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硅胶乳房假体的组织相容性不佳,植入体内后易形成纤维囊壁影响手术效果,观察改性后的乳房假体植入体内后纤维囊壁形成情况,并进行CT评价。方法通过辐射的方法把亲水性化学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接枝到硅胶乳房假体表面,改变假体的表面特性并植入兔的背部皮下组织;将未经接枝改性的正常假体作为对照组,术后8及32周,通过CT扫描观察假体周围纤维囊壁的形成。结果CT扫描显示术后8及32周,改性组的硅胶假体外形无明显改变,而未改性组外形显著改变。结论在硅胶乳房假体表面接枝N-VP后可以有效地改善假体表面的组织相容性,减少周围纤维囊壁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高频超声在硅胶乳房植入物检测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硅胶乳房假体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对7例妇女接受硅胶乳房假体植入术后,硅胶乳房假体破裂的14也房采用7.5~10.0MHz的高频超声检测,均做了植入物清除术,获手术证实。结果 硅胶乳房假体完整的超声图像特征为:假体切面形态呈倒三角形,轮廓线平直,内部呈均匀一致的无回声表现,前壁表现为厚约1cm的稍强回声带。硅胶乳房假体破裂超声表现为植入物形状改变,囊壁局部膨隆,囊内见细小点状回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隆乳术的普及,术后出现并发症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其中,硅胶乳房假体挛缩破裂是隆乳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对人体有潜在危害。本文采用超声显像技术观察假体的李绍和破裂,现报告如下。本组28例女性患者,共55个硅胶乳房假体,年龄20~44岁,平均30岁。其中硅胶假体植入乳腺组织与胸大肌浅层之间20例,植人胸大肌深层8例。术后发生纤维囊挛缩3例(计4个乳房假体,占7.2%);假休破裂2例(计2个乳房假体,占3.6%),均是在外院实施的隆乳手术。使用Acuson128XP/1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患者平卧位,以乳晕为中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剂量胸部CT扫描在硅胶乳房假体隆乳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1月沈阳市大众医院胸部CT检查的硅胶假体植入隆乳手术者120例,共215个假体,通过CT图像评价硅胶假体状态。结果假体植入乳腺后方36个,胸大肌后方179个。假体完好106个,存在并发症109个,约占50.7%。假体并发症包括:假体移位14个(6.5%)、变形46个(21.4%)、假体皱折39个(18.1%)、包膜挛缩56个(26.1%)、内膜破裂35个(16.3%)、包膜钙化7个(3.3%)、包膜增厚8个(3.7%)。假体外病变有5例,均为腺体内钙化灶。结论低剂量胸部CT扫描能够准确地评价硅胶乳房假体隆乳术后的假体状态,为临床胸部疾病诊断提供一站式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动物埋植实验评估新型生物植入材料全氟丙氧基聚四氟乙烯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实验于2004-09/2006-04在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和上海交大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采用四氟乙烯、六氟丙烷等原料在反应瓮中以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用特定的催化剂合成全氟丙氧基聚四氟乙烯(Mr105~107),半透明状,质地与硅胶类似。用临床目前常用的隆鼻硅胶假体商品作为对照。②实验分组:取健康杂种豚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编号后将消毒后的全氟丙氧基聚四氟乙烯和硅胶模块分别置入左右后腿浅筋膜与肌肉层之间。植入全氟丙氧基聚四氟乙烯材料为新材料组,植入硅胶材料为硅胶组。为防止系统误差,编号为单数的豚鼠左后腿放置新材料,右后腿放硅胶;编号为双数的豚鼠左后腿放置硅胶,右后腿放新材料。完成手术后继续饲养豚鼠,1~10,11~20,21~30号豚鼠分别于术后15,30,60d麻醉后处死,取出埋植模块周围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实验评估:光镜下观察埋入材料周围组织、细胞的反应和变化,判断两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差异。结果:所有豚鼠安全经受了手术,术后未出现感染,也未使用抗生素。25号豚鼠右腿出现排异反应,术后10d埋藏的硅胶排出,排出后切口自然愈合。所有豚鼠切口正常愈合。①植入后15d,两种材料周围均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伴有明显血管充血,材料周围无囊壁形成。②植入30d时,材料周围无明显囊壁形成,周围见大量中性粒细胞。硅胶组中发现周边组织明显渗血。③植入60d时,新材料组囊壁厚度明显薄于硅胶组[分别为(35.01±14.03),(66.63±17.96)μ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849,P<0.01)。结论:全氟丙氧基聚四氟乙烯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优于传统硅胶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取出同时植入乳房硅胶假体的效果及手术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隆胸患者硬膜外麻醉下行乳晕环形切口逐层打开至水凝胶包膜内,彻底清除乳房内水凝胶注射物,大量生理盐水灌洗囊腔,同期植入硅胶假体。结果:本组患者手术顺利术中失血量少,切口Ⅰ期愈合,无感染及并发症。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物取出同期植入硅胶假体手术可行有效,避免二次手术,加强围术期护理,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7.
