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针对线段因遮挡、断裂以及端点提取不准确等原因造成的线段特征匹配困难问题,特别是现有匹配算法在匹配过程中出现"多配多"时直接采取"最相似匹配"而导致丢失大量真实匹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重几何约束及0-1规划的线段特征匹配算法。首先,基于校正后视频帧间线段特征的空间相邻性计算线段匹配的初始候选集;然后,基于极线约束、单应矩阵模型约束以及点-线相邻性约束等多重几何约束,对候选集进行筛选从而剔除部分错误匹配;其次,将线段匹配问题建模为一个大规模0-1规划问题;最后,设计了一种基于分组策略的两阶段求解算法对该问题进行求解,从而实现线段特征的"一配一"精确匹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LS(Line Sigature)、LJL(Line-Junction-Line)方法相比,匹配正确率接近,但匹配线段数量分别提高了60%和11%。所提算法可以实现视频帧间的线段特征匹配,为基于线特征的视觉SLAM(Simultaneously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陈兴华  蔡云飞  唐印 《机器人》2020,42(4):485-493
点线特征结合的视觉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中,线特征匹配准确度差会引入新的误差,点线特征误差的累积加剧了数据关联失败情况的发生.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点线不变量的线特征匹配方法,该点线不变量对线段与相邻2个特征点的局部几何关系进行编码,直接在现有特征点的基础上完成线匹配,可有效提高线段匹配的速度和准确度;此外,在点线特征的融合过程引入加权思想,根据场景特征丰富程度,在构造误差函数时对点线特征的权重进行合理分配.在TUM室内数据集和KITTI道路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与现有的点线SLAM系统相比,本文提出的点线SLAM系统有效地提高了视觉SLAM中线特征匹配的准确度,提高了特征匹配环节的运行效率,使线特征在SLAM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提高了系统数据关联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SURF和快速近似最近邻搜索的图像匹配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高维特征向量存在的最近邻匹配正确率低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SURF和快速近似最近邻搜索的图像匹配算法。首先用Fast-Hessian 检测子进行特征点检测, 并生成SURF特征描述向量; 然后通过快速近似最近邻搜索算法得到初匹配点对, 再对得出的单向匹配结果进行双向匹配; 最后采用鲁棒性较好的PROSAC算法进一步剔除误匹配点对。实验证明了该算法不仅提高了SURF算法匹配的正确率, 还保证了算法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4.
《机器人》2017,(2)
基于点特征的视觉SLAM(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存在计算量大、环境存储空间负荷高、定位误差较大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点、线段、平面特征融合的视觉SLAM算法——PLP-SLAM.在扩展卡尔曼滤波(EKF)框架下,首先利用点特征估计机器人当前位姿,然后构建了基于点、线、平面特征的观测模型,最后建立了带平面约束的线段特征数据关联方法及系统状态更新模型,并利用线段和平面特征描述环境信息.在公开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PLP-SLAM算法能够成功完成SLAM任务,平均定位误差为2.3 m,优于基于点特征的SLAM方法,并通过基于不同特征的SLAM实验表明了本文提出的点、线、面特征融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向量夹角的SIFT特征点匹配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基于向量夹角的近似最近邻搜索算法.该算法首先计算高维空间向量与随机选择的参考向量的夹角,并进行排序.计算出待查询向量与参考向量的夹角后,采用二分搜索算法在已排序夹角中查找对应的夹角,并以此夹角为中心,在一定范围内搜索给定向量的近似最近邻.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可显著提高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特征的匹配速度,并能获得满意的匹配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鲸鱼优化算法(WOA)不能有效处理连续型数据、邻域粗糙集对噪声数据的容错性较差等问题,文中提出基于自适应WOA和容错邻域粗糙集的特征选择算法.首先,为了避免WOA过早陷入局部最优,基于迭代周期构建分段式动态惯性权重,改进WOA的收缩包围和螺旋捕食行为,设计自适应WOA.然后,为了解决邻域粗糙集对噪声数据缺乏容错性的问题,引入邻域内相同决策特征所占的比例,定义容错邻域上下近似集、容错近似精度和近似粗糙度、容错依赖度及容错近似条件熵.最后,基于容错邻域粗糙集构造适应度函数,使用自适应WOA,不断迭代以获取最优子群.高维数据集上采用费雪评分算法进行初步降维,降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在8个低维UCI数据集和6个高维基因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文中算法可有效选择特征个数较少且分类精度较高的特征子集.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RGB-D相机数据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算法系统,实现对RGB-D数据的快速和准确构建.首先在RGB图中提取较好鲁棒性的SURF特征,结合使用快速最近邻近似(FLANN)来完成特征点匹配的方式,再使用基于改进的最小距离与随机采样一致性(RANSAC)组合的方法剔除误匹配,然后使用PNP求解相邻帧间的相机位姿变换关系,后端的优化使用G2O(general graph optimization)来优化全局位姿,并使用回环检测消除累计误差.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能够迅速、准确地构建出三维稠密地图.  相似文献   

8.
