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诊治分析(附8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在我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肿瘤位于胰头部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肿瘤位于胰颈部者行单纯肿瘤摘除术;1例肿瘤位于胰体部者行胰腺中段切除、近端闭合、远端与空肠行吻合术;2例位于胰尾部者行胰体尾切除联合脾脏切除术。术中未见腹腔脏器转移。8例患者术后经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术后均未行放、化疗。本组患者随访1~10年(平均5.5年),除2例失访外,其余均健在。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少见,属低度恶性肿瘤,女性多见;CT及MRI是其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11年5月间收治的4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中女性41例,男性1例;年龄16~63(平均31.1)岁。肿瘤位于胰头部10例,胰颈部3例,体尾部29例。瘤体最大直径2~15 cm,平均6.3 cm。就诊时无明显症状者20例,仅有上腹部胀痛不适者21例,1例由于肿物破裂出现剧烈腹痛伴发热。超声检查发现胰腺低回声或等回声或囊实混合性包块,CT检查多显示为胰腺区类圆形囊实性肿物,增强后实性部分不同程度强化。患者均行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其中2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0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3例行胰体尾切除术,14例行局部切除术,1例行姑息切除术。40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1年,平均49个月,均存活,无远隔转移病例。1例肿瘤局部切除术后8年局部复发经再次手术局部切除,至今41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年轻女性发生的囊实混合性胰腺肿瘤应高度怀疑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该肿瘤为低度恶性,在保证完整切除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保留器官功能的手术方式患者可获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3.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47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PT)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47例SPT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行手术切除,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1例、胰体尾+脾切除术18例、胰尾切除术2例、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肿瘤局部切除术9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2例;开腹探查术2例。术后出现胰漏14例,胆漏2例,出血3例,腹腔感染3例,胃瘫4例。45例术后随访3~68个月,平均32个月,其中随访〉24个月29例,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无死亡。结论胰腺SPT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及MRI是最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11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中,男1例,女10例,年龄12~56岁,平均27.1岁。肿瘤位于胰头部6例,胰颈2例,胰体尾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其中1例合并部分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行联合十二指肠第三、四段切除的胰腺钩突切除术2例;行中段胰腺切除、胰肠吻合2例;胰体尾、脾切除术2例,保留脾脏的胰尾切除术1例。肿块长径平均(6.8±3.1)cm。术后所有病例均存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临床少见。首选积极的手术切除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4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行胰腺局部切除术,20例行胰体尾切除术,5例行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结果 8例发生消化不良,2例患者术后发生胰瘘,胸腔积液2例,切口液化、感染2例,早期(术后24 h内)消化道出血1例。所有患者均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4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60个月,平均(41.5±1.5)个月,术后均无转移、复发及死亡。结论腺假乳头状瘤为潜在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手术是唯一根治的治疗方式,预后一般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诊治经验,并提出较符合我国国情的诊治流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5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47例;中位年龄24岁(13~60岁).术前B超、CT等检查均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血清肿瘤标志物多为阴性.肿瘤位于胰头部23例、胰颈部3例、钩突部2例、胰体部3例、胰尾部18例、原发病灶位置不明1例.48例患者行手术切除肿瘤,1例行剖腹探查术,1例行CT引导下转移病灶穿刺活组织检查术.结果 50例患者中49例获得了"胰腺占位"的术前诊断.32例肿瘤包膜完整的患者有18例、16例肿瘤包膜不完整患者有11例未行冷冻病理检查而直接选择相应术式.32例患者随访3~55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发于青年女性,CT检查结果最具诊断价值,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首选治疗方式,预后良好.常用的术式为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与胰体尾+脾切除术.肿瘤包膜是否完整,决定是否行术中冷冻病理检查和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胰瘘.  相似文献   

