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真空采血具有缩短采血时间、提高检验效率、减少患者的痛苦,也使护士在操作过程中减少与血样的过多接触,保证采血的安全、避免交叉感染[1]等优点。由于对检验标准的不了解,护理人员有时采集的血液标本质量不符合检验科的标准,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标本不合格的因素1.1溶血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真空采血标本质量,减少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十年来真空采血标本质量进行分析,浅述标本不合格的因素和改进措施.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认识到真空采血方法不当,如溶血、标本量过多或过少、标本放置过久、真空采血管使用不正确、采集标本的部位不当、采血时间和采集的体位不当、止血带压扎不当等因素,易导致标本不合格,影响检验结果.结论 护理人员要了解真空采血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掌握真空采血要求,提高采集的血液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3.
检验标本采集中的不规范操作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继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0):2632-2633
目的:探讨检验标本采集中的不规范操作,采取相应对策,做到规范采集操作。方法:采集检验标本前,告知患者饮食、运动、药物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使之积极配合。标本采集人员对各种检验标本从试管选择到采血方法、采血量及储运、送检等环节做到规范操作。结果:提高了检验标本采集质量,减少了检验报告误差,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检验信息。结论:规范检验标本采集中的操作方法步骤是获取准确检验信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液标本的采集对血液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文主要从采血时间、对收集标本的容器和采集标本的具体要求、止血带的使用、采血体位、抗凝剂的使用以及在送检运输过程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和结论通过对血液标本采集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影响血液检验质量的因素,使血液标本采集更加规范化,从而使血液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减少发生错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洪乙文 《吉林医学》2012,33(9):1987-1988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分析临床血液标本采集过程的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错误如采血时间、采血部位及方法、采血体位、标本放置时间、抗凝剂及溶血,提出改正方法。结果:不同的采血方法及多种因素对结果的准确性都可能产生影响。结论:血液标本采集过程的不同对临床检验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应注意采取正确的采血方法,以减少试验误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了解真空静脉采血的护理相关影响因素,从而帮助临床一线采血者用好真空采血系统,提高检验质量、降低分析前误差.方法 对175例门、急诊患者不合格标本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酒精等消毒剂未充分干燥75例;止血带使用失当13例;标本溶血47例;采血次序不当28例;标本颠倒混匀不充分、不及时12例.结论 规范真空静脉血采集,减少操作失误,可有效降低标本分析前的检验误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患者检验结果的影响,对采血方法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22例血常规检验患者,对其均进行血常规检验,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各161例患者,实验组利用肘静脉血采血方式采集血液标本,对比组利用末梢采血方式采集血液标本,比较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实验组检验准确率97.51%,检验满意度100%,对比组检验准确率75.15%,检验满意度86.33%,两组HCT、RBC、HGB、PLT、MCV、WBC、NE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直接受到血液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末梢采血效果相对较差,患者通过实施静脉采血的标本质量更高,采血效果更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5月间来我院采血进行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不合格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对质量控制前后标本不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质量控制之后,免疫学检验分析采血标本不合格率由2.42%降至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标本采集的准备、采集、运输以及接收过程,均是有效提升采血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全面地、系统地提高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血标本合格率,并为免疫学检验分析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减少医患双方感染的机会,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标本的不合格率,提高检验质量。方法对临床应用真空采血系统采血的优点、缺点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并进行操作方法的改进。结果避免了采血引起血液标本不合格及血污染等现象,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血液污染的机会。结论采血时管塞穿刺针倾斜插入试管,避免血液直冲管底造成机械震荡发生溶血;多管采集时抗凝标本应放在中间采集;正确使用软管采血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影响因素,以便于规范血液采集方式,以便确保临床检验质量。方法统计本院在2015年1月至2015年2月进项血液检验的患者共112例,对血液样本进行检验。结果合理规划科进行血液采集的患者,患者的采集部位,检验时间,溶血情况的影响结果显示都将会对血液标本采集造成影响,其中采集部位,检验时间,溶血情况的检验结果,两组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1]。