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电子技术应用》2015,(9):106-109
基于BA无标度网络模型,融合微博用户网络的特征,构造一种微博谣言传播网络模型。提出一种新的SIR(susceptible-infected-removed)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探讨微博谣言的传播动力学行为。研究表明,当微博用户规模以及节点间新建连接数量不断增大时,微博谣言的最终感染程度显著增大,网络的传播临界值却大幅降低。研究还发现,拥有较大吸引度的节点比例以及微博用户之间添加反向关注的概率基本不影响谣言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2.
众多谣言在公开社交平台微博上肆意产生与传播,谣言检测有利于降低谣言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为探究微博用户的行为特征与该用户发布谣言的关联,提出一种基于用户行为特征的微博谣言检测算法(RDUC)。该模型主要以用户的点赞、转发和评论等行为特征作为主要参数,挖掘用户历史行为与谣言发布的关联,并且将ERNIE模型和DPCNN模型相结合对微博谣言事件进行检测。通过使用Ma公开数据集进行实验并与3种常用的谣言检测算法比较得出:该算法的准确率高达90.1%,高于这3种常用谣言检测算法。因此RDUC算法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用户影响力度量是目前微博研究的基础和热点方向,为了提高微博传播影响力度量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行为权值的微博用户影响力度量算法。对网络用户的转发、评论和提及等行为进行分析,将数据输入到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中进行学习找到最合理的权值,并建立传播影响力度量模型,采用具体数据对算法的性能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微博用户影响力度量算法,该算法不仅提高了微博用户影响力的度量准确性,而且可以准确刻画各种用户行为对网络传播力贡献。  相似文献   

4.
转发是微博提供的一个信息传播的机制,用户能够将关注者发布的有趣微博转发到自身平台,然后分享给追随者,是微博网络中信息传播最重要的功能。对于微博网络存在的不同类型连接关系,首先提取出相关特征,如同质性、微网络结构、地理距离以及用户性别等,用于识别连接关系的不同类型,然后采用Log-linear模型来拟合各个特征间系数,基于这些系数对微博用户转发行为形成的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罗知林  陈挺  蔡皖东 《计算机科学》2014,41(4):62-64,74
转发(Retweet)是微博中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播机制,用户可以将其关注者(Follower)的有趣微博转发到自身平台,分享给他的粉丝(Fan),快速地实现微博信息的传播。主要对微博转发预测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取了重要特征,比如用户间的微网络结构、权重比率、用户个人信息等,以研究用户微博转发行为,然后基于以上特征提出了一个随机森林微博转发预测算法(RFMR)。实验结果表明,RFMR算法优于其他分类算法,可以有效地用来预测微博转发。  相似文献   

6.
文中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以分析新浪微博的信息转发与传播特征为研究目的,并对传播行为进行预测.在获取大量新浪微博在线数据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能影响用户转发行为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挖掘各种影响因素特征并进行建模.提出基于用户属性、社交关系和微博内容三类综合特征,使用机器学习的分类方法,对给定微博的用户转发行为进行预测.基于微博网关注关系拓扑,利用概率级联模型对给定微博的转发路径进行预测,为预测微博的影响范围提供依据.文中通过实验分析了新浪微博符合复杂网络特征、社交类特征对转发行为有重要影响,并验证了传播预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社交网络谣言转发行为是指用户是否转发特定谣言.以往研究主要针对的是谣言在群体中的传播规律,鲜有针对个体传播行为的研究.基于信息传播理论,研究首次提出两类谣言个体转发影响因素的框架:谣言发布者以及谣言内容对个体的影响力.研究使用NLP相关技术和复杂网络分析算法等技术计算出相关特征;最后使用常见分类算法进行预测用户是否转发...  相似文献   

8.
