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糖尿病肾病患者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依据。方法 以武威市某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诊治的2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是否发生糖尿病肾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进行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β(TGF-β)]检测,并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及最近1次生理生化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844例,男性400例,女性444例,年龄54~85岁,平均年龄(59.35±11.24)岁,病程6~35年,平均(10.45±5.19)年。糖尿病肾病患者211例,非糖尿病肾病患者633例。2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白蛋白排泄率(AER)、血清肌酐(Scr)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估算肾小球过滤率(eGFR)低于非糖尿病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的hs-CRP、IL-6、TNF-α和TGF-β指标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hs-CRP、IL-6、TNF-α和TGF-β等血清炎症因子均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针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监控,有助于掌握患者的病情,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microRNA-21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对2组人群的血清microRNA-21水平、血清炎症因子、肾功能指标等进行比较,并对血清microRNA-21水平与炎症因子、肾功能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观察组及对照组人群各80人, 2组人群的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学历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microRNA-21水平为(48.89 ± 4.12),低于对照组的(102.45 ± 8.95)(P<0.01)。观察组血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均高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血清microRNA-21水平与IL-6、hs-CRP、TNF-α、BUN、SCr呈负相关,与GFR正相关(均P<0.05),对照组血清microRNA-21水平与IL-6、hs-CRP、TNF-α、BUN、SCr、GFR无明显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microRNA-21表达较低,且与患者的炎症因子和肾功能指标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寨卡病毒(ZIKV)感染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所导致的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探讨ZIKV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机制。方法 建立ZIKV感染SH-SY5Y细胞模型,采用噻唑蓝(MTT)分析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悬浮芯片系统(Bio-Plex® 200)Luminex多重检测技术同时定量检测24、48、72 h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5、IL-13、IL-18、IFN-γ、TNF-α、IL-12P70、GM-CSF的浓度。结果 病毒感染组24、48、72 h细胞存活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病毒感染组(24~72 h)分泌IL-1β、IL-5、IFN-γ、TNF-α、IL-12P70、GM-CSF的浓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病毒感染组(48 h)分泌的IL-1β、IL-12P70、GM-CSF浓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48 h),病毒感染组(72 h)分泌TNF-α高于对照组(72h)(P<0.05或P<0.01)。结论 ZIKV感染SH-SY5Y细胞后致其细胞存活率降低,并以时间依赖的方式分泌浓度水平相对较高的促炎性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4.
何清  谭位姣  阳优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2):1558-1560
目的 探索和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的肠道菌群情况以及炎症因子临床特征,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郴州市某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明确诊断为帕金森病的患者为病例组,并以1∶1比例在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选择相同性别、年龄±1岁的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调查问卷收集2组人群基本信息,抽取静脉血用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脂多糖(LPS)等指标检测,收集2组人群粪便样本后进行16s-rRNA测序并进行肠道菌群定量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主要菌群拷贝数与血清炎症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2例帕金森患者、74名健康体检者参与本研究,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性别、年龄、BMI、吸烟情况、合并糖尿病及既往手术史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帕金森病患者的TNF-α、IL-6值均高于健康体检者, LPS值低于健康体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人群中肠道菌群OUT和simpso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帕金森病患者Chao1、shannon均高于健康体检者(均P<0.05)。帕金森病患者肠道菌群中伯劳特菌属、丹毒丝菌科未命名属、脱硫弧菌属拷贝数分别和炎症因子IL-6、LPS检测结果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脱硫弧菌属拷贝数与TNF-α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肠道炎症比较严重,帕金森病患者肠道菌群和健康人群有一定差异,帕金森病患者肠道菌群和肠道炎症因子呈正相关关系,肠道致病菌增多可能与帕金森病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感染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乌鲁木齐某医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继发肺部感染患者(定为感染组)、同期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未感染患者(定为未感染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治疗前、治疗3 d后抽取患者静脉血用于血清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TNF-α、IL-8、TGF-β水平,并进行肺功能检测。