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调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山东、陕西、辽宁、河南、福建省的6所中学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焦虑、抑郁情绪的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11 43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 818名(50.9%),女生5 612名(49.1%);农村5 503名(48.1%),城市5 927名(51.9%);所在小区或村存在新冠肺炎病例者238名(2.1%),不存在者9 703名(84.9%),不知道者1 489名(13.0%)。共检出焦虑情绪青少年2 706例(23.6%),抑郁情绪4 334例(3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女生(OR=1.673)、年龄越大(OR=1.271、1.460)、班级排名较后(OR=1.193、1.575、1.699)、所在小区或村存在或不知道有无新冠肺炎病例(OR=2.320、2.197)、山东省(OR=1.806)、福建省(OR=2.036)、河南省(OR=2.406)、陕西省(OR=1.575)的青少年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女生(OR=1.577)、年龄越大(OR=1.306、1.545)、班级排名较后(OR=1.157、1.384、1.527)、所在小区或村存在或不知道有无新冠肺炎病例(OR=2.492、2.329)、山东省(OR=1.876)、福建省(OR=2.335)、河南省(OR=2.413)、陕西省(OR=1.462)的青少年产生抑郁情绪的风险更高。结论 居家隔离期间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较高,教育部门应及时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公众防护意识及行为情况。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2020年2月15—22日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来到、返回或居住在江苏省≥15岁居民进行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及其影响因素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居民新冠肺炎防护知识得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27 410人参与新冠肺炎防护情况调查,受访者中男性占59.50%,31~40岁人群最多(38.83%),67.19%调查对象的防护总得分在90分以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201),年龄21~30岁、31~40岁、41~50岁(OR=1.302、1.649、1.375),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中专、大专及以上(OR=1.494、2.526),职业为“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医务工作者、企业、学生”(OR=1.475、2.252、1.205、1.442),居住在城镇(OR=1.152)的防护总得分≥90分的可能性更大(P<0.05);年龄在15~20岁(OR=0.573)居民防护总得分≥90分的可能性较小(P<0.05)。结论 较高比例的调查对象已较好掌握新冠肺炎防护知识和技能,但研究结果表明需加强新冠肺炎日常防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日常防护意识,提高健康素养;重点关注男性、年龄20岁以下和51岁以上、文化程度较低、从事商业/服务业和农村人口新冠肺炎的健康知识普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重庆市涪陵区非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水平、行为表现和健康教育需求现状,为提高健康教育宣传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20年3月6日00:00至24:00通过问卷星平台对涪陵区非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的认知、行为和健康教育需求进行了滚雪球抽样和方便抽样调查,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2 980份,调查的城市农村人数比为2.19∶1,男女性别比为1∶1.90,调查对象的年龄以37~55岁居多,占67.55%。54.95%调查对象为高认知水平,64.48%调查对象行为表现良好。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常住地为城市(OR=1.372),女性(OR=1.256),学历为高中或专科(OR=1.977)、本科及以上(OR=3.149),职业为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OR=1.284)、教师(OR=1.530)的认知水平较高;女性(OR=1.114),学历为高中或专科(OR=1.217)、本科及以上(OR=1.225),家庭中有医务人员(OR=1.213)、高认知(OR=1.968)的行为表现较好。调查对象主要通过微信(90.49%)、网络媒体(87.55%)和电视(82.56%)获取健康教育信息;对疾病知识(85.40%)、防护措施(84.53%)和防控措施(78.71%)的需求均较高。结论 在本次新冠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中,重庆市涪陵区非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水平和行为表现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当把农村地区人群、低学历人群和学生作为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昆明市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昆明市传染病监测系统报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抑郁、焦虑程度,通过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抑郁、焦虑的相关因素。结果 48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男/女为320/160,平均年龄(45.40±3.72)岁,病程0.5~12.0年,平均(7.63±2.45)年。