7.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2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的最佳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至2008年期间武汉协和医院胰腺外科中心收治26例S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经B超检查发现胰腺混合回声实性或周边低回声而中央无回声的囊实性病变,13例CT证实胰腺囊实性肿块伴囊内钙化,3例MRI提示肿块呈高低混杂信号且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仅5例患者在术前经B超或CT引导下经腹细针穿刺活检而确诊.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9例肿瘤局部切除,7例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9例胰体尾和或脾脏切除,1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均恢复较好,3例发生术后胰瘘.对所有患者长期随访,仅有1例患者因肿瘤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结论 SPT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其治愈的唯一手段且预后好.B超、CT和MRI等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对其早期诊断极为重要.B超或CT引导下经腹细针穿刺活检对术前确诊和术式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胰头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47例胰头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胰腺增强CT和(或)胰腺MRI等影像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包括AFP、CA19-9、CA125、CEA,对于怀疑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患者检查血清IgG4.临床诊断为胰头癌、胰头肿块、肿块型胰腺炎的患者行术中病理学检查.胰头癌根据肿瘤的分期及浸润程度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胆肠吻合和(或)胃肠吻合术.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在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并同意的前提下选择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应在肿瘤完整切除的基础上尽量保留肿瘤周围的组织和器官,行个体化治疗.结果 胰头实性占位性病变194例,其中胰头癌125例、胰头肿块45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9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11例,胰岛素瘤4例;胰头囊性占位性病变53例,其中黏液性囊腺瘤12例、浆液性囊腺瘤8例、胰腺囊肿17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2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4例.病理学检查确诊胰腺癌的71例患者术前肿瘤系列检查阳性率分别为:AFP为7.0% (5/71)、CA19-9为94.4% (67/71)、CA125为42.3%(30/71)、CEA为0.12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肿瘤系列检查阳性率分别为:AFP为1/12、CA19-9为4/12、CA125为1/12、CEA为0.119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获得病理学诊断,其中胰头癌71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7例、胰岛素瘤4例、胰腺结核1例,黏液性囊腺瘤8例、浆液性囊腺瘤4例、胰腺假性囊肿6例、巨大淋巴管瘤1例、淋巴上皮囊肿1例、实性假乳头状瘤12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4例.247例胰头占位性病变患者中,6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4例行胰头、胰颈部切除术,2例行钩突部分切除术,9例行肿瘤摘除术,38例行胆肠吻合和(或)胃肠吻合术,22例行ERCP+内支架治疗,18例行PTCD+内支架治疗,1例行剖腹探查,88例未行治疗.结论 胰头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超声、CT、MRI检查.根据肿瘤性质、疾病种类个体化制订手术方案,对胰头良性及低度恶性的肿瘤应行个体化治疗,在肿瘤完整切除的基础上尽量保留肿瘤周围的组织和器官,术中病理学诊断有利于手术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十年来收治的21例胰腺囊性肿瘤的病例资料.结果 21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中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1例,黏液性囊腺瘤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其中仅7例患者伴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其他均为健康体检时所发现.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行胰体尾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下胰尾切除术、2例行胰腺肿瘤摘除术、4例行胰腺节段切除术;1例囊腺癌患者仅可行姑息手术,其余20例患者随访11~96个月,均未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任何影像学检查都不能准确判断胰腺囊性肿瘤的具体病理类型;及时手术探查是防止肿瘤癌变的重要手段,除了已经获得明确诊断、肿瘤较小且无明显症状的浆液性囊腺瘤之外,都应该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外科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1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5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均获得手术切除,共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远端胰腺切除术24例,肿瘤局部切除13例,胰腺中段切除术7例.