结论在血液采集中,采血部位,检送时间,采血时间,血液标本溶血等相应的情况将会对血液检验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故血液采集应严格按照执行标准执行,规范血液采集以保障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如何正确收集采血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宁  孔英兰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4087-4087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正确收集采血标本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采集标本必须要做到操作规范、完善制度、加强责任心、了解采集标本方式到血样运输、贮存等多种非疾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提高标本质量,使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真空采血系统的临床应用与质量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应用真空采血系统进行采血的临床资料,对真空采血管的选择、采血方法及标本前处理等方面均采取了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观察采血质量的控制效果。结果真空采血系统采血一次成功率、采血量控制、防止溶血及凝血、适应自动化分析等多方面优势显著,提高了血液标本质量,减少了分析前误差。结论应用真空采血系统采集血样标本,并对采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施有效的改善措施,可以减少分析前误差,提高检测血液标本质量,能够患者提供真实、准确的检验结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真空采血管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斌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8):148-149
随着科技的进步,采血技术也得到了提高,由过去的针筒采血过渡到真空采血,越来越多的临床上采用了真空采血技术,临床上标本采集用真空采血系列已成为主流。真空采血技术的推广使检测结果的时间大大缩短,同时减少了交叉感染等生物安全隐患,规范了检验科采血技术,提高了检测标本质量,方便了患者,但同时在临床实践运用过程中由于认识不足或操作不规范而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影响了检测质量。本文就真空采血管的采血技术在临床正确运用,临床检验标本的规范采集和主要注意事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朱莹泉  纳赛琳 《当代医学》2010,16(22):86-87
过去临床上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由静脉采集血液后注入不同试管中送检,其过程中存在一些影响标本检验质量的因素,如出现采血量不足,标本溶血,防凝标本内含凝块等现象,近年来应用真空静脉采血因其方便快捷,使用安全,采血量精确,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而被广泛使用,但至今仍没有规范的操作标准,本文探讨了应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优点、操作标准、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减少因采血过程不正规造成的误差,提高标本合格率,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血液标本的采集(动、静脉采血)及运送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密切相关。目前,血液标本采集与运送主要由护士操作,而护理管理体系未按检验质量管理要求对这一质量进行规范化管理,采集及运送的血液标本有时存在一定的质量偏差,这种偏差会导致检验结果与患者病情不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液标本质量与检验结果相关性.方法选取489份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标本采血时间、采血部位、送检时间、容量对标本质量的影响.结果 12份(2.45%)血液标本因采血部位导致结果出现误差,异侧和同侧钠、钾、尿酸、尿素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7份(3.48%)标本因送检时间导致结果误差,不同送检时间钾、葡萄糖、CK、LDH、AS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份(1.84%)血液标本因溶血导致钠、钾、尿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采血部位、送检时间和溶血标本与检验结果有关.结论 正确部位采集血液,控制采血时间、送血时间和溶血标本容量,可有效提高血液标本质量,减少检验误差,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宋洪艳  樊荣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8):862-862,855
目的:提高大批次采血检验的正确率。方法:采血前对护理人员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标准化操作及质量控制的培训。保证试管、检验单、体检表编号一致。多向检验科人员了解标本采集合格情况,共同探讨在抽取标本中出现的影响因素,按检验要求规范操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结果:50000例体检者检验标本无溶血,检验正确率达98%。结论: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基层医院大批次采血的操作方法,操作的标准化及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段芳赛 《基层医学论坛》2013,(32):4286-4287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标本采集的不舍格因素。方法对2012年3月-6月19868例次血液标本中不舍格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标本总的合格率为99.33%,门诊合格率为99.03%,住院合格率为99.56%。因采集标本不合格占52.6%,主要问题依次为采血量不足、溶血、标本送检不及时、采血时间不对。结论加强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检验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手段,但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正确规范地采集和处理好血液标本,需患者、护理人员、医技人员共同配合。本文就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概述如下。1采血前的准备检验结果可受到生理、情绪、运动、药物、饮食、体位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熟知各种影响因素,在采血前主动与患者沟通好,并取得患者的配合。  相似文献   

20.
张临平 《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2):140-140
标本采集过程对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应引起注意。下面笔者就标本的采集和送检结合临床实践谈一些体会。1采血时间的选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血液的化学成分常受饮食的影响,所以生化标本的采集多规定早晨空腹采血,如饭后抽血,血糖测定值将升高,血清磷测定值会下降,凝血酶时间将延长。2不正确的静脉采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术后禁食病人、危重抢救病人,常需大量输液,同时也需测定血钾、血钠、血氯、血糖、尿素氮等生化指标。以上标本采用的是静脉血,在采集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在输液的对侧肢体进行采血;切不可在同侧的输液肢体静脉采血或直接从输液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