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组织中Skp2、P27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2P检测2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4例宫颈鳞癌组织和11例慢性宫颈炎鳞状上皮组织中Skp2、P27和Ki67蛋白的表达。分析宫颈病变形成过程中Skp2、P27和Ki67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kp2和Ki67在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09%(1/11)、48.88%(22/45)、85.71%(12/14)和18.18%(2/11)、62.22%(28/45)、100%(14/14),两者在CIN和宫颈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蛋白在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1.81%(9/11)、57.77%(26/45)和7.14%(1/14),其在CIN和宫颈鳞癌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慢性宫颈炎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CIN和宫颈鳞癌组织中,Skp2和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5);P27和Skp2、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Skp2、P27和Ki67参与了CIN、宫颈癌的发生。Skp2、Ki67和P27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标记物,可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癌高危型HPV感染与HWAPL蛋白的关系。方法选取收集的宫颈组织石蜡标本,92例为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组织,包括CINⅠ级28例,CINⅢ级36例,CINⅡ级28例,均进行HPV分型检测及HWAPL蛋白的检测。结果宫颈癌、CINⅢ组织高危型HPV阳性率明显高于CINⅠ、CINⅡ( P<0.05);宫颈癌与CINⅢ组织中HWAPL蛋白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INⅠ、CINⅡ( P<0.05);高危HPV感染与HPV阴性和低危HPV感染标本在HWAPL蛋白表达上有明显差异性( P<0.05),且HWAPL蛋白表达与高危HPV感染呈正相关( r=0.450,P=0.000)。结论 HWAPL异常表达可能是HPV致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RCAS1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RCAS1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89例宫颈癌、82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24例正常宫颈组织中RCAS1蛋白的表达.临床分期:Ⅰ期34例,Ⅱ期41例,Ⅲ~Ⅳ期14例;病理分级:G1 37例,G2 28例,G3 24例;病理类型:鳞癌58例,腺癌31例;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36例;肿瘤直径:≥4cm 31例,<4cm 58例.另取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的正常宫颈组织标本24例作为对照.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宫颈组织、CIN Ⅰ级、CINⅡ~Ⅲ级和宫颈癌组织中RCA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1.4%、44.7%和77.5%.宫颈癌组与正常宫颈组和CIN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宫颈组与CI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RCAS1阳性表达率在低分化宫颈癌组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癌组(P<0.01);RCAS1阳性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中为94.4%,而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为66.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肿瘤直径≥4cm的宫颈癌组织中RCAS1水平明显高于肿瘤直径<4cm者(P<0.05);但RCAS1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结论 RCAS1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宫颈病变恶性程度的进展RCAS1的表达逐渐增强,RCAS1的过度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恶性程度和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在宫颈癌组织和宫颈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率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在官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NMT1蛋白在3株宫颈癌细胞系(SHa、Hela、C33A细胞系)及89例宫颈癌组织、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石蜡标本中的阳性细胞表达率,并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用RT-FCR方法检测DNIVlT1mRNA在3株宫颈癌细胞系及35例宫颈癌组织、24例CIN、20例正常宫颈组织新鲜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DNMT1蛋白在3株宫颈癌细胞中均有表达,而在对照组(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无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 9%,高于CIN组织(35.0%,P<0.05)和正常宫颈组织(10.0%,P<0.05);DNMT1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宫颈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病理型别、有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DNMT1mRNA在3株宫颈癌细胞中均有表达,对照组细胞中无表达,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7%,高于CIN组织(强33.3%,P<0.05)和正常宫颈组织(5.0%,P<0.05).结论 DNMT1 mRNA和蛋白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有可能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甘氨酸对大鼠创伤性休克继发肝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甘氨酸对大鼠创伤性休克后肝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TNF-α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创伤性休克继发肝损伤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 建立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12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创伤性休克组(休克组)、甘氨酸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复苏开始时,治疗组大鼠将甘氨酸按100 mg/kg溶于0.5 ml等渗盐水后经颈静脉输入,休克组输以同体积的等渗盐水.分别于复苏后3,6,12,24及48 h 5个时相点处死大鼠.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HSP70和TNF-α mRNA表达;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并测定血清ALT和AST水平. 结果 休克组复苏后3 h肝组织HSPTO和TNF-αmRNA表达即增加,复苏后6 h达高峰,治疗组肝组织HSP70 mRNA表达于复苏后12 h达高峰.与休克组比较,治疗组各时相点肝组织TNF-α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HSP70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血清ALT和AST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光镜下病理损害明显改善(P<0.05). 结论甘氨酸可能通过增强肝组织HSP70 mRNA表达及抑制TNF-α mRNA表达的途径降低创伤性休克后继发肝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王京丽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1):1310-1311,1314
