vmia,Qmean,Vmean,Vmax和RV。结论:心脏病患者的CVHI指标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血流速度减慢、外周阻力升高和脑血管功能积分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普通型偏头痛的脑血管功能状态。方法:对25例普通型偏头痛患者分别在头痛发作期、发作间期进行TCD检查,记录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FV)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的颈内动脉系统中,颅内段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增高,而颅外段无明显变化;椎-基底动脉系统无明显变化;发作间期双侧半球指数均较发作期明显增高。结论:偏头痛发作间期颅内段颈内动脉系统血管持续性收缩而发作期处于相对扩张状态。  相似文献   

17.
应用组织多普勒观察缺血心肌等容收缩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缺血心肌等容收缩波(isovolumetric contraction,IVC)幅度和时相的变化。方法:7只开胸犬,冠状动脉左旋支后壁分支结扎前、后分别录得左室后壁短轴方向等容收缩期组织多普勒(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运动频谱,并进行结扎前后对照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结扎前后比较,等容收缩波IVC,显著降低[(17.31&;#177;2.88),(6.01&;#177;3.25)cm/s,t&;gt;5&;#215;10^6 P&;lt;0.05],持续时间显著缩短[(31.77&;#177;14.69),(13.77&;#177;9.94)ms,t=3.01,P&;lt;0.05],IVC:波显著增高[(-0.53&;#177;11.37),(-17.44&;#177;4.92)cm/s,t=3.36,P&;lt;0.05],持续时间显著延长[(19.00&;#177;9.01),(59.09&;#177;11.99)ms,t=6.20,P&;lt;0.05]。结论:心肌供血状态的改变可以引起等容收缩波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比较正常人及冠心病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右室舒张功能。方法:实验于2003-02/08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完成。符合冠心病标准患者81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36例)和心绞痛组(45例)。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自愿者能与心绞痛组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行DTI,测定其左、右心室舒张功能指数,比较各组间DTI变化情况。结果:①心绞痛组左室舒张早晚期运动速度比(0.9&;#177;0.2)及右室舒张早期的峰值速度Em峰值[(4.8&;#177;1.5)cm/s]较对照组[(1.3&;#177;0.4),(5.6&;#177;1.1)cm/s]低(t=4.2,2,9,P&;lt;0.05),等容舒张时间(isovolumic relaxation time,IVRT)[(141&;#177;35)ms]显著长于对照组[(89&;#177;38)ms](t=3.3,P&;lt;0.05)。②急性心肌梗死组左、右心室:Em峰值、Em/Am比值较对照组低,Em峰减速时间、等容舒张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7,3.3,P&;lt;0.05)。③急性心肌梗死组左、右心室Em峰值、Em/Am比值较心绞痛组低,等容舒张时间较心绞痛组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3.6,P&;lt;0.05)。同时左室舒张功能也明显降低,左、右心室舒张功能有显著的相关性(r=0.36~0.62,P&;lt;0.01)。结论:右室舒张功能障碍在冠心病早期即可出现,DTI对评估冠心病患者心室舒张功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和肾动脉的血流并综合分析结果,指导产期监护。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48例正常妊娠组妇女与12例妊高征合并胎儿宫内窘迫组患,分别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脐动脉、肾动脉的血流速度波形,血流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胎心收缩期末与舒张期末最大血流速度比,然后随机抽取两组进行综合对照分析。结果:妊高征组脐未能' 动脉各阻抗指数较对照组升高,统计学处理有显性差异(P<0.05);两组大脑中动脉各阻抗指数仅有降低趋势,统计学处理无显性差异。结论:综合检测分析胎儿主要动脉血流频谱,其结果可以反映胎儿宫内发育状况,有利于指导产前监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血管性头痛患者颅内血管舒缩功能及其血流量变化的评估价值。方法将2004-04/07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215例头痛患者按年龄分段分成<40岁组(n=72),40~60岁组(n=131),>60岁组(n=12),用2M H z经颅多普勒探头分别探查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虹吸段,并进行血流速度、频谱形态等分析。结果215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215例患者经颅多普勒检出异常率为90.2%,以血流速度异常为主。②<40岁组以流速异常为主,40~60岁组以血流速度合并频谱形态异常为主;<40岁组与40~60岁组分别在血流速度异常和血流速度合并频谱形态异常方面有显著差异。③头痛患者血流速度异常血管分布以椎动脉为主,异常率高低排列次序为椎动脉>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虹吸段。结论经颅多普勒能确切地反应脑血管的舒缩功能状况和血流量的变化,中年以上头痛患者经颅多普勒检查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