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闽南沿海山地混交林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闽南沿海山地进行以用材林和薪炭林相结合的混交林试验,经七年的研究得出比较合理的混交林类型是:主林木为火力楠、湿地松、建柏、杉木和柠檬桉,伴生树种为马尾松、锥栗、杨梅、相思树;最佳的优化组合为(主林木+锥栗+杨梅)林分、(主林木+锥栗+相思树)林分和(主林木+锥栗)林分。试验还表明,伴生树种的根瘤、菌根能使土壤表层有机质、全氮、全钾等养分含量明显增加,有利于改良土壤和促进主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2.
木麻黄连栽对沿海沙地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东山 1代、2代和惠安 1代、2代、3代林分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集土壤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木麻黄多代连栽后 :( 1 )随着栽植代数的增加 ,沙地土壤的pH值表现为降低趋势 ,而土壤的水解性总酸度、交换性总酸度、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含量等指标随着木麻黄连栽代数的增加而增大 ;( 2 )沙地土壤中水解性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全碳和全氮的含量随着代数的增加而降低 ,而且木麻黄连栽对表层土壤中上述养分的降低更为显著 ,但木麻黄连栽对缓效钾的影响并不明显。 ( 3 )土壤中阳离子交换总量逐代增大 ,这主要与交换性钙和水解性总酸度逐代增大有关。 ( 4 )沙地土壤中脲酶的活性没有明显的变化 ,而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则随代数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应用大叶相思、肯氏相思、毛娟相思、马占相思和厚荚相思等相思树种在东山县沿海沙地上营建防护林,并对其抗风、抗台风及抗连续干旱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厚荚相思抗风能力强,生长快,是较好的可在沿海沙地上适生的树种;相思树种抗台风能力较木麻黄弱,台风对相思树种的主要危害是断梢,但在以后的生长中能较快地得到恢复,对相思林分生长并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厚荚相思在沿海沙地上造林,不仅成活率高(95%以上),而且在遭受连续8个月的干旱后,旱死率为0,表现出很强的抗旱能力,而且在贫瘠的沙地土壤上生长表现良好,其生长量超过了木麻黄601无性系,是非常好的适合于沿海沙地条件的树种。  相似文献   

4.
在东山县山地开展木麻黄+厚荚相思1∶1和3∶3混交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促进了木麻黄胸径、材积生长,提高了林分单位面积的总蓄积量;削弱了林内风速,增强了林分的防风效能;增加了土壤的养分,改善了地力。木麻黄+厚荚相思按3∶3的比例混交对于提高木麻黄生长量、防风效能和土壤肥力的效果更加明显。沿海山地木麻黄造林以营造木麻黄+厚荚相思多行或块状混交林为宜。  相似文献   

5.
分析福建省东山赤山国有防护林场沿海沙地绿竹、麻竹、大头典竹3种竹林不同土层、不同季节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变化特征,以及土壤ROC与总有机碳(SOC)、全氮、全磷、全硫、pH值、土壤温度等指标的相关性,为探寻沿海沙地竹林碳循环规律提供基础数据。研究表明:沿海沙地3种竹林土壤ROC含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不同季节间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3种竹林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夏、春、秋季较高,冬季最低;大头典竹林土壤ROC含量最高,绿竹林高于麻竹林,且差异性极显著;土壤ROC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土层之间差异极显著;土壤ROC与SOC、全氮呈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磷、全硫、土壤温度等指标相关性不显著。沿海沙地3种竹林土壤ROC的季节和空间分布特征有一定差异性,土壤SOC、pH值、全氮是ROC在不同竹林间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惠安沿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下进行了潺槁造林试验,对12年生的试验林生长、防风和土壤肥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木麻黄基干林带的郁闭度增大,潺槁生长量降低;木麻黄基干林带下种植潺槁后,林带的防风效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木麻黄基干林带套种潺槁后,土壤的肥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微生物对连栽木麻黄根际土壤的影响,用芽孢杆菌、伯克氏菌、尖孢镰刀菌处理不同连栽代数土壤种植的盆栽木麻黄幼苗,探究盆栽木麻黄幼苗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芽孢杆菌处理后,盆栽木麻黄土壤全效养分和pH值变化不明显,速效养分含量明显提高,特别是速效磷在3种土壤中含量分别提高87.34%、101.06%、248.00%,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多样性均明显提高;伯克氏菌处理后,盆栽木麻黄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3个代次的变化分别为增加133.90%、降低8.33%、增加28.81%,速效磷含量3个代次分别提高145.86%、81.94%、248.00%,土壤理化性质有所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提高;镰刀菌处理后,盆栽木麻黄3个代次全磷和全钾均有明显下降趋势,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多样性也有所提高。综上所述,3种处理在一定时间内均能够初步改善木麻黄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缓解木麻黄的连栽障碍。  相似文献   