目的:检测宫颈肿瘤组织中Kail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7例石蜡包埋的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Kai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癌中,Kail表达强度逐渐减弱(P〈0.05),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强度随着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下降而降低(P〈0.05),与发病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Kail蛋白与宫颈癌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Kail表达下降或缺失是宫颈癌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超声造影(CEUS)参数与Sushi重复蛋白X连锁2(SRPX2)、热休克蛋白70(HSP70)、微纤维相关蛋白2(MFAP2)的相关性,为早期评估DTC患者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148例D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120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迈瑞RE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所有患者在术前进行甲状腺检查,记录结节内增强程度(分为低、中和高度)和均匀性,测量造影剂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峰值强度(PI)。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DTC患者和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病灶组织中SRPX2、HSP70和MFAP2的表达水平。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造影特征及参数以及免疫组化指标间的差异。结果:DTC患者的SRPX2、HSP70和MFAP2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结节患者(P<0.05)。超声造影检查显示DTC与良性结节之间增强程度、增强均匀性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TC的TTP、MTT和PI均显著低于良性结节(P<0.05)。SPRX2高表达组出现低增强、强化不均匀、低水平TTP、MTT和PI的比例均显著高于SPRX2低表达者(P<0.05);HSP70高表达组出现低水平TTP、MTT和PI的比例均显著高于HSP70低表达组(P<0.05);MFAP2高表达组出现低水平TTP、MTT和PI的比例均显著高于MFAP2低表达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水平PI和增强不均匀是SRPX2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低水平PI和MTT是HSP70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低水平TTP、MTT和PI是MFAP2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超声造影参数值与SRPX2、HSP70、MFAP2的表达水平有关,有助于预测DT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鳞癌中IKKβ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IKKβ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病理科2010-2015年的100例宫颈组织石蜡标本。所有标本都由两名病理科医师独立诊断并复核确诊,按病理类型分为4组:慢性宫颈炎组(20例),CINⅠ组(20例),CINⅡ~Ⅲ组(20例),宫颈鳞癌组(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SP法检测IKKβ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比较各组间IKKβ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IKKβ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的细胞浆,少数可见胞核着色。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IKKβ的平均光密度值逐渐增加。宫颈鳞癌组的IKKβ平均光密度值较宫颈炎组、CINⅠ组和CINⅡ~Ⅲ组均显著升高(P<0.01)、而宫颈炎组和CINⅠ组的平均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出人类宫颈鳞状上皮癌变过程中各病变阶段鳞状上皮细胞胞浆中均有IKKβ的表达;且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IKKβ的平均光密度值逐渐增加,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表明IKKβ的过度表达在宫颈鳞状上皮癌变道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1α,HIF-1α)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70例食管鳞癌组织和23例切缘正常组织中HPA mRNA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蛋白在全部标本中的表达.结果:癌组织中HPA mRNA和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7%(46/70)和55.7%(39/70),显著高于切缘正常组织(P<0.05);HPA mRNA和HIF-1α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食管鳞癌组织中HPA mRNA的表达与HIF-1α的表达关系密切(Kappa=0.615,P<0.05).结论:HPA和HIF-1α阳性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生长及浸润转移有关,两者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检测HPA与HIF-1α表达有助于食管鳞癌生物学性能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对缺血再灌注肝脏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n=40):假手术组(1组)、生理盐水组(2组)和谷氨酰胺组(3组)。术前3组大鼠连续5天腹腔注射Gln,2组仅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2、3组采用Pringle's法阻断入肝血流,35分钟后开放复流,1组仅行麻醉、开腹。分别于阻断前及再灌注后2、4、24小时,取血及肝组织,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肝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HSP70mRNA的表达。结果再灌注后2、4、24小时,3组MDA、ALT、AST、LDH及TNF-α水平与2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而3组肝组织HSP70mRNA表达显著高于2组和1组(P〈0.05)。结论Gln能够促进肝组织HSP70基因的表达,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炎症因子释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在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血管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5月~2013年1月我院诊治的病例共160例,分为三组:早期宫颈癌(Ia期~IIa期)43例(宫颈癌组);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II~CINIII累及腺体)57例(CIN组)及60例慢性宫颈炎(对照组)进行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测定肿块内或宫颈内的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形成一血流指数(VFI)三项血管参数值,比较三组间血管参数值的差异。结果宫颈癌组VI、FI、VFI均明显高于CIN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VI、VF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管参数FI测值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能客观地反映宫颈的血供状态,可为早期宫颈癌及CIN的超声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许彩芹  肖有为  刘晓鹏  李丹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5):1143-1146,1288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s)和组织蛋白酶D(CathD)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取我院宫颈癌住院手术患者组织标本8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1例,正常宫颈组织3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乙酰肝素酶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宫颈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和组织蛋白酶D的免疫积分明显高于宫颈CIN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而在CIN和正常宫颈组织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乙酰肝素酶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血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乙酰肝素酶和组织蛋白酶D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载量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06年1月-2011年8月5年中因宫颈病变行阴道镜活检或手术治疗的1248例患者,根据宫颈病变及临床分期分为5组:宫颈炎组、CINⅠ组、CIN Ⅱ-Ⅲ组、宫颈癌Ⅰ期组、宫颈癌Ⅱ期组,依据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HC-Ⅱ)方法检测所有患者HR-HPV病毒载量(RLU/CO),将其分为0~0.99、1.00~9.99、10.00~99.99、100.00~999.99、1000.00~5个HR-HPV病毒载量组。