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啸勇 《电气化铁道》2009,(4):34-35,39
针对架空刚性悬挂接触网在工程应用中部分区段弓网磨耗严重问题,本文从刚性悬挂系统弹性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将既有系统刚度降低,可以提高系统弹性以缓解弓网之间的磨耗。为此,提出了弹性绝缘子这一全新的技术方案并进行研发,根据实验结果可增加刚性接触网的系统弹性,提高受电弓与接触网之间的受流质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内电气化铁路典型刚性悬挂应用情况的梳理,从接触网几何参数、接触线平顺性、弓网受流等方面分析刚性悬挂接触网特征,对比柔性悬挂接触网动态检测参数响应特点,对国铁刚性悬挂接触网各参数动态检测评价值的范围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并提出了动态检测评价标准建议值.  相似文献   

3.
刚性接触网的不平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刚性接触网的不平顺会激发受电弓和刚性接触网之间的有害振动,破坏受流,影响行车安全。在我国对刚性接触悬挂不平顺的研究刚刚起步,所以对刚性接触网不平顺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方法:对刚性悬挂不平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以及推导受电弓与接触网系统的计算模型。研究结果:推导出了刚性接触悬挂的受流性能由2个方面决定,一是受电弓的受流特性,二是刚性接触悬挂的接触面的不平顺值。研究结论:刚性接触悬挂的不平顺是研究受电弓与刚性接触网系统振动的基础,减少刚性接触悬挂的不平顺,受流质量将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林建 《电气化铁道》2021,32(3):27-29,41
通过分析国内直流架空刚性悬挂接触网典型支撑悬挂结构特点及不足,提出一种适用于直流架空刚性悬挂接触网的水平旋转结构支撑方案,对方案的结构功能及特点进行阐述,分析了旋臂支撑结构特点、安装净空及性能参数.与传统悬挂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明显优势,可为线路设计方案及设备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刚性悬挂接触网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弹性势能、动能相等推导出刚性悬挂接触网悬挂机构的等效刚度及等效质量,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刚性悬挂接触网的计算模型,并利用假设模态法得到刚性悬挂接触网的振动微分方程。采用满足边界条件的试函数方法,利用QR法计算得到刚性悬挂接触网的固有频率及相应的特征向量。建立了受电弓与刚性悬挂接触网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对列车的运行速度、接触网的跨距以及弓头质量等参数对弓网间接触压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绝缘子的应用探讨提高接触网可靠性的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简述了瓷、玻璃和复合绝缘子在电气化铁道中的应用情况及性能,分析了几种绝缘子存在的薄弱环节,介绍了国外接触网绝缘子的应用及防范情况,提出了在提高接触网可靠性方面绝缘子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接触网用棒形瓷绝缘子作为接触网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接触网的可靠性,从而影响正常的行车安全。以瓷件的气孔、裂纹等缺陷为载体,通过数学模型对棒形瓷绝缘子的断裂机理进行分析,再通过弯曲强度试验对接触网用棒形绝缘子断裂原因及断裂后的断面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棒形瓷绝缘子断裂位置的一致性较高,且不同种类的缺陷可以通过断裂后的断面来推断。最后,给出提高绝缘子强度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郭胜 《电气化铁道》2021,32(3):33-35
针对焦柳铁路塘豹—富用段低净空隧道内刚性悬挂硬点缺陷,分析缺陷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为低净空隧道内接触网刚性悬挂施工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浅谈刚性悬挂接触网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兰线新增第二线兰州至定西段电气化接触网工程中的十里山、新东岗镇隧道进行了我国铁路隧道内接触网刚性悬挂试验。该试验的成功运用,将填补我国铁道电气化接触网在隧道悬挂方式中没有刚性悬挂的空白,对目前国铁线路中的低净空隧道接触网架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接触网刚性悬挂的静力与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接触网刚性悬挂的模型的假设在ANSYS软件中建立了有限元模型,经模态分析计算得到了接触网刚性悬挂固有频率。利用广州地铁二号线检测到的接触压力的数据对接触网刚性悬挂的结构实现了多荷载瞬态动力振动分析。结果表明合理处理端头悬臂以及合理选择跨距对接触网刚性悬挂的设计施工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斜井无轨运输供电系统的架空接触网,重点介绍其组成和不同净空高度下的悬挂方案,以及在线路岔口处刚性线岔的结构组成及其控制。该接触网系统是由安装在特殊悬挂支撑复合绝缘子上的正极轨、负极轨和接地导向轨组成的一种倒三角结构形式的三轨式架空刚性接触网,并针对斜井低净空、超低净空和高净空三种情况分别提出具体的悬挂方案。为实现无轨电车在线路交岔口的自动切换,提出了利用气动系统配合PLC电动控制的新型刚性线岔,并详细论述其结构组成及其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12.
