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其他疾病的免疫诊断中,免疫复合物(CIC)循环抗原(CAg)和循环抗体(CAb)的检测有很大的影响[1]。对机体也有一定的致病作用[2],而在结核病方面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结核杆菌IgG型免疫复合物(CIC)的检测和临床观察,了解其在免疫诊断中的价值和一些病理作用,取得了满意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待测样本:血清、胸水和脑脊液。这些样本均取自经CT、X线检查、临床诊断为结核病,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患者:(1)胸水、痰液、脑脊液涂片或培养检查结核菌阳性。(2)抗痨治疗有效。阴性对照样本…  相似文献   

2.
检测循环抗原比检测循环抗体更有可能改进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很多研究已述及循环抗原的特性化和检测。阳极循环抗原和阴极循环抗原是其中两种主要的循环抗原,已证实为了特性化和检测这两种抗原去制备特异的多价抗血清是困难的,因此,我们采用了感染的和免疫的小鼠脾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模式,对血吸虫多糖抗原的抗体应答进行了测定,发现一些单克隆抗体主要是针对肠相关  相似文献   

3.
Dot-ELISA检测循环抗原诊断血吸虫病的观察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李书华,刘利铭近年来研究表明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能反映宿主的活动性感染、虫体负荷量,具有病原学诊断意义,同时尚可评价药物的治疗效果。作者用血吸虫肠相关趋阴极抗原单克隆抗体斑点酶联免...  相似文献   

4.
血吸虫病免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诊断血吸虫病最为经典、最可靠的病原学诊断 (粪检 )方法 ,由于费工、费时、费力 ,疫区群众的依从性逐年下降 ,收集粪便愈加困难 ,同时随着防治规划的实施 ,疫区病人的感染度和感染率的下降 ,其敏感性愈来愈低。故迫切需要应用免疫诊断方法来补充或替代粪检方法。我国研究者从 5 0年代开始致力于免疫诊断方法的研究 ,本文着重介绍一些比较成熟并已在我国现场广泛应用的免疫诊断方法。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主要包括检测特异性抗体和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二大类。1 检测抗体1 1 皮内试验 (ID) 早在 1936年国内即开始用ID诊断日本血吸…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肺部感染患者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LENⅠ)尿抗原及军团菌属16S rRNA基因的阳性率。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肺部感染患者尿液中军团菌属特异性16S rRNA基因,酶免疫法(EIA)检测其尿液中LENⅠ抗原。结果对213例患者进行LENⅠ尿抗原检测,其中10例阳性,阳性率为4.7%,对其进行军团菌属16S rRNA基因PCR扩增,同样有10例阳性,阳性率为4.7%,2种检测方法同时阳性的有3例;以LENⅠ特异性尿抗原或尿液中军团菌属特异性基因扩增结果任一阳性作为军团菌属感染的判定标准,军团菌属感染阳性率为8.0%。结论肺部感染患者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军团菌属感染,可采用尿抗原及PCR技术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6.
医用磁粉球纯化囊虫抗原、抗体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囊虫病免疫诊断中,曾有学者应用不同的方式方法纯化囊虫抗原(或抗体),以提高免疫学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均为实验室研究.本文应用自行研制的生物蛋白纯化载体--医用磁粉球[1](简称磁粉球)纯化囊虫抗原、抗体,检测囊虫病人的血清循环抗体(CAb)和循环抗原(CAg),效果较为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无症状HBsAg携带者血液、尿液和唾液中前S1抗原检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前S1抗原在无症状HBsAg携带者血液,尿液和唾液中的存在情况及其与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73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标本各73份,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HBeAg,前SI抗原和前S2抗原:用斑点杂交法测HBV-DNA。  相似文献   

