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SAg)与ES抗原(ESAg)检测抗旋毛虫抗体的效果。方法应用SAg-ELISA和ESAg-ELISA对旋毛虫病患者血清、感染旋毛虫的小鼠血清及肉汁、其他寄生虫感染人及动物血清进行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结果SAg-ELISA和ESAg-ELISA对10例旋毛虫病患者血清检测时抗体阳性率均为100%,但对10份正常人血清检测时SAg-ELISA的背景较深,两种抗原的A值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两种抗原对旋毛虫感染小鼠和正常小鼠血清及肉汁的检测结果与对人血清的检测结果相似。SAg与肝吸虫、肺吸虫、血吸虫等寄生虫感染人及动物血清均有交叉反应,而ESAg仅与1例肺吸虫病患者血清有交叉反应。结论旋毛虫肌幼虫SAg和ESAg检测抗旋毛虫抗体的敏感性相同,但ESAg的特异性优于SAg;肉汁也可作为样本进行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旋毛虫感染小鼠膈肌虫荷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旋毛虫感染小鼠膈肌虫荷(larvae per gram diaphragm,lpgd)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的关系。方法将3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每只分别感染50(A组)、100(B组)、300(C组)、500条(D组)旋毛虫幼虫,感染后42d剖杀,收集血清及肉汁,观察膈肌虫荷并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ELISA检测血清及肉汁抗体。另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每组分别感染旋毛虫(T1)、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及纳氏旋毛虫(T7),每只感染500条幼虫,感染后42d剖杀,观察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小鼠的膈肌虫荷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结果感染旋毛虫的A、B、C、D4组小鼠的膈肌虫荷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但与感染剂量呈正相关(P<0.05),每组小鼠的血清与肉汁抗体水平也均具有相关性(P<0.05)。5种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膈肌虫荷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相比均无相关性(P>0.05),但血清与肉汁抗体水平相比均具有相关性(P<0.05)。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种旋毛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及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和肉汁抗体水平(P<0.05)。结论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可用于其他4种旋毛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及肉汁中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免疫层析试纸条对轻度感染小鼠肉汁中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效果。方法以胶体金标SPA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将7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每组分别经口感染30、25、20、15、10、5、3条旋毛虫幼虫,感染后6周用试纸条进行血清及肉汁抗体检测,并与ELISA、镜检法及消化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0、25、20、15、10条旋毛虫幼虫感染的小鼠,试纸条与ELISA的血清及肉汁抗体阳性率均为100(10/10),镜检法与消化法的幼虫检出率均为100%(10/10)。5条旋毛虫感染的10只小鼠,镜检法和消化法的幼虫检出率分别为70%(7/10)和100%(10/10),消化法检查时10只小鼠的每克肌肉虫荷为0.88~3.14条幼虫(平均为1.58条),试纸条与ELISA检测时的血清及肉汁抗体阳性率均为100%(10/10)。3条旋毛虫感染的10只小鼠,4种方法检测时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试纸条检验肉类中旋毛虫的敏感性与ELISA和消化法相同,且明显高于镜检法(P<0.05)。低剂量旋毛虫感染小鼠后6周的肉汁抗体水平与感染剂量呈正相关(P<0.05),肉汁与血清抗体水平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每克小鼠肌肉仅含0.88条旋毛虫幼虫时也可被试纸条检出,试纸条可用于轻度感染肉类中旋毛虫检疫的初筛。  相似文献   

4.
