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在孩子接种疫苗时的心理及护理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家长心理需求及护理需求调查表,随机抽取预防接种的648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将2组儿童父母随机分组进行研究,对照组为未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家长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2组接种疫苗儿童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儿童父母家长希望获得健康教育知识的途径。结果儿童父母对于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接种护士的沟通能力、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的选择和接种疫苗不良反应出现后的处理,均表现为最高需求,需求率大于95%,而对于疫苗接种的种类需求最低,需求率为76膊.1%。经过健康教育后,对2组儿童父母的最担心问题进行调查,发现观察组在调查的所有问题中,其表示担心的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儿童父母对于健康教育知识的获取方式最希望通过宣传卡片的形式获得,希望率为57.9%。结论护士根据儿童家长在接种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和服务需求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有利于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云谷门诊部预防接种中心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100例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两组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接种依从性以及家长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儿童家长接种知识掌握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儿童家长接种知识掌握效果,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儿童依从性及家长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工作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11月期间,社区中的婴儿家长100人,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观察组的婴儿家长实施新型的健康教育宣传,对照组的婴儿家长进行传统的教育宣传。结果观察组的婴儿家长对儿童健康知识的掌握率92%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婴儿家长对儿童健康知识的掌握率52%(P〈0.05);观察组的婴儿家长相关接种疫苗的主动性98%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婴儿家长相关接种疫苗的主动性56%(P〈0.05)。结论在社区内对婴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能够有效的增加婴儿家长对儿童健康知识的掌握,并且提高接种疫苗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山市某区学校学生家长对流感疫苗接种状况的影响,为服务的改进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4月~2012年9月中山市某区每个年龄层按照等距抽样原则抽取小学与幼儿园儿童各200名,采用相关知识问卷及核查流感疫苗接种记录的方式对入组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对儿童家长文化程度、家长对接种疫苗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态度及接种服务需求等情况做详细调查。结果本组儿童流感疫苗接种率为37.5%,其中幼儿园儿童接种率为42.5%;小学1-2年级接种率为41.18%;小学3-6年级接种率为28.03%。幼儿园与小学1~2年级接种率高于高年龄接种率。孩子身体健康而无需接种、不相信疫苗效果、流感流行时再接种、文化程度、家长认知水平、担心疫苗的安全性是影响疫苗接种率的主要因素,以上因素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山市某区学校流感疫苗接种率低,家长对流感疫苗接种重要性认识不足及担心疫苗的安全性等是主要影响因素,对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宣传与沟通,提高儿童流感疫苗的接种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和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的作用。方法对50名儿童家长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其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的熟悉情况,并根据问卷所反映出的问题对家长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以帮助儿童家长了解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与重要性。结果在进行教育宣传前,350名家长对疫苗接种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经统计,仅有45%的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而实施健康教育后,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约有87%的家长对疫苗接种知识有详细的了解。且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结论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相关的疫苗接种健康宣传,可有效提高其对疫苗接种知识的知晓率及计划免疫接种率,该种宣传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对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5月接受预防接种的468例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按护理措施不同分为观察组238例和对照组230例,观察组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下进行预防接种,对照组在常规免疫接种护理下进行预防接种。比较两组的疫苗接种率、家长安全预防知识知晓率、家长对服务满意度和儿童配合度等。结果观察组疫苗接种率、儿童配合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家长安全预防知识率、对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有利于提高接种率、儿童配合度和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度前后免疫接种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1月以来在本社区实施计划免疫接种疫苗告知制度,并统计2013年1~12月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2012年1~12月实施计划免疫接种疫苗告知制度前的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后(2013年1~12月),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08.37%)和接种及时率(97.00%)均较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前(2012年1-12月)(88.92%、84.32%)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5、4.82,P〈0.05)。在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前(2012年1-12月)统计的658名儿童中发生不良反应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达0.91%;而在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后(2013年1-12月)统计的722名儿童中发生不良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4%;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1,P〈0.05)。结论通过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制度,与儿童家长签订知情同意书,履行告知义务,可让家长了解相关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免疫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另外还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减少医疗纠纷提供了证据,起到了保护医务人员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妈妈班”健康教育模式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4年3~12月中山市古镇辖区内0~3岁儿童监护人30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名,观察组采用“妈妈班”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未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儿童监护人对免疫规划知识的知晓情况及两组儿童的疫苗接种率、疫苗接种及时率。结果观察组儿童监护人对免疫规划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疫苗接种率、疫苗接种及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妈妈班”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辖区内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提高儿童的疫苗接种率、疫苗接种及时率,是适合我镇的一种预防接种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家长在婴幼儿居家安全护理知识、技能方面的干预效果。方法把健康教育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发放宣传教材、面对面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应用播放幻灯图片及短片并进行讲解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授课完毕对婴幼儿居家安全护理知识进行问卷调查,对婴幼儿居家安全护理技能进行现场考查,比较两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98%)与对照组(81%)家长掌握婴幼儿居家安全护理相关知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94%)与对照组(71%)家长掌握婴幼儿居家安伞护理相关技能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98%)与对照组(80%)家长对教学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健康教育对象健康教育效果有明显差异。结论改进健康教育方法能有效提高教育对象的认知度。  相似文献   

10.
