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及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CR)、尿酸(UA)在动脉硬化疾病中的含量,并比较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脑梗死、冠心病患者肾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选取842例脑梗死患者及961例冠心病患者进行Hcy、Cys-C、β2-MG、CR、UA检测,以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和冠心病组Hcy、Cys-C、UA、β2-MG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Hcy显著高于冠心病组,冠心病组UA显著高于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CR、Cys-C、β2-MG与脑梗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Hcy水平与UA水平呈正相关(r=0.402,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Hcy水平与UA水平呈正相关(r=0.415,P0.05)。结论血清Cys-C、Hcy、UA等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在脑梗死和冠心病中Hcy水平与UA水平呈正相关,Hcy水平与肾功能衰退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与TOAST分型不同亚型脑梗死的关系及在诊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large artery arterioslerosis LAA)、心源性脑栓塞(cardiac embolismCE)、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mll artery occlusion SAO)3种不同亚型脑梗死患者共140例及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ADVIA Centaur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仪测定不同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不同型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差异.结果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LAA)、心源性脑栓塞(CE)之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显著差异,3种亚型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CY在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HCY患者更易发生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3.
陶钧 《长江大学学报》2018,(8):18-19,22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在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尿毒症患者15例,按照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7例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8例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组患者血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胱抑素C(cystatinC,CysC)变化情况以及MIS营养评估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临床治疗,观察组HCY、β2-MG、Cys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病人的血液透析治疗具有明显效果,可明显消除血清炎症因子,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脑梗死患者45例及健康体检者45例进行血小板参数及血清促血小板生成素检测,按不同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1~3d)和恢复期组(10~14d);按梗死面积分为腔隙性梗死组(19例)、小面积梗死组(16例)、大面积梗死组(10例)。对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促血小板生成素及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对照组比较均统计学差异(P0.01);脑梗死恢复期P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PV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TPO水平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梗组和小面积梗死组血清TPO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小面积梗死组与腔梗组以及大面积梗死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急性期组及恢复期组,血清TPO水平和血小板总数与梗死面积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脑梗死后TPO水平改变在脑梗死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可能在脑梗死后脑保护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验组)和74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cy以及CysC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Hcy、Cys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轻、中、重3组间的血清Hcy、CysC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Hcy及CysC水平明显升高。Pearsman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Hcy和CysC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Hcy、Cys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联,联合检测血清Hcy、CysC对急性脑梗死的预防和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血清胱抑素C检测方式在造影剂肾病患者早期阶段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择医院在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获得临床确诊的造影剂肾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定义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4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经增强免疫胶乳比浊法、苦味酸碱性法对受试者展开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水平测定,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研血清胱抑素C和血清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胱抑素C和血清肌酐水平检测结果阳性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检测方式在造影剂肾病患者病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脑梗死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及血脂水平的关系,为临床防治进展型脑梗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同型半胱氨酸循环酶法定量试剂盒测定血清Hcy水平,STA-R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FIB值,美国雅培AEROSE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分析比较70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进展型组)和70例完全型脑梗死患者(完全型组)的上述3项检查结果。结果进展型组患者血清Hcy水平、FIB、TC、TG、LDL水平明显高于完全型组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血脂水平和FIB升高可能是脑梗死患者发展为进展型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为临床及早预防进展型脑梗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不同程度与高半胱氨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按动脉狭窄程度分轻、中、重度三组,并按斑块类型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分别比较它们之间的高半胱氨酸水平。结果颈动脉狭窄程度不同组别之间的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其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外周血清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不稳定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20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8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1例;选取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无狭窄者48例为对照组。采集入院24h内静脉血,ELISA法检测ox-LDL、IL-6R、Hcy水平。