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正>2014年7月8日,主持人走进了冯树梁先生的书斋。冯先生虽然已是耄耋老人,但是身体非常健硕、思路非常清晰。主持人和冯先生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谈,冯先生对中国犯罪学的发展指出了方向,寄予了厚望。以下是采访实录。一线无私著华章"三春"绝句寄厚望主持人(以下简称"问"):冯先生,我们准备搞一个专题访谈栏目"中国犯罪学口述史",我们感觉到有很多东西需要通过像您这样的犯罪学家来谈一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0月30日-11月1日,英国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和中国华东政法大学联合组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理论创新暨有组织犯罪及其治理国际会议"在中国上海召开,利用会议的间隙,本刊采访了国际知名犯罪学家、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终身教授张晓东先生。以下是采访实录。主持人(以下简称"问"):张老师是走出国门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的犯罪学家,而且年轻有为。今天采访张老师,主要是想和您谈谈几个犯罪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赵可先生头发花白、面容较瘦,但精神矍铄、笑容和蔼可亲,走起路来脚下无声,比很多二三十岁年轻小伙子都轻松便捷、闲庭信步。赵先生平时说话并不多,但是,说起中国犯罪学研究及其成立发展的历史来,有说不完的内容,饱含着老先生深深的犯罪学情愫,都是"含金量"很高的"干货"。2015年4月23日和5月22日,主持人依约和赵可先生两次相见、促膝相谈。以下是采访赵可先生内容,与诸君共享。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7月9日,主持人依约采访戴宜生先生,戴老拄着拐杖,面带天真幽默的微笑握住了主持人的手。86岁耄耋高龄的戴老,甘洒热血写春秋,筚路蓝缕几十年,听力已相当不好,很多情况下,是主持人把采访的问题写在纸上进行书面采访,每次看到主持人把问题放到眼前,戴老都会开心地一笑,敞开心扉畅谈自己的心得,以泽后人。以下是采访实录。改革开放学术自由犯罪研究筚路蓝缕破冰旅检验标准百家争鸣理论发展求真务实曲折路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5月23~24日,由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与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社区矫正论坛》在北京召开,并举办了《海峡两岸犯罪学者对话会》,肖剑鸣先生应邀主持这次《对话会》。在肖剑鸣先生的主持下,海峡两岸犯罪学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大陆与台湾地区犯罪学的基本定位、功效、与国际犯罪学发展趋势的异同开怀畅谈。利用会议的间隙,本期主持人采访了肖剑鸣先生,以下是访谈内容,与诸君共享。犯罪学"基委会",柳暗花明,绝处逢生C·C系讲座班,鹭岛黄埔,精英荟萃  相似文献   

6.
犯罪学研究需要严谨的学风。当前有些犯罪学研究者用歪曲的手段摘引经典著作,"改造"经典作家发表论著,误导读者。以"原始社会存在犯罪"这一观点为例,研究者没有很好地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断章取义,导致错误结论。犯罪学研究者应恪守尊重引文作者原意的原则,为学术研究作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贡献。  相似文献   

7.
"犯罪现象存在论"在整体上理解,大体上可以从明确具体的论域、学科建设的大背景、犯罪原因概念狭义界定三个方面进行,标签化的"存在犯罪学"有着建构的问题意识以及独到的学术创见;学术批判刚刚开启,显示出较大的分歧来,但是具有一定的理论推进助力;更多的期待是围绕以下问题展开:整体上理解与批判问题、中西犯罪学知识体系比较问题、如何实质性推进问题。总之,在认识上,"犯罪现象存在论"更需从一种方法论的视角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6月18日,利用亚洲犯罪学学会在北京召开第八届学术年会的间隙,本期主持人对台北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亚洲犯罪学学会会长许春金教授进行了专访,并由许春金先生终审定稿,特刊发以飨读者。留学美国拜师名门理论观点事实说话主持人(以下简称"问"):尊敬的许春金教授,您好!我们正在作一个系列的采访,请老一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6月19日,利用亚洲犯罪学学会在北京召开第八届年会的间隙,本期主持人对国际知名犯罪学家、前台北大学校长侯崇文先生进行了专访,并由侯崇文先生审稿,特刊发以飨读者。大学攻读社会学社会中人启蒙书赴美留学读硕士导师引路犯罪学主持人(以下简称"问"):尊敬的侯崇文教授,您好!2004年我们在北京工业大学筹办了首届海峡两岸犯罪问题与对策学术研讨会,与您相  相似文献   

