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抗原 21 1(CYFRA21 1)、癌胚抗原(CEA)及血浆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在肺癌 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11 月南通市肿瘤医院就诊的 160 例肺癌患者(肺癌组)作为研究对 象;同期选取体检健康者 100 例作为健康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浆 TrxR 活性水平,电化学发 光免疫试验(ECLIA)检测血清 CYFRA21 1、CEA 水平;采用 ROC 曲线评估血清 CYFRA21 1、CEA 及血浆 TrxR 活性水平对早 期肺癌的筛查价值。结果 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肺癌组血清 CYFRA21 1、CEA 及血浆 TrxR 活性水平均显著升高(t 分别为 15.180、13.453 和 16.038,P均<0.001)。与Ⅰ 期+Ⅱ期肺癌患者相比,Ⅲ期+Ⅳ期患者血清 CYFRA21 1、CEA 及血浆 TrxR 活性 水平均显著升高(t分别为 5.538、5.740 和 3.342,P均<0.001)。ROC 曲线结果表明,CYFRA21 1筛查早期肺癌的 AUCROC、敏感 性和准确性均低于 TrxR(P<0.05),CEA 筛查早期肺癌的 AUCROC、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和阴性预测值亦低于 TrxR(P 均 <0.05)。与治疗后相比,治疗前肺癌患者血清 CYFRA21 1、CEA 及血浆 TrxR 活性水平明显升高(t 分别为 14.897、7.826 和 29.989,P均<0.001)。结论 血清 CYFRA21 1、CEA 及血浆 TrxR 活性水平对肺癌均具有一定的筛查价值,其中 TrxR 的筛查 效能更好。  相似文献   

2.
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与冠心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已有大量临床研究及5项著名的大规模冠心病(CHD)一级或二级预防试验(4S,WOS,CARE,LIPID,AFCAPS等多中心协作计划)都明确指出强化降脂治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以预防CHD临床事件(如心...  相似文献   

3.
维甲酸、砷剂及柔红霉素对NB4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 A T R A) 、三氧化二砷( As2 O3) 及柔红霉素( D N R) 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 P L) 细胞株 N B4 细胞组织因子( T F) 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复钙时间检测 N B4 细胞的促凝活性( P C A) ;用 E L I S A 方法检测其 T F 抗原;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 T P C R) 检测 T Fm R N A的转录水平。结果  A T R A 和 As2 O3 均呈时间依赖的方式下调 N B4 细胞的 P C A、 T F 抗原水平以及 T F m R N A的转录;而 D N R 处理 N B4 细胞的 P C A及 T F 抗原在早期上调,至24 ~48 小时达到最大值。对 P C R 产物测序,发现 A P L 细胞 T F 第5 个外显子缺失的转录本。结论  A T R A 和 As2 O3 均可下调 A P L 细胞 T F的表达并降低其 P C A,改善 A P L患者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 I C) 出血症状; As2 O3 和 D N R 对 A P L凝血障碍不同效应的作用机制至少部分与药物对 A P L细胞 T F 表达和 P C A 的不同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造血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目的:进一步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免疫发病机制,阐明细胞免疫、造血细胞因子在再障患者中发生变化的基础与临床意义。方法:用单抗试剂盒,采用改良APAAP法及酶联免疫试剂盒,采用ELISA法对38例再障患者及20名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HLA-DR抗原表达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培养上清诱生G-CSF、IL-6、TNFα、IFNα及IL-8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再障患者外周血CD4细胞减低、CD8细胞增高、CD4/CD8降低或倒置,HLA-DR抗原表达率增高。再障患者PBMNC培养上清中G-CSF阳性率减低,IL-6、TNFα、IFNα及IL-8水平增高。相关分析发现G-CSF与CD4细胞及CD4/CD8呈正相关,而与IFNα呈负相关;IL-6与白细胞数及CD4细胞呈负相关;TNFα与CD8细胞呈正相关而与CD4/CD8呈负相关;IL-8与CD8细胞及HLA-DR呈正相关。