对不同组别、不同时间点的血清学指标及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6例COPD急性加重期继发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组)、COPD非感染者(非感染组)90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4人,3组人群性别构成、平均年龄、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临床分级、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病程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WBC、PCT、TNF-α、IL-8、TGF-β、FEV1/FVC差值绝对值均表现为非感染组高于感染组;治疗3 d后,重度感染患者血清各指标明显高于轻度感染患者,FEV1/FVC明显低于轻度感染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PD继发肺部感染患者FEV1/FVC与血清TNF-α、IL-8、TGF-β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251、-0.279、-0.477)。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继发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早期血清TNF-α、IL-8、TGF-β水平变化明显,可能进一步提示继发肺部感染高风险,且与肺功能呈显著负相关,应及时行气道分泌物培养、胸部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指导早期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张家口地区乙肝感染者基因型分布特征及与免疫应答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1月于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免疫应答检测的乙肝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外招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乙肝感染患者HBV基因型分布特点,比较乙肝感染患者HBV B、C基因型间血清HBeAg、HBV-DNA水平差异,乙肝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IFN-γ、IL-4、IFN-γ/IL-4、IL-17、IL-23水平差异,乙肝感染患者HBV B、C基因型间血清IFN-γ、IL-4、IFN-γ/IL-4、IL-17、IL-23水平差异。结果 2 968例张家口地区乙肝感染患者HBV基因型以B基因型(39.05%)和C基因型(57.01%)为主,男女性平均年龄、HBV基因型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C基因型血清HBsAg浓度和HBV-DNA拷贝数均高于B基因型(P<0.01);乙肝患者血清IFN-γ、IL-4、IL-17、IL-2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IFN-γ/IL-4低于健康体检者(P<0.01);C基因型血清IFN-γ/IL-4低于B基因型,IL-17、IL-23高于B基因型(P<0.01)。结论 张家口地区乙肝感染者主要以感染C、B型HBV为主,C、B型可能与血清病毒学指标及HBV相关免疫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体积与代谢相关指标关系,指导临床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结节发病率。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12月首次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对2组人群进行体格检查、血脂指标检测、糖代谢指标检测以及甲状腺超声检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各项指标差异,并对2组人群甲状腺体积与代谢相关指标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340例和健康体检者340名, 2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174例,女性166例;年龄38~67岁,平均(51.2±4.7)岁。健康体检者中男性171人,女性169人;年龄32~65岁,平均(50.9±4.9)岁。2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MI、腰围、臀围及腰臀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均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P<0.01)。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均P<0.01)。2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及甲状腺体积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或P<0.01)。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体积与BMI、TC、TG、FINS、HOMA-IR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体积相对较大,增加了甲状腺结节患病风险,与其血脂、糖代谢指标存在相关性。应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并加强甲状腺功能和形态检查,积极防治甲状腺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移动医疗APP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社区登记在册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6个月的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保健知识及血糖测定手段干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糖尿病移动医疗APP干预。对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血糖监测情况、血生化指标等进行比较,并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对2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8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到干预期结束观察组成功随访426例,对照组39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年龄、病程、BMI、文化程度构成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谷丙转氨酶指标差值均大于对照组的差值(均P<0.01)。干预2、3个月后观察组血糖监测次数均大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各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相较于传统社区干预措施,采用移动医疗APP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较好,可有效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自我测定频率,合理控制血糖水平,达到患者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效果。建议依据实际病情选择移动医疗APP进行合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3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为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仅给予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B组给予CSII联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C组给予CSII联合西格列汀。收集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血糖达标时间、住院天数、低血糖发生次数及成本,比较3种方案的成本-效果。结果 各组患者经治疗后FPG、2hPG均下降(均P<0.01),3组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天数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B、C组有效率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39.37、134.29、135.66。