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动态ID远程用户身份认证方案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辉 《电子技术》2014,(6):40-42,34
对Wang提出的动态ID远程用户身份认证方案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指出了Wang方案中存在不能保护用户匿名和不能抗拒绝服务攻击的缺陷。针对此缺陷,在保留原方案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动态ID远程用户身份认证方案,并通过对比分析说明了改进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BACnet/IP身份认证存在多种可攻击漏洞和密钥泄露带来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安全增强的BACnet/IP-SA协议认证方案。研究协议身份认证消息流模型,基于着色Petri网理论和CPNTools对身份认证消息流建模,采用Dolev-Yao攻击者模型和形式化分析方法对BACnet/IP进行安全性分析,发现协议漏洞并提出改进方案。BACnet/IP-SA协议使用设备的伪身份来保护真实身份信息,使用PUF响应进行认证,通过多信息集合的验证值来验证端身份的真实性并生成会话密钥。结合BAN逻辑和非形式化方法,对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证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能有效抵抗多类攻击和密钥泄露带来的安全威胁,在减少计算开销的同时增强了协议身份认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物联网的发展对射频识别(RFID)系统的安全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虽然基于密钥阵列的RFID认证协议解决了传统RFID认证协议在多实体环境中存在的内部攻击问题,但基于交换实体身份信息的认证方式存在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多实体RFID认证协议(MERAP)。该协议采用分布式密钥阵列抵御内部攻击,利用零知识证明方案实现双向认证时敏感身份信息零泄露。性能分析结果显示,MERAP协议在维持一定复杂度和标签成本的基础上,可抵抗包括重传、跟踪、拒绝服务和篡改等多种外部攻击和内部攻击。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GSM-R网络身份认证与密钥协商方案存在扩展性差、用户身份信息易泄露的问题,本文为下一代高速铁路无线通信系统LTE-R提出一种基于自认证公钥体制的认证与密钥协商协议,实现实体间双向身份认证,保护空中接口及有线通信链路.  相似文献   

5.
分析2011年Muniyandi等人提出的一种基于椭圆曲线密码(ECC)体制的智能卡进行远程认证方案,发现该方案缺乏密钥协商机制,不能有效抵抗伪装攻击、认证表盗窃攻击、离线猜测攻击和智能卡丢失等攻击。提出一种改进方案,融入相互认证和密钥协商机制来克服以上缺陷,确保前向和后向保密性,且用户能够自由修改密码,同时对用户信息进行匿名保护。与现有智能卡认证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且具有较小的计算开销。  相似文献   

6.
针对一对多通报关系实体认证与密钥协商应用环境的无线目标身份识别同步认证问题,该文设计了双密钥组合校验定理,提出并证明了交互式动态认证与工作密钥同步更新定理,基于可信标识动态密钥匹配规则构建了密钥同步更新的组合校验认证模型,提出了一类密钥同步更新的组合校验认证方法,给出了双密钥组合校验、消息适度重传、模拟信道信噪比合理仿真等无线目标身份识别协议设计准则,突破了无线目标身份识别协议同步认证难的关键技术,解决了实体认证与密钥协商中实体身份动态认证、工作密钥同步更新难题。以一类无线目标身份识别协议为例,分析说明了该类方法的具体应用。基于串空间理论构造攻击方法给出了该协议的形式化证明,并通过常规攻击方法分析了该协议的实际安全性。与其他交互式密码协议同步认证设计方法相比较,该方法具有动态可认证性,由该方法设计的交互式密码协议同步认证方案,安全性高,计算量小,仅进行一次迭代运算,可应用于大规模复杂环境中的无线目标身份识别。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部分基于身份的三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都存在安全缺陷,文中在Xu等人提出的加密方案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身份的三方认证密钥协商协议.该协议的安全性建立在BDDH假设基础上,经安全性分析,协议具有已知密钥安全,PKG前向安全,并能抵抗未知密钥共享攻击和密钥泄露伪装攻击,因此该协议是一个安全的三方密钥协商协议.  相似文献   

8.
一种适于受限资源环境的远程用户认证方案的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讨论了Fang等人(2011)新近提出的一个安全高效的基于智能卡的远程用户口令认证方案,指出原方案无法实现所声称的抗离线口令猜测攻击,对平行会话攻击和已知密钥攻击是脆弱的,并且存在用户口令更新友好性差问题。给出一个改进方案,对其进行了安全性和效率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方案弥补了原方案的安全缺陷,保持了较高的效率,适用于安全需求较高的资源受限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IMS认证与密钥分配协议的过程,找出了认证协议中的安全缺陷,并给出了攻击者可能进行的攻击.针对协议的安全漏洞,提出一种改进的认证与密钥分配方案,防止了伪装用户的攻击,保证了网络端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黄捷  刘嘉勇 《通信技术》2010,43(10):111-112,116
由于网络安全的需要,利用智能卡的双因子身份鉴别方案越来越受到重视。首先分析了Wang Yan-yan等人提出的基于动态ID的远程用户身份认证方案的安全性,指出其方案的安全缺陷是不能抵抗离线的口令猜测攻击;随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方案,改进之后的方案能有效抵抗重放攻击、离线口令猜测攻击、假冒服务器/用户攻击。经过安全分析,新的方案在保留了原方案优点的同时,具有了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