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本院经病理确诊为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肺部影像学、病理结果、手术方式、预后等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4例患者中,年龄15~75岁。16例(66.67%)患者无任何症状,系体检发现,其余患者表现为咳嗽(18.18%),咳痰(12.5%)、痰中带血(8.33%)等非特异性症状。影像学上表现为外周圆形或椭圆形阴影,其中诊断恶性病变9例,2例双肺多发病灶考虑肺癌伴肺内转移。24例患者中行肿块切除术9例,锲形切除5例,肺叶切除8例,肺癌根治术2例。所有患者术后常规病理均提示硬化性血管瘤。18例患者随访至今未出现肿瘤相关的复发或转移。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女性好发,通常无症状,术前确诊困难,手术切除是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刘志英  徐虓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857-1859
目的 探讨老年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方法 分析65例老年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予以分析.结果 老年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特征是以女性多见,多数无临床症状,主要的症状是咳嗽、咳痰,临床上多数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和肺部肿块或结节,一般经过手术治疗后很少有复发和肿瘤转移情况;影像学一般无脂肪、空洞和胸膜受侵,边缘以光滑为主,上下叶肺可有点状钙化;在组织学方面,巨检均位于肺实质内,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无包膜,切面以棕黄色和灰白相间为主,镜检有四种结构:肺泡上皮增生形成的乳头状结构、实性细胞区、肺泡内出血和硬化性变化,在免疫组化表达方面以TTF-1、EMA、AE1/AE3和CgA、Syn阳性表达为主.结论 老年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特征不典型,缺乏特异性,但是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而手术治疗可治愈此病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cT、病理及临床资料。结果常规体检发现6例,上呼吸道感染就诊发现3例,术前常规发现3例,肺癌手术发现1例,痰中带血就诊发现1例。CT典型表现为肺内单发软组织肿块或结节影,呈圆形或类椭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平扫CT值(23±4)Hu,增强后动脉期(93±11)Hu,静脉期(112±15)Hu,增强扫描呈持续性强化为其特点。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少见,女性好发,临床无特殊症状,CT平扫结合双期增强扫描有助于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经肺穿刺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福平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0):1570-1571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学表型进行观察、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肺硬化性血管瘤影像学表现为境界清楚的类圆形占位;组织学表现为瘤组织呈肺泡内出血区、腺样乳头区或片状实性区排列,瘤细胞由实质细胞和衬覆细胞两种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kpan,EMA在实质细胞和衬覆细胞均为阳性表达。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肺脏肿瘤,其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并须结合其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2011年4月收治的59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6例患者就诊时无明显临床症状,其余33例中表现为咳嗽14例,痰中带血或咯血10例,胸闷气短13例,胸痛5例。均行胸部X线检查,可见圆形或椭圆形阴影,密度均匀41例,不均匀18例(6例可见钙化),位于肺外周49例,肺门10例。47例行胸部CT平扫检查,见肿瘤单发43例,多发4例。边缘光滑35例,有粗短毛刺6例,浅分叶6例。27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例左下叶开口见新生物,1例右下叶开口见新生物,1例左下叶基底段开口内见新生物,刷检及咬检均未找到癌细胞。10例经皮肺穿刺活检,仅1例证实为PSH。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肺叶切除术21例,楔形切除术15例,肿瘤摘除术23例。44例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25例诊断为PSH。术后病理检查可见肺硬化性血管瘤组织由乳头区、实性区、血管瘤样区及硬化区四种组织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TF-1和EMA均为阳性。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需综合参考胸部X线片、CT结果;治疗应积极手术,手术方式宜选择肺叶切除术、楔形切除术、肿瘤摘除术,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2岁。"右胸痛20天,咳嗽伴痰中带血3天"入院。患者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胸痛,呈持续性,3天前出现咳嗽、咳少量黄痰,偶有痰中带血,量少,并伴有发热,最高达38.8℃,无呼吸困难,无心慌。门诊胸部CT平扫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肺硬化型血管瘤(PSH)CT影像特点,提高对PSH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为PSH患者11例,全部病例均作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对靶病灶进行薄层多方位重建,分析CT表现,总结影像学特点。结果 11例PSH,CT平扫均表现为肺内孤立性圆形、类圆形结节或肿块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无深分叶,增强扫描病灶均明显强化。病理以血管瘤样及乳头样组织结构为主者,强化明显而迅速;以实性及硬化性组织结构为主者,为渐进性明显均匀强化。结论肺硬化型血管瘤少见,CT表现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特征,但缺乏特异性,病灶周边出现"贴边血管征"、"空气新月征"可提示性诊断,确诊仍需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虹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0):1356-1357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切除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和免疫组化标记物的表达情况。结果16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男女之比为0.1:1,平均年龄50.9岁。患者通常无症状。影像学为一孤立的境界清楚的高密度结节,单侧发生,右肺略多于左肺,位于肺周边部。镜下瘤组织形态多样,主要有四种基本结构和两种细胞:(1)乳头状结构;(2)实性细胞区;(3)肺泡内出血;(4)硬化性变化。此四种结构以不同比例混和存在。实性细胞区内的圆形或多角形细胞、乳头表面衬覆的立方细胞。免疫组化标记两种细胞均共同表达TTF-1和EMA。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多见于女性。通常无症状,影像学为一孤立的境界清楚的高密度结节。病理学有其特征性表现。免疫组化检测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正>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肿瘤,临床诊治过程中易发生误诊。现将我院误诊为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一例PSH进行讨论,结合文献探讨诊治PSH中应注意的问题,旨在提高基层医师对PSH的诊断水平。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8岁,因咳嗽20余天于2014年4月10日入院。患者20余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干  相似文献   