《软件》2019,(1):127-131
随着社交网络的迅速发展,掌握信息传播的规律,进行信息传播的管理越来越重要,而提取信息传播特点和建立模型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传统信息传播模型并未考虑易感染者的类型以及时间网络等行为因素,对信息传播规律的研究不够准确。针对信息传播及用户行为的分析,改进模型增加双重易感染者、潜伏者等传播个体和优化传播过程的微博网络传播算法(MDSLIR)。该算法使得用户可以根据传播方式及时获取、传播和免疫信息,从而更好对社交网络信息进行管理。以新浪微博为例,研究微博信息的演化规律,使用微博上的真实数据进行仿真测试,并与传统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MDSLIR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郑志蕴  郭芳  王振飞  李钝 《计算机科学》2016,43(12):41-45, 70
随着微博的迅速兴起和其影响力的不断提高,提取微博信息传播特征和构建传播模型已成为了研究热点。针对用户转发行为,首先分析了信息传播机制;然后从影响用户转发行为的发布用户、接收用户、用户亲密度和信息时效性4个方面提取出8个特征因素进行建模;在借鉴传染病动力学SIR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用户行为分析和接触节点,提出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SCIR模型,并给出动力学方程;最后利用新浪微博真实转发数据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实验结果表明,考虑用户转发行为的8个影响因素,结合行为分析结果,能够较好地拟合信息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0.
社交网络中用户转发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研究用户转发模式和信息传播规律,将有利于在网络话题传播过程中进行监控和抑制。现有的建模研究中,存在模型通常缺少时效性,用户行为难以准确刻画的问题。因此,着重分析了社交网络用户行为模式,基于用户连接强度和邻居节点的影响改进了转发概率计算,其次在经典的传染病动力学SCIR模型中,引入在线和离线状态的节点,通过用户在线比率控制网络活跃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相较传统SCIR模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更高的覆盖率,节点属性变化走势更加接近真实网络,可以较好地模拟社交网络中的热点话题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1.
社交媒体谣言检测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现有方法多数通过获取大量用户属性学习用户特征,但不适用于谣言的早期检测,忽略了用户之间的潜在关系对信息传播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多传递影响力的谣言检测方法,根据源微博及其对应转发(评论)之间的关系构建文本信息传播图,并通过图卷积神经网络来捕获、学习文本信息的传播特征。利用文本信息和用户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力,丰富可用于谣言检测早期的检测信息。将存在转发关系的用户构成用户影响力传播图,构建一种用户节点影响力学习方法,获取用户节点影响力,以增强用户特征信息。在此基础上,将文本特征与用户特征融合以进行谣言检测,从而提升检测效果。在3个真实社交媒体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谣言自动检测以及早期检测的效果都有显著提升,与目前最好的基准方法相比,在微博、Twitter15、Twitter16数据集上的正确率分别提高了2.8%、6.9%和3.4%。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谣言通过社交媒体迅速传播,识别社交媒体网络上的谣言是社交网络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注意力机制的微博谣言检测模型,考虑到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到的特征对输出结果影响力问题,在经典的文本卷积神经网络(Text CNN)上引入了注意力机制,通过CNN中的卷积层学习微博窗口的特征表示,再根据每个特征表示对输出结果的影响力不同通过注意力机制赋予不同的权重来进行谣言事件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微博谣言检测模型准确率达到了96.8%,并且在召回率和F1值上也有提升,即本文提出的新的微博谣言检测模型具有更好的谣言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微博文本以实现谣言检测为目标,深度挖掘微博正文内容的语义信息,并且着重强调用户在微博评论中体现的情感倾向性,提升谣言识别效果。为提高谣言检测的准确率,采取基于XLNet的词嵌入方法,使用Transformer的Encoder的模型提取微博正文内容的语义特征,并结合BiLSTM+Attention网络实现微博评论的情感特征的提取,将2种特征向量进行拼接融合,进一步丰富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之后输出微博事件的分类结果,进而实现微博谣言检测。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对谣言识别的正确率达到94.8%。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浪微博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然而该类平台开放的匿名环境给谣言提供了滋生、传播的温床,造谣传谣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传统的基于特征的谣言检测研究主要关注消息文本、发布用户、传播等方面的静态扁平特征,忽略了对消息传播演化结构和传播群体反应等方面的研究。针对此问题,首先将消息传播的级联模型引入标记传播树(LPT)模型中,提出改进的标记信息级联传播树模型(CA-LPT);在此模型下提出一种动态度量用户影响力的方法;然后提出10个新特征以扩充已有的静态扁平特征集,再利用基于随机通路图核和RBF核的混合核支持向量机(SVM)进行谣言检测;最后通过基于新浪微博真实数据集的实验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能提升谣言检测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刘亚州  王静  潘晓中  付伟 《计算机应用》2018,38(4):1029-1035