赵宁  刘妍妍 《中国医药科学》2014,(10):128-130,137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指导对癫痫患儿家长疾病认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癫痫患儿,按人院先后登记秩序随机分为2组,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全程性、分阶段、个性化的系统健康指导形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指导方式,观察两组家长癫痫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及出院6个月内癫痫再发作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家长癫痫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儿出院6个月内癫痫再发作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指导能有效提高癫痫患儿家长的治疗依从性,降低癫痫再发作率,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介入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麻醉诱导使用七氟醚,对照组则使用氯胺酮,比较整个手术过程中心率的变化,并测定其血糖和皮质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期间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从T1时间点开始,其心率显著快于T0时间点(P<0.05),观察组麻醉诱导期间血糖和皮质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1时间点开始,其血糖和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T0时间点(P<0.05)。结论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介入封堵术中,能更好的维持其循环功能稳定,减少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疾病认知和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二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相关知识问卷测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测试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入组时两组患者HAMA-14和HAMD-17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AMA-14和HAMD-17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而且可以提高对疾病的认知,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脾生血颗粒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其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门诊治疗的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健脾生血颗粒治疗,≤1岁每次2.5g,〉1岁~3岁每次5g,〉3岁~5岁每次7.5g,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冲服;对照组给予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体质量≤5kg5mL/d,〉5kg~9kg10mL/d,〉9kg10~20mL/d,每天分3次口服。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相关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后6个月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两组均取得较好疗效,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BC、Hb、Hct、MCV、MCH、MCHC均明显升高(P〈0.01),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SI、TIBC均明显改善(P〈0.01),但观察组SF、S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IB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复发率(8.7%)低于对照组(23.9%)(P〈0.05)。结论:健脾生血颗粒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红细胞、血清铁水平,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标本兼治”的优势,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慢性咳嗽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丙卡特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gE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冯灵芝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695-3696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产妇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子痫前期产妇1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正常产妇120作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腆病及缺氧缺血性的脑病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早产、肺透明膜病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5.24、18.73,均P〈0.05);两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轻度脑损伤、脑发育不良等发生率分别为35.0%(42/120)、29.2%(35/120),对照组分别为25.0%(30/120)、17.5%(21/12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86、4.57,均P〈0.05);两组中度脑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胎儿窘迫20例、围生儿死亡7例,对照组分别为6例、2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45、1.85,均P〈0.05)。结论子痫前期能影响新生儿发育,有早产倾向,新生儿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hs-CRP、MMP-9和TGF-β1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二级预防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辛伐他汀40 mg·d^-1口服,对照组加用辛伐他汀20 mg·d^-1口服,治疗6个月后,对比2组患者hs-CRP、MMP-9、TGF-β1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经过治疗后,2组患者LDL-C、MMP-9以及hs-CRP浓度均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前后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DL-C、MMP-9以及hs-CR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DL-C的达标率及强化达标率为93.33%,6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33.33%,P〈0.05)。结论 服用辛伐他汀6个月能够降低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且强化降脂治疗方案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在妇科疾病外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48例择期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单纯阴式子宫全切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1例出现膀胱损伤,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阴式子宫全切术安全有效,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腹痛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地佐辛预防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需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在术毕前静脉滴注NaCl溶液,观察组在术毕前静脉滴注地佐辛。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各时间段的躁动评分。结果观察组在T2时刻的MAP、HR值明显高于T。时刻(P〈0.05),T3、T4时刻与T1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2、T3、T4时刻的MAP、HR值均明显高于T1时刻(P〈0.05);观察组无躁动(0分)的发生率(74.4%)显著高于对照组(7.7%),重度躁动(3分)的发生率(5.1%)显著低于对照组(23.1%)(P〈0.05)。结论对于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患儿,术毕前应用地佐辛可有效预防麻醉苏醒期躁动,提高麻醉苏醒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李笑各 《首都医药》2014,(22):78-80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对比,探究小儿豉翅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在天津市津南区小站医院就诊的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60人,观察组患儿使用小儿豉翅清热颗粒口服治疗,对照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颗粒口服治疗,准确记录两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同时对比两组患儿的康复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退热时间、鼻塞流涕好转时间、咽喉红肿消失时间)对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疗效对比情况,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33%,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出现两例,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和干扰素联合补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儿使用西咪替丁和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补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恢复情况、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脱水纠正时间、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和干扰素联合补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好,患儿恢复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