背景:女性Poland综合征患者同时伴有乳房发育不全甚至不发育,乳房缺失及乳房畸形等,可根据畸形程度实施背阔肌肌瓣转移、脱细胞真皮组织或乳房硅胶假体植入重塑乳房、改善胸部外形。 目的:探索乳房硅胶假体及脱细胞异体真皮在女性Poland综合征患者乳房缺如畸形再造中的应用,评价其早期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女性Poland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侧(双侧)乳房缺如、患侧(双侧)胸大肌发育不全、胸壁组织量较健侧略差4例,接受乳房硅胶假体植入治疗;单侧乳房缺如、患者胸大肌缺如、肋骨缺如、胸壁软组织菲薄且粘连2例,接受乳房硅胶假体及脱细胞真皮植入联合背阔肌肌瓣转移治疗。 结果与结论:6例植入后4 d时均有水肿,1例切口渗液,均甲级愈合。术后随访1-12个月,3例可触及假体轮廓,1例乳房为中等硬度,均无乳房结节及疼痛,切口瘢痕无增生,乳房外观均匀,无乳房起皱。证实乳房硅胶假体及脱细胞异体真皮辅助女性Poland综合征乳房畸形矫正,操作方便,可减少术中损伤,降低手术难度并减轻患者痛苦,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析硅胶假体植入同期结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乳房整形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采用硅胶假体植入同期结合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进行隆胸整形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选择乳晕或腋下切口,在双平面下置入硅胶假体,然后将纯化的自体脂肪颗粒多层次均匀注射在乳房外形不饱满处.总结...  相似文献   

9.
硅胶囊乳房假体隆乳的效果得到医学美容工作者的普遍赞同。然而,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隆乳术采用的硅胶囊假体由于硅胶囊壁防渗漏及抗拉力等性能均较差,致使年久出现假体渗漏或破裂,且囊内硅胶多为液体。以往按常规取出乳房假体易污染切口。2001—07/2006—06笔者对此法做了一些改进,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有很多选择可用于硅胶假体隆乳后并发症的矫治。目的:观察硅胶假体隆乳并发症患者的再次隆乳效果。方法:选择2005-09/2009-09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固体硅胶假体隆乳后6个月~8年出现假体移位、乳房下垂、纤维包膜挛缩女性患者19例。行以乳头为圆心,以假体的半径加3cm为半径画圆标记出分离胸大肌后腔隙边缘,采用乳晕缘下半环切口入路,更换硅胶假体,将乳房假体置入胸大肌后间隙,然后将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50mg以及庆大霉素注射液160mg注入囊腔,一期完成并发症的矫治。结果与结论:19例患者再次假体置入后8~10周不良形态消失,均未再出现过假体移位、乳房下垂、纤维包膜挛缩等并发症。19例患者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恢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硅胶假体隆乳6个月~8年并发症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有很多选择可用于硅胶假体隆乳后并发症的矫治。目的:观察硅胶假体隆乳并发症患者的再次隆乳效果。方法:选择2005-09/2009-09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固体硅胶假体隆乳后6个月~8年出现假体移位、乳房下垂、纤维包膜挛缩女性患者19例。行以乳头为圆心,以假体的半径加3cm为半径画圆标记出分离胸大肌后腔隙边缘,采用乳晕缘下半环切口入路,更换硅胶假体,将乳房假体置入胸大肌后间隙,然后将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50mg以及庆大霉素注射液160mg注入囊腔,一期完成并发症的矫治。结果与结论:19例患者再次假体置入后8~10周不良形态消失,均未再出现过假体移位、乳房下垂、纤维包膜挛缩等并发症。19例患者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恢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组织工程材料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对材料的组织相容性有着霞要影响.因而对材料的表面进行改性,在保持材料物理机械性能的前提下引入可促进细胞黏附和生长的基团或生物活性分子,可显著改善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目前,细胞相容性聚合物的表面改性方法主要有:等离子体改性、接枝改性等方法.文章从等离子体改性、接枝改性等方面论述了组织工程材料的表面改性方法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31岁。因双侧乳房发育不良,于1990年9月19日在某医院门诊行双侧隆乳术,手术采用腋中线切口,硅囊假体埋入胸大肌浅面,术后患者自行回家。3天后感右乳胀痛,右乳周围皮肤大片紫斑,局部肿胀,经止血、抗感染治疗无明显好转,10天后拆线,左乳正常愈合,外形及手感均好,右乳切口感染,引流出血凝块。经换药、静脉用抗生素等治疗30天后仍能间断引流出淡血性分泌物,渐感胀痛加剧,换药时发现假体已外露,当即在该院行“假体取出清创术及再植入假体术”,术后抗感染治疗。1周后再次感右乳胀痛,并日渐加重,于11月29日转入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假体隆乳术后如何保障植入假体后乳房手感近似柔软、乳房形态逼真及乳沟形成.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对90例假体隆乳受术者术后第1-3周根据乳房轻微不良形态类型选择胸部弹力带调整技术,穿戴硬钢圈文胸、提紧文胸肩带等相应方法干预.未哺乳者术后3周开始做聚乳动作,维持至术后第4周;术后第3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蛋白含量壳聚糖神经导管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参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GB/T16886.6-1997,评价低蛋白含量壳聚糖神经导管植入家兔背部皮下组织后第1、2、4、12周的组织相容性。结果:皮下植入术后家兔一般情况正常,伤口愈合良好。大体观察发现,神经导管大小随植入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并和周围组织结合日益紧密,以植入后第4周变化明显。组织学检测表明,术后第1周,导管结构依稀可见,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导管周围,未见成纤维细胞;术后第2周,导管与周围组织边界尚清楚,几乎没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导管周围有成纤维细胞附着;术后第4周,导管表面出现分支,与真皮组织分界欠清,并有少许血管出现,导管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减少;术后第12周,导管表面分支逐渐增多,与真皮组织界面模糊,新生血管进一步增多。结论:低蛋白壳聚糖神经导管的组织相容性好,可降解并且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6.