小鼠实验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后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后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感染旋毛虫(T1)、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及纳氏旋毛虫(T7),每只感染300条幼虫,感染后1~6周每周尾部静脉采血,6周后每2周尾部静脉采血,至感染后20周,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ELISA检测血清中抗旋毛虫IgG抗体水平。结果小鼠感染旋毛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及纳氏旋毛虫后3~5周,血清IgG抗体水平快速升高,至感染后第8周达高峰,此后旋毛虫和乡土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缓慢下降,布氏旋毛虫及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迅速下降;小鼠感染伪旋毛虫后3~5周血清IgG抗体水平快速升高,至第16周达高峰,之后缓慢下降。5种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5种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IgG抗体水平和动态变化不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可用于其他4种旋毛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纳氏旋毛虫)感染的血清学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
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感染小鼠肉汁中抗旋毛虫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肉类旋毛虫感染的快速免疫学检测方法.方法 以胶体金标SPA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对不同剂量旋毛虫幼虫感染小鼠后不同时间的血清及肉汁抗体进行检测,并与ELISA、镜检法及消化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用100、300、500条旋毛虫幼虫感染小鼠后6周,3组小鼠的血清及肉汁抗体阳性率均达100%;试纸条法对血清与肉汁的抗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 P>0.05).试纸条法和ELISA检测100条幼虫感染小鼠肉汁的阳性率分别为91.3%和100%(χ2=2.09, P>0.05),检测300、500条幼虫感染小鼠肉汁的阳性率均为100%;试纸条法和镜检法对3组小鼠感染后5~7周的肉汁和膈肌检测的阳性率均为98.6%.消化法检查每克肌肉虫荷<33条幼虫的6份标本,试纸条5份阳性,每克肌肉中含有6条幼虫时可被试纸条法检出.感染旋毛虫小鼠肌肉4 ℃保存1~7 d及-20 ℃保存1~7个月的肉汁抗体阳性率均为100%.结论 免疫层析试纸条可用于新鲜肉、冷藏肉及冷冻肉中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肉类旋毛虫感染的快速免疫学检测方法。方法以胶体金标SPA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对不同剂量旋毛虫幼虫感染小鼠后不同时间的血清及肉汁抗体进行检测,并与ELISA、镜检法及消化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用100、300、500条旋毛虫幼虫感染小鼠后6周,3组小鼠的血清及肉汁抗体阳性率均达100%;试纸条法对血清与肉汁的抗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P〉0.05)。试纸条法和ELISA检测100条幼虫感染小鼠肉汁的阳性率分别为91.3%和100%(χ2=2.09,P〉0.05),检测300、500条幼虫感染小鼠肉汁的阳性率均为100%;试纸条法和镜检法对3组小鼠感染后5-7周的肉汁和膈肌检测的阳性率均为98.6%。消化法检查每克肌肉虫荷〈33条幼虫的6份标本,试纸条5份阳性,每克肌肉中含有6条幼虫时可被试纸条法检出。感染旋毛虫小鼠肌肉4℃保存1-7 d及-20℃保存1-7个月的肉汁抗体阳性率均为100%。结论免疫层析试纸条可用于新鲜肉、冷藏肉及冷冻肉中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旋毛虫Ts21重组蛋白的免疫诊断价值及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应用旋毛虫Ts21重组蛋白ELISA(Ts21-LISA)与肌幼虫ES抗原ELISA(ES-LISA)对旋毛虫病与其他寄生虫病患者血清及5种旋毛虫(T1、T2、T3、T4和T7)感染小鼠血清进行检测,并观察不同剂量旋毛虫感染小鼠后不同时间的血清抗体水平。将Ts21重组蛋白皮下注射免疫小鼠(20 μg/只,免疫3次,每次间隔10 d),末次免疫后10 d,每只小鼠用300条旋毛虫肌幼虫经口攻击感染,3.5 d和42 d 后剖杀,观察肠道成虫与肌幼虫数并计算减虫率。 结果 Ts21-LISA检测旋毛虫病、并殖吸虫病、囊尾蚴病及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7%(18/19)、15.8%(3/19)、9.1%(1/11)和7.7%(1/13),与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及健康人血清无交叉反应;Ts21重组蛋白与ES抗原ELISA检测旋毛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χ2=0.358,P>0.05)。Ts21重组蛋白与ES抗原检测T1感染小鼠血清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4,P>0.05),与T2、T3、T4、T7感染小鼠血清的交叉反应率明显低于ES抗原(χ2=17.069,P<0.05)。小鼠感染300条旋毛虫后4 周,应用Ts21-LISA检测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00%(10/10);小鼠感染5条旋毛虫后6周,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00%(10/10)。Ts21重组蛋白免疫小鼠用旋毛虫攻击感染后3.5 d和42 d,肠道成虫与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42.71%和49.8%。 结论 Ts21重组蛋白可用于旋毛虫病的血清学检测,但不能忽视与并殖吸虫病、囊尾蚴病及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8.