全部患者中11例因肿瘤侵犯周围脏器或出现远处转移诊断为恶性,5例患者出现转移复发,均再次手术切除,至今全部存活.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见于年轻女性,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其恶性程度较低,无论是第一次手术完整切除,还是复发转移再次手术,都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治疗: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检查和术中探查在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SPTP)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4所医院手术所治17例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CT判断、术中探查发现与术后病理学结果的关系。
结果:术前CT检查和术中探查能够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大小、位置、侵袭生长情况;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局部肿瘤切除术8例、胰尾切除术1例、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术6例以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17.6%的患者发生胰瘘等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19.3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
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手术切除率高,手术术式的选择应依据术前CT等影像检查和术中探查对肿瘤性质、大小、部位、包膜是否完整和是否侵及周围组织的判断,完整的肿瘤切除治疗能够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诊治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8年4月手术切除的4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特征、手术、病理情况及生存状况.结果 1999年1月至2008年4月我院共手术切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42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37.6岁;胰头肿瘤18例,胰体尾24例;首发症状以腹痛最为多见(47.6%),28.6%患者无症状;MRI诊断正确率达93%(14/15);胰十二指肠切除10例,胰体尾加脾切除20例,肿瘤摘除术8例,保留脾胰体尾切除3例,节段胰腺切除1例;术后总并发症率38.1%,无再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肿瘤平均直径6.1 cm,34例实性肿瘤,6例为囊实性,2例为囊性;部分病例出现血管、神经侵犯;3例失访,其他均存活,平均随访时间38.6个月,其中4例术后出现肝转移,3例行介入栓塞治疗,1例行肝叶切除.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是一种好发于年青女性的低度恶性肿瘤,正规胰腺切除预后良好,应避免肿瘤摘除术;术后必须长期随访,如出现肝转移,采取介入栓塞或转移灶切除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2007年1月—2018年12月经收治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7例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男11例,女36例,平均年龄(32±15)岁;肿瘤位于胰头部16例,胰颈部8例,胰体尾部23例;术前通过影像学初步诊断为SPTP者21例(44.7%),6例术前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仅1例(16.7%)确诊为SPTP;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12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8例,胰腺中段切除术5例,肿瘤局部切除术10例,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1例,胰体尾联合脾脏、左肾及左肾上腺切除+下腔静脉切开取栓术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1%(9/47),无再手术和手术相关死亡。肿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R、CD56、NSE呈阳性表达居多。术后43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1.7±31.4)个月,1例术后复发,所有随访患者均存活。结论:SPTP是一种好发于年轻女性的潜在低度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12年11月经病理证实的23例SPTP病例的临床特征、手术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男7例,女16例;年龄10~63岁,中位年龄39岁。肿瘤位于胰头/颈部8例,胰体尾部15例。1例行单纯胰腺肿瘤局部切除,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行胰腺中段节段性切除(1例为腹腔镜手术),5例行胰腺体尾切除(其中1例因合并肝癌加行肝右后叶切除),11例行胰腺体尾切除加脾切除。术后住院6~35 d,中位术后住院日13 d。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43.5%(10/23),无再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肿瘤直径1.5~15 cm,平均(5.9±0.7)cm。病理特征为肿瘤细胞围绕纤细血管轴心形成特征性的假乳头状结构,细胞形态一致,核异型性不明显。8例表现为胰腺组织、神经浸润或脾脏侵犯,诊断为恶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免疫组化显示AAT/AACT、Vimentin、β-catenin、CD56阳性率均100%,Syn、CgA、CD10、PR部分阳性。23例均获随访,平均38个月,无术后复发转移及死亡,1例合并肝癌患者术后2年因肝癌复发再次行肝癌切除术,无SPTP复发转移。结论 SPTP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增强CT检查有助于肿瘤定位和手术风险评估;确诊依赖于病理学诊断和免疫组化;手术完整切除肿瘤能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5.
