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膀胱实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膀胱实性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和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对48例二维超声发现膀胱壁局限性增厚、低回声结节、可疑膀胱实性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行实时超声造影,比较造影剂灌注时相和变化规律,并与病理对照。结果造影提示膀胱恶性肿瘤43例,良性病变5例。病理证实膀胱恶性肿瘤41例,良性病变7例。超声造影诊断膀胱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7.78%,准确性为96.00%。80.49%的膀胱恶性肿瘤超声造影表现为快速充填、缓慢廓清,14.63%表现为快速充填、快速廓清,4.88%与膀胱壁同步充填同步廓清。结论超声造影在诊断膀胱实性占位性病变及鉴别膀胱肿瘤的良恶性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肾脏占位性病变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在肾脏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4例常规超声诊断为肾脏占位性病变或可疑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行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检查,仔细观察分析病灶内灌注过程及回声变化。 结果24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动态造影灌注图像,超声造影提示恶性病灶15例,良性病灶9例,所有病例均经CT、MRI或手术病理证实。与周边正常肾皮质对比,各病变在始增时间(开始强化时间)、强化程度及强化持续时间上均表现出一定的特点。 结论SonoVue实时超声造影在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并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实时超声造影在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肾脏占位性病变,采用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及反向脉冲谐波技术进行实时超声造影,观察肾占位病变区造影剂的灌注过程及造影后声像图特点。结果 39例肾脏恶性病变中94.9%表现为造影剂早于自身肾皮质或与肾皮质同步快速充填;61.5%表现为造影剂早于自身肾皮质或与肾皮质同步廓清,即为"快进或快出"。28例错构瘤有50.0%病例表现为缓慢增强;64.0%缓慢廓清,称作"慢进慢出"。这两类病变在造影增强模式上具有明显差异。18例肾囊肿表现为造影剂灌注缺如区周边清晰光滑,囊肿内无造影剂或仅见分隔上少量血流信号。超声造影前后超声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0%(62/85)与92.9%(79/8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肾良恶性占位性病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超声造影诊断及鉴别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5例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为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造影剂在病灶内的灌注过程,做出良恶性鉴别,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超声造影提示恶性占位9例,良性占位6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CT结果证实.结论 超声造影对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舌下区占位性病变的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在此类病变诊断中的定位、定性价值.方法 收集了经术后病理作出诊断的57例舌下区占位性病例,回顾声像图观察肿块的大小,边界,形状,及CDFI观察血流情况.结果 57例按病理类型分为囊肿、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三组,超声对囊肿定性正确率93% (27/29);恶性肿瘤定性正确率100% (21/21);良性肿瘤定性正确率为86% (6/7).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舌下区占位性病变的有效方法,可为术前定位、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疑似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诊断结果对比研究,病例数74例,患者均接受了超声检查和病理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同时对比甲状腺占位良性、恶性病变的超声诊断特征。结果:病理诊断与超声检查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良恶性病变类型检出率基本一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结果,对比良性、恶性病变的超声检查特征,恶性病变的病灶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低回声、微钙化,与良性病变的超声检查特征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很高,其病变检出率与病理诊断基本一致,并且可以通过观察超声检查特征去进行病变性质鉴别,是一种有效、科学的诊断方式,应该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经直肠超声造影观察膀胱良恶性病变的声像图特点,研究经直肠超声造影对膀胱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病人65个膀胱占位性病变的经直肠超声造影声像图,采用时间-强度软件测量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并分析各自的增强模式及定量参数特征,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经直肠超声造影诊断51个膀胱恶性病变,14个良性病变。病理诊断49个膀胱恶性肿瘤,16个良性病变。膀胱良恶性肿瘤的峰值强度(P=0.000)和廓清时间(P=0.000)有统计学意义,到达时间(P=0.237)和达峰时间(P=0.2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直肠超声造影诊断膀胱恶性肿瘤的符合率为95.3%,灵敏度为97.9%,特异度为87.5%,阴性预测值为93.3%,阳性预测值为96.0%。结论:经直肠造影造影检查鉴别诊断膀胱良恶性病变的价值优于常规超声,“快进慢退”高增强模式结合峰值强度及廓清时间界值点鉴别膀胱恶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睾丸实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睾丸实性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5例睾丸实性占位性病变进行检查,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恶性肿瘤(16/19)多呈混合性回声,良性肿瘤(20/26)多呈低回声或有其他特征性表现;19例恶性肿瘤均可见睾丸形态失常,结构破坏,睾丸肉芽肿性炎可见附睾受累肿大,16例恶性肿瘤及9例良性病变中血流信号丰富,5例见稀疏血流信号,15例良性病变中无血流信号。结论睾丸良恶性病变在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上各有其特征性表现,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超声检查对睾丸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能起到良好的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研究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20年1月时间段内收诊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总50例患者采取回顾性的分析研究,5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均实施超声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的诊断采取相比较。