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降眼压药物噻吗洛尔对高度近视术后屈光回退的影响。方法:将高度近视患者41例(81眼)LASIK手术后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噻吗洛尔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m、3m、6m、12m检查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前表面曲率等指标,比较分析并计算屈光回退率。结果:两组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屈光回退率及角膜前表面曲率值均有增加,但用药组回退率及曲率增加值在术后1m、3m、6m、12m分别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降眼压药物能够较好的降低高度近视术后屈光回退,稳定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前弹力层下切削术与传统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在矫正中高度近视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过去四个月在我院分别行前弹力层下切削术和传统薄瓣LASIK术治疗近视患者236例(470只眼)的术后情况;其中接受SBK近视矫正的患者118例(235只眼),接受薄瓣LASIK近视矫正的患者118例(235只眼)。所有患者术前等效球镜值介于-3.0到-9.0度,以及等效柱镜值≤-3.0度。分别对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视力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SBK组平均术前等效球镜值为-6.17±1.67D,LASIK组平均术前等效球镜值为-6.08±1.37(P=0.5)。术后1周裸眼视力(UCVA),SBK组为1.07±0.19,LASIK组为1.12±0.17(P〈0.05);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SBK组1.07±0.19,LASIK组为1.154±0.18(P=0.000);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SBK组为1.0±0.20,其中裸眼视力〉1.0占77.3%,LASIK组为1.15±0.19,其中裸眼视力〉1.0占94.0%(P=0.001)。术后3个月疗效指数(术后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SBK组为0.88±0.16,LASIK组为0.93±0.19(P=0.14)。结论:本研究显示,与SBK术相比,传统薄瓣LASIK术在矫正中高度近视时能得到更好的视力效果,但两者的疗效指数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0年1月至9月在我院眼科行SBK病例共71例(133眼),分析其术后裸眼视力、屈光度、泪膜破裂时间(BUT)、并发症等.结果:术后1周视力≥0.5的眼数为133眼(100%),≥1.0的眼数为131眼(98.5%);术后1周屈光度≤±0.5的眼数为112眼(84.2%),≤±1.0的眼数为129眼(97.0%);术后3月BUT为14.42±3.24,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3、6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眼(8.3%)出现瓣缘出血,5眼(3.8%)术后发现角膜瓣下方少量上皮植入、角膜瓣轻微皱褶、局部轻度层间角膜炎反应,经处理后角膜仍均透明.结论:SB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预测性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中预防性使用丝裂霉素C(MMC)与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种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行LASEK+ MMC及SBK的高度近视病例,观察两组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SCVA)、眼压、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haze、角膜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术后3月、6月、12月裸眼视力(U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SCVA)逐步稳定,特别是到术后3月、6月、12月两组BSCVA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月开始两组间眼压及BUT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LASEK+ MMC组术后可见1级及以下Haze,后渐减轻消退.SBK组6眼瓣下少量上皮植入.结论:LASEK+ MMC与SBK治疗高度近视相比,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基本一致,并且没有高负压及角膜基质瓣的相关风险,仍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与飞点扫描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建立了单纯近视和复性近视散光、单纯远视和复性远视散光的角膜切削量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给出了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的叠加“飞点扫描”算法,该模型和算法用于临床指导眼屈光手术。根据术后的跟踪调查,89只眼睛(88只近视和复性近视散光眼,1只复性远视散光眼)在手术后球镜镜度、柱镜镜度减退了,裸眼视力也明显提高了,术后80.7%的眼睛裸眼视力≥0.8。调查结果表明,该模型和算法具有很高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手术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眼压测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临床上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situ keratomilusis,LASIK)术后眼测量值的偏差及其与影响眼压测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搜集行LASIK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非接触眼压计(noncontact tonmeter,NCT)与Scioetz眼压计测量的眼压值、CCT和角膜曲率。结果LASIK手术手术患者术后Schioetz、NCT眼压值的差值与切削等值。球镜度(D)显著相关,结论:近视患者LASIK术后Schioetz眼压值和NCT测量值均较术前有偏低的趋势,用Schioetz眼压计测量眼压较准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兔角膜创面愈合的情况,从组织学超微结构角度探讨角膜雾状混浊(Haze)及屈光度数回退的可能成因。方法:5 2只新西兰白兔分为8组,每只兔右眼行LASEK ,左眼行PRK。术后1天、7天及1、3、4、5、6月处死动物取角膜行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术后每一时相点角膜上皮及角膜基质愈合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LASEK术后角膜上皮细胞、基底膜、基质内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程度轻于PRK组。结论:术后LASEK组角膜创伤修复反应弱于PRK ,这可能是LASEK术后角膜恢复正常较早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对86例162只眼屈光度平均为-11.28±5.11D(-600-2700D)高度近视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半年视力、屈出度与术前比较,明术后视力、屈光度变化有规律性、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肯定LASIK术矫正高度近视有效、安全、预测性强、稳定性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近视是一种常见眼病,已成为中国青少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近视防控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前近视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并根据数据给出眼屈光度的预测。然而,目前市面上并没有一款专用于屈光发育档案数据采集的设备。笔者基于前期研究,结合干涉、波像差和图像分析等技术建立了眼屈光度与生物参数一体化测量系统,主要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和屈光度等参数。使用组内标准差、测试重复性、变异系数和组内相关系数评估了实验样机测量的可重复性。