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05例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测,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25(OH)D水平.按照血清25(OH)D水平进行四分位法分组,对年龄、BMI、甲状旁腺激素(PT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葡萄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钙(Ca)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维生素D正常11例(10.47%),25(OH)D<20ng/ml者62例(59.05%),20~30ng/ml者32例(30.48%).有血脂异常者85例(80.95%).Q1组TG和PTH水平均低于Q2、Q3、Q4组,HDL-C水平高于Q2、Q3、Q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OH)D水平与PTH、BMI、腹围、TG呈负相关,与HDL-C与呈正相关.结论 初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及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升高与糖尿病相关血脂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中期妊娠糖尿病(GDM)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某院建卡体检的220例孕中期GDM孕妇为GDM组,以同期240例健康孕妇为健康组,检测两组孕妇血25-(OH)D、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析不同25-(OH)D水平患者各糖脂代谢指标差异。结果:GDM组FBG、FINS、2hPG、HbAlc、HOMA-IR及TG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而血清25-(OH)D水平则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两组血TC、HDL-C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25-(OH)D缺乏程度的加剧,GDM孕妇血FBG、FINS、2hPG、HbAlc、HOMA-IR及TG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TC、HDL-C及LDL-C水平则无明显变化(P0.05)。GDM孕妇血25-(OH)D水平与FBG、FINS、2hPG、HbAlc、HOMA-IR、TG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血TC、HDL-C、LDL-C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GDM孕妇血25-(OH)D水平显著降低,25-(OH)D水平与糖脂代谢情况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20,(1):137-140
目的分析茂名市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茂名市地区新生儿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新生儿血清25-(OH) D水平,同时收集新生儿及产妇一般资料。分析所有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状况。以血清25-(OH) D <20ng/mL(50nmol/L)记为维生素D缺乏,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0例新生儿血清25-(OH) D平均值为(19.36±7.89)ng/mL,其中,86例新生儿维生素D严重缺乏,平均值为(9.29±0.39)ng/mL,543例新生儿维生素D轻度缺乏,平均值为(15.08±2.94)ng/mL,260例新生儿维生素D不足,平均值为(24.97±2.78)ng/mL,111例新生儿维生素D充足,平均值为(34.99±3.79)ng/mL,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为62.90%。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居住地(OR=1.582,95%CI=1.211~2.066,P=0.001)、教育程度(OR=0.628,95%CI=0.486~0.811,P=0.000)、日照时长(OR=1.539,95%CI=1.1816~2.006,P=0.001)、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情况(OR=1.571,95%CI=1.211~2.066,P=0.001)、分娩季节(OR=1.187,95%CI=1.046~1.347,P=0.008)是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因素。结论茂名市地区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较高,居住农村、学历低、日照时长短、未常规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以及冬春季节分娩是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候斐  张琳  高琳  廖鑫  程玉华 《安徽医药》2019,23(11):2163-2165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 GDM)病人血清 25?羟维生素 D(25?OH?Vit D)水平的变化与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及胰岛素抵抗( IR)的相关性。方法收集 2016年 9月至 2017年 9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 GDM病人 123例,按照不同的 25?OH?Vit D水平进行分组,维生素 D严重缺乏组即 Vit?SD组( 25?OH?Vit D<10 ng/mL)及维生素 D非严重缺乏组即 Vit?NSD组( 25?OH? Vit D≥10 ng/mL),比较不同组别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 25?OH?Vit D与 HbA1C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Vit?SD组中 HbA1C[(6.28±1.23)%比( 5.66±0.60)%]、 FPG[(5.95±0.61)mmol/L比( 5.52±0.77)mmol/L]、 FINS(12.50 U/mL比 8.90 U/ mL)和 HOMA?IR(3.26比 2.26)高于 Vit?N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 25?OH?Vit D的水平与 FPG、FINS、HOMA?IR呈负相关( r=-0.335,r=-0.381,r=-0.448)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1,P=0.006,P=0.001)。结论妊娠期间维生素 D的缺乏与其糖代谢异常和 IR有关, GDM病,人予以适当补充维生素 D制剂,有助于改善其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季节对健康青年男性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健康青年男性457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OH)D]水平,分析不同季节维生素D水平。结果本组人群血清25-(OH)D的浓度为(28±8)ng/m L,维生素D缺乏、不足、充足分别占总人数的17.1%、45.1%、37.9%。不同季节25-(OH)D的浓度,春季为(25±7)ng/m L,夏季为(31±9)ng/m L,秋季为(31±8)ng/m L,冬季为(26±8)ng/m L,冬春季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夏秋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男性维生素D缺乏明显,季节对其影响明显,春季水平最低,秋季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血浆肾素活性(PRA)的关系.方法 测定2017年4-8月住院诊断151例PA患者的血清25-(OH)D3和PRA 水平.其中,25-(OH)D3<20ng/mL 者 105例(A 组),25-(OH)D3≥20ng/mL 者46例(B 组).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PRA的关系.结果 A组PRA高于B组[(0.83±0.32)ng/mL vs.