以A组为对照,B组和C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5.52、53.85。敏感性分析支持基础分析结果。结论 CSII联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案;对于低血糖发生危险性高的患者,可选CSII联合西格列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单采献血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沧州市某血站单采献血的HC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进行HBV DNA和抗-HBs(HBsAg)、抗-HBc(HBcAb)检测,将感染者分为单纯HCV感染组和HCV/OBI共感染组, 收集2组人群基本资料并检测肝功能指标、HCV RNA载量及血清IL-10表达水平,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组感染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采用ROC分析IL-10水平单采献血HCV合并OBI价值。结果 单纯HCV感染组中男66例,女47例,平均年龄(53.15±11.37)岁;HCV/OBI共感染组中男性23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54.23±12.39)岁,2组感染者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HCV感染组相比,HCV/OBI组患者血清中IL-10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OBI共感染患者血清中IL-10表达与HCV RNA载量、Alb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TB、AST、ALT、Glb呈明显正相关(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IL-10水平评估沧州市HCV/OBI共感染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4,对应的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76.11%。结论 与单纯HCV感染患者相比,IL-10在HCV合并OBI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且IL-10表达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对HCV合并OBI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以海口市某医院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首次发病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同时按相同性别、年龄±3岁条件以1∶1匹配同医院脑梗死住院患者、高血压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脑梗死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内脂素、脂联素(APN)、网膜素-1(omentin-1)、瘦素(Leptin)水平检测,健康对照组和高血压组以外的2组患者采用超声检测仪测定颈动脉斑块性质。对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出院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预后评估。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4组人群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248例,男性148例,女性100例,平均年龄(60.96±4.77)岁。脑梗死组、高血压组、健康对照组分别250例、253例、253人,4组人群性别分布、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血清内脂素、Leptin水平均高于脑梗死组、高血压组、健康对照组,omentin-1、APN水平低于脑梗死组、高血压组、健康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组血内脂素、Leptin水平高于高血压组、健康对照组,omentin-1、APN水平均低于高血压组、健康对照组(均P<0.01);高血压组血内脂素、Leptin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omentin-1、APN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脑梗死组易损斑块患者血内脂素、Leptin水平高于稳定斑块患者,omentin-1、APN水平低于稳定斑块患者(均P<0.01)。出院后6个月随访,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预后不良患者血内脂素、Leptin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omentin-1、APN水平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均P<0.01)。血清omentin-1、APN与颈动脉斑块性质、预后呈负相关,内脂素、Leptin与颈动脉斑块性质、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 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例血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性质、预后密切相关,可为临床后续诊治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生活行为习惯及基因多态性。方法 以2021年1—12月某医院收治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17例作为病例组,按照性别、年龄1∶1比例匹配同期医院进行体检健康者61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生活行为习惯及基因多态性的差异,生活行为习惯包括控制体重、吸烟、饮酒、睡眠时间、体育锻炼、饮食健康,基因多态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纤维蛋白原(FGB)G(-455)A、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ELAM)ser128arg、细胞黏附分子-1(ICAM1)gly214ar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G(-308)A、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thr26asn结果 病例组患者617例中男性396例,女性221例;年龄37~64岁。健康对照组617人中男性396人,女性221人;年龄37~64岁。2组性别分布、平均年龄、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控制体重、吸烟、饮酒、睡眠时间、体育锻炼、饮食健康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FGB G-455A、ELAM ser128arg、ICAM1 gly214arg、TNFαG-308A、TNFβ thr26asn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GB G-455A、ELAM ser128arg、ICAM1 gly214arg、TNFαG-308A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TNFβ thr26asn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遗传因素,与TNFβ thr26asn多态性可能存在一定关联,寻求遗传病因学证据及建立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如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坚持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等,有利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以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在重庆大足区人民医院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体格项目及血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测定患者的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患者和非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指标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IMT与血清FGF-21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21例,无粥样硬化组69例,粥样硬化组52例,粥样硬化发生比例为43.0%。