通过比较实验样机和IOL Master 500的测量结果,验证了实验样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从组内标准差和测试重复性的数值可以看出:眼生物参数和屈光度测量都有很高的重复性;眼生物参数的变异系数均低于3%,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的变异更小(≤0.256%);组内相关系数均高于0.6。说明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实验样机与IOL Master500测得的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实验样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很高。这些结果表明这样的一体化设计能完成基本的眼屈光度和生物参数测量。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到2010年1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的患者共79例(158眼),其中传统LASIK组33例(66眼),SBK组46例(92眼),近视度数-3.00D至-10.00D.两组均使用鹰式酷眼EYE-...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曲安奈德(TA)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MLG)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8例68眼的DME患者被分为2组,联合组30例34眼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VTA)(4 mg/0.1mL)后1月行MLG,激光组28例34眼行单纯MLG。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黄斑水肿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3、6mo随访,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提高、黄斑水肿减轻。最佳矫正视力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厚度联合组低于激光组(P0.05),联合组所需激光能量低于激光组(P0.05),激光组并发症低于联合组(P0.05)。结论:IVTA联合MLG是治疗DME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对于MLG治疗无效患者,但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联合氪激光早期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血液动力学参数和中心视力的影响。方法:缺血型CRVO患者57例(57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29眼)和对照组28例(28眼),所有患者均使用PRP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复方樟柳碱患眼侧颞浅动脉旁注射,14天一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治疗前后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及视网膜中央静脉(CRV)的最大流速(Vmax)和最小流速(Vmin),并通过比较治疗前后视力恢复的有效率来判断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后,CRA的PSV和EDV都能有效提高(P0.05),而RI仅在复方樟柳碱治疗组有显著改善(P0.05),复方樟柳碱治疗组可以明显改善CRV的Vmax和Vmin(P0.05),对照组在CRV的本次研究涉及的动力学参数没有影响;复方樟柳碱治疗组在治疗后视力改善有效率达96.55%,对照组为86.71%。结论:复方樟柳碱治疗组能有效改善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血流动力学,在改善中心视力上也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近视眼患者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后不同时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的情况。方法: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22例(44眼)配戴角膜塑形镜者,在戴镜前、戴镜后1年及2年作角膜内皮细胞照相观察。结果:戴镜前、戴镜后1年及2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228±168)个/mm2、(3192±172)个/mm2及(3178...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采用穴位贴敷联合红光照射并牵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影响。方法:将92例CSA患者按就诊顺序及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6例;对照组单用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红光照射并牵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愈显率(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60.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穴位贴敷联合红光照射并牵引治疗CSA,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激光穴照并穴位贴敷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影响。方法:将10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激光穴照并穴位贴敷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Barthel(BI)指数、改良的Fulg-Meyer(FMA)法评定患侧上肢手指水肿、疼痛程度、关节活动范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偏瘫侧水肿、肩痛、关节活动度、Barthel指数及FMA-Meyer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30%)显著优于对照组(74.07%),P0.05。结论:激光穴照并穴位贴敷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红光治疗仪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炎患者78例,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观察组采用红光治疗仪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进行治疗,观察和统计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红光治疗仪治疗膝关节炎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闫东  陈凯 《激光杂志》2013,(6):115-117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分别联合咪唑安定对烧伤植皮术后患者镇痛镇静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多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烧伤植皮术后患者随机分入舒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组和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组。两组患者均分别采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进行术后镇静镇痛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镇静镇痛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对患者肝肾功能、心功能和呼吸功能变化。结果镇痛治疗后6h和12h时,舒芬太尼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芬太尼组;其中12h时,舒芬太尼组的RSS分值亦显著低于芬太尼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芬太尼组出现恶心、呕吐和嗜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心、肝、肺功能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舒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对于改善肾功能相关指标的效果则优于芬太尼(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方案对烧伤植皮术后患者进行镇静镇痛的临床疗效和肾功能恢复方面由于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