(0.58±0.24)ng/mL](P<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3 和 PRA 呈负相关(r=-0.291,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RA是血清25-(OH)D3缺乏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25-(OH)D3缺乏的PA患者PRA水平升高,是血清25-(OH)D3缺乏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张晓华  房婧 《安徽医药》2019,23(3):498-501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并分析其与病人营养状况、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其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A组(重度缺乏组,25-羟维生素D<5 ng/mL)、B组(轻度缺乏组,25-羟维生素D 5~15 ng/mL)和C组(非缺乏组,25-羟维生素D 16~30 ng/mL)。观察三组病人血实验室营养指标、血脂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别,分析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血实验室营养指标、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A、B、C三组病人白蛋白(Alb)[(42.35±4.63)g/L比(57.62±4.13)g/L比(68.95±5.57)g/L]、前白蛋白(PA)[(398.78±13.65) mg/L比(425.36±12.23) mg/L比(463.15±15.02) mg/L]、血红蛋白(Hb)[(65.74±6.11)g/L比(78.02±7.82)g/L比(95.86±10.02)g/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1.22±0.34)mmol/L比(1.39±0.46)mmol/L比(1.51±0.52)mmol/L]水平为C组>B组>A组(P<0.05);三组病人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C)、胆固醇(TG)、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水平为A组>B组>C组(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25-羟维生素D水平与Alb、PA、Hb、HDL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TC、TG、LDL、CRP和IL-6水平呈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测定了5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子痫前期组)及5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血清脂联素、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子痫前期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减低(P<0.05)。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与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25-羟维生素D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与胰岛素抵抗水平变化相关性的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30例明确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病例组,另外随机选取30例体检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并通过稳态模型(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25-羟维生素D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结果两组TC、TG、HDL-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而病例组HOMA-IR较对照组升高,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考虑25-羟维生素D的不足与GDM的发生有关,可能通过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引发GDM,因此推测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0.
金长清  张晓雨  童瑶  曾金玲  胡华青 《安徽医药》2019,40(11):1272-1275
目的 探讨合肥市某单位体检人群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的合肥市某单位人员共810例为研究对象,测量810例研究对象血清25-(OH)D以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血脂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25-(OH)D与血脂各指标关系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810例研究对象25-(OH)D平均浓度为(15.81±4.87)ng/mL,其中25-(OH)D缺乏者占67.7%,严重缺乏者占13.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5-(OH)D与TC、三酰甘油对数值(lgTG)和HDL-C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25-(OH)D与TC (β值=-0.015,95% CI=-0.029~-0.002,P=0.021)和lgTG (β值=-0.008,95% CI=-0.011~-0.005,P<0.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合肥市某单位体检人群25-(OH)D缺乏率高,血清25-(OH)D水平与TC和TG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药实践》2018,(1):44-46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_3]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根据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将120例肥胖儿童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对比分析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素D、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空腹血糖(FPG)等生化指标水平,分析25(OH)D_3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关系。结果:25(OH)D_3水平与收缩压(SBP)、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G、LDL-C、UA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31、-0.300、-0.279、-0.238、-0.334及-0.248,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SBP、LDL-C和TG为25(OH)D_3水平的保护因素,舒张压(DBP)和HDL为25(OH)D_3水平的危险因素。结论:肥胖儿童25(OH)D_3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组分密切相关,特别是与SBP、LDL-C和TG呈负相关,而与DBP和HDL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育龄期妇女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2018年01月—2019年12月)门诊就诊的育龄期妇女以早期自然流产为诊断的患者,总计112例,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正常早期妊娠妇女112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妇女的一般情况,明确血清25-(OH)D、孕酮及β-hCG指标水平。结果:两组妇女在年龄、BMI、妊娠天数、孕次、发生季节、是否为在职女性等一般资料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血清25-(OH)D、孕酮及β-hCG指标水平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线性回归分析,早期妊娠妇女血清25-(OH)D水平与早期自然流产发生呈负相关(β=-0.030,P=0.034)。血清25-(OH)D与孕酮、β-hCG未发现有统计学相关性(r=0.223,P=0.053;r=0.157,P=0.139)。结论:早期自然流产女性血清维生素D呈现低表达,可能与早期自然流产有联系。  相似文献   

13.