旋毛虫在小鼠先天性传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摇研究旋毛虫在小鼠的先天性传播并观察母鼠抗旋毛虫抗体对攻击感染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昆明小鼠分为受孕后感染组和感染后受孕组,子鼠出生后1 d内剖杀,检查旋毛虫幼虫;将正常母鼠所产子鼠由感染旋毛虫的母鼠喂养,21 d后宰杀,检查旋毛虫幼虫。用间接ELISA检测感染母鼠所产子鼠出生后不同时间的血清抗旋毛虫抗体,观察母鼠抗旋毛虫抗体对攻击感染的免疫保护。 结果 受孕后7 d感染旋毛虫的母鼠所产的6只子鼠中有2只感染旋毛虫;感染旋毛虫后8 d和22 d受孕雌鼠所产子鼠的感染率分别为20%(2/10)和25%(2/8),从子鼠检获的旋毛虫均是未成囊的幼虫。交叉哺乳实验表明正常母鼠所产的30只子鼠未见旋毛虫感染。感染母鼠所产27只子鼠出生后1、7、24及40 d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100%、77.8%及14.8%,子鼠出生后40 d攻击感染的减虫率为62.0%;感染母鼠所产子鼠血清被动转移小鼠的减虫率55.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旋毛虫在小鼠可经胎盘传播,母鼠的抗旋毛虫抗体对子鼠抗攻击感染可能具有部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旋毛虫编码新生幼虫p46 kDa抗原基因重组融合蛋白WN10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方法 将纯化的重组融合蛋白WN10以20μg/只的剂量分3次免疫小鼠后,攻击感染旋毛虫肌幼虫200条/只,检查旋毛虫7日龄成虫数、雌虫体外产生新生幼虫数、感染35d的肌幼虫数并计算减虫率,同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WN10抗体IgG滴度。结果WN10免疫小鼠后获得旋毛虫7日龄成虫、肌幼虫的减虫率分别为64.28%和61.21%,均与感染对照组和佐剂对照组差异显著;获得雌虫产新生幼虫的减虫率为16.46%,与感染对照组和佐剂对照组差异不显著;WN10免疫组小鼠在第3次免疫后1周可检测到高滴度的抗WN10抗体IgG,在攻击感染旋毛虫9周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编码旋毛虫新生幼虫p46 kDa抗原基因重组融合蛋白可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抗旋毛虫保护性免疫。  相似文献   

10.
ELISA检测小鼠肉汁中旋毛虫抗体实验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检测小鼠肉汁中旋毛虫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方法应用棋盘滴定方法,选择适宜的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ES)抗原的包被浓度、酶结合物的种类及肉汁稀释液的种类。结果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的包被浓度为5.0μg/ml。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羊抗小鼠IgG对感染旋毛虫小鼠血清及肉汁的抗体检出率均为100%(10/10),HRP标记的葡萄球菌A蛋白(HRP-SPA)的检出率均为0(0/10),两者相比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感染旋毛虫的小鼠肉汁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PBS)、磷酸盐缓冲液-Tween20(PBS-T)、生理盐水及含3%脱脂奶粉的PBS-T稀释后进行检测,发现含3%脱脂奶粉的PBS-T在各稀释度的P/N值均明显高于其他3种稀释液(P<0.05)。结论建立了检测小鼠肉汁中旋毛虫抗体的ELISA方法,合适的酶结合物为HRP标记的羊抗小鼠IgG,肉样的最佳稀释液为含3%脱脂奶粉的PBS-T,而HRP-SPA不适合于ELISA检测小鼠抗体IgG。  相似文献   

11.
旋毛虫病p49抗原相关抗体的ELISA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以纯化的融合蛋白p49/GST为抗原建立ELISA检测方法。方法 对一批试验血清进行间接ELISA检测。结果 19份工人感染鼠血清、5份人工感染猪血清、4份病人血清呈IgG抗体阳性,21份人工感染鼠血清呈IgM抗体阳性,而正常对照血清及300份屠宰场待检猪血清均呈阴性反应,其结果与常规压片法结果相符。结论 融合蛋白p49/GST对于研制旋毛虫病的诊断抗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幼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旋毛虫病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幼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诊断旋毛虫病的价值。方法:应用纯净幼虫冰冻切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感染旋毛虫小鼠和旋毛虫病患者血清中的抗旋毛虫抗体,在患者发病后及应用阿苯达唑治疗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清,以其他寄生虫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为对照。结果:15只小鼠感染旋毛虫后2wk即可检出抗体,467例旋毛虫病患者的抗体阳性率为86.5%,而丝虫病、包虫病患者各45例和健康人血清56份均为阴性。48份并殖吸虫病患者的交叉反应率为16.67%。旋毛虫病患者发病后1wk的抗体阳性率为70.21%,至发病后2wk、3wk及4wk则分别升至91.0%、95.8%及100%。幼虫冰冻切片的抗原活性于-20℃可保存至5年。旋毛虫病患者治疗后1wk抗体阳性率从治疗前的87.5%上升到100%,血清抗体滴度比治疗前也有明显升高,治疗后1个月的抗体转阴率为24%,至治疗后4个月达75%。结论:幼虫冰冻切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诊断旋毛虫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可用于疗效考核  相似文献   

13.