患者SDS评分为(47.81±9.69)分、SAS评分为(42.62±9.53)分,其中SDS≥53分的有124例(25.83%),SAS≥50分的有110例(22.9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OR=2.986)、中间型性格(OR=1.895)、内向型性格(OR=1.869)、人均月收入<1 000元(OR=3.735)、感到被歧视(OR=1.447)是影响患者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知晓预防措施(OR=0.326)为保护因素;中间型性格(OR=1.957)、内向型性格(OR=2.043)及感到被歧视(OR=1.862)是影响患者焦虑的危险因素,知晓预防措施(OR=0.387)为保护因素。结论 昆明市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处于较高水平,文化程度低、性格内向、收入低、感到被歧视是影响抑郁、焦虑的危险因素,知晓预防措施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州市荔湾区常住居民对新冠疫苗的认识,探讨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新冠疫苗接种率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星,于2020年11月1日至12月15日邀请广州市荔湾区18~59岁常住居民在线填写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对新冠疫苗的认知和接种意愿等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5 763名18~59岁常住居民,其中男女分别占23.58%、76.42%,新冠疫苗接种的愿意率为82.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为教师(OR=3.009)、家务(OR=2.691)、医疗卫生人员(OR=2.652)、餐饮食品业(OR=2.292)的居民以及认为疫苗安全(OR=24.007)、认为得新冠肺炎的几率很大(OR=17.528)的居民接种意愿较高。结论 广州市荔湾区18~59岁常住居民接种新冠疫苗意愿较高,职业、对疫苗安全性的认知、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是居民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武汉市产妇焦虑情绪进行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以2017—2018年武汉市某医院分娩后1周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产妇基本情况、喂养相关情况及焦虑情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进行分析,对焦虑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 343名产妇进行调查,产妇孕周平均为(39.1 ± 0.3)周,平均年龄(29.4 ± 1.2)岁。产妇学历以高中/中专及以上为主,占67.9%,有固定工作占64.7%,家庭所在地为农村占54.1%。本研究孕妇SAS评分>50分者共779例,焦虑发生率为58.0%。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37岁(OR=0.254)、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OR=0.365)、有固定工作(OR=0.745)、对婚姻满意(OR=0.291)的产妇产后1周内焦虑发生风险较低,早产(OR=1.439)、产后母婴分离(OR=2.570)、产后出现并发症(OR=2.484)的产妇产后1周内焦虑发生风险较高。结论 武汉市产妇产后1周内焦虑发生率较高,产妇低年龄、低学历、无固定工作、早产、对婚姻不满意、产后母婴分离及产后出现并发症是产妇生产后发生喂养焦虑的因素,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产妇特征给予针对性心理指导以助于产妇产后身心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口罩使用和认知情况及疫情基本防护意识,为今后疫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网络调查法,在“广东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问卷,以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做自填式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信息、口罩使用情况及防护信息,采用描述性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别对公众口罩使用情况及新冠疫情防护意识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 213份,97.0%调查对象在本次疫情期间佩戴口罩,96.5%调查对象在公共场所使用口罩,89.8%调查对象使用一次性医用普通或外科口罩,94.5%调查对象1~3 d更换1次口罩;80.6%调查对象认同口罩的防护作用,58.5%调查对象有较强防护意识,女性(OR=1.792)和≥60岁年龄组(OR=4.245)的调查对象防护意识较强。结论 疫情期间公众的口罩使用率和基本防护意识较高,性别和年龄是防护意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东莞市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的接种意愿,探索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而为提升老年人接种率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 于2021年4月至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东莞市各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老年人分发调查问卷,分析其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45份。老年人有意愿接种新冠疫苗共351人(64.4%)。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新冠肺炎感知严重性更高(OR=1.620)、新冠疫苗感知益处更高(OR=2.289)、感知障碍更低(OR=0.604)、行为线索更高(OR=2.666)的老年人更有意愿接种新冠疫苗。结论 东莞市老年人对新冠疫苗的接种意愿处于中等水平。