结果:经对超声、手术病理诊断的各类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检出评测结果予以对比,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的评测值,两者相比较,其甲亢、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炎、甲状腺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超声、手术病理诊断的肿瘤性质检出的评测结果予以对比,超声诊断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16.00%,手术病理诊断的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14.00%,两者间恶性检出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采取超声诊断,进行早期的疾病诊断,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并且可以有效的对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进行诊断,在临床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超声造影对肾良恶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肾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肾占位性病变,采用造影剂SonoVue及反向脉冲谐波技术进行超声造影,观察肾占位病变区造影剂的灌注过程及造影后声像图特点。结果35例肾恶性肿瘤中多数超声造影显示为“快进快出”。而肾良性占位性病变中1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表现为“慢进慢出”;肾柱肥大超声造影后与正常肾组织的显像一致;肾囊肿、肾外伤血肿等病变则内无造影剂显示。造影前后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8.7%(55/62)与100%(62/62)。结论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肾良恶性占位性病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对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观察48例女性乳腺肿块患者肿块内造影剂灌注特点及增强程度,并用时间一强度分析软件(ACQ)进行分析。结果良性肿块80.65%(25,31)表现为轻中度增强,ACQ曲线转折处多较圆钝,呈单向;恶性肿块88.24%(15/17)呈明显增强,ACQ曲线转折处多较锐利,呈多相。良性肿块达峰强度、增强强度、斜率低于恶性组(t=5.89、5.50、6.15,P均〈0.05);达峰时间、增强时间、到达时间高于恶性组(t=-4.62、9.14、2.18,P均〈0.05)。结论超声造影提高了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肝泡型包虫病与肝脏实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造影剂SonoVue对108例疑似肝泡型包虫病的肝实性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并分析动脉相、门脉相、延迟相等各时相的灌注特点.结果 肝泡型包虫患者38例,均在动脉相迅速呈现负显影状态,与其他肝内实性占位的超声造影有明显区别.结论 超声造影为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超声造影对肾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肾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及实时超声造影检查,比较病变区造影剂灌注的变化规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恶性肿瘤17例,良性病变14例。分析超声造影特征后发现肾恶性肿瘤中11例表现为皮质期快速增强,廓清时间早于周围肾皮质,为快进快退型。良性病变超声造影特点为造影剂廓清过程与周围肾皮质一致或晚于肾皮质,囊肿造影全程均无增强。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肾脏病变的血流灌注特征,对鉴别诊断肾脏病变的良、恶性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胆管可疑占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例胆管可疑占位性疾病患者接受超声造影检查。采用对比脉冲序列(CPS)成像技术,造影剂为SonoVue。结果1例胆总管下段癌注射造影剂后约23秒时见造影剂充填,持续50秒,而且病灶显示更清晰。1例胆泥和3例胆管结石始终未见造影剂进入。结论超声造影看来可鉴别胆管结石或胆泥和肿瘤,并有助于胆管微小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内小病灶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最大直径小于3cm的肝内小占位病灶进行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病理诊断良性病灶20例,恶性病灶20例: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52.5%,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5.0%,后者高于前者(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内小病灶的定性诊断中具有较大的优势,明显优于常规超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分析灰阶超声影像组学与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FLLs)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2例FLLs患者,其中恶性86例,良性76例,均行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者声像图表现的差异。162例FLLs患者随机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组113例和验证组49例,比较两组灰阶超声影像组学参数,包括形态学特征、直方图特征、灰度区域大小矩阵特征、Haralick特征、灰度共生矩阵特征、灰度游程矩阵特征,筛选有意义的非冗余特征,选择最优特征子集构建灰阶超声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其鉴别诊断FLLs良恶性的效能。结果 恶性病灶超声造影多表现为动脉相病灶呈高增强,门脉相病灶呈低增强,且两者间存在明显分界(67例);良性病灶超声造影均表现为动脉相病灶呈等增强或稍高增强,造影剂从病灶周边缓慢向中心灌注,门脉相及延迟相病灶均呈等增强或高增强,未见明显的造影剂消退现象。训练组和验证组良恶性病灶直方图特征、灰度共生矩阵特征、灰度游程矩阵特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终纳入1个直方图特征、1个灰度共生矩阵特征、1个灰阶游程矩阵特征构建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SonoVue进行超声造影对比常规超声在提高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8例常规超声检出肝脏局灶性病变(FLL),根据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点,结合病史给出初步良恶性判断后,进一步采用超声造影,对病灶造影剂灌注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修正判断;最后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8个病灶中病理结果示良性病灶32例,恶性病灶46例。超声造影在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为92.8%,特异性为91.7%,准确性92.3%,明显优于常规超声。结论应用静脉团注SonoVue法进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有助于肝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结合参数图像处理在卵巢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50例卵巢肿瘤的患者,根据其后期临床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肿瘤组与恶性肿瘤组。术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其超声造影检查结果以及各病例时间—强度曲线(TIC曲线),并结合参数图像处理定量分析TIC曲线各指标,最后判断超声造影结合参数图像处理的应用价值。结果 50例患者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常规超声的良性肿瘤检出率为51.85%,恶性肿瘤检出率为39.13%;超声造影结合参数图像处理的良性符合率为77.78%,恶性符合率为73.91%,良恶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恶性肿瘤造影的图像有差异,其定量分析良恶性肿瘤TIC曲线的指标:达峰强度(Imax)、始增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 T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造影检查能较好显示卵巢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差异,结合参数图像处理软件能进一步提高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