蒋中川  冯映东 《华西医学》1998,13(2):216-218
硅胶乳房假体置入对人体健康有何影响蒋中川冯映东综述邹景贵审校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美容中心病室医用硅胶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持久的免疫耐受性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硅胶乳房假体(SiliconeBreastImplants,SBI)在隆乳术、乳房重...  相似文献   

17.
刘勇  岑瑛  段伟强  许学文 《华西医学》2003,18(3):385-386
我科自 1996年至 2 0 0 1年收治单侧乳房外形不满意患者 12例 ,经单侧硅凝胶假体置入隆乳术后 ,外形、质感有明显改善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年龄 2 1岁~ 37岁 ,已婚 6例 ,其中 2例无生育史 ,未婚 6例 ;右侧乳房 7例 ,左侧 5 例。 2例婴幼儿时无明显诱因胸部皮肤软组织感染形成脓肿 ,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瘢痕愈合 ,致单侧乳腺组织发育不全 ;4例因单侧乳房肿瘤行乳腺组织全切术后 ,其中一例同期行硅橡胶假体隆乳术后假体移位 ;6例为隆乳术后 7月~ 8年出现并发症所致 ,其中纤维包膜挛缩 3例 ,盐水假体破裂、渗…  相似文献   

18.
生物相容性是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作为眼内植入物最受关注的评价指标之一。近年来,随着IOL材料研究的发展,IOL的生物相容性也随之改善。然而,与IOL生物相容性相关的炎症反应、后发性白内障、前囊膜浑浊(an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ACO)等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目前仍较为多见,提示IOL生物相容性仍需进一步的提高。IOL表面改性是改善IOL生物相容性的重要手段,本文系统回顾了IOL表面改性技术的进展,并从葡萄膜相容性和囊膜相容性两个方面分别探讨表面改性处理对IOL术后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硅凝胶假体植入乳房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中国女性乳腺体积相对偏小,乳腺癌传统保乳手术后乳腺外形欠佳,而采用背阔肌肌皮瓣和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手术难度高、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因此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Ⅰ期硅凝胶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手术是非常好的选择。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硅胶假体植入乳房重建的效果。方法:纳入女性乳腺癌患者33例,年龄30-48岁,左侧20例,右侧13例,均于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Ⅰ期硅凝胶假体植入乳房重建治疗,术后通过随访行主客观评价美容效果。结果与结论:33例患者中,术后乳头乳晕复合体坏死2例,自行结痂愈合;1例术中出血量>800 m L,经补液、输血治疗后,恢复良好。随访10-51个月,31例乳房外观良好,双侧乳房对称,优良率达94%,均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证实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硅胶假体Ⅰ期乳房重建,美容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手术安全,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20.
张宝元  赵梨  张娟  陆群  吴坚 《中国临床康复》2011,(25):4658-4660
背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一种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化学惰性的聚酯材料,但由于聚合材料的血液相容性不高,因此需对其表面进行修饰,改善其血液相容性。目的:结合凝血机制简要介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表面接枝改性方法及其改性后的血液相容性。方法:检索1990/2009PubMed、SDOS及CNKI数据库有关凝血发生机制、抗凝血药物的种类和其对凝血发生的影响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本体性质、材料表面接枝的方法及其血液相容性评价等方面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目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表面接枝改性的方法局限性在于表面接枝的分子只能改变材料某种特性,而生物材料在人体内所处环境极为复杂,通过单一的改变材料某些性质很难使材料血液相容性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因此从仿生学角度通过接枝特殊分子诱导具有生理活性的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和生长,构建一种类似于天然血管壁模式的材料表面势必成为未来提高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