2组病例男性分别为42、31例,女性分别为27、21例,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粥样硬化组病程和腰臀比均大于无粥样硬化组(均P<0.01),平均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MT、FGF-21均高于非粥样硬化患者(均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T与腰臀比、FBG、HbA1c、HOMA-IR、FGF-21呈正相关关系(r=0.271、0.319、0.322、0.372、0.26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腰臀比、FBG、FGF-21是IMT的影响因素(标准偏回归系数=0.194、0.341、0.657)。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IMT与腰臀比、FBG、FGF-21有关。血清FGF-21水平升高,可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产生了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5—2015年广东省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全国死因监测系统的广东省数据,计算2005—2015年广东省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的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DALY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5—2015年广东省60岁以上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粗死亡率为123.4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12.33/10万,粗死亡率(APC=2.84%)、标化死亡率(APC=2.63%)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老年人总体、男性与女性DALY分别为1β590β250、687β170、903β081人年,DALY率分别为1β493.74/10万、1β320.60/10万、1β659.28/10万,标化DALY率分别为1β406.48/10万、1β371.02/10万、1β438.09/10万。女性DALYDALY率分别为男性1.31、1.05倍。老年人总体、男性的DALY率、标化DALY率及女性的标化DALY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或P<0.01),女性DALY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65~69岁组、70~74岁组、75~79岁组、80岁及以上组DALY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APC值分别为2.12%、3.46%、3.05%、0.90%;60~64岁组DALY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化DALY率较高的地市有广州、深圳、肇庆、珠海、茂名,较低的地市有潮州、湛江、汕头、汕尾、梅州。结论 2005—2015年广东省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其中以女性、高龄老年人最为严重,不同地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张黎莉  卢金金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2):1568-1571
目的 分析贫血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血液科治疗的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1∶1比例选取同时期在相同医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外周静脉血用于外周血Th17、Treg 细胞检测及外周血细胞因子检测,对不同类型的贫血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及Th17/ Treg、细胞因子(IL-17、IL-6、IL-10和TGF-β)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纳入424例贫血患者,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A) 14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14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3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50人。AA组、MDS组、AML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性别分布、平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A组、MDS组、AML组与对照组的外周血Th17、Treg细胞及Th17/ Treg、IL-17、IL-6、 IL-10及TGF-β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A组患者的外周血血红蛋白计数与Th17、Th17/ Treg、IL-17和IL-6呈正相关(均r>0.4),与Treg、IL-10和TGF-β呈负相关(均r<-0.4)。AML组与Th17、Th17/ Treg、IL-17和IL-6呈负相关(均r<-0.4),与Treg、IL-10和TGF-β呈正相关(均r>0.4)。结论 不同类型贫血患者体内均存在着Th17/Treg细胞亚群失衡,但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的免疫状态不同,且Th17/Treg细胞平衡以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与骨髓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高尿酸血症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危险因素,为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预防和早诊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南京市某医院2019年3—10月确诊的年龄≥60岁高尿酸血症合并AMI患者为病例组,按1∶1匹配同性别、年龄 ± 1岁高尿酸血症无合并AMI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人群的基本情况、吸烟和饮酒情况及血生化检查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共纳入≥60岁高尿酸血症合并AMI患者(病例组)123例,≥60岁高尿酸血症非AMI患者(对照组)123例,2组人群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MI、吸烟史≥5年、饮酒史≥5年的分布在2组人群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以≥60岁高尿酸血症是否并发AMI为因变量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吸烟史≥5年者(OR=3.074)、BMI(OR=3.121)、LDL-C(OR=3.951)、FBG(OR=2.899)、SUA(OR=3.564)、CRP(OR=2.812)、IL-6(OR=3.105)、TNF-α(OR=1.853)等值越高,≥60岁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AMI风险更高。 