8.
人工造林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一直是森林培育过程中受到关注的问题之一。采用典型样地取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树木园不同针阔叶树种林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立地条件下,人工造林后土壤养分的表聚性明显,且树种不同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同;栽植针叶树种主要是改善浅层土壤全氮含量,并明显提高0~40 cm土层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而对土壤全磷、全钾含量影响不明显,甚至降低了土壤全磷含量;而栽植阔叶树种后,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均高于对照样地,且对改善土壤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的效果明显好于针叶树种。内蒙古林科院树木园不同树种林地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增加表层0~5 cm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而阔叶树种对增加全磷、速效磷含量好于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南部沿海9个有代表性的木麻黄人工林中收集土壤,在温室中进行山地木麻黄苗培育试验,结果发现:山地木麻黄苗高、地径、地上干重、根系干重和总干重在土壤间有显著差异,土壤中有效P、B或Ca含量与苗木地上干重呈显著正相关,有效P或全Co含量与苗木总干重呈显著正相关,而pH值、有效N、K、Mg、全Cu、Zn、Mn和Fe的含量与苗木指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华南地区滨海砂土上山地木麻黄苗的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南部沿海9个有代表性的木麻黄人工林中收集土壤,在温室中进行山地木麻黄苗培育试验,结果发现:山地木麻黄苗高、地径、地上干重、根系干重和总干重在土壤间有显著差异,土壤中有效P、B或Ca含量与苗木地上干重呈显著正相关,有效P或全Co含量与苗木总干重呈显著正相关,而pH值、有效N、K、Mg、全Cu、Zn、Mn和Fe的含量与苗木指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沿海沙地木麻黄更新迹地6种相思树的水源涵养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木麻黄更新迹地上引种的8年生6种相思树种林分涵养水源能力进行了比较,并以平潭2号木麻黄为对照,结果表明:与木麻黄相比,肯氏相思、厚荚相思和纹荚相思有更强的水源涵养能力,在6种相思中,地上部分持水量以厚荚相思为最高,达42.88 t.hm-2,大小排序为厚荚相思>肯氏相思>纹荚相思>卷荚相思>大叶直干相思>马占相思;根系土壤层的持水能力以肯氏相思的土壤蓄水量最大,达1 795.02 t.hm-2;林分总持水量以肯氏相思最高,达1 824.04 t.hm-2,其次为厚荚相思和纹荚相思,分别达1 770.75 t.hm-2和1 759.60 t.hm-2。从涵养水源的能力角度来评判,肯氏相思、厚荚相思和纹荚相思作为沿海木麻黄防护林更新树种,有一定前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平潭岛岩质海岸带裸露山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植被恢复试验,结果表明:各树种的保存率均较高,除迎风坡台湾相思和夹竹桃的保存率为85%和88.33%外,其他树种的保存率均达到了94%以上。主要乔木树种侧风坡的生长量均显著大于迎风坡;除迎风坡及风障外的木麻黄和台湾相思受风沙危害,有部分长势较差,出现基干干枯之外,其他树种60%以上均长势优良;肯氏南洋杉受风害影响最小,其次为台湾相思、木麻黄和夹竹桃。风障对造林树种的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效果,风障内的木麻黄保存率、地径和树高生长均显著高于风障外。  相似文献   

13.
沙岸木麻黄林带更新采用木麻黄与湿地松不同比例混交配置,木麻黄等树种单行和多行混交造林。结果表明:木麻黄与湿地松带状混交效果较好,但需适时适量疏伐;木麻黄与刚果12^#桉、厚英相思分别单行混交造林种间关系协调,湿地松与刚果12^#桉、厚英相思行状混交易受压;不同树种采取多行配置树种间关系良好,木麻黄与刚果12^#桉处于同一林层,厚英相思分布于木麻黄之下,而湿地松与厚英相思多行混交免遭挤压,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4.
广西海岸沙地木麻黄防护林带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岸沙地木麻黄防护林带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13年生木麻黄林带的生物量为100.01t.hm-2,生物量的大小序列为干材>根系>树枝>叶枝>干皮>枯枝。立木生物量总量的空间格局是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器官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却有所不同,干材和干皮生物量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少,树枝生物量则主要集中在树冠中层或中下层,叶枝则主要分布在上层或中上层。沙地木麻黄林带具有较高的生产力,为7.693t.hm-2.a-1。海岸沙地木麻黄这种生物量和生产力水平足以说明它对海岸沙地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沙岸木麻黄林带更新采用木麻黄与湿地松不同比例混交配置 ,木麻黄等树种单行和多行混交造林 ,结果表明 :木麻黄与湿地松带状混交效果较好 ,但需适时适量疏伐 ;木麻黄与刚果 12 # 桉、厚荚相思分别单行混交造林种间关系协调 ,湿地松与刚果 12 # 桉、厚荚相思行状混交易受压 ;不同树种采取多行配置树种间关系良好 ,木麻黄与刚果 12 # 桉处于同一林层 ,厚荚相思分布于木麻黄之下 ,而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多行混交免遭挤压 ,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树种模式模式碳汇造林对土壤碳的影响,该试验将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6个区组作为研究区,设计5个模式模式(各树种数量分数,模式1:台湾相思40%、木荷40%、马占相思10%、樟树10%;模式2:华润楠25%、红锥25%、樟树20%、米老排10%、木麻黄10%、水翁10%;模式3:马占相思30%、华润楠25%、山杜英...  相似文献   

17.
沙质海岸木麻黄混交林防护效能和改土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木麻黄分别与厚荚相思、刚果 12桉、湿地松混交造林研究表明 :木麻黄混交林与木麻黄纯林相比能有效提高防风固沙效能和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 ,其中以木麻黄与厚荚相思混交表现得最明显 ;木麻黄与刚果 12桉混交次之 ;木麻黄与湿地松混交第三。木麻黄厚荚相思混交林是沿海地区沙质海岸理想的防护林类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充分发挥海岸带木麻黄林地的生产潜力,为福建木麻黄人工林林分质量精准提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福建省平潭岛海岸带木麻黄林样地调查和土壤分析,通过文献查阅,结合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影响木麻黄树高的主要养分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样地多种土壤养分指标进行降维综合评价,并用聚类分析对所选样地土壤进行分级,最后结合立...  相似文献   

19.
农田木麻黄防护林网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沿海沙地农田防护林网中的木麻黄更新试验,结果认为:福建沿海农田木麻黄防护林更新迹地的沙壤都比较贫瘠且普遍存在P元素的缺乏;补充元素技术可有效地促进更新林带的生长;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的利用能提高更新林带的保存率和生长量;农田木麻黄防护林带更新配套技术的实施可取得良好的更新效果,防护效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