相对位姿测量是空间非合作目标态势感知的主要内容,在位姿测量中,需要先对目标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而特征提取的精度和鲁棒性直接影响位姿测量性能。为了提高空间非合作目标特征提取的鲁棒性,本文给出一种基于线段融合的特征提取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基于梯度的滤波器来消除空间目标图像的背景干扰,然后采用LSD直线检测算法、Hough Lines直线检测算法和Shi-Tomasi角点检测算法提取三组特征点,再用K-D空间划分树以及K最近邻搜索算法融合这三组特征点,保留包含显著特征的较少数量特征点,进一步组合成线段结构,并对线段进行融合,以此来提取反映目标整体几何框架的信息,从而提升稳健性。仿真实验和半物理仿真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线段融合的特征提取方法在空间目标特征提取中具有更好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快速鲁棒特征的CamShift跟踪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CamShift算法由于对颜色敏感导致的跟踪效果变差或失效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特征匹配的CamShift跟踪算法。采用快速鲁棒特征(SURF)方法在多通道图像的目标区域和搜索区域提取包含图像信息的局部特征点,并利用近似最近邻搜索对特征点进行匹配;使用提纯后的匹配结果得到特征点的位置、尺度及方向信息,对CamShift方法进行约束和更新,以提高跟踪精度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与经典CamShift算法和同类的改进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够较好地实现对复杂背景下旋转和放缩运动目标的实时跟踪。  相似文献   

10.
袁梦  李艾华  崔智高  姜柯  郑勇 《机器人》2018,40(1):56-63
针对目前流行的单目视觉里程计当移动机器人做“近似纯旋转运动”时鲁棒性不强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其定位鲁棒性不高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3维迭代最近点(ICP)匹配的单目视觉里程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初始化图像的边特征点对应的深度值,之后利用改进的3维ICP算法迭代求解2帧图像之间对应的3维坐标点集的6维位姿,最后结合边特征的几何约束关系利用扩展卡尔曼深度滤波器更新深度值.改进的ICP算法利用反深度不确定度加权、边特征梯度搜索与匹配等方法,提高了传统ICP算法迭代求解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并且将轮子里程计数据作为迭代初始值,能够进一步提高定位算法的精度和针对“近似纯旋转运动”问题的鲁棒性.本文采用3个公开数据集进行算法验证,该算法在不损失定位精度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提高针对近似纯旋转运动、大场景下的鲁棒性.单目移动机器人利用本文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校正里程计漂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特征的匹配算法是图像配准的重要内容,针对传统SIFT匹配法存在的重复匹配、多对一匹配、正确率不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标准化欧式距离的双向特征匹配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SIFT算法对特征点进行提取,然后用标准化欧氏距离对特征描述符进行度量,接着采用双向特征匹配算法对特征点进行匹配,最后以RANSAC算法对匹配对进行提纯。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标准化欧氏距离进行双向匹配,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基于特征的图像配准在较大仿射变形以及存在相似目标情况下适应性不佳的问题,为减少算法的时间开销,提出一种基于匹配质量提纯的改进描述网(D-Nets)算法。