补充维生素D可以改善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我们的研究希望找出对于25(OH)D水平低的患者,这种改善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我们对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患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根据25(OH)D的基本水平分为三组。1组和2组(血清25(OH)D <20 nmol/L)给予第一周口服维生素D2 80 000 IU,随后3周每周给予维生素D2 40 000 IU。3组血清25(OH)D为20–30 nmol/L,每周给予维生素D240 000 IU,口服4周。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共111名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为62.21±13.35岁(21–89岁),平均血清25(OH)D为14.67±5.75 nmol/L(4.6–27.5 nmol/L)。在使用维生素D 29.92±2.72天后,各组血清25(OH)D显著升高(P <0.05)。收缩压、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P <0.05),而总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无明显降低。三组间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阴道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关系。方法 215例受检者按产前血清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和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组两组,收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产前和产后1、3、6月UDI-6及IIQ-7尿失禁问卷评分及产后3月尿垫试验结果,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尿垫试验阳性率及各时间点尿失禁问卷评分并分析各因素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215例产妇产前血清25羟维生素水平为(23.08±14.35)ng/mL,其中血清25(OH)D水平正常者54例占25.1%,不足或缺乏者161例(占74.9%),两组产妇年龄、孕前BMI、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产前UDI-6及IIQ-7问卷评分和产后6月IIQ-7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而与正常组相比,25(OH)D不足或缺乏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更长,尿垫试验阳性率更高,产后1、3月UDI-6及IIQ-7问卷评分、产后6月UDI-6评分更高(均P <0.05)。且新生儿体重、第二产程时间及维生素D水平为产后IIQ-7及UDI-6评分的相关因素。结论产前血清25(OH)D不足与产后SUI发生有关,对产后SUI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探讨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经儿童家长知情同意,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确诊CAP的患儿11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1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年龄纳入范围1个月~2岁,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分析其与CAP患儿一般资料、病程、病情、ALT、白蛋白、CK-MB、血钙、免疫球蛋白、血常规等指标的关系。结果:CAP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为(28.21±1.43)ng/mL,其中维生素D缺乏或者不足的患儿比例为65.45%,高于对照组的18.18%(P<0.05)。日照充足季节(春夏秋)CAP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39.00±22.72)ng/mL,高于日照不足季节(冬)的(16.00±8.37)ng/mL;≤1岁的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为(15.00±8.26)ng/mL,低于>1~2岁患儿的(37.00±11.45)ng/mL;病程>7 d的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为(18.00±0.27)ng/mL,低于病程≤7 d患儿的(26.00±3.21)ng/mL;重症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为(13.00±6.23)ng/mL,低于轻症患儿的(27.00±7.36)ng/mL;住院时间>7 d的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为(9.00±2.26)ng/mL,低于住院时间≤7 d患儿的(23.00±2.43)ng/mL(P均<0.05)。CAP患儿的血清25(OH)D水平与血钙、IgG、IgA水平呈正相关,与WBC、CRP水平呈负相关(P均<0.01);与PLT、RBC、血红蛋白、ALT、BUN、CK-MB水平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CAP患儿25(OH)D缺乏或者不足较常见,其25(OH)D水平受年龄、病程、病情、住院时间、季节(日照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与血钙、IgG、IgA、WBC、CRP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伦贝尔地区孕妇基础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孕中期血脂代谢及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孕妇7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测定基础25-羟维生素D水平,根据测定结果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充足组。于孕中期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采用血糖测定仪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水平;对孕妇进行随访,记录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呼伦贝尔孕妇基础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孕中期血脂水平、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792例呼伦贝尔孕妇中维生素D缺乏组231例,维生素D不足组412例,维生素D充足组149例。