对宫颈炎、CINⅠ、CIN Ⅱ-Ⅲ、宫颈癌Ⅰ期、宫颈癌Ⅱ期各组中不同的HR-HPV病毒载量进行比较,并分析HR-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CINⅠ组、CIN Ⅱ-Ⅲ组、宫颈癌Ⅰ期、宫颈癌Ⅱ期患者HR-HPV病毒载量(分别为842.1±98 3.9、690.1±795.0、893.1±974.2、699.5±908.3RLU/CO)显著高于宫颈炎患者(274.2±613.6,P<0.05);CINⅠ组和宫颈癌Ⅰ期的病毒载量高于CIN Ⅱ-Ⅲ组(P<0.05)。当HR-HPV病毒载量≥100RLU/CO时,CIN及宫颈癌的发生危险度随病毒载量的增加而增加,但HPV病毒载量分级与宫颈病变病理分级无相关性。对于宫颈鳞癌ⅠB-Ⅱ期患者,当HR-HPV病毒载量≥100RLU/CO时,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增加(P<0.05),且宫颈肿瘤最大直径≥4cm的危险性增加(P<0.05),而HR-HPV病毒载量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管浸润无关。结论 HR-HPV病毒载量与CIN及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病毒载量越高,发生CIN及宫颈癌的危险性越大,且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朱晓菡  侯晨辉  石斌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2):1418-1419
目的:检测NMP-9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MM-9在84例宫颈癌,20例慢性宫颈炎病例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MMP-9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9.8%,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10%(P〈0.05)。在高、中、低分化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6%、79.5%、10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NMI期组中阳性表达率为58.3%,显著低于TNMⅡ期组95.8%(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88%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7.6%(P〈0.05)。结论:在宫颈癌组织中MMP-9呈高表达,MMP-9可能与宫颈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对判断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In the patients with invasive cervical carcinoma, the accurate assessment of parametrial invasion greatly affects the therapeutic choice between surgery and radiation therapy. As a matter of fact, surgery is usually performed only in the patients with carcinoma confined to the cervix, whereas those with parametrial involvement, or more advanced stages, are treat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This prospective study was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comparative adequacy of CT and MR imaging in assessing parametrial status in the patients with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Twenty-one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 diagnosis of cervical carcinoma, were investigated. All of them were clinically considered as having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FIGO stages IB-IIB), and subsequently underwent surgery. In all cases, detailed histology of the parametrium was obtained. Pathologic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CT and MR findings in all cases. As for assessing parametrial involvement by cancer, CT had 62% accuracy, 63% sensitivity, and 60% specificity, versus MR imaging 81% accuracy, 69% sensitivity, and 80% specificity. Therefore, MR imaging appears to be superior to CT in assessing the parametrial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invasive cervical carcinoma; the method yields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reatment plannin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正常宫颈及宫颈癌、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 Ⅲ)的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特点,探讨其对宫颈癌诊断和判断病理类型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或活检证实宫颈癌患者54例(腺癌15例,鳞癌36例、神经内分泌癌3例)和CIN Ⅲ 9例,行常规MR和多b值DWI扫描.对比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组织的多b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测得的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CIN Ⅲ与正常宫颈的ADC值进行比较.结果 正常宫颈的宫颈内膜、结合带及肌层3层结构可以在不同b值的DWI上显示,各层之间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的多b值ADC值与正常宫颈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腺癌、CIN Ⅲ、神经内分泌癌的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b值DWI的ADC值有助于宫颈癌及CIN Ⅲ的诊断,并与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存在相关性.应用多b值DWI检查可以提高宫颈癌、CIN Ⅲ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凌侠  高霞  李健  王衍晶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5):1148-1150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0年11月520例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三部妇科就诊妇女为研究对象,取宫颈脱落细胞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HybriMax)法行HPV检测,同时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进行分析,明确HPV感染与宫颈疾病的关系及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结果 HPV总感染率为48.8%,30~39岁年龄组HPV感染率最高为54.5%;组织病理学诊断慢性宫颈炎症、低级别病变(CINⅠ)、高级别病变(CINⅡ~Ⅲ)、宫颈原位癌或浸润癌中高危HPV感染检出率以42.2%、65.8%、95.4%、100.0%依次递增。结论宫颈疾病与高危型HPV感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引起宫颈肿瘤的最主要原因是高危型HPV感染,高危型HPV检测可作为宫颈癌的一种重要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