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国部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620个城市2008年的管网漏损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处理,分析几处典型代表地域管网漏损情况,并对辽宁省和广东省供水管网漏损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发现相比于国外城市我国供水管网漏损严重,珠三角地区的管网漏损情况普遍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农村供水管网漏损问题比较突出,供水管网的漏损监控与定位研究对于解决管网的漏损问题至关重要。文章系统分析了农村供水管网漏损原因,全面梳理了供水管网漏损监控模型并进行比较分析,以寻求更加适合农村地区的管网漏损监控模型。  相似文献   

3.
供水管网漏损评定标准及其控制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供水管网漏损率是影响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国内外城市供水管理部门和供水企业对此均非常重视,开展了大量供水管网漏损评定标准及控制技术的研究。1供水管网漏损评定标准我国于2002年首次制定的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和管理的行业标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4.
城市供水漏损不仅关系到水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也直接关系到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结合衡阳市供水管网系统实际情况,通过水量审计分析,掌握表观漏损、实际漏损及免费授权用水量等分布状况,提出了衡阳市供水管网自来水漏损控制策略,并在衡阳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实践中加以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供水管网区域漏损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城市供水管网的分析,论述了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供水管网管理水平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引出对区域供水管网漏损率的研究内容。介绍了在特定区域进行的供水管网漏损实证研究,并通过对所获得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区域供水管网漏损资料,据此对管网漏损状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基于水量平衡的管道漏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余蔚茗  李树平 《给水排水》2008,34(4):116-119
供水企业通常利用漏损率来衡量供水管网的漏损水平,但仅用漏损率衡量漏损很难满足城市供水管理的要求,因此需要引入更为合理的漏损衡量指标。根据国际水协(IWA)提出的漏水量计算方法,对包括衡量管网漏损的水资源指标、运行指标和财务指标进行了介绍。以算例说明了供水平衡模型的应用及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受经济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供水管网漏损现象较为普遍。如何有效控制管网漏损率已成为供水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课题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供水管网漏损现状,对漏损控制模型:水力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关于漏损控制模型的结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对王屋山灌区、布袋沟灌区、天坛册灌区工程管网管理的多年工作经验,分析了影响供水管网漏损的主要因素,并制定了相应对策,有效地减少了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了供水管网运行费用,为提高山区供水效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因管网杂乱,导致供水漏损控制难度大,而管网改造可行性及经济效益低,如何降低其管网漏损是供水企业关注的焦点。以营口市两个城中村供水压力调控项目为例,探讨局部压力管理措施在降低管网漏损中的应用。实际运行表明,局部压力管理措施可为漏损严重而对管网进行改造存在难度的供水区域提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管理在供水企业中日益得到重视和加强,以某市供水管网独立计量区域(DMA)为例,提出管网更新改造投入较多,回报期较长时,可采取精细化压力控制策略来降低漏损,如控制管理复杂的小区,可采用固定输出压力控制法,再采用精细化调压,并提出了精细化的分区管理模式来解决管网漏损问题,以降低漏损率、减少爆管事故、延长资产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国外关于城镇供水系统漏失率管理的概念及我国行业规范中的计算方法。比较了与水利相关规划中的综合漏失率的异同,提出基于我国现有城镇供水漏失率来合理估算水利规划中各行业综合漏失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农村多水源供水系统运行状态,诊断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测定了宿迁市南蔡乡供水系统水量、水压和能耗,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采用在线水位计、累积式水表、电接点压力表连续测定水源水位、供水流量和出厂水压,计算各水源供水能耗,提出并实施了降低能耗的措施;分析管网用水规律和漏水量。采用U盘式数字压力表连续监测管网运行压力,分析管网水压的区域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提出保障供水水压、降低过高供水压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某城市供水管网中,以消火栓模拟管道漏水点,利用减压阀在供水高压区进行管道压力调控,分析不同管径的管道压力变化对漏水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减压区间的漏水率降低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压力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漏损主动控制方法,利用减压方式供水在优化管网运行条件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减少管网漏水量;漏水量与管道压力呈指数规律变化,该指数随减压阀所安装管道的直径不同而异;降压减漏效果对相同管径的管道在高压区更有效,而对基本相同的压力降压范围,管径越大效果越明显。实际操作中采用何种减压方式及降压范围和管段须结合管网具体情况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mittent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in the West Bank, Palestine. It quantifies the impacts of reduced supply duration on the hydraulics and costs of water distribution. It shows that designing systems based on intermittent supply criteria implies increasing the diameters of pipes significantly, which is expensive and infeasible. The paper recommends that studying the local conditions should precede the design of new systems to avoid reduced supply duration and related negative impacts. In addition, improving governance, revising tariffs, reducing leakage, saving water, involving the private sector, and improving water diplomacy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any water policy reform.  相似文献   

15.
供水管网漏失检测技术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供水管网漏失检测主要依靠仪器、缺乏系统方法的现状,综述了国内外管网漏失检测仪器设备及主要技术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基于供水管网水力模型校核的漏失检测新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认为必须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解决大规模供水管网漏失检测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天津滨海新区供水系统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地运行,综合应用多种信息技术,实现供水工程的监测、报警与控制。滨海新区智能化安全供水系统、供水管网阀门自动控制系统和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供水业务,实现供水现代化管理的成功案例。分析了这些案例中具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对供水系统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进行了展望。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将为供水行业的科学管理、远距离监测、调度、控制,以及各类信息的传递,提供更为快速、简便、经济、安全、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王川江 《人民长江》2015,46(12):99-102
新疆老君庙二级供水工程位于荒漠化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且供水管道距离长、分布范围广,给管网的实时监测和维护带来极大困难,对供水管网进行实时监测、调度和集中管理非常必要。介绍了该供水工程中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包括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联合调度系统、管线监控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及自动办公系统。系统的成功运行,实现了关键供水参数的监测预警和对采集数据的存储分析,且能够发现漏水点,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  相似文献   

18.
介绍乐滩水电站技术供水系统的供水对象和供水方式,分析了供水管路的特性和水泵的选型,论述了在不同工况下水泵的加压工作点和自流工作点等工作状态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管道系统漏损控制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供水效率和运行管理水平,针对国内外关于供水管道系统漏损控制方面的现状,从管网故障监测技术及设备、泄漏定位模型方法、信号辨识与算法寻优、健康维护和智能管理等视角梳理了管道系统泄漏监测与漏损控制技术的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各检测方法用于管网泄漏问题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从实用角度提出了管网漏损控制值得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方向如下:(1)针对漏损的监测和预警,应研究面向漏损监控的管网网络组建优化布置及快速预警技术;(2)针对小泄漏的定位模型,应研究管网漏损区域辨识与基于水力反问题分析的主动检测理论和方法;(3)针对检测设备研制,应重点研发基于探地雷达、光纤传感和内窥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关键设备;(4)针对管网健康维护和智能管理,应研究复杂管网独立计量区域划分方法及管网健康评价和优化维护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