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因其高效、高通量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食品科学、药物学等研究领域。本文概述了代谢组学的分离和检测技术,综述了代谢组学在乳酸菌鉴定、发酵调控、肠道菌群研究等方面中的应用,对代谢组学在乳酸菌研究中潜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期望为代谢组学在食品工业微生物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建立可靠的药物毒性评价方法是药物开发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代谢组学可以对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变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对整体代谢轮廓进行模式识别,为药物毒性评价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就代谢组学、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及其在药物毒性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研究生物体代谢物的变化来认识生命体的生理与生化状态,从而找出其中隐藏的规律。对代谢组学的含义,研究任务进行介绍;综述代谢组学的产生和技术平台及其在植物、微生物、疾病诊断及毒物学等领域的应用,并对代谢组学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4.
组学技术将生物的相关问题分别展现在基因、蛋白质和代谢物等不同层次水平上,已成为解读生命过程的重要工具。本文分别从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以及组学间的联合应用等方面概括总结了组学技术在昆虫滞育研究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以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为代表的多组学技术在昆虫滞育调控分子机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并针对当前研究现状,对昆虫滞育中组学技术应用的前景和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昆虫滞育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乳酸菌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酸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工业中,其中有些菌种是重要的益生菌。目前,对乳酸菌的研究已从最初的形态学研究进入到了分子水平的研究。乳酸菌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已在全球展开。乳酸菌基因组研究有助于揭示乳酸菌的遗传和代谢机制,加速重要益生功能基因的挖掘,同时为乳酸菌的应用提供众多可能性。本文就乳酸菌基因组研究的概况、重要乳酸菌基因组、乳酸菌的功能基因组以及比较基因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发展出来的新兴学科。随着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多组学时代,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得到了迅猛发展,被广泛应用在环境微生物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并成为研究PAHs微生物降解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主要阐述了3大组学在微生物降解PAHs内在机理及代谢通路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3大组学在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机制中的应用前景与挑战。  相似文献   

7.
代谢组学是使用分析化学技术对生物样品(如乳液、血浆、血清等)中的大量小分子代谢物进行全面鉴定和定量分析,已经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营养学、作物学和畜牧学研究中。最初,代谢组学主要应用于畜牧生产中的非遗传学研究。目前,随着生理基因组学、生理遗传学研究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利用代谢组学的技术和方法开展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检测技术与平台特点及代谢组学在动物遗传学与基因组中的应用,着重总结了动物代谢分子遗传参数估计、品系(品种)间代谢图谱差异、代谢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筛选影响重要经济性状的生物标记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讨论了代谢组学研究还需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综述代谢组学在动物育种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开展动物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食品造假属于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食品欺诈(Economically motivated adulteration,EMA),是目前影响及破坏食品安全秩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对食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食品造假现象是公众极为关注的问题。以往,针对已知的目标物质进行定量检测的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广泛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已经成为食品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近年来,针对食品造假现象,代谢组学的另一个分支,基于高分辨质谱(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HR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Non-targeted metabolomics,NTM)开始运用到食品造假的鉴定中,并已取得快速的发展。对基于HR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的食品造假鉴定工作流程进行了介绍,对其数据处理方式进行了概括,并就其在食品物种(品种)、产地和品质等造假鉴定相关应用分别进行了总结,最后还对基于高分辨质谱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应用于食品检测中优点和缺点进行了概括,并对其在其他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对食品检测中代谢组学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9.