三组TC及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维生素D缺乏组TG和LDL-C、FPG、2h PG水平均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和维生素D充足组(P 0.05);入组孕妇随访过程中确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5例,占8.84%,且患者均为维生素D缺乏孕妇。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孕妇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TG和LDL-C水平呈负相关性(P 0.05);与TC及HDL-C水平无相关性(P 0.05)。结论呼伦贝尔地区孕妇基础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孕中期血脂代谢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存在相关性,应采取有效措施干预,改善孕妇糖脂代谢,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二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14.22±8.46)n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34.10±14.82)ng/mL(P<0.05),其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无相关性,与溃疡性结肠炎的活动度相关。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维生素D的缺乏可能加重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了解3 340例住院患儿血清25 羟维生素D[25 (OH)D]的基线水平和儿科常见疾病谱、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及季节的25-(OH)D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随机选取3 340例住院患儿,ELISA方法检测血清25 (OH)D的水平,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25-(OH)D水平与患儿临床指标如肝功能、心肌酶谱、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型、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3 340例患儿中男1 850例,女1 490例,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33.00±13.42)ng.m1-1。新生儿疾病患儿血清25 (OH)D水平最低,其次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及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儿。足月儿较早产儿血清25-(OH)D水平高。除新生儿外,随年龄增加,患儿血清25-(OH)D水平逐渐降低,不足百分比逐渐增加。不同年龄组男性、女性25-(OH)D水平无显著差异。住院患儿夏季25-(OH)D水平最高。25-(OH)D与体质指数(BMI)、ALT、AST、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游离T4(FT4)、游离T3(F3)呈正相关,与AKP、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白M(IgM)呈负相关。结论:住院患儿维生素D不足发生率较高,不同疾病其不足程度不同,血清25 (OH)D水平与BMI、过敏、心肌受损、甲状腺功能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0~3岁健康儿童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参考值。方法:选取代表重庆市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地域的区/县所在地医院儿保科进行正常体检儿童,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900例儿童,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检测血清25(OH)D浓度,同时对每个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及问卷调查。结果:重庆市0~3岁儿童外周血25(OH)D参考值范围为(34.99±20.27)ng/mL。女童和男童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27,P=0.185);<1岁组儿童25(OH)D水平高于1~3岁组(u=2.062,P=0.040);冬春季25(OH)D水平低于夏秋季(u=-4.299,P=0.000)。结论:重庆地区0~3岁儿童25(OH)D的参考值范围为(34.99±20.27)ng/mL;健康儿童不同年龄、不同季节的25(OH)D水平有一定差异;本研究得出的参考值范围与全球专家共识及美国医学会的推荐值基本一致,可为婴幼儿期维生素D的补充及维生素D缺乏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中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尿酸(uric acid,UA)水平,并分析25(OH)D与UA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7例按有无高血压分为正常血压组(DM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及高血压组(DH组)39例(男18例,女21例),另选同期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NC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其中女性患者均未绝经,同时NC组中的女性均选择年龄及BMI匹配的未绝经健康女性。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检测血清25(OH)D和UA水平及各项临床生化指标。结果 DM组血清25(OH)D水平[(12.48±4.01) ng/mL]低于NC组[(16.73±9.59) ng/mL],而UA水平[(316.61±85.91) ng/mL]较NC组[(273.03±60.92) ng/mL]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H组血清25(OH)D水平[(7.36±3.63) ng/mL]明显低于NC组[(273.03±60.92) ng/mL],而UA水平[( 362.07±117.76) ng/mL]较NC组[(273.03±60.92) ng/mL]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H组血清25(OH)D水平[(7.36±3.63) ng/mL]低于DM组[(12.48±4.01) ng/mL],而UA水平[( 362.07±117.76) ng/mL]较DM组[(316.61±85.91) ng/mL]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25(OH)D与UA成负相关(r= -0.259,p=0.010)。结论 血清25(OH)D水平减低及UA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