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护士锐器伤发生情况及护士对锐器伤的认知,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供依据。 方法 对我院外科及监护室共62名护士及实习护士51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及描述性分析,自行设计问卷。 结果 113名护士中锐器伤发生率(72人)63.72%,其中针刺伤为49人占43.36%,安瓿玻璃伤19人,占16.81%,其他锐器伤(刀片,铝盖)4人,占3.54%,在刺伤后向上级汇报的只有8例(11.11%)。护龄在5年之内的护士锐器伤发生率>5年以上的护士,实习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与在职护士进行X2检验,P<0.05。 结论 护士锐器损伤率发生率高,尤其是针刺伤及安瓿玻璃伤,对锐器伤危害认识不足,应加强认识,加强防护知识培训,规范操作,以减少锐器伤。  相似文献   

2.
实习护生锐器损伤状况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锐器伤情况,并探讨相关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在本院实习的140名护生发生锐器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140名护生中,发生锐器伤的有112人次,其中针刺伤68人次,占60.7%;玻璃伤36人次,占32.2%;刀割伤5人次,占4.5%;其他3人次,占2.7%。发生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输液及注射结束拔针时、回收毁形时、手掰安瓿时、静脉加药时、抽血拔针时和其他原因。结论加强实习护生岗前相关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带教老师的责任感,对降低实习护生锐器伤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中专临床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情况,以便为预防及减少护生锐器伤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2012届121名中专实习护生进行调查,了解护生实习期间发生锐器伤的情况以及护生锐器伤发生的环节、锐器伤发生时间段和伤害器具分布情况。结果 121名护生发生锐器伤105名,发生率为86.8%。在操作过程,配药发生锐器伤占46.1%,其次为注射后拔出针头/针芯,占18.1%;操作后,重新将针头插回输液袋发生锐器伤占7.3%,双手回套针帽和整理锐器时各占5.6%;护生锐器伤发生率最高时间段为实习前3个月,占60.8%;伤害器具主要为玻璃安瓿,占47.8%,其次为头皮针,占24.1%,注射器针头,占15.1%。结论中专临床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普遍,配药时玻璃安瓿划伤发生率最高,操作不熟练和不规范是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学校应增加防护知识教育,提高护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医院应加强操作培训,并要求临床带教老师在实践中跟踪指导,反复纠正护生不正确的操作习惯,减少护生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聚乙烯安瓿对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效果.方法 分别开启1350支10%氯化钾聚乙烯安瓿和1350支10%氯化钾玻璃安瓿,观察开启造成的不溶性微粒数、药品破损率、锐器刺伤人次以及耗材和耗时成本.结果 聚乙烯安瓿产生的微粒数低于玻璃安瓿(P〈0.01),开启聚乙烯安瓿护士操作时间减少、耗材成本降低(P〈0.01),且聚乙烯安瓿不会导致锐器伤事件.结论 采用聚乙烯安瓿可以降低输液微粒污染,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及护士操作安全性,降低药品破损率和护理成本,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我院临床护士受锐器伤的有关情况,提出风险预防措施。方法:利用"护理人员职业损伤抽查表"对我院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了240名临床护士,被锐器损伤者199名,损伤率为82.92%。共损伤1972人次,其中针刺伤55.42%,玻璃伤41.08%,手术室100%的护士发生过锐器伤,比率高于病房护士。64.94%的玻璃伤发生在开安瓿时。接触血源、体液操作时常戴手套者仅为21.67%。损伤后上报率为19.17%。结论: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潜在的职业感染不容忽视。因此,应加强预防锐器接触的风险控制,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加强职业安全管理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锐器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护生实习期间锐器伤的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护生在实习期间发生锐器伤的情况.为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我院实习即将结束的99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9名护生在实习期间发生锐器伤的有94人,共发生锐器伤531人次.平均每人5.36次,以安瓿伤和针刺伤为主,好发于实习前期,主要由于工作繁忙和操作不熟练.预防锐器伤的意识淡漠所致,且只有4.04%的护生发生锐器伤后能主动汇报。结论护生实习期间锐器伤发生率高,应加强岗前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7.
基层医院护士锐器伤的不安全因素与护理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杏珍 《护理学报》2008,15(5):93-9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及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为护士工作中预防锐器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白云区15家一级医院的1 130名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情况及存在的相关不安全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为86.99%,发生密度为0.88次/(人.月);职称较低、工作时间较短的护士,锐器伤的发生密度较高;急诊科、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护士锐器伤的发生密度较高;护士发生锐器伤时的操作行为主要是掰安瓿、整理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和分离针头和注射器。结论导致锐器伤的主要不安全因素包括缺乏自我防护意识、错误的行为习惯、不良的环境因素、护理用具运用的滞后、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等。应加强基层医院护士培训,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提供安全的护理用具,建立安全注射防护管理制度与流程;重视工程干预等措施可避免或减少护士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护理实习生在实习初期的针刺伤发生率及原因,探讨在工作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方法应用自行设计问卷对本院2013年和2014年两批共计176名护理实习生的实习初期进行回顾性调查及描述性分析。结果176名护理实习生中锐器伤发生率(18人)10.2%,其中针刺伤(16人,占88.89%),安瓿玻璃伤(2人,占11.11%),在刺伤后向指导老师和上级汇报的只有6例(33.33%)。结论护理实习生在实习初期锐器伤的发生率最高,尤其是针刺伤的发生率,而护理实习生对锐器伤危害认识不足,应加强实习初期防护知识培训,规范操作,以减少锐器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塞拉利昂军队(简称塞军)医院医护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以加强对塞军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其职业防护意识,确保医院工作人员职业安全。方法 2016年12月,采用自制问卷对塞军第34医院190名医护人员展开有关锐器伤的调查,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是否参加过锐器处理职业培训,锐器伤发生次数、时机、锐器类型、处理情况,导致锐器伤的原因等。结果 54.2%的医护人员接受过锐器处理培训。51.1%的医护人员在过去一年内受过锐器伤,共级176次。塞军医护人员认为锐器伤多发生在重套针帽和掰安瓿之时,分别占56.8%和52.1%。五岁以下儿童健康中心、军人医务室、检验科和病理科锐器发生率均在80%以上。原因多为操作仓促、不熟练或不规范及照明不足。工作科室为五岁以下儿童健康中心(P=0.013,OR=9.874)是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参加过锐器处理职业培训(P=0.015,OR=0.422)是锐器伤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塞军医护人员锐器伤防护意识和水平较低,应加强相应培训,医院应健全锐器伤软硬件建设,以减少其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护生临床实习期间医疗锐器损伤发生情况,分析其主要原因,并探讨相应防护对策。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67名护生进行实习前相关培训,并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便于护生进行实习记录,实习结束前进行收集统计。结果:67名护生中发生医疗锐器损伤有56名,占83.58%,共发生医疗锐器伤245人次,平均每人4.38次。其中玻璃安瓿划伤占66.94%,污染针头刺伤占24.49%。医疗锐器损伤好发于实习初期,占98.21%。结论:实习护生职业防护意识较薄弱,操作技能欠熟练,医疗锐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应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及培训,规范护理操作行为,优化护理管理,是减少医疗锐器损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