目前需要拓展宣传渠道让更多老年人打消接种疫苗安全性担忧,可以通过提升老年人的健康信念,普及新冠疫苗接种益处,呼吁更多人接种新冠疫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析老年糖尿病患者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上海市某医院健康服务中心定期体检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设计《PPV23肺炎疫苗接种意愿调查表》,调查老年患者基本情况及PPV23肺炎疫苗接种意愿,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患者PPV23肺炎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 240例老年患者,平均年龄(68.35±5.13)岁,其中546例(占44.03%)愿意接种PPV23肺炎疫苗。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小(OR=4.346)、家人最高学历越高(OR高中或中专=2.269,OR大专及以上= 2.173)、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史(OR=2.548)、认为肺炎为严重疾病(OR=1.756)、担心自身患肺炎疾病(OR=1.861)、知晓PPV23肺炎疫苗接种可预防肺炎(OR=2.085)、家人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OR=4.166)、家人或朋友推荐接种PPV23肺炎疫苗(OR=3.572)、医生建议接种PPV23肺炎疫苗(OR=2.604)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愿意接种PPV23肺炎疫苗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PPV23肺炎疫苗接种意愿较低,年龄、慢性呼吸道疾病史、肺炎及疫苗相关知识与医生建议是影响其接种意愿的相关因素。建议加强肺炎疫苗预防效果、安全性的宣传教育,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对PPV23肺炎疫苗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以2014—2019年首次在沧州市某医院诊治的TN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基本情况、疼痛程度、抑郁状态、睡眠情况等,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对抑郁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共对519例TN患者进行调查,TN患者平均年龄(51.19 ± 7.32)岁,男性306例(占58.96%),女性213例(占41.04%)。519例TN患者HAMD评分平均为(18.67 ± 5.22)分,147例得分>20分,抑郁发生率为28.32%。年龄<45岁(OR=4.162)、男性(OR=1.307)、病程(OR=3.923)、VAS评分≥7分(OR=5.058)、睡眠障碍(OR=12.949)的TN患者抑郁发生风险较高。 结论 TN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青中年、男性、病程较长、中重度疼痛及睡眠障碍者更易发生抑郁,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干预,疏导心理,缓解负性情绪,减低抑郁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东省居民在疫情期间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认知与防护行为现状,为制定相关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2月3日至2020年2月6日间通过网络问卷对广东省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出行与口罩防护、消毒防护、新冠肺炎知识认知水平,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新冠肺炎知识认知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对广东省居民1 367人进行调查,以汕头市居民为主(占50.0%),年龄以18~30岁居多(占50.7%),学历以本科为主(占53.5%),居住地以城市为主(占73.7%),具有医学背景居民占42.6%。疫情发生后居民多有外出(占75.3%),主要目的 地是市场或超市(占62.6%),主要出行方式是私家车(占56.2%)。疫情期间大部分居民外出一定佩戴口罩(占77.9%),增加洗手频率(占91.7%)和洗手时长(占84.5%)。新冠肺炎知识得分平均为(12.4 ± 1.4)分,≥13分753人(占5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1~40岁(OR=1.433)和较高学历(高中/中专OR=1.945,大专OR=2.524,本科OR=3.507,硕士及以上OR=4.374)的居民新冠肺炎知识认知水平更高。结论 广东省居民新冠肺炎知识认知水平一般。疫情发生后广东省居民普遍能够出行戴佩戴口罩、增加洗手频率和时长,但公众的日常健康防护意识有待提高,疾病认知与谣言辨别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州市南沙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生视力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南沙区小学、中学共7所学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视力检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1 861份,回收有效问卷1 842份,有效回收率为98.98%。广州市南沙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3.63%,其中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51%,初中生为82.50%,住校生为76.53%,不同性别、学段、是否住校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上学段(OR=3.32、3.19)、女生(OR=1.42)、每天都使用移动电子设备(OR=1.39)、睡眠不足(OR=1.52)、作业时长≥2 h(OR=1.50、2.05)、单次近距离用眼时间≥16 min(OR=1.48、1.40、1.47、1.75、2.15)、父母近视(OR=2.05、2.01、3.30)是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广州市南沙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较为严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综合防控学生视力不良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和分析张家口地区在校初中生龋齿现状以及口腔健康相关行为对该人群龋齿的影响,为开展口腔健康相关行为宣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的抽样方法抽取张家口市12所初中学校,对抽中学校的所有在校初中生进行口腔检查和口腔相关健康行为情况调查,采用描述分析方法对初中生龋齿患病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口腔健康相关行为对龋齿患病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对2029名在校初中生进行口腔检查及口腔健康行为调查,其中男生1123名,女生906名,年龄11~14岁;独生子女1187名,非独生子女842名;父母最高学历是高中及以下1106人,父母最高学历是中专/大专605人,父母最高学历是本科及以上有318人。