结论: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在再障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进行了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检测,并以35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结果表明在131例SLE患者中,ANCA阳性为22例,阳性率为16.5%,其中C-ANCA阳性16例占12.2%,P-ANCA阳性6例占4.6%,对SLE患者进行ANCA的检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验声学定量- 硝酸异山梨醇酯试验( AQISDN) 能否在术前预测择期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 后心功能。方法 随机对择期PTCA 30 例患者在介入前应用声学定量技术( AQ) 测定经口吸入硝酸异山梨醇酯(ISDN)2 .5 m g 之前及吸入后5 min 的左心功能参数的改变。并与介入后AQ 左心功能测值相对照。结果 介入前吸入ISDN 后5 min 峰值射血率(PER) 的改变与介入后PER 的改变相关,相关系数r = 0 .72(P = 0 .001) ;也与介入后峰值充盈率(PFR) 的改变相关,相关系数r = 0 .56( P = 0 .001) 。回归分析介入后PFR值,能由介入前AQISDN 的PER、PFR 值代入公式推算:PFR = PFR1 - 0 .08 + 0 .90 ×( PER2 - PER1) 。其中PFR 为介入后预测值,PER1 、PFR1 为静息时测值,PER2 为吸入ISDN 后5 min 时的测值( 单位:EDV/S,Sig =0 .0014) 。把AQISDN 吸入后5 min 的PER 大于等于吸入前和小于吸入前作为预测介入后心功能改善和恶化的标准,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对比,本标准对介入后EF、PFR、PER 的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RNA非结构区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引物对HCVRNA检出率的影响,立敏感的NS5区基因扩增技术。方法选择不同引物,采用非结构5(NS5)区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联合式[HC非编码区(5′NCR)与NS5联合]PCR技术检测10例抗HCV阳性献血员及37例输血后丙型肝患者的血清HCVRNA。结果10例抗HCV阳性献血员应用联合式PCR,以NS5-3+NS5-4、SF2+NS5-4、K1+NS5-4、NS5-1+NS5-4引物及套式NS5-1+NS5-4引物扩增时,其RNA检出率分别为5/10、6/10、7/10、8/10和9/10;而37例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中35例RNA阳性,检出率为95%,其中18例1b型和19例2a型样品的检出率分别为100%和89%。结论HCVNS5区的RNA检出率与引物的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叶酸结合蛋白特性,用放射受体结合技术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同位素扫描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巨幼细胞贫血(M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叶酸受体(sFR)及骨髓单核细胞膜叶酸受体(FR)的分子量。发现白血病细胞膜上有两种叶酸结合蛋白:分子量为3.5万的FR以及分子量为4.5万的还原叶酸载体(RFC)。MDS组中5例RAEB、RAEB-t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膜上亦出现FR和RFC;7例RAS和RA以及MA患者骨髓单核细胞膜叶酸结合蛋白仅为FR。RFC是一种幼稚型蛋白,在MDS患者骨髓细胞膜上出现,可能是白血病前期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的左室重构(LVR)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应用HP 77020AC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探头频率3.5MHz)分别对56例ICM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ICM组的各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01)。ICM组的LVEDd、EDV、ESV、ESS、PVA、LAT、LAF显著增大,EF、CO、LVSCI、MVCF、PVE、PFR及PVA/PVE显著降低(P<0.01~0.001)。结论认为ICM病人LVR的主要病因与心肌缺血引起的梗塞区膨展、左室扩张、容量负荷及室壁应力的增加有关,而ESV、EDV及EF可作为了解ICM远期预后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毒RNA非结构区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不同引物对HCVRNA检出率的影响,建立敏感的NS5区基因扩增技术。方法选择不同引物,采用非结构5(NS5)区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联合式「HCV非编码区(5NCR)与NS5联合」技术检测10例抗HCV阳性献赠及37例输血后丙型肝炎患 血清HCXVRNA。结果 10例抗HCV阳性一献血员应用联合式PCR,以NS5-3+NS5-4、SF2+NS5-4、K1+NS5-4、NS5-1+NS  相似文献   

11.