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urs of the pancreas: 14 years experience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ACKGROUND: 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ur of the pancreas (SPTP) is a low-grade malignancy lesion that is distinct from other pancreatic tumours. Preoperative diagnosis is often inaccurate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remain controversial. The present study reviews the clinical features,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outcome of Asian patients with SPTP from a single institution. METHODS: The medical records and images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for SPTP between June 1990 and December 2003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Study eligibility required that patients had undergone surgical resections and that the SPTP had been pathologically demonstrated. RESULTS: Twenty-eight patients with SPTP were identified. Eighteen patients (64.3%) reported the predominant symptom of 'vague abdominal pain', five patients (17.8%) had an apparent 'abdominal mass', and five patients (17.8%) without overt symptoms had masses that were discovered incidentally during screening. All patients underwent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ing (n = 22) and/or computed tomography (n = 17), with a specificity of 90.9% and 76.4%, respectively. All masses were well-circumscribed, except for a tumour in one patient (3.6%), which adhered to the stomach wall and metastasized to the liver. Two patients (7.1%) underwent enucleation, while 25 patients (89.3%) received curative resection. The patient with the liver metastases underwent distal pancreatectomy and splenectomy with partial hepatectomy. The mean follow up was 66.9 months. No mortality occurred during follow up but the patient with the liver metastasis had progressive deterioration. CONCLUSION: Symptoms of SPTP are indistinct and preoperative diagnosis is often inaccurat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mproves SPTP diagnosis. In general, the prognosis of well-circumscribed SPTP is favourable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P)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胰脾外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SPTP临床病例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患者中男10例,女26例,年龄12~57岁,平均32岁。36例患者中,SPTP发生于胰头14例(38.89%),胰颈2例(5.56%),胰体尾20例(55.56%)。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彩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检查。肿瘤直径平均(6.3±2.6)cm。患者均行手术切除 治疗,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0例(其中腔镜下施行6例),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胰体尾切除+脾脏切除术8例(其中腔镜下施行4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12例(其中腔镜下施行8例),胰腺中段切除+胰肠内引流术2例,肿块局部切除+胰肠内引流术3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一般情况良好,均无糖尿病、腹泻、消化不良等胰腺功能减退情况发生,均未发现复发和转移,无死亡。结论 SPTP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CT上的典型表现对于该病的诊断有帮助,但确诊仍有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完整手术切除可获得较好的预后,微创化的手术和快速康复理念的实施能让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征、生物学行为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3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26例;年龄13 ~ 66岁,平均34.3岁.结果 肿瘤位于胰头10例,胰颈部5例,胰体尾部18例.8例行单纯胰腺肿瘤切除,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3例行胰腺肿物切除加胰肠吻合,1例行胰腺肿物切除加胰胃吻合,11例行胰腺体尾切除,4例行胰腺体尾切除加脾切除(其中1例因合并肝转移加行肝中叶切除);其中16例为经腹腔镜手术.3例证实有胰腺和血管浸润,其中1例合并肝转移.免疫组化显示α1抗胰蛋白酶、α1抗胰凝乳蛋白酶、β-连环蛋白、CD56、CD10和波形蛋白均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3例,突触素阳性6例,嗜铬粒素A阳性4例,孕激素受体阳性28例,雌激素受体阳性3例,S-100阳性6例.33例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发生在年轻女性,肿瘤可位于胰腺任何部位,免疫组化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比较重要的价值,选择适当患者行胰腺远端切除或肿瘤切除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0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的方法 、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20例胰体尾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均顺利完成胰体尾切除术;手术时间1.5~5 h,平均3.2 h;出血量100~500 ml,平均270 ml.20例无胰瘘、血糖升高及腹腔感染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9年10月-2010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8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男3例(16.7%),女15例(83.3%).肿瘤发生在胰体尾部12例(66.7%),胰头部3例(16.7%),胰颈部3例(16.7%),瘤体平均最大径6.5 cm.肿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肿瘤体积越大,症状越明显.CT是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正确率为61.1%.18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胰体尾脾切除术5例,保脾胰体尾切除术5例,胰腺中段切除术3例,肿瘤摘除术2例.10例术后发生胰瘘(55.6%),均治愈.随访6~125个月,平均48.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CT是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伴有临床症状、难以定性的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应手术治疗.浆液性囊腺瘤手术切除后可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