10.
正30多年前,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暖大地、激情燃烧的岁月,青年才俊张荆先生就在中国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张黎群老先生等老一辈犯罪学家的带领下,开始青少年犯罪研究,现在依然执着于接地气的犯罪学和青少年犯罪的一线研究。从2015年5月23~24日参加张荆先生组织的"首届海峡两岸社区矫正论坛"和"海峡两岸犯罪学者对话会"开始,主持人就开始了对张荆先生及其犯罪学研究之路的了解和采访;2016年4月14~18日,包括张荆先生和主持人在内的大陆地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视频技术的不断进步,催生了异性之间通过裸体方式并辅之各种露骨的煽情文字和动作进行性挑逗以相互在幻想之中得到性满足的"裸聊"现象."裸聊"既是犯罪学视野中的犯罪,也是刑法学视野中的犯罪.对"裸聊"的分析应当从犯罪学和刑法学两方面入手.借助于刑法扩张解释,对"裸聊"能够并且应当作犯罪化处理.  相似文献   

12.
<正>冯树梁先生,1932年生于历史悠久、风光秀美,的山东潍坊临历朐县。冯先生是我国知名犯罪学家,先后担任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所长和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所长,兼具公安司法两个领域之优势,成为新中国犯罪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在公安领域,在全国公安机关的共同参与下,他主持实施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犯罪学实证研究项目:《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其规模之大、参与人员之  相似文献   

13.
犯罪学本体理论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界定犯罪概念.但由于犯罪学的历史使命和学科性质形成的犯罪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局限,使得犯罪学的犯罪概念仅具有认识论上的指向性,这决定了将犯罪概念提升至本体论的高度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对于犯罪概念,犯罪学所能回答的仅仅是"犯罪是一种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4.
全面总结第一届犯罪学论坛中的主要观点,包括犯罪学基础研究的困境、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刑法学的关系、在立法科学化中的作用、犯罪预防的问题意识、多学科拓展以及犯罪学分类突破、环境犯罪学的实用性、犯罪预测时空定位信息管理系统、运用软件开展城市街面犯罪热点研究和应用等一系列犯罪学研究的新观点、新成果和新探索。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2月17-18日,"犯罪学中原论坛"挂牌仪式暨"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治安防控"研讨会在河南警察学院成功举办。"中国犯罪学高层论坛"发起人中国政法大学皮艺军教授、"企业家刑事风险防控与促进经济发展高端论坛"(即"  相似文献   

16.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在犯罪学研究中究竟是认识事物的本质还是认识事物的现象事关犯罪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问题。"犯罪原因说"是自犯罪学建立以来犯罪学家们透过犯罪现象认识犯罪本质,进而制定犯罪对策的犯罪学说。被称为科学犯罪学或者新犯罪学的"犯罪现象存在论"通过对犯罪现象的研究发现"犯罪现象的本质、产生、存在形态、发展和变化规律等"。问题的关键是,对犯罪现象的研究并没有超出"犯罪原因说"的范畴,最终又回到了犯罪学研究的原点。  相似文献   

17.
论犯罪的研究角度及犯罪学的学科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的研究角度是犯罪研究选择的取向,也是对犯罪问题认识的重要途径。研究角度选择的正确与否,对研究结论的正确性有直接的影响,这是一个科学性的问题。笔者主张对犯罪进行多角度的考察。犯罪学学科的性质决定犯罪学学科的归属与地位,涉及其作用与价值,影响其学科发展。犯罪学学科性质与犯罪的研究角度、研究对象及内容的关系极为密切,通过对犯罪学研究对象的分析,可以对犯罪学学科性质获得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10月30日-11月1日,英国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和中国华东政法大学联合组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理论创新暨有组织犯罪及其治理国际会议"在中国上海召开。本期主持人依约拜访了我国老一辈犯罪学家、华东政法大学功勋教授徐建先生。徐建先生虽然已是耄耋高龄,却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身形敏捷,令人敬仰。谈起犯罪学的研究和发展,徐建先生思路清晰、表达流畅,现特将此次采访实录展示如下:  相似文献   

19.
研究和把握犯罪的概念,是刑法学和犯罪学共同的中心课题之一。刑法学与犯罪学的犯罪概念应是部分竞合的关系,二者之间有碰撞、有交融。  相似文献   

20.
古典派犯罪学是启蒙思想的产物。同时也是西方犯罪学研究的起始阶段。之后产生的实证派犯罪学、犯罪社会学派对于古典犯罪学派的继承和批判,使得西方犯罪学不断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