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洪洞于1995年10月9日启用“苏兰监狱”风景日戳。 苏三监狱位于洪洞县城内。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是我国仅存的一座完整的古代监狱。这座监狱,分过厅、普监、死牢3个部分。 过厅是办理犯人出入监狱检查登记的场所。 普监即普通牢房,有东西相对的两排监房,中间是一条狭窄的南北通道,通道上面檐口外安装天网,网上  相似文献   

2.
山西洪洞县刻用了一个古大槐树风景日戳。大槐树位于县城西北2公里许的广济寺遗址左边,西临汾水,东为南同蒲铁路。据《洪洞县志》记载:广济寺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唐宋以来,这里建有驿站,房舍宽广,常驻驿官;阳光古道从大槐树下通过。明初往中原移民时,官方在这里“设局驻员”,点名编队,颁发“凭照川资”。因汾水泛滥,广济寺和大槐树被冲毁。后在原大槐树东边蘖生第二代古槐,但昔日的繁荣景象却一去不返。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洪洞通背拳的产生、形成的历史背景及与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并对洪洞通背拳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发展对策,以期使洪洞通背拳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拳经总论》的内容综合解析,从战略思想、战术意识、基本技法、临战经验等方面对洪洞通背拳《拳经总论》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促进洪洞通背拳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际太极拳大师、陈式太极拳第11代传人、陈家沟第19世传人陈立清女士,"1975年不顾严寒酷暑,两次赴太原、洪洞许方庆老师处觅回了陈氏失传近三百年的陈氏108势长拳"。许方庆老师是洪洞通背拳第七代传人。是什么原因促使一代太极拳大师在年届六旬要去山西洪洞再学拳呢?  相似文献   

6.
一、通背缠拳《拳经总论》考证 山西省洪洞县所传的通背缠拳(河南省温县陈家沟称之为陈氏长拳),始于清朝乾隆年间的1777-1781年.由河南郭永福传授于洪洞县苏堡村天官府第内的诸多武艺爱好者。郭永福,一说即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氏第十四世的陈有孚.因打死强抢民女的富豪恶霸在逃,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经济学等角度对洪洞通背拳的现存价值进行分析,以期使其在现代社会里实现良性发展,使我们更好地利用它为社会服务,从而实现洪洞通背拳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洪洞通背拳,又称无极通背缠拳,其宗师乃清代乾隆皇帝御赐"神拳"郭永福。此拳法风格独特,技击性强,内容丰富,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此拳术已有数百年历史,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一支优秀拳种。文章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洪洞通背拳的源流、独特之处、发展以及健身性进行研究,对洪洞通背拳的文化内容以及文化人类学价值进行了较系统的归纳总结,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历史以及文化内涵,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洪洞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中值得注意的一个地域.在历史上曾多次向外大规模移民.因此.洪洞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中就占据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华文明进程中一个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文化体系。洪洞自古民风强悍,有尚武之风,形成了众多颇有特色的武术拳种,通背缠拳就是这诸多拳种的一个杰出代表。通背缠拳的始源至今尚无确切定论.还有待于进  相似文献   

10.
看到峰峰《也谈“陈式太极拳源于洪洞通背拳”吗?》一文,很高兴。峰文经过对比发现陈家沟留传的《拳经总歌》和《一○八式长拳谱》与山西洪洞通背拳,动作名称和定势基本相同。这点,我们的“发现”恐怕是一致的。然而,峰文的结论:“洪洞通背拳很可能是源于陈式太极拳的一个支流”,我们的意见就不同了。 分岐在出发点上,即“陈家沟陈氏九世陈王廷创编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太极长拳一○八式”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11.
洪洞通背拳是一支土生土长的传统拳术,在其主要拳势套路中包含有108个不同形态、仿形取意的拳法和招式,其中包含了对动物行为、人物形象和生物造型等方面的仿生,这些仿生性拳势不仅突出了生物的形态特征,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技击原理。因此,对洪洞通背拳的仿生学研究,将更深入的探索武术在形成和发展中的技术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拓展了仿生学的研究领域。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仿生学、动物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对洪洞通背拳的仿生技术和文化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挖掘中国武术仿生学原理以及在当代社会和仿生学的现实意义,为武术仿生学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一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喜爱。但可惜的是,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陈家沟的太极长拳已经失传。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陈式太极拳与洪洞通背拳拳理、拳谱、《拳经总歌/论》、传承人等几方面的对比研究后发现,目前在山西流传的洪洞通背拳就是失传的太极长拳。考虑到太极拳与戚继光32势拳法的关系以及太祖长拳在明代的地位、太祖长拳的技法等因素,认为太祖长拳对太极拳的形成有间接但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文章提出了将太祖长拳、洪洞通背拳、戚继光32势拳法(或戚家拳)等拳种结合起来进行太极拳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通臂在传承中分支流派很多,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北,有祁氏通臂拳、五行通臂拳、合一通臂拳、白猿通臂拳、少林通臂拳、太极通臂拳和洪洞通臂拳等等。  相似文献   

14.
康小亮 《精武》2003,(8):24-26
洪洞通背拳,又名无极通背缠拳,是中华武林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它以兼内外两家之长而名播武林;因与陈氏太极拳异名同骨的血缘关系而引起太极拳理论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有人说,洪洞通背拳就是闻名中外的太极拳故乡——河南温县陈家沟第十二世传人郭永福所传的“一百零八势”太极长拳。就其本意来讲,“通”为通达、开阔、力从背发之意,体现通背拳腰脊发力、贯于肢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的寿命也有了延长。现如今,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已备受社会的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生活也引起社会的重视。本文对山西省洪洞县老年人体育锻炼目的、锻炼项目、锻炼频数等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老年人健康科学的锻炼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正孔申杰,男,1969年生,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人。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委员,临汾市形意拳协会副秘书长,霍州煤电集团武术协会秘书长,霍煤集团职教中心武术教练。1989年拜形意拳专家张俊田为师习练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武当剑等,是张俊田恩师的衣钵传人。2002年参加了武术推手、教练员、裁判员培训  相似文献   

17.
问世六百六十年的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的壁画中,有一幅描述古代捶丸运动的图画(见《体育文史》1984年第三期封面)。1981年《文物》第五期刊载了柴泽俊、朱希元同志的《广胜寺水神庙壁画初探》一文引起了广泛的兴趣。这幅湮没了六百多年的壁画,是研究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临汾地区形意、通背拳协会,年前在洪洞县赵城宾馆举行了成立大会,协会主席由临汾地区体育总会秘书长李兆亮同志担任。成立大会上,到会祝贺的有我国武术名家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常务副主席张希贵同志、临汾地区行署副专员刘光同志、临汾地区体育总会主席程英同志、县镇领导、全区各县(市)的形意拳、通背拳爱好者以及各位关心武术事业的老拳师、者武术家和武术界同仁共计四十余人。  相似文献   

19.
布秉全  布琳 《精武》2010,(8):69-70
一、介绍几个相关人物和戴氏家族 1.姬际可,字龙峰,祖居山西省永济县尊村,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先祖姬从礼于明初燕王扫北后,由洪洞县迁至蒲州。姬际可为八世姬训之次子。自幼学文,13岁开始学武。不到20岁已成家有子立业。不久父母相继去世。  相似文献   

20.
(一)我今年五十八岁,世居尊村,姬际可是我的先祖。我们尊村姬氏从《族谱》来看,系明朝初年由洪洞县大槐树迁来蒲州。始祖姬从礼,字恒信,带妻李氏子文增来蒲。际可是第九世。《族谱》旁注云:“技勇绝伦,老年破流寇于村西,手歼渠魁,人号神枪。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