在谣言传播过程中,针对度不同的节点具有的辨识能力不同,结合节点度定义一种新的博弈收益,借助博弈论建立一种动态复杂网络演化模型。该模型考虑到谣言传播往往与节点利益相关这一特点,通过引入辨识能力描述不同节点的非一致传播率,研究谣言在该模型上的传播动力学行为,并提出两种谣言抑制策略。随后,利用两种典型网络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并在Facebook真实网络数据中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谣言模糊程度对BA(Barabási-Albert)无标度网络和Facebook网络中谣言传播速率及达到稳定状态所需时间影响较小,随着谣言模糊程度增大,谣言在网络中传播范围变大,相对于WS(Watts-Strogtz)小世界网络,谣言更容易在BA无标度网络和Facebook网络中传播;研究还发现,免疫收益增加值相同时,与BA无标度网络和Facebook网络相比,WS小世界网络中免疫节点的增长幅度更大;此外,通过节点危害程度进行抑制比通过博弈收益进行抑制具有更好的谣言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社交网络中谣言的肆意传播给网络安全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如何科学地认识和掌握谣言传播、扩散的内在规律,并对谣言进行有效地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文章首先在充分分析目前谣言传播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谣言正向感染及负向感染两个感染状态,提出更适用于描述谣言传播的SPNR模型;其次,基于SPNR模型,设计谣言传播SPNR算法,实现谣言传播演化过程的仿真;另外,利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分析了模型主要参数对谣言传播关键指标的影响效果,为制定有效的谣言控制策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最后,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验证了SPNR模型基本假设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将SPNR模型模拟效果与新浪微博实证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的方式,验证了SPNR谣言传播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谣言传播模型无法描述不同节点对谣言传播概率的影响,从而造成了谣言传播模型无法真实地描述现实社交网络中的谣言传播,进而影响了对网络中谣言传播的控制。针对这一问题,在SIR传播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谣言在不同节点之间的传播概率,并且分析了不同节点对传播概率的影响情况,从而建立了社交网络中考虑网络节点自身影响的谣言传播模型。最后,通过将改进的谣言传播模型与常用的SIR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的改进模型可以较快地控制网络中谣言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为主的社交媒体平台上网络谣言逐渐泛滥,研究微博谣言的自动检测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现今主流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谣言检测方法普遍存在没有充分考虑微博文本语义信息的问题,同时,过分依赖传播信息的谣言检测方法使得检测时间滞后,不能满足谣言检测的现实需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融合用户历史交互信息的微博谣言检测模型,不使用待检测微博的传播信息,构建并训练AbaNet(ALBERT-BiGRU-Attention)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充分考虑待检测微博和用户历史传播信息文本的文本特征和语义信息进行谣言检测。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模型具有准确率高、稳定性强的特点,并且能够在获得较高检测精度的情况下大大缩短谣言检测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毕蓓  潘慧瑶  陈峰  隋京言  高扬  王耀君 《计算机应用》2021,41(12):3546-3550
社交媒体方便了人们的日常交流和信息传播,同时也是谣言滋生和传播的温床,因此如何在谣言传播早期自动监测极具现实意义,而现有的检测方法没有充分利用微博信息传播图的语义信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基于异构图注意力网络(HAN)构建了谣言监测模型MicroBlog-HAN。该模型采用含有节点级注意力和语义级注意力的分层注意力机制。首先,节点级注意力结合微博节点的邻居生成两组具有特定语义的节点嵌入;然后,语义级注意力融合不同语义,得到最终的节点嵌入,并输入到分类器中执行二分类任务;最后,给出输入微博是谣言还是非谣言的分类结果。在两个真实的微博谣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MicroBlog-HAN模型可以实现微博谣言较准确的识别,准确率超过87%。  相似文献   

20.
目前,针对微博领域的谣言检测方法主要基于微博正文,同时辅以用户评论特征、传播特征等信息进行判定。然而已有方法没有考虑用户评论质量会直接影响谣言检测的性能,质量低的评论甚至会引入无用甚至负面的特征,进而对谣言检测的性能带来更大的影响。针对该问题,基于用户评论和谣言检测的关联性,首次提出一种考虑评论有效性,并基于多任务联合学习的谣言检测方法。首先将谣言检测作为主任务,用户评论相关性检测为辅助任务;然后采用门控机制和注意力机制过滤和选择有效的用户评论特征;最后基于自主构建的3万条疫情微博谣言数据集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用户评论进行筛选不仅可以提升谣言检测性能,还能对用户评论质量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