首先,通过FAST算法检测特征点,并根据Harris角点响应函数以及网格划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筛选;然后,在计算直线描述子的基础上构建哈希表和投票表决,从而得到粗匹配对;最后,采用基于匹配质量的提纯方法剔除误匹配。针对牛津大学Mikolajczyk标准图像数据集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D-Nets算法在尺度、视差和光照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平均配准精度为92.2%,平均时间开销为2.48 s。与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仿射-尺度不变特征变换(Affine-SIFT)、原始D-Nets等算法相比,提出的改进算法与原始算法的配准精度基本相当,但速度最高可提升80倍,并具有最佳鲁棒性,显著优于SIFT、ASIFT算法,非常适于图像配准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丰  王亚沙  赵俊峰  崔达 《软件学报》2019,30(5):1510-1521
语义网的飞速发展,使得各领域出现了以本体这种形式来表达的知识模型.但在实际的语义网应用中,常常面临本体实例匮乏的问题.将现有关系型数据源中的数据转化为本体实例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这需要利用关系模型到本体模型的模式匹配技术来建立数据源和本体之间的映射关系.除此之外,关系模型到本体模型的模式匹配还被广泛用于数据集成、数据语义标注、基于本体的数据访问等领域中.现有的研究工作往往会综合使用多种模式匹配算法,计算异构数据模式中元素对的综合相似度,辅助人工建立数据源到本体的映射关系.现有的工作针对单一模式匹配算法准确率不高的问题,试图通过综合多种模式匹配算法的结果来进行调和.然而,这种方法当多种匹配算法同时出现不准时,难以得出更加准确的最终匹配结果.对单一模式匹配算法匹配不准的成因进行深入的分析,认为数据源的本地化特征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一种迭代优化的模式匹配方案.该方案利用在模式匹配过程中已经得到匹配的元素对,对单一模式匹配算法进行优化,经过优化后的算法能够更好地兼容数据源的本地化特征,从而显著提升准确率.在"餐饮信息管理"领域的一个实际案例上开展实验,模式匹配效果显著高于传统方法,其中,F值超过传统方法50.1%.  相似文献   

14.
刘畅  党淑雯  陈丽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3,40(11):3443-3449
针对传统ORB算法存在提取的特征点极易堆积在纹理丰富的区域及误匹配率高等而导致无法满足高精度定位要求,以及ORB-SLAM3系统无法构建稠密地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ORB-SLAM3的改进型ORB-GMS特征匹配方法,并增加稠密建图线程来实现稠密地图的构建。首先,在特征点提取过程中引入四叉树策略,将图像帧分为若干个网格,并在每个网格中提取最优特征点;然后,在特征匹配过程中将运动平滑约束转换为剔除错误匹配的统计量,通过比较匹配对邻域内的匹配对数量和阈值来快速筛选正确匹配;最后,完成位姿估计并根据关键帧与相应位姿完成稠密点云地图的构建。采用TUM的RGB-D数据集进行实验,改进算法提取的特征点相较传统ORB算法分布更加均匀,匹配数比ORB-SLAM3增加64.5%,比GMS算法增加4.7%,匹配耗时比ORB-SLAM3减少20.4%,比GMS算法减少94.6%,从而验证了改进算法在特征点提取与匹配方面的优越性,并且相较于ORB-SLAM3,改进算法的定位精度提高了3.75%,从而验证了其在总体上提高定位精度,进而实现稠密建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动态场景的SLAM系统中,传统的特征点法视觉SLAM系统易受动态物体的影响,使得图像前后两帧的动态物体区域出现大量的误匹配,导致机器人定位精度不高。为此,提出一种结合自适应窗隔匹配模型与深度学习算法的动态场景RGB-D SLAM算法。构建基于自适应窗隔匹配模型的视觉SLAM前端算法框架,该框架筛选图像帧后采用基于网格的概率运动统计方式实现匹配点筛选,以获得静态区域的特征匹配点对,然后使用恒速度模型或参考帧模型实现位姿估计。利用深度学习算法Mask R-CNN提供的语义信息进行动态场景的静态三维稠密地图构建。在TUM数据集和实际环境中进行算法性能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动态场景下的定位精度和跟踪速度均优于ORB-SLAM2及DynaSLAM系统,在全长为6.62 m的高动态场景中定位精度可达1.475 cm,平均跟踪时间为0.024 s。  相似文献   

16.
