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士的心态     
乐观掩盖着悲凉 研究人要研究人的内心世界,研究隐士自然要研究隐士的内心世界。 隐士给人的印象是潇洒、清高、放达、乐观,仿佛他们事事如意,一直处在人生的最佳状态中。他们虽然性格不同,境况各异,看起来都是乐天派。他们喜欢说自己乐,别人也喜欢说他们乐。颜回居陋巷,家里很穷,可他一直乐观。孔子这样称赞他:“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优,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是亚圣,境况那么不好,尚且不改其乐,隐士怎么能不乐呢?沈周有点穷,又有点老,但他很快活。他的《六旬自咏》写道:“自是天地快活民,太平生长六经旬。不忧天下无今日,但愿朝廷用好人。有书万卷贫富贵,仗三杯酒老精神。山花笑我头俱白,白头簪花也当春。”穷老算得什么,读书饮酒,白头簪花,照样活得开心,活得精神。 条件不好乐,条件好自然更乐。吕南公说:“吾韝有禽,吾樽有酒,吾丝竹有音,吾架有书,吾壁有琴,吾局有棋,吾园有花木,吾池有鱼。可系,可醉,可听,可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人生一大乐趣,没有什么比沉浸在书中更让人放松了.我们应该庆幸,我们(澳大利亚)有丰富多样的文学文化,有许多天才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让我们身心愉悦".澳大利亚环境,遗产及艺术部长贾瑞特(Peter Garrett)在谈及阅读时这样说.  相似文献   

3.
读闲书     
阅读是非常"个人化"的事情,不论读书多少,每人都有自己的偏爱,无法强求一律。我最喜欢的,则是读"闲书"。但什么是闲书,却难以界说。我认为,凡是读对自己没有用的书,就是读"闲书"。人们常说,人生犹如竞技场。尽管是竞技,也大都还有中场休息时间。  相似文献   

4.
阿我 《出版经济》2004,(1):23-23
去年是图文书的一个高烧年,今年,这场烧退了不少.快船也进入了一个相对平衡的海湾.阅读进入了读图时代,图文书也是近年来出版的热潮,但什么是图文书却没有一个明晰的说法,绘画、摄影加上文字都可以叫图文书.图文书不拘一格,许多"文配图"、"图配文"也都加入到图文书的行列.出版者给书配图似乎商业的目的多于图书品质的考虑,一些不伦不类的图文书也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5.
作为整体,人类从隆古走来,朝未知奔去;作为个体,我们一方面向死而生,另一方面学无止境.正因如此,我们的求知欲往往是所有欲望中最强烈的一种.梁实秋说,即或活到一百岁,也无非三万六千五百天;倘使把这三万多天做成日历,每天撕一张,又当如何? 这很可怕.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今,行万里路易,读万卷书难.何也?人生苦短.去掉稚童和老弱时期,加之各种各样的难违难却,"好日子"所剩无几.因此,无论对谁,读什么书其实是最可究诘,也最为重要的.钱锺书说过,所谓学问,大抵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之人商量培养之事.深长思之,学问乃教人如何读书、读什么书.二者一而二,二而一,说穿了还是人生短暂,没有时间可供浪费.这是一层涵义.关乎读书的另一层涵义是塞万提斯一言道破的:"读什么书,成什么人".我辈从小大量阅读中外红色经典,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的作品,以及《北宋杨家将》《说岳全传》《隋唐演义》之类,也就形成了某些气度和家国情怀.反之,设若从小浏览的尽是些哼哼唧唧和风花雪月,结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6.
"六艺"是指二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至圣先师"孔子,教授弟子们的六种教学科目,即:"礼、乐、射、御、书、数",称"六艺".孔子创私学办民校,培养"弟子三千,精通六艺者七十有二",<史记·孔子世家>.礼教,如同现代教育的德育;乐,是审美教育;射和御,如同现代的体育教育;书、数,乃是智育教育.  相似文献   

7.
<正>"什么才是对的?"前一本书《新媒体拯救报业?》出版之后,有人在微博中批评我说:"你老说报业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对,那什么才是对的呢?"在我看来,这个批评还是中肯的。作为一本具有明确实践指向的书,也应该如同舆论监督一样,不仅要指出问题所在,还必须要有建设性,要有利于这个和谐社会。但是,涉及报业的新媒体,我真的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告诉人们"什么才是对的",或者"谁做对  相似文献   