刚性接触网以其接触线无张力、零部件少、净空要求低、维修量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地铁隧道内。通过调研国内外刚性接触网的结构形式,发现国内使用的刚性接触网结构较为单一,刚性接触网的系统性和完备性的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刚性接触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多为与时间相关的故障,其动力仿真和测试得到的弓网动力性能数据尚需进一步确认其有效性。从结构、故障、标准、仿真和测试5个方面归纳和总结刚性接触网的研究现状,对刚性接触网的未来发展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改进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瓷绝缘子钢帽的连接结构,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利用先进的锻造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对瓷绝缘子钢帽进行金属挤压模锻成型,再经过数控机械加工,得到性能和质量均高于铸造成型的瓷绝缘子钢帽,从而达到提高现有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运行安全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4.
日前,电气化铁道160km/h隧道接触网刚性悬挂施工技术研究成果通过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评审。该项目依托兰武二线电气化铁道乌鞘岭隧道刚性悬挂接触网工程,成功开发了160km/h隧道刚性悬挂接触网系列施工工艺。包括:刚性悬挂定测、打孔灌注、吊柱计算预配安装、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多条线路速度等级达到120km/h,架空刚性悬挂弓网系统因共振导致受流质量下降的运行区段时有出现,因而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跨距值的设计选用变得相当重要。结合架空刚性接触网模态分析、弓网动态接触压力频谱分析,阐述了设计时速120 km线路架空刚性悬挂接触网跨距选择为8 m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架空刚性悬挂接触网弓网磨耗异常情况的调研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工程实施中减小弓网磨耗的建议,包括优化架空刚性悬挂接触网平面布置设计,采用架空刚性悬挂接触网弹性支持装置,提高施工精度,运营过程中加强检查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某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瓷绝缘子已运行近40年,逐渐呈现故障率上升的趋势。该城市轨道交通运维部门提出了对绝缘子剩余寿命进行评估和制定维护策略的需求。根据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不同运行年限绝缘子样本及评估要求,制定了一套涵盖绝缘子表面退化、机械性能及电气性能在内的老化寿命试验方案,并采用模糊评判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瓷绝缘子的剩余寿命评估结果:机械性能、表面退化及电气性能按权重顺序依次影响瓷绝缘子剩余运行寿命;基于试验及模糊评价理论的剩余寿命评估方法能够评估瓷绝缘子的剩余寿命;机械性能是影响瓷绝缘子运行的核心性能指标,应对老旧瓷绝缘子机械性能进行定期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确定是否需要更换。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刚性悬挂接触网系统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提供技术论证,优化地铁刚性接触网设计,研究了刚性悬挂接触网结构参数对地铁弓网系统受流特性的影响。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了接触网有限元等效梁结构模型及简化为弹簧阻尼机构的受电弓归算模型。通过受电弓和接触网动态运行的仿真计算,分析研究了刚性接触网跨距参数、悬挂机构刚度参数及锚段关节处的结构参数对弓网系统受流的影响。仿真研究表明:当列车运行速度小于80 km/h时,建议采用的接触网跨距为10 m;当列车运行速度为120~160 km/h时,建议采用的接触网跨距为8 m;接触网悬挂刚度过小会恶化弓网之间的受流质量;通过减小锚段关节处相邻跨距之间的挠度差,可以有效提高弓网系统在锚段关节处的受流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刚性接触网由于其各方面的优良表现,目前在国内大部分地铁地下段线路广泛应用。而一旦刚性接触网发生塌网事故,将严重影响行车效率。创新优化刚性接触网故障抢修流程及行车组织,使用手扳葫芦将故障接触网拉起后固定或将故障接触网切除,再组织列车惰行通过故障区域,能有效提高故障发生后的处理效率,减小故障对地铁安全运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接触网-受电弓系统是列车运行驱动力的来源.相比于柔性接触网,刚性接触网因其净空低、坚固耐用、抗风性好等优点一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针对刚性接触网悬挂结构的传统建模方法是将其等效成弹簧结构,并根据能量守恒对其刚度进行等效.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利用刚性接触网的实验模态信息识别建模参数的新方法,建立刚性接触网仿真模型新的验证和修改方法,设计若干常见工况对本方法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因其对结构刚度的敏感性,不仅可识别刚性接触网悬挂结构刚度,而且当悬挂结构损伤时,能够识别到悬挂结构弹簧的损伤位置和实际有效刚度值.经验证在常见工况下,该方法识别到刚度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低于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