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振动筛筛箱模态特性分析及动强度校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梅  童昕  刘强  张卡德  王桂锋 《金属矿山》2011,40(1):112-116
在总结工程经验,综合分析振动筛系统的基础上,采用三维软件建立了振动筛筛箱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并讨论了建模中的问题。对振动筛筛箱进行模态分析,获得了筛箱前14阶固有频率和对应的主振型。对振动筛筛箱进行谐响应分析,确定了筛箱各结点处位移、动应力分布规律。根据仿真结果,进行了振动筛筛箱的动刚度及动强度校核。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较好反映筛箱的实际结构特点,可以满足应力分析的要求。由模态分析看出,筛箱固有频率和工作频率不重合,因此在工作中不会产生共振。由谐响应分析得出,动刚度及动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本研究为振动筛的大型化、重型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ANSYS的振动筛筛箱强度的有限元分析及改进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HFZS1640型振动筛筛箱结构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运用ANSYS软件对振动筛筛箱结构进行谐响应仿真分析,确定了筛箱各结点处动应力情况,针对振动筛筛箱本身设计缺陷和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方案,并对改进后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计算,证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使用多学科优化软件Isight与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集成对选煤振动筛筛箱进行优化设计,在总体质量小于原振动筛的条件下对振动筛筛帮和横梁的结构和尺寸进行了优化,实现了筛箱的等强度设计。优化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筛箱在工作中的最大应力比优化前减小38%,大大提高了筛箱的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4.
刘祚时  杨健  敖伟平 《煤矿机械》2015,36(2):138-140
以3TSK1860振动筛为研究对象,应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三轴椭圆振动筛筛箱的三维模型,并将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得到筛箱的有限元模型,对筛箱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特性分析和谐响应分析,获得前9阶固有频率及振型和工作频率载荷下筛箱的应力分布情况,验证了优化效果,为振动筛的结构改进提供了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动力学分析技术,利用ANSYS建立了煤粉筛筛箱有限元分析模型,对筛箱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动应力分析。根据动力学有限元分析所得的结果,对筛箱结构做了相应改进,使得筛箱应力集中区域减小,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应力最大值满足国家关于振动筛分设备的许用应力值(24.5MPa)。同时,对改进后的筛箱结构进行模态验证,得到筛箱改进后工作频率仍远离其固有频率,煤粉筛工作时筛箱不会发生共振,其结构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煤矿机械》2013,(11):99-100
采用有限元法对BRU2448型振动筛筛箱进行了静、动态特性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振动筛筛箱进行静态力学分析得到振动筛筛箱的应力和变形云图,避免振动筛出现过大的应力集中,静态分析结果得知振动筛筛箱的应力水平远小于许用应力。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振动筛筛箱进行了模态固有频率分析,避免振动筛在工作时发生共振,分析结果表明筛箱的模态频率远离工作频率,可以得出振动筛在工作时不会发生共振。最终结论得出该振动筛的设计偏保守,安全系数选择过高,该筛具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对该类振动筛进一步的动力学分析和结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型振动筛结构可靠性差,使用寿命低的问题,利用有限元法对新型超静定网梁结构香蕉筛进行动态特性分析,对其结构进行动力学优化,并建立了准确的有限元计算模型以提高分析精度。对轴承、激振器结构进行了简化,引入了虚梁,并改进了激振力的加载方式。分析了香蕉筛的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根据分析结果对香蕉筛出料端结构进行了优化,提高了筛体弯曲、扭转变形的固有频率,从而有效地避免共振,降低结构的破坏程度。对优化后的筛体进行动应力分析,结果表明:该香蕉筛在工作频率下,筛箱横向变形降低,动应力减小,整个筛体结构刚度和强度增加,提高了香蕉筛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大型振动筛的振动参数并验证其合理性,文章以LVB4361大型振动筛的筛箱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其筛箱进行了静态、模态和谐响应分析,并应用高精度DH5922D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对LVB4361大型振动筛的固有频率和主振型进行了现场测试。有限元分析表明:LVB4361型振动筛第8阶模态对应的固有频率为16.4 Hz,与工作频率(15 Hz)最为相近,二者相差9.3%,满足使用要求;第7—10阶模态对应的筛箱固有频率与工作频率较为相近,其中第7—8阶模态的振型为出料端和入料端的左右摆动,第9阶模态的振型为筛箱出料端加强梁的局部摆动,第10阶模态的振型为筛箱出料端和入料端的扭转振动;当工作频率为15 Hz时,筛箱整体应力分布较均匀,高应力区主要分布在从前端数第四根横梁、第四根横梁与侧板连接处的端部,最大值为57 MPa,动应力安全系数为5.42,满足振动筛许用动应力要求;筛箱位移最大为10.22 mm,满足筛箱工作时对振幅的要求;大型振动筛的振动参数整体设计合理。现场测试表明:测试得到的第3阶模态的固有频率为16.362 Hz,与筛箱工作频率15 Hz相差9.08%,可避免共...  相似文献   

9.