基于特征点的印品图像匹配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二虎  冯江 《计算机工程》2008,34(23):202-204
高速精准的图像匹配为成功地进行印品缺陷检测奠定了基础。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Harris角点检测方法,用一种稳定性评价准则测试,证明该文算子在工业环境下的优越性。建立仿射变换模型来近似相应特征点邻域的几何变换,用确定性退火方法计算模型参数,避免了耗时的穷举搜索。利用RANSAC方法鲁棒地估计基本矩阵和单应矩阵,建立对极几何约束和单应约束来剔除初始匹配中的误匹配对。算法处理速度较快,已经成功运用到印品缺陷在线检测系统中。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三维点云自动配准精度不高、鲁棒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判断点云邻域法向量夹角的自动配准算法。该算法首先计算点云中每个点的法向量与邻域点集的法向量夹角的余弦值,然后把邻域各点的余弦值作为该点的属性特征向量,进行特征分类提取特征点,根据几何特征的相似性初步搜索匹配点对,并采用欧式距离约束条件剔除匹配错误的点对;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初始配准参数,再通过改进的迭代最近点(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算法进行精匹配。实验证明,该算法相对于经典的ICP算法无论收敛速度还是匹配精度上都有提升。  相似文献   

18.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用户或者企业将大量的数据上传至云端存储以便减轻本地存储的压力和获得高效的数据共享服务管理,由此可搜索加密技术应运而生,检索效率与保证数据安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匹配的快速降维排序搜索方法(DRFM)。通过提出的特征得分算法,创建每一篇文档的索引特征向量;通过提出的匹配得分算法,创建查询关键词的查询匹配向量。使用K-L变换算法对所有文档索引特征向量以及查询匹配向量进行降维,提高算法效率。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方案高效且可行。  相似文献   

19.
特征匹配作为计算机视觉的一项关键技术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基于描述子的特征点匹配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但曲线长度不一、端点定位不准确以及周围包含的重复性纹理较多等因素,导致了曲线匹配研究依旧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热点研究课题,且现有曲线匹配方法大多出现匹配总数少、匹配正确率低的问题。为增加特征匹配的总数和正确率,利用特征点和特征曲线的位置关系提出一种点线特征融合的误匹配剔除算法(Point Line feature Fusion,PLF)。首先定义点到曲线的距离,利用点、曲线描述子提取图像的点、线特征;其次确定落入匹配曲线对应支撑区域内的匹配点对,并根据匹配点组和曲线间的距离约束剔除错误曲线匹配;最后利用点线距离约束剔除匹配曲线支撑区域内的错误点匹配。实验选取了3种不同的点线组合,即SIFT技术提取的点特征分别与IOCD曲线描述子、IOMSD曲线描述子、GOCD曲线描述子提取的曲线特征相融合, 验证算法 对多种点、线描述子具有适用性,且该算法不仅适用于特征点与特征曲线的融合,亦适用于特征点与特征直线的融合,从而验证了其对多种图像特征具有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旋转、视角变化、光照变化、压缩、噪音、模糊等变换条件下,该算法均能有效提高曲线特征匹配的匹配总数和匹配正确率,同时提高点匹配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特征点的图像匹配被广泛应用于图像配准、目标识别与跟踪领域, 目前, 两阶段匹配(即先粗匹配, 后精匹配)是最常用的方法, 然而, 两阶段匹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 粗匹配阶段对精匹配阶段的影响是不可逆的, 即粗匹配的效果决定了精匹配的最优精度; 另一方面, 精匹配得到的后验知识没能反馈给粗匹配阶段, 以修正粗匹配结果. 为此, 提出一种基于迭代修正的图像特征点匹配算法, 该算法将精匹配得到的后验知识反馈给粗匹配阶段, 从而修正粗匹配结果, 使得粗匹配阶段得到更多的正确匹配对, 减少漏匹配特征点对, 这样经过多次迭代, 能够得到更多的正确匹配特征点对. 实验表明, 提出的算法比经典的两阶段匹配方法能够提取更多的正确匹配特征点对, 减少了漏匹配, 并提升了复杂图像匹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