8.
将β-半乳糖苷酶、HBsAg以及恶性疟原虫两种重组复合抗原HBsAg/45肽与β-半乳糖苷酶/45肽分别免疫小鼠。然后测定免疫小鼠脾细胞在ConA和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全虫抗原诱导下产生IL-2的水平。结果表明,HBsAg/45肽免疫组IL-2水平明显高于β-半乳糖苷酶/45肽免疫组。结果提示,HBsAg颗粒有可能成为疟疾疫苗良好的蛋白载体。  相似文献   

9.
单克隆抗体Dot-ELISA法检测血吸虫病循环抗原的现场应用效果周铁红唐礼胜莫义胜(枞阳县血吸虫病防治站246702)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检测具有病原学诊断意义,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感染强度。为探索用单克降抗体斑点酶联试验(Dot-ELISA)检测...  相似文献   

10.
乙肝患者血液、尿液和唾液中平行检出前S1抗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液、尿液和唾液中的存在情况及前S1抗原与其它标志物的关系。本文收集了81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81份、尿液63份和唾液67份,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HBeAg、前S1抗原和前S2抗原;用斑点杂交法测HBV-DNA。结果显示前S1抗原在血液、尿液和唾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5.3%、39.7%和34.3%,与其它指标平行存在,血清中前S1抗原滴度与尿液及唾液中前S1抗原检出率呈正相关。提示前S1抗原可在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中检出,与HBeAg、前S2抗原和HBV-DNA良好相关,是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传染性的一项很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应用日本血吸虫肠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循环抗原查病,结果表明:Dot-ELISA与粪检阳性符合率仅35.8%,但Dot-ELISA、Kato-Katz法及孵化法三者检出率相近,分别为23.41%、22.75%和28.24%。对急性血吸虫病循环抗原检测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并能反映循环抗原的消长水平。循环抗原水平与感染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单克隆抗体还应进一步提高其敏感性以适于现场查病。  相似文献   

12.
现已发现乙型肝炎病毒 (HBV)有 4个开放可读编码框架 (ORF) ,即S、C、P、X区。S区编码表面抗原(HBsAg)和前S1、前S2 等 ;P区编码多聚酶 (DNA -P) ;X区编码X抗原和核心抗原 (HBxAg、HBcAg) ;C区又分前C区和C区 ,前C区 (1814~ 190 0氨基酸 )编码e抗原 (HBeAg) ,C区 (190 1~ 2 4 50氨基酸 )合成HBcAg。上述标志物在不同个体、不同时间的不同表达代表着不同的临床意义 ,现简述之。1 HBV血清标志物表达形式组合及临床意义1 1 HBV感染表达的模式 见表 1。表 1 HBV感染的表达模…  相似文献   

13.
应用抗猪囊尾蚴单克隆抗体致敏绵羊红细胞(SRBC),用反向间接血凝法(RIHA)检测猪囊尾蚴病人血清循环抗原(CAg),最低检测蛋白含量为0.2ug/ml。04例脑型合并皮肌型囊尾蚴病人CAg阳性检出率为91.34%;16例单纯皮肌型囊尾蚴蚴病人CAg阳性检出率为81.25%;32例吡喹酮治疗四个疗程囊尾蚴病人CAg阳性检出率为37.50%;23例吡喹酮治疗七个疗程囊尾蚴病人CAg阳性检出率为17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且可同时检测两种抗体的试纸条免疫诊断方法。方法用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童虫抗原(SSA)作检测抗原,建立胶体金SPA双联抗体检测试纸条法(F-SPA-dipstick),并与可溶性虫卵抗原胶体金染料试纸条法(SEA-DDIA)及间接血凝试验(IHA)作对比检测观察。结果用F-SPA-dipstick法检测急性血吸虫病人血清32份、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78份,其敏感性分别为100%和94.87%;检测健康人血清85份,其特异性为97.65%;检测肝吸虫病人血清和肺吸虫病人各35份,其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86%和5.71%。检测结果与SEA-DDIA及IHA相似。结论F-SPA-dipstick法可作为一种血吸虫病快速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操作简便快速,不需特殊仪器设备,有着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酶放大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尿吗啡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酶放大免疫法(EMIT)与吗啡尿液胶体金法检测尿吗啡进行比较,提高对药物滥用的鉴定水平。〔方法〕采用酶放大免疫法和吗啡尿液胶体金法检测尿中吗啡,将实验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种检测方法差异无显著性,且一致性较好。〔结论〕 酶放大免疫法可替代吗啡尿液胶体金法检测尿吗啡,且较准确反映尿中吗啡含量,可提高对药物滥用的鉴定水平。  相似文献   