共检出龋齿学生724例,龋齿患病率为35.68%,龋均为(2.48±0.77)颗,龋齿充填率为15.6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用睡前甜点(OR=4.455)、每天进食甜品类食物的频率≥2次(OR=2.347)、刷牙方法不正确(OR=4.754)、有错颌畸形(OR=1.956)是初中生龋齿患病的危险因素,每天刷牙≥2次(OR=0.293)、乳牙萌发后有刷牙习惯(OR=0.262)、家长重视(OR=0.384)、对刷牙出血理解正确(OR=0.304)是初中生龋齿患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张家口地区在校初中生龋齿患病率仍然较高,不良饮食习惯、刷牙习惯、家长重视程度以及牙齿知识了解程度影响了龋齿的发生,需要家长以及社会提高对在校初中生龋齿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西安地区高中学生干眼症现状,并分析干眼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1年对西安地区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30所高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眼科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高中学生干眼症患病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高中生干眼症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521名高中学生进行研究,男性312人,占比59.88%;女性209人,占比40.12%;平均年龄(16.28±1.98)岁。检出干眼症238例,检出率为45.68%。其中轻度干眼症176例,中度干眼症52例,重度干眼症10例,分别占73.95%、21.85%、4.20%。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OR=2.389、2.307)、佩戴隐形眼镜或美瞳(OR=1.440)、近视情况(OR=1.931)、使用滴眼液情况(OR=5.888)、接受视力矫正术(OR=2.210)、眼部外伤史(OR=5.501)、电子产品使用频率(OR=2.632、4.669)、熬夜情况(OR=1.736、1.887、2.234)和每日睡眠时间(OR=2.307、2.704)是高中生出现干眼症的影响因素。结论 西安地区高中生干眼症发病率较高,佩戴隐形眼镜或美瞳、眼部矫正史等是高中生出现干眼症的危险因素,建议学校适当加强对学生相关知识普及与预防措施宣传,降低高中生眼部疾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医学生对陌生人意外伤害救助意愿,分析影响医学生对陌生人意外伤害救助的因素。方法 多阶段分层随机抽取2所医学院校在读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救助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1 455名医学生中男生457人,女生998人,平均年龄(21.3±2.0)岁,医学生救助意愿率为38.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救助意愿一般相比,近3年参加培训(OR=1.497)、父亲职业为农民(OR=1.712)、母亲职业为商人(OR=1.738)的医学生愿意救助陌生人的可能性高;与救助意愿一般相比,父亲职业为商人(OR=2.484)的医学生不愿意救助陌生人的可能性高,母亲职业为农民(OR=0.448)、综合医科大学(OR=0.501)的医学生不愿意救助陌生人的可能性低。医学生比较愿意救助相同性别的人,最不愿意救助商人和老人。结论 医学生对陌生人意外伤害救助意愿较高,是否参加急救培训影响医学生的救助意愿,应加强医学生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其救助意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台山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广东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调查表》为工具分别在2016年和2019年对台山市中学生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台山市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016、2019年共对台山市中学生1 901人进行调查,2016年979人,男生556人,女生423人,2019年922人,男生468人,女生454人。年龄12~20岁,平均年龄16岁。该学生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2019年(39.15%)较2016年(31.87%)高,女生(40.48%)较男生(31.05%)高,高中生(45.30%)较初中生(30.69%)、职中生(30.10%)高(均P<0.01)。2019年女生、高中生、职中生心理健康总均分均高于2016年(P<0.05或P<0.01)。2016、2019年具有缺乏运动(OR=1.957、2.333)、伤害自己(OR=2.144、2.289)、自杀意念(OR=3.347、3.270)、网络成瘾(OR=4.185、10.592)、2016年具有不健康饮食(OR=1.727)、2019年具有赌博(OR=2.034)健康危险行为的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风险更高。 结论 台山市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应在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加强对其健康危险行为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