大型振动筛动力学分析及动态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对大型圆振动筛进行动力学分析和动态优化设计形成了结构的综合改进方案,达到了在保证结构满足工作时刚度和强度要求的同时,减少制造成本的目的。对模型的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振动筛在工作时没有共振现象,在工作频率下的最大动应力34.7 MPa,大于许用应力24.5 MPa,结构有应力集中现象,需要结构改进。通过频率约束,对振动筛工作过程中的主要动应力承受部位侧板进行质量优化,结合两部分结果对筛箱进行整体结构改进,改进结果表明振动筛的结构刚度和强度提高,总体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贾涛  段志善  朱冰 《煤矿机械》2011,32(5):89-90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圆振动筛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讨论了其各阶模态频率及振型,并模拟了其在周期载荷下表现出的动特性,掌握了结构的运动规律,求得了筛箱在受迫振动时出现的最大动应力等,对今后的振动筛结构设计与改进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SYK2445型圆振动筛的结构与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晓敏  任家骏  刘军  农斌 《煤矿机械》2013,34(4):114-116
在UG中建立了振动筛简化模型,然后导入ANSYS中对其进行结构及模态进行分析,计算出圆振动筛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分布、变形情况及结构的固有频率、固有振型;为今后圆振动筛动态特性分析及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超静定网梁激振结构大型振动筛动态特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孝梅  刘初升  张成勇 《煤炭学报》2008,33(9):1040-1044
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超静定网梁激振结构大型振动筛进行了动态特性分析,计算了筛体结构的固有频率、固有振型和结构的动力响应,提出对振动筛进行结构动力修改的方法,达到了筛体结构优化的目的.分析结果表明:超静定网梁激振大型振动筛增加了筛体结构刚度,提高了筛体弯曲、扭转变形的固有频率,模态频率远离工作频率(12.2 Hz), 可以有效地避免共振,降低结构的破坏程度;通过增加挡料板和周边加强筋使筛体横向变形由0.428 mm降为0/126 mm;在大型振动筛的设计中采用超静定网梁激振结构可以更好地满足大型振动筛结构刚度和强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有限元法的单、双通道振动筛筛体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单、双通道振动筛进行了动态特性分析。建立了单、双通道振动筛的实体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筛体结构的固有频率、固有振型和结构的动力响应,讨论了筛体的动应力和变形。分析结果表明双通道振动筛的动态特性明显优于单通道振动筛,为筛分机械的大型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秀秀 《选煤技术》2012,(6):4-6,12
为了探讨大型直线筛的应力分布特点,为今后改进结构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合理简化ZK3648直线筛振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大型直线筛最大应力集中于侧板激振器附近及支撑头、入料和出料端梁中部,但应力数值较小,远小于钢材的屈服极限;横梁与入、出料端梁的应力分布基本相同,主要集中于中部;支撑头的最大应力主要集中于侧板连接处。  相似文献   

15.
姚淳 《矿山机械》2000,(7):43-44
介绍了大型振动筛CAD软件的功能模型和体系结构,讨论了软件所采用的动态设计、参数化设计、并行设计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圆振动筛筛箱的动态响应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圆形轨迹振动筛筛箱结构的动态特性,获得了筛箱的低阶固有频率与模态振型,找出了筛箱在额定载荷下各部位应力和变形的分布规律,为筛箱的设计改进及动态强度的试验研究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直线振动筛的工作特点,以振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建立了由偏心质量引起的强迫振动模型。估算出更符合实际工况的激振力载荷数据,利用MatLab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振动筛启动过程的运动规律。并借助ANSYS进行时间历程分析,得到了振动筛的应力分布情况和变形规律,为振动筛的结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