代谢组学是定量描述生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的整体及其对内因和外因变化应答规律的的一门新学科。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在水产动物疾病中的研究备受关注,特别是为感染性疾病发生机制及防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本文介绍了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水产动物研究中的应用,包括代谢组学技术在水产动物感染性疾病、细菌耐药及环境应激等方面应用进行综述,分析了代谢组学在水产动物疾病研究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对未来水产动物代谢组学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代谢组学技术在水产动物疾病发病机制和药物研发方面更深入的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组学技术在微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燕妮  李悦  安靖  刘欢  王希越 《微生物学报》2021,61(7):1799-1815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metabonomics)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通过分析生物体受环境刺激、病理生理或基因变异等因素引起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变化来研究其生理功能与代谢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代谢物变化背后的代谢调控机制与机理。代谢组学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范围广和分析速度快等特点,逐渐在微藻研究领域发挥出优势。本文介绍了代谢组学的研究流程、分析方法以及代谢组学在微藻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代谢组学在微藻研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期为代谢组学技术在微藻生物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生产高价值产物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乳酸菌对重金属吸附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污染是人们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热点之一,使用食品安全级乳酸菌吸附重金属成为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在分析环境和食品中汞、镉、铅污染的来源及对人类危害的基础上,对微生物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进行介绍,重点归纳了乳酸菌作为重金属吸附剂的潜能,以及吸附重金属的作用机制和研究现状,为研发高效吸附重金属的乳酸菌吸附剂提供了可行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杨晶  杨庆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11):1047-1049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具有降胆固醇作用的乳酸菌的降胆固醇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同时总结了降胆固醇乳酸菌在食品发酵和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提出以后研究的重点,以期对乳酸菌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乳酸菌降胆固醇作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剧柠  王晓兰  李泽  靳烨 《微生物学通报》2009,36(1):0125-0129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乳酸菌在体内及体外降低胆固醇的研究进展, 并对乳酸菌降胆固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提出目前在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以期对乳酸菌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前乳酸菌的防治糖尿病功效已得到广泛认可.本文综述国内外关于乳酸菌应用于临床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对乳酸菌可能的降血糖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目前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进行探讨,希望为糖尿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为开发新型降糖药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Haixing Li  Yusheng Cao 《Amino acids》2010,39(5):1107-1116
Gamma-aminobutyric acid is a non-protein amino acid that is widely present in organisms. Several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gamma-aminobutyric acid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such as neurotransmission, induction of hypotension, diuretic effects, and tranquilizer effects. Many microorganisms can produce gamma-aminobutyric acid including bacteria, fungi and yeasts. Among them, gamma-aminobutyric acid-producing lactic acid bacteria have been a focus of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lactic acid bacteria possess special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are generally regarded as safe. They have been extensively used in food industry. The produc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l gamma-aminobutyric acid is safe and eco-friendly, and this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of production of new naturally fermented health-oriented products enriched in gamma-aminobutyric acid. The gamma-aminobutyric acid-producing specie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their isolation sources, the methods for screening of the strains and increasing their production, the enzymatic properties of glutamate decarboxylases and the relative fundamental research a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An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gamma-aminobutyric acid-producing lactic acid bacteria were also referred to.  相似文献   

17.
植物乳杆菌DY6主要抑菌代谢物的分析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饲料等多个行业的乳酸菌已成为制作生物防腐剂的研究热点。【目的】探究抑菌性能良好的植物乳杆菌DY6的抑菌物质,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植物乳杆菌发酵液中抑菌物质的理化特性进行研究,采用GC-MS分析发酵上清液代谢物,通过多元统计学分析方法推测主要抑菌物质,抑菌物质通过半制备进行初步分离后用GC-MS鉴定。【结果】植物乳杆菌DY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采用不同发酵时间的发酵液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发酵上清液的抑菌能力,发酵0-4 h上清液无抑菌能力,发酵至8 h抑菌能力逐步上升,发酵24-48 h发酵上清液抑菌能力趋于稳定,在48 h时抑菌能力最佳,抑菌直径为15.28mm。通过多元统计学分析乳酸菌发酵液差异标志物,发现主要差异物为有机酸(如乳酸、乙酸、丙酸等)和脂肪酸(如辛酸、癸酸等)。经过半制备液相分离发酵上清液得到的抑菌组分,主要有有机酸(如乳酸、乙酸、3-苯基乳酸、苯丙酸等)和脂肪酸(如癸酸、辛酸、壬酸等),另外还有少量的醛类和醇类物质。【结论】确定了植物乳杆菌DY6的抑菌物质主要为有机酸和脂肪酸,为其进一步防腐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早期研究者从营养角度分析乳酸菌与酵母菌的共生机制,发现混合培养过程中乳酸菌与酵母菌不仅存在互补机制,代谢产物相互之间能够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随着Lux S/AI-2介导的群体感应现象(QS)的发现与发展,目前研究者多从群体感应角度来探讨乳酸菌与酵母菌种间的信息交流模式。本文着重从营养及信号分子这两个角度阐述目前乳酸菌与酵母菌共生机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酸奶发酵剂和乳酸菌生物技术育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由新鲜牛奶制成的酸奶由于其丰富的营养、特殊的风味、爽滑的质构和良好的生理功能 ,倍受人们青睐。对酸奶乳酸菌的微生物种类、功能及其组成的酸奶发酵剂进行了综述 ,并简要介绍了乳酸菌生物工程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及酸奶乳酸菌研究领域一些令人感兴趣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