结果 ACS患者外周血清中ox-LDL、IL-6R、Hcy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ox-LDL、IL-6R、Hcy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ox-LDL、IL-6R、Hcy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ox-LDL、IL-6R、Hcy有助于对ACS程度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及呼吸训练治疗稳定期慢阻肺(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呼吸科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入的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随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噻托溴铵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SpO_2、FVE_1/FVC、6MWD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NAC及呼吸训练治疗可有效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增强运动耐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甲状腺功能(简称甲功)异常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甲功异常合并脑梗死住院患者133例,按甲功情况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组(简称甲亢组,83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简称甲减组,50例),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三组均于清晨(甲亢、甲减组患者为入院次日,对照组体检者为体检当日)行甲功、血脂、血糖和胰岛素、血同型半胱氨酸、心电图等检测。结果甲亢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均明显高于甲低组及对照组(P〈0.01)。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甲低组与对照组(P〈0.01)。而甲减组胆固醇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甲亢组和对照组(P〈0.01)。心电图示70%以上脑梗死患者并有心律失常,甲亢组以窦性心动过速及心房纤颤多见;甲减组以窦性动过缓及心力衰竭为主。结论甲功异常特别是甲亢患者空腹血糖增高、血脂代谢异常;而甲减者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导致的心律失常进一步加重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加速脑梗死的发生。甲功异常可能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动脉开口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西民族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椎动脉开口狭窄163例患者(狭窄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时期收治的脑血管造影正常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14例(对照组)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如: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既往卒中史、TIA史、冠心病史、心梗病史、房颤史、心瓣膜病变、外周动脉血管疾病、高LDL-C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与椎动脉开口狭窄相关性最高(P=0.000,OR=4.06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P=0.000,OR=2.682)、糖尿病(P=0.020,OR=2.476)及性别(P=0.027,OR=1.928)次之。结论:高血压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及性别是椎动脉开口狭窄的重要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对双相情感躁狂发作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双相情感躁狂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入院顺序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对照组患者给予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月后血清泌乳素及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泌乳素水平不同时间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血脂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不影响双向情感躁狂发作患者泌乳素、血脂水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早期先兆流产患者15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地屈孕酮和黄体酮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孕酮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内皮素-1(ET-1)与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VaD患者50例(VaD组)、非痴呆性脑梗死患者55例(脑梗死组)及健康者46例(正常组),观察各组血浆中Hcy、ET-1、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VaD组和脑梗死组血浆Hcy、ET-1水平升高(P<0.01),而叶酸和VitB12水平降低(P<0.01).在VaD患者中,中、重度痴呆者血浆Hcy、ET-1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痴呆者(P<0.05),而叶酸和VitB12水平降低(P<0.05).Hcy与ET-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221,P<0.05).结论 血浆Hcy和ET-1水平可作为判断VaD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以及24h尿蛋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早期诊断中运用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p)抗体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RT患者166例,根据胸部CT,将1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n=76,RA),研究组(n=90,RA-ILD)。对两组分别使用Carp,比较两组应用Carp的效果,以及与Carp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抗Carp抗体对其所具有的价值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ROC图,抗Carp抗体与研究组早期诊断具有相关性,能够增强早期诊断的灵敏性与特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arp抗体对RA-ILD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提高早期诊断准确性,便于医患早日发展RA-ILD,早日治疗,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在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医院门诊和住院部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经病理检查得以确诊,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100例为正常对照组,两组观察对象均静免疫浊法进行血清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等指标检测,回顾分析两组观察对象的临床检查结果。结果:高血压早期肾损害100例观察对象的Cysc、β2-MG和UmAlB等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等指标检查结果的Youden指数为0.85,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1%,假阴性率为1.1%,假阳性率为14.17%,特异性为86.3%,灵敏度为98.9%。结论:血清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等均为较为可靠且准确的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临床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脓毒症患儿作为脓毒症组,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2组之间HMGB1的水平差异。100例脓毒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比较治疗前后患儿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及血清HMGB1水平差异。结果脓毒症患儿HMGB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组患儿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及血清HMGB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呈现HMGB1高表达现象,且经治疗后血清HMGB1呈下降趋势,说明血清HMGB1在检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疗效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作业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脑血流的影响,探讨脑梗死康复治疗的方法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医院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7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康复组65例和对照组62例,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8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康复组和对照规组在入院早期均按脑梗死常规处理,康复组在病情稳定后经康复师评价后采用作业训练康复治疗。康复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D)。结果:治疗前康复组和对照组与健康组比较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显著降低(P0.01),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0d后康复组与健康组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组较治疗前增加(P0.01),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但与健康组比较仍降低(P0.05)。结论:作业训练能够增加脑梗死患者损害区的脑血流量,促进功能恢复,TCD可以作为评价其早期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