10.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例肺内硬化性血管瘤进行研究,增强前后均对病变局部薄层扫描,层厚及间隔均为2.0mm。结果: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实质密度均匀,少数病灶可有钙化。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CT值最大可达90-110HU。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是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20肺内硬化性血管瘤进行研究,增强前后均对病变局部薄层扫描,层厚及间隔均为2.0mm。结果 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实质密度均匀.少数病灶可有钙化。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CT值最大可达90~110HU。结论 动态增强CT扫描是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是一种肺内少见的良性真性肿瘤,起源于扩散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1956年由Liebow与Hubbell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动态增强CT扫描对20例肺内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例肺内硬化性血管瘤进行研究, 增强前后均对病变局部薄层扫描,层厚及间隔均为2.0 mm.结果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实质密度均匀,少数病灶可有钙化.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CT值最大可达90~110 HU.结论动态增强CT 扫描是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我院2例肺海绵状血管瘤,并结合国内1981年1月至2010年10月近30年间文献报道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女32例,男11例,发病年龄13~72岁,平均(44.3±15.9)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咯血、胸闷、胸痛以及突发呼吸困难和休克等,也可无临床症状,于体检发现。临床诊断3例患者为血管瘤,其余误诊为肺癌、结核、炎性假瘤、肺囊肿、肺隔离症、何杰金氏病、错构瘤及自发性血气胸等。4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结论肺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肺部罕见良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误诊率高,影像资料有助于诊断,确诊依靠病理诊断,手术切除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分析(附1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提高其诊断率,方法 自1974年4月至1998年3月,手术治疗肺经血管瘤19例,男性1例,女性18例,年龄为22-65岁,中位年龄48岁,结合文献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组织发生,病理,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了分析及讨论。结果 肺硬化性血管瘤为肺内罕见的良性肿瘤,占同期肺内肿瘤的0.29%(9/6527),其组织发生尚未定论,19例硬化性血管瘤病人均经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病历摘要 患者男,12岁。持续性咳嗽、咳痰伴乏力6个月,加重伴发热3个月,头痛1个月于2006年2月5日入院。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咳嗽、咳痰,白黏痰,量中等,未就诊,自服咳嗽药无效;3个月前咳嗽加重,痰中带血,有低热,体温37~38℃,盗汗,外院X线胸片提示左肺实变不张,  相似文献   

17.
李笑宏  焦文健 《山东医药》2001,41(20):66-67
病历摘要患者男 ,2 5岁 ,因反复咳嗽、痰血 5月 ,加重 2天入院。患者于 5月前疲劳饮酒后出现胸痛、咳嗽、痰中带血丝 ,无发热及盗汗 ,未予诊治。后曾反复出现上述症状 ,多于受凉或过度疲劳后出现 ,持续数天后自行消失。 2天前患者受凉后再次出现鼻塞、头痛、咳嗽、痰中带血 ,为暗红色 ,有时为鲜血痰。发热 ,体温最高达 38.9℃ ,纳差 ,乏力 ,遂至我院就诊 ,拍胸片示右下肺片絮状阴影 ,以肺炎收入院。患者既往有 2型糖尿病史3年 ,常服用优降糖等药治疗。无慢性咳嗽、结核史 ,无麻疹、百日咳史 ,不吸烟 ,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检 :T38.3℃ ,P96…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特征,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的cT特征,所有的病例均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病灶位于右肺者12例,左肺10例,4例位于肺门区,其余均位于肺外围;22例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14例病灶密度均匀(14/22,占63.63%),其中2例出现轻度分叶(2/22,占9.09%);8例病灶密度欠均匀(8/22,占36.36%),边缘可见点状钙化,1例可见“空气新月征”。增强以后均有比较明显的强化,密度值达90~148HU。病灶与周围血管关系密切。结论cT对于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增强扫描能更好的显示病变特点,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临床病理讨论第226例——咳嗽、呼吸困难、痰中带血伴低热徐作军郑文洁病历摘要患者男,51岁。因咳嗽、呼吸困难、痰中带血伴低热一年半,于1996年1月11日入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年,乙型肝炎病史20余年,否认有毒气、粉尘吸入史。对青霉素过敏。...  相似文献   

20.
肺硬化性血管瘤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通过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临床、X线及病理特征,提高对PSH的认识。方法 对10例手术病理证帝的PSH患者的临床和肺部X线表现及病理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女之比为1:4,年龄24 ̄57岁,平均40岁。在6例患者无症状,4例2有症状(咳嗽4例,胸痛3例,咳血丝痰2例,间歇性低热)。X线胸片多表现为孤立性、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境界清楚、边缘光滑的结节状阴影,肿瘤直径范围为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