16.
应用抗猪囊尾蚴单克隆抗体致敏绵羊红细胞(SRBC),用反向间接血凝法检测猪囊尾蚴病人血清循环抗原(CAg),最低检测蛋白含量为0.06ug/ml。104例脑型合并皮肌型囊尾坳病人CAg阳性检出率为91.34%;16例单纯皮肌型囊尾蚴病人CAg阳性检出率为81.25%;32例吡喹酮治疗四个疗程囊尾蚴病人CAg阳性检出率为37.50%;23例吡喹酮治疗七个疗程囊尾蚴病人CAg阳性检出率为17.39%;15例绦虫病人CAg阳性检出率为40%;5O例健康人和41例其它寄生虫病感染者血清检测未出现任何交叉阳性反应。二年的临床观察证实本试剂反向IHA检测法在猪囊尾蚴病及综虫病诊断上具有较强特异性、高敏感度、试验稳定、简便等优点,并对疗效考核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血吸虫病免疫学诊断技术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可行性而成为当今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检测循环抗体成本低、操作简单、受宿主免疫状态影响小、可行性强,但治疗后抗体可多年维持较高水平,疗效考核价值不高。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寻找治疗后消失较快的抗体,即短程抗体,以提高检测循环抗体的疗效考核价值。检测循  相似文献   

18.
产妇及新生儿感染弓形虫现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联诊断法检测356例产妇及其新生儿弓形虫循环抗原(CAg)、抗弓形虫特异IgM和IgG。产妇的CAg、IgM、IgG阳性率分别为15.2%、2.5%和3.4%;新生儿弓形虫特异CAg、IgM、IgG阳性率发别为16.9%、0.3%和2.2%。本现场研究结果产妇弓形虫发病率高于以往的调查结果,伴发现1名新生儿特异IgM阳性,证明先天性弓形虫发病率为2.8‰。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 (ASC)的传染性 ,现对食品从业人员体检中检出的 5 2 8例ASC ,进行HBV抗原抗体 5项指标的分布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食品从业人员体检出的ASC ,HBsAg滴度 1∶16~1∶5 2 ,无肝炎病史 ,症状、体征和肝功能正常 ,SGPT <2 5单位。1.2 方法 静脉采血 3ml分离血清后 ,HBsAg用反向间接血凝法 (RPHA ) ,抗 -HBs、HBeAg、抗 -HBe、抗 -HBc用酶标法(ELISA)检测。2 结果2 1  5 2 8例ASC检测结果显示 ,2 8 0 3~ 66 67%体内可能存在乙肝病毒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日本血吸虫免疫诊断试剂在传播阻断地区的检测效果。方法在四川省仁寿县选择64例血吸虫循环抗原阳性者和327名流行村常住居民为检测对象,采用1种血吸虫循环抗原试剂和5种血吸虫抗体试剂,共6种免疫诊断试剂分别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种(试剂2~试剂6)血吸虫抗体试剂对64例循环抗原阳性者血清检出率分别为42.19%、43.75%、54.69%、35.94%、32.81%,在327名流行村常住居民中循环抗原试剂检出率为2.14%;5种(试剂2~试剂6)抗体试剂检出率分别为55.96%、40.98%、57.19%、26.61%、15.60%。在常住居民6种免疫诊断试剂中除试剂2与试剂4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试剂间的检出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血吸虫免疫诊断试剂在传播阻断地区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需要提高血吸虫现症感染免疫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标准化,积极探索适宜传播阻断地区的诊断方法及其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