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南图尔盖盆地Aryskum坳陷中段构造特征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走滑-坳(裂)陷带、斜坡-断阶带和隆起带,并提出其演化经历了J1-2断陷、J3断-坳转换以及白垩纪坳陷-古近纪走滑和抬升3个阶段.总结了构造对生储盖组合、圈闭类型、有利相带以及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指出断阶-斜坡带Jl-2倾向断块型、上倾超覆型、岩性尖灭型油藏以及Karatau断裂两侧J2kr-J3双断型、断背斜型油藏应成为后期油气勘探重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断裂在方正断陷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在断裂发育及系统划分基础上,采用断裂系统与油气分布之间叠合分析方法,研究方正断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与分布控制作用及模式.结果表明:方正断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与分布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1)Ⅵ类断裂系统为东部油气运移提供输导通道,其下盘断鼻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2)反向Ⅰ、Ⅳ类断裂系统为西部油气聚集提供遮挡条件,并且其封闭能力控制油气聚集.断裂系统控藏模式包括:(1)Ⅵ类断裂输导下盘在断鼻构造中控藏模式;(2)反向Ⅰ、Ⅳ类断裂下盘遮挡圈闭控藏模式.研究结果对认识方正断陷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指导该地区油气勘探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弄清断裂密集带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选取构造特征典型、油源单一的王府凹陷为例,按断裂密集带平、剖面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将王府凹陷扶杨油层断裂密集带分为4种类型,即地堑-反向断阶组合、地堑-反向-顺向断阶组合、地堑-地垒反向断阶组合和地堑-地垒-顺向断阶组合.通过分析断裂密集带中油气显示情况,探讨断裂密集带对油气运聚的制约作用.结果表明:断裂密集带对油气二次运移具有横向遮挡、侧向输导作用,并制约油气聚集.当断裂密集带走向与地层倾向近平行时,其两侧地垒、反向断阶是油气聚集优势部位;当其走向与地层倾向近垂直时,靠近生烃凹陷一侧的地垒、反向断阶优先捕捉油气,断裂密集带交汇处是油气富集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断陷盆地构造活动与沉积充填的响应关系,搞清同沉积构造背景下的沉积砂体分布规律,以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为例,综合运用地震、钻井、测井和录井等资料,探讨了沉积充填与构造活动的响应关系;结合油气勘探实践,探讨了同沉积断裂坡折带控制的砂体与油气藏富集的关系,指出洼槽边缘断裂坡折带是最为有利的勘探部位.研究结果表明:盆地的充填演化受构造演化控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演化时期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不同.依据古地貌的形态特点,划分出5种断裂坡折带,不同类型断裂坡折带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有所差异.同时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及组合样式,识别出帚状、叉状、平行断阶状、雁列状、梳状、调节型等6种同沉积断裂组合样式,形成了复杂多变的构造古地貌特征,进而控制着砂体的分布和展布方向.  相似文献   

5.
八面河沟谷带地区成藏条件良好,但勘探及认识程度较低,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不明确,制约了进一步的勘探。通过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分析及油藏解剖,分析沟谷带成藏控制因素,认为输导体系、油储对接、有效圈闭为油气成藏的三大主要控制因素。其中,输导体系是控制油气运聚和分布的关键,油储对接控制主要含油层系,有效圈闭控制油气的富集部位。  相似文献   

6.
红车地区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车断阶带油气分布复杂,油气藏类型多,有稠油、正常油和轻质油,还有干气藏.稠油主要分布在断阶带上盘,正常油和轻质油分布在断阶带的下盘及断阶带之间.油气产层多,从石炭系到白垩系均发现油气.采用原油轻烃及天然气碳同位素判断该区油气源,指出油气来自昌吉凹陷二叠系风城组和乌尔禾组源岩,并指出各期油气的分布及次生改造特征.结合源岩生烃史与构造演化史,建立了成藏模式,指出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7.
广西百色盆地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圈闭成因分类法,将盆地油气藏类型划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岩性油气藏和复合油气藏三大类型及七种亚类型.油气藏类型受盆地不同的含油气结构层系控制,油藏主要围绕盆地主力生油凹陷呈环带分布,盆地不同构造带发育不同的油气藏类型.盆地资源探明率仅16.8%,还有可观的油气勘探潜力.盆地可划分为六个聚油单元,按各个单元的剩余资源潜力的分析,东部坳陷中央断凹-南部斜坡和西部坳陷是盆地今后勘探主要接替区带.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断裂特征与油气区带成藏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基底断裂、基底岩性及局部应力环境的差异 ,柴达木盆地在地史演化中形成了北缘、中部和昆北三大各具特征的断裂构造系统 ,它们控制了北缘、一里坪—甘森湖、中部区、中南隆起区、英雄岭—茫崖、阿尔金南和昆北共七个成藏特征各不相同的油气区带 ,各断裂构造系统中的断裂还控制了各区带具体油气藏的形成。中南隆起区是七个油气区带中乞今唯一没有油气藏发现的构造单元 ,它具有较好的油气运聚成藏条件 ,是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战略突破区带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西北部地层超覆油藏勘探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东营凹陷西北部地层超覆油藏的区域地质特征、圈闭特征、油气运聚模式和分布规律研究,提出了在断-坳过渡期构造-沉积体系中,复合疏导体系及其与优质源岩和构造背景在成油期的有机配置关系是地层超覆藏油气运聚的主要模式,大型地层超剥带和继承性鼻状构造带的结合部位是寻找大中型地层油藏的主要方向等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并重点阐述了地层超剥带的地震描述技术.有力地指导了本区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方天然沥青,油气苗分布与找油气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中国南方地表广泛分布的天然沥青、油气苗的产出特征、水化学性质及沥青演化阶段入手,结合区域构造、热作用、保存条件与区内已知的油气田对比剖析,对除四川盆地已知油气田以外的中古生界地层裸露区的断拗进行保存条件及地覆构造研究,结果表明:寻找保存条件相对较好,热作用适中的地带进行勘探,可能发现断层圈闭、断高、生物礁气藏以及新生界构造造成岩性圈闭的次生气藏等;在那些保存条件好的地带,可能发现断层圈闭及潜伏生物礁气藏;但在广泛古生界地层裸露区,特别是碳酸岩发育的地带,普遍见天然沥青、油气苗及张性断裂,是找油气的不利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