旋毛虫p49抗原相关抗体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建立旋毛虫病的快速检测技术。方法 基因工程抗原包被有色乳胶颗粒,抗抗体包被磁性颗粒,在抗体存在下形成抗原- 乳胶- 抗体- 抗抗体- 磁性颗粒的复合场,在磁场作用下沉淀下来,从而达到快速检测旋毛虫相关抗体的目的。结果 19 份人工感染鼠血清、5 份人工感染猪血清、3 份旋毛虫病猪血清、4 份病人血清均呈阳性反应,而对照血清均为阴性反应;该方法在鼠感染旋毛虫后第五天可测出IgM 抗体,第九天可测出IgG抗体。结论 本检测技术简便易行,不需专用设备,可望成为一种快速诊断旋毛虫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用斑点 EL ISA法检测旋毛虫病病人和感染旋毛虫豚鼠血清 ,阳性率分别为 97.4%和 10 0 %。同时观察了实验动物在感染前后血清中抗体的变化 ,结果在感染后第 1周即开始出现阳性 ,第 3周后阳性率达 90 %以上 ,第 6周后为 10 0 % ,持续至 10周。提示斑点 EL ISA法用于旋毛虫病的诊断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有早期诊断价值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原核表达旋毛虫抗原基因Ts88,并对重组蛋白的抗原性进行鉴定。 方法 免疫筛选cDNA文库得到旋毛虫抗原新基因Ts88,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c(+),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免疫血清,ELISA检测抗体滴度。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重组蛋白的抗原性。免疫荧光试验确定Ts88蛋白在虫体的分布。 结果 经原核表达的Ts88重组蛋白,用其免疫小鼠可得到高滴度的抗体血清。蛋白质印迹法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能与旋毛虫病患者血清、旋毛虫病猪血清、人工感染及人工免疫兔血清反应,不与其他蠕虫病患者血清发生交叉反应 ,并能识别旋毛虫虫体天然抗原成分。免疫荧光试验显示Ts88蛋白主要分布于虫体体壁。 结论 成功制备Ts88基因的重组蛋白,证明该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6.
双抗体夹心-ELISA用于旋毛虫活动性感染的诊断及疗效考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宿主血清中旋毛虫循环抗原 ( CAg)以诊断本病和考核药物疗效。方法双抗体夹心 -ELISA法。结果 94只实验感染旋毛虫小鼠 ,受染 3d后 ,即有 7%的小鼠显示阳性反应 ,受染 30 d,无论受染幼虫数目多寡 ( 50、1 50及 30 0条幼虫 /只 ) ,全部受染鼠 ( 1 0 0 % )均显示阳性反应。给予丙硫咪唑治疗后的第 1周 ,CAg的阳性率仍为 1 0 0 % ,但在治疗后第 2、3及 4周 ,则分别降为 60 %、2 0 %及 1 0 %。检测 61头感染旋毛虫猪血清中 CAg,4 0头 ( 65.6%± 6.1 % )呈阳性反应。 1 0 0头正常猪均为阴性 ,30头感染囊尾蚴和 30头感染弓形虫的猪 ,仅 1头感染弓形虫的猪出现轻度交叉反应。检测 36例旋毛虫病人血清中 CAg,2 6例 ( 72 .2 % )呈阳性反应。 50例正常人皆为阴性。 1 4 2例其他 9种寄生虫病人 ,仅 1例囊尾蚴病人出现轻度交叉反应。结论旋毛虫 CAg的检测具有早期诊断和考核药物疗效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旋毛虫氨基肽酶(TsAP)基因重组质粒,表达重组TsAP蛋白,评价该蛋白的血清学诊断价值。方法通过RT-PCR扩增TsAP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GEX-6p-1-TsAP,测序及酶切鉴定后转化E.coliBL21,用异丙基-G-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GSTSefinoseResin(BBI)亲和层析纯化后应用SDS-PAGE和Westernblot进行鉴定。应用旋毛虫重组rTsAP蛋白EusA(rTsAP-ELISA)对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进行检测,观察旋毛虫感染小鼠后不同时间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并与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ELISA(ES-EIJIs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GEX-6p-1-TsAP能表达TsAP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rTsAP的分子质量单位约为80ku,以IPTG诱导4h后表达量最大。rTsAP-ELISA及ES-ELIS对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的抗体检出率均为100%(40/40),与曼氏裂头蚴、弓形虫感染小鼠及正常小鼠血清均无交叉反应,与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血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93.75%(15/16)和50.00%(8/16)(P〈0.05)。rTsAP-ELISA与ES-ELISA对旋毛虫感染2周的小鼠血清抗体检出率分别为50.00%(11/22)和81.82(18/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感染后6周抗体检出率均达100%。结论重组TsAP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但与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血清有较高的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旋毛虫病鼠毒血症的形成以及与中枢神经系统氧化损伤的关系。方法 应用黄嘌呤氧化酶(XOD)、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3个检测指标从发病学角度分析氧化酶类在宿主重要组织脏器产生的氧化损伤和修复的变化及作用。结果 小鼠肠、肝、心和脑组织中的XOD、MDA和GSH3个检测指标在感染旋毛虫后的不同时期(3~30d)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改变。血液中的MDA在感染过程中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并且脑组织中MDA的含量在感染过程中与血液及肠组织中的MDA呈正相关升高。结论 宿主多个脏器组织的氧化损害、氧化代谢毒性产物在机体内的蓄积以及抗氧化能力的改变等因素可能是造成宿主毒血症的形成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