L—精氨酸对实验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实验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蒸馏水组(C组)、顺铂组(CP组)和LArg加顺铂组(A组),静脉给药,观察一氧化氮(NO)合成底物LArg对顺铂所致ARF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①A组用药后第4日、6日、8日和10日的血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均显著低于同期CP组的SCr和BUN(P均<0.05);②A组肾组织形态学改变较CP组明显改善。结论:LArg对实验性ARF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主要与其促使NO合成增加、改善肾血流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基于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血小板聚集试验通道,建立表观健康人群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的参考区间。方法 募集表观健康人 134 例,采用 Sysmex CN3000 和 Sysmex CS5100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不同终浓度二磷酸腺苷(ADP)和花 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28 A3c 文件,按照非参数法计算 MPAR 的参考区间。结果 不同终浓度 ADP 和 AA 诱导的 MPAR 重复性为 2.03% ~ 4.92%。不同终浓度 ADP 和 AA 诱导的 MPAR 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2 个检测系统各自 ADP 终浓度 2 和 5 μmol / L 之间、CS 系列 AA 终浓度 0.5 和 1.0 mmol / L 之间 MPAR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除 AA 终浓度 1.0 mmol / L(Z = -2.319,P = 0.020),余不同终浓度诱导的 MPAR 在 2 个系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ADP 终浓度 2、5 和 10 μmol / L 诱导的 MPAR 生物参考区间在 CN3000 分别为 45.4% ~ 95.7%、72.0% ~ 94.3%和 76.3% ~ 95.1%,在 CS5100 分别为 45.3% ~ 93.7%、 73.1% ~ 99.1%和 75.9% ~ 97.6%;AA 终浓度 0.5 和 1.0 mmol / L 诱导的 MPAR 参考区间在 CN3000 分别为 72.1% ~ 95.7%和 81.0% ~ 95.9%,在 CS5100 分别为 77.1% ~ 96.9%和 81.1% ~ 99.5%。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 CN3000 和 CS5100 不同终浓度 ADP 和 AA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 MPAR 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分析运动(EX)、巯甲丙脯酸(CAP)及巯甲丙脯酸运动(CAP-EX)介入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0例正常志愿者和15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1个月内完成基础双核素肾显像(BS-RS)、运动双核素肾显像(EX-RS)、巯甲丙脯酸双核素肾显像(CAP-RS)及巯甲丙脯酸运动双核素肾显像(CAP-EX-RS)4次检查。图像均按ADAC公司提供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结果:EX和CAP-EX介入,GFR,ERPF均明显降低(P<001);而CAP介入未见明显变化。EH组与对照组相应方法间GFR,ERPF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15例EH患者中,基础肾显像及巯甲丙脯酸肾显像结果均正常,而40%(6/15)的患者出现异常运动肾图,30%(5/15)出现异常巯甲丙脯酸运动肾图,二者同时异常的有5例,其中1例于CAP-EX-RS介入时,异常更加明显,均表现为对称性的131I-OIH和99mTc-DTPA排泄延迟,131I-OIH肾图和99mTc-DTPA肾图曲线宽大,排泄段抬高。上述异常变化在131I-OIH和99mTc-DTPA肾图曲线中,以99mTc-DTPA肾图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第4因子及四肽AcSDKP的造血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血小板第4因子(PF4)和四肽N乙酰丝天赖脯(AcSDKP)对5氟尿嘧啶(5FU)处理后小鼠体内造血的作用。方法实验鼠用PF4(40μg/kg)或AcSDKP(4μg/kg)注射2次,间隔6小时,第2次注射后20小时再注射5FU(150mg/kg)。第6,8和13天时,检查高增殖潜能的集落形成细胞(HPPCFC)、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巨核系集落形成单位(CFUMK)及巨核细胞(MK)。结果PF4或AcSDKP可促使6~8天的HPPCFC以及8天的BFUE和CFUGM明显增加;PF4还能促进8天的CFUMK和MK增加,但AcSDKP则无此作用。结论PF4和AcSDKP虽然对巨核祖细胞的作用不同,但它们均能加速体内HPPCFC、CFUGM和BFUE的恢复,这两种分子有可能具有保护造血细胞抵抗化疗药物杀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5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报告205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缓解期采用强烈CODP+L-ASP和COAP+L-ASP方案,联合大剂量氨甲喋呤(HD-MTX)及头颅放疗(18Gy)进行庇护所预防。使5年无病生存率(EFS)达到74.4%,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率降至1.5%,睾丸白血病复发率降至3.4%。治疗效果表明:早期强烈化疗及有效的庇护所预防是减少骨髓及髓外复发,提高EFS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并比较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技术,为ApoE基因分型提供良好的方法。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检测技术对110例患者及相同人数的正常人进行ApoE基因型检测和分析。