8.
朱伟 《图书馆》1999,(6):76
我被傅敏先生让进他的书房,书房的门楣上悬挂着傅雷先生和夫人朱梅馥的照片. 问起<傅雷家书>的出版,在沙发上坐定的傅敏淡淡地说:"没有什么故事可讲."其实,我们应该谢谢他,是他最早认识到这些信的价值,也是他最早将这些信加以编辑整理,这才有了今天已行销100多万册的<傅雷家书>.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知网书" "知网书"是一种数字化的图书,也是一种全新的出版和赢利模式. 作为数字化图书,"知网书"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电子书.一般的电子书只是传播方式的改变,而"知网书"真正实现了内容的再造和增值,将给予用户全新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0.
美国汤姆森基金会编写的《新闻写作基础》教材一书中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却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你也可能遭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精彩的标题."[美]布雷恩·S·布鲁克斯、詹姆斯·L·平森、杰克·Z·西索斯著的《编辑的艺术》一书中写道:"好标题能吸引读者对新闻的注意,如果没有这些标题,新闻则可能被忽视.如果标题未能很好地推销内容或吸引读者的注意,当日的最佳新闻也可能会影响甚微或全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什么?毕达哥拉斯说,"万物皆数"。伽利略说,数学是宇宙这本大书的语言符号。著名数学家B.Demollins说,"没有数学,我们无法看透哲学的深度;没有哲学,人们也无法看透数学的深度;而若没有两者,人们就什么也看不透"。A.N.Rao说:"一个国家的科学的进步可以用它消耗的数学来度量。"按照恩格斯的说法,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相似文献   

12.
写了很长时间的书评,我也略有心得,书评要有质量,就要弄清楚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要表达什么,这是最基础的东西.不是说有了这个基础书评一定是好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它书评一定是失败的.《中国经济大萧条还有多远》一书似乎在挑战我,书中以多个主题在岔开我的思维线路,我常常看得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13.
《全国新书目》2012,(10):64-64
基础得靠阅读来奠定。普遍原则非从书中得到不可,不过还得拿到实际生活中检验。人们对于某个话题的说法,都是从许多人那儿收集来的。于是人只抓到真相的局部,而彼此之间差距之大,会使他永远不能获得全面的观点。——约翰逊(Samuel Johnson)过去我们的教育,大都是听到老师或父母不断地跟我们说,阅读有哪些哪些好处,或是传统上所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样的比喻。可是,对于那些没有进入阅读世界的人来说,这样的比喻他们是无法体会的。也许我们要转换一下说法,先从反面来看,也就是从缺少阅读时会产生什么问题来谈一谈,因为这些感受会比较直接、常见,可以让大家从中体会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人生一大乐趣,没有什么比沉浸在书中更让人放松了。我们应该庆幸,我们(澳大利亚)有丰富多样的文学文化,有许多天才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让我们身心愉悦”。澳大利亚环境、遗产及艺术部长贾瑞特(Peter Garrett)在谈及阅读时这样说。  相似文献   

15.
官以何为天     
"民以食为天",古人说的,没有谁不同意. 请问官以何为天呢?古人没有明确说过,今人也没有明确说过.官与民不同,官是不以食为天的;不管是多么贫困的地方,也不管是怎样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有谁见过当官的挨饿了?封建社会,皇帝就是官的天.损害了皇帝的利益,不用说官当不成.命也甭想要了.有一本叫做<官经>的书里说: "也夫天以亿兆之命托之君,君以亿兆之命托之相(官)."皇帝受命于天,百官受命于皇帝.天经地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阅读疗法研究的同行,仔细研读了<阅读疗法>一书,认为本书的精髓是"阅读疗法原理"和"阅读疗法在中国"两个部分."阅读疗法原理"从发生学、心理学、生理学、生理心理学四个方面对阅读疗法的疗效机制进行了论证.这是王波对世界阅读疗法理论的发展和创新,而"阅读疗法在中国",则梳理出了中国古代的阅读疗法的发展脉络、思想精华和实践案例,不仅为新兴的阅读疗法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扣启迪,而且也揭示了中国阅读疗法思想的源远流长.该书不足之处是:阅读疗法实务部分不够丰满细腻.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刚开完第四届中国图书奖的发奖大会,我们还没有抑制住内心的激动,多出好书,繁荣出版的舆论环境已经形成。在抓整顿的同时狠抓繁荣,这是出版界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也是广大读者所热切企盼实现的实实在在的事。多出好书,固然要有党的出版方针指引,有中央出版领导机关的具体部署,但最直接的还是要靠各个出版社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广大出版工作者要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出版社出什么书,不出什么书,不但能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而且能直接影响到作者的写作,这可以说是最直接最具体的提倡和导向,对优化文化环境、舆论环境有最现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细者,典雅也".一部书目的质量是否上乘,评弹艺人的功底是否扎实,主要取决于"细".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没有"细",就没有"书".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离不开书,一个国家离不开书,全人类离不开书。如果没有书,今日的世界不知是什么样子。古今中外的名人学士赞书颂书之言不止千万。一时想起的有这样几则:“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十不读     
章明 《出版参考》2006,(20):4-5
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我看只有三个:一是求知,二是欣赏,三是实用.按说消遣也可以是阅读目的之一,但纯粹消遣的书是不多的.假如世上的书都可以起到以上三种作用,那就无书不可读,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就行了.不幸的是,文章和书籍也和别的商品一样,伪劣产品多于真货好货,于是问题就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