结论 高尿酸血症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与糖脂代谢、炎症因子等指标水平升高有关,应重视各项指标值升高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并发AMI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临床特点和血糖控制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52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医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未合并尿路感染患者51例为对照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临床特点,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时间、病程、生化指标情况。结果 52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培养病原菌5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8株占92.31%,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4株占7.69%;观察组治疗时间、病程、尿素氮、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分别为(16.62±2.90)d、(11.34±2.00)年、(6.73±1.23)mmol/L、(2.08±0.70)mmol/L、(14.03±1.80)%、(8.30±1.92)mmol/L、(14.41±2.22)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48±2.50)d、(8.46±2.03)年、(4.67±1.20)mmol/L、(1.40±0.40)mmol/L、(9.64±1.56)%、(7.05±1.17)mmol/L、(11.12±1.90)mmol/L(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同时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治疗时间、病程均明显升高,血糖控制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河北省孕产妇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完善妇幼卫生保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5—2017年河北省22所监测医院入院分娩的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7年河北省孕产妇共纳入148 127人进行分析,分娩年龄为(28.50±4.55)岁,孕周为(38.85±1.49)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 353±481)g。高龄、经产妇及剖宫产所占比例呈增高趋势(均P<0.01),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9.67%,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前5位分别是:妊娠合并贫血(36.44%)、妊娠合并糖尿病(5.3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60%)、产后出血(0.93%)、感染(0.51%),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孕次、产次发生妊娠合并贫血、糖尿病、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河北省孕产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及营养宣教,早期识别及干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出血(UGIB)住院患者病例特征及治疗费用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政策及措施、改善治疗手段、提高患者预后及指导医疗系统统筹疾病费用等提供依据。方法 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搜索2019年成都市某三甲医院全年收治的所有初诊UGIB住院病例,对病历资料及治疗费用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UGIB住院病例308例。24~59岁144例(中青年组),平均年龄(42.05 ± 7.54)岁,男性占70.14%。60~88岁164例(老年组),平均年龄(73.54 ± 6.05)岁,男性占82.83%。2组病例的性别和BMI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病例间非甾体抗炎药服用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卒中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及伴随≥2种合并症者构成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UGIB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黑便(占57.14%)、上腹痛(占35.39%)、呕血(占27.60%)为主,出血病因主要为十二指肠溃疡(占34.74%)、胃溃疡(占20.78%)、胃十二指肠炎(占11.36%)。上腹痛比例中青年组高于老年组,外周循环障碍低于老年组 (均P<0.01)。出血病因中中青年组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比例高于老年组,胃溃疡、复合溃疡、胃癌比例低于老年组 (P<0.01或P<0.05)。中青年组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2.40(6.16,25.51)d,老年组为16.21(6.35,25.54) d;中青年组治疗费用平均为(12 783.6 ± 1 743.1)元,老年组平均为(21 785.6 ± 2 762.3);老年组的西药费、中成药费、输血费、检查费、手术费、总费用及住院时间均较高(P<0.05或<0.01)。结论 UGIB住院患者以男性为主,不同年龄段UGIB住院患者临床表现及出血病因有差异,老年UGIB患者治疗时间及费用显著高于中青年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西安市新城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开展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5—10月对新城区辖区内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在册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时进行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中文版)相关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指标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自我效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2型糖尿病患者2 167例开展调查,男性1 243例,占57.36%。年龄35~69岁,以35~44岁为主,占52.24%,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占58.28%,病程6个月至28年,以5~9年为主,占45.41%。自我能效得分平均为(75.78±5.94),处于中等水平。其中高水平358例,占16.52%。6个维度中得分指标从高到低依次为足部护理(79.21±6.18)%、处理血糖(74.24±8.02)%、用药护理(71.32±7.28)%、运动(69.39±7.48)%、饮食(68.21±8.15)%、血糖监测(58.95±8.69)%。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女性(β’=0.111)、文化程度越高(β’=0.264)、接受糖尿病相关知识宣教(β’=0.395)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得分高,年龄越大(β’=-0.216)、病程越长(β’=-0.184)、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β’=-0.117)、HbA1c≥7.0%(β’=-0.105)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得分低。结论 西安市新城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较高,相关部门可根据研究结果开始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措施改善提高自我效能而达到控制血糖水平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