结果应用RFLP、SSCP技术测得正常对照组:ε2/2(0,0.020),ε3/3(0.700,0.760),ε4/4(0,0.040),ε2/3(0.100,0.060),ε2/4(0,0.020),ε3/4(0.200,0.100),ε2(0.050,0.060),ε3(0.850,0.840),ε4(0.100,0.100)。经χ2检验,ApoE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上两种检测技术与既往两种检测技术(IEF,WesterpBloting)的结果经χ2检验,其ApoE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也无显著意义(P>0.05),均符合中国汉族人ApoE基因频率分布。结论PCRRFLP方法是一种稳定可靠的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方法,多重PCRSSCP技术更加简便有效,使ApoE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抗PML-RARα反义核酸(FUAS)对NB4细胞的分化、PML-RARα mRNA表达及PML/PML-RARα蛋白细胞内定位的影响。方法 以NB4细胞为研究对象,细胞形态观察采用Wright染以法;PML-RARαmRNA表达采用RT-PCR法;PML/PML-RARα蛋白细胞内定位采用免疫荧光技术。结果 FUAS处理后第5天,细胞出现部分分化。处理后24,72,120小时,PML-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建立结直肠癌风险预测模型用于结直肠癌的辅助诊断。方法 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结直肠癌患者 99 例和 健康人对照受试者 1 464 例的血常规、血清生化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结果。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70%数据用于训 练构建模型,30%数据用于验证模型。利用 LASSO 交叉验证算法筛选指标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绘制 ROC 曲线评估诊断效能。 结果 比较健康人对照和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检查的血常规、血清生化和肿瘤标志物结果,统计分析发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NEU%)、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单核细胞百分比(MON%)、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 巴细胞计数(LYM)、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S)、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钾(K)、钠(Na)、钙(Ca)、磷(P)、镁(Mg)、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总胆红素(T Bil)、直接胆红素(D Bil)、总蛋白(TP)、清蛋白(Alb)、清球比(A/ G)、 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淀粉酶(AMS)、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糖化清蛋白比例(GA%)、糖化清蛋 白(GA)、清蛋白 2(Alb2)、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 125(CA125)、糖链抗原 CA15 3、糖链抗原 19 9(CA19 9)和甲胎蛋白 (AFP)在结直肠癌和健康人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BC、PCT、BAS、RBC 和 MCH 水 平之间,以及 D Bil、K 和 Mg 之间呈正相关。血清 Na 与 P、Alb2、Urea、Glu 呈负相关,同样血清 Cl 与 AG、BAS 和 Mg 水平之间 也呈负相关。利用 LASSO 交叉验证算法筛选确定 LYM、P.LCR、HDL、Alb2、CEA 和 AFP 6 个特征参数入选,回归系数分别为 0.42、-0.025、0.071、0.4、-0.19 和-0.071,将此模型命名为 M6。ROC 曲线评估 M6 模型诊断效能,结果显示训练集中诊断模型 的 AUCROC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0.92、85.92%和 86.23%,诊断效能高于常规结直肠癌标志物。验证集的 AUCROC 、敏感性和 特异性分别为0.92、85.71%和 90.68%,诊断效能与训练集一致(P = 0.98)。采用验证集评估训练集模型效果,错分误差为 0.053,能够较好地鉴别结直肠癌。结论 采用 LASSO 交叉验证算法建立的 M6 风险预测模型可显著提高结直肠癌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筛选与少精不育发生相关的新分子标记。方法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技术: R A P D、 Southern 印迹分析( R F L P) 、 Southern 杂交、 Northern 印迹、克隆、亚克隆及测序对精细胞 D N A 作综合分析。结果 在从 R A P D 回收的12 条可能与少精不育发生相关的 D N A 片段中,有11 条被克隆到p C A Ps 载体上。在这些克隆片段中80 % 的插入片段是重复顺序,少部分是单拷贝序列。其中一重复顺序在精细胞基因组中具 R F L P 现象,经 Northern 印迹分析,发现并无杂交带,说明此片段并非某一表达基因。经对此片段的序列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其是含“ A A T”和“ G C G”密码子重复的中度重复顺序,并且内含有一真核生物顺式作用的启动子序列 T A T A 盒“ T A T A A A A”,和一个真核生物基因调控的组织特异性增强子序列“ T A G C A A A T”( 其反向序列为“ A T T T G C A T”) 。经 I N T E R N E T 核酸数据库查寻并未发现有此段序列的报道。结论 此具有 R F L P 现象的中度重复顺序是与精子发生相关的某一基因的表达调控部分,因其易在基因组中发生变异从而影响到精子  相似文献   

20.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及sIL—2R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APAAP法及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检测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sILF-2R水平。结果表明: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CD4+细胞减少,CD8+细胞增高。提示肾综合征出血热瓣发产现机理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