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乡市梅毒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梅毒防治策略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0年梅毒病例报告资料进行分析,并运用灰色系统G(1,1)模型对2011-2013年梅毒流行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04-2010年全市累计报告梅毒病例2 996例,年发病率由2004年的1.26/10万持续上升至2010年的18.27/10万,年平均发展速度为146.52%。灰色系统G(1,1)模型预测2011-2013年梅毒发病率依次为27.03/10万、40.04/10万、59.31/10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结论新乡市梅毒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应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宣传教育,全面实施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综合防治措施,遏制梅毒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商丘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为评价防治效果和调整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的统计学指标对2011-2020年商丘市梅毒报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商丘市梅毒报告病例发病率呈现线性增加趋势,由2011年的11.65/10万增长至2018年的22.35/10万,后下降为2020年的21.82/10万;一期与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一期梅毒由2011年的3.61/10万增长至2013年的7.44/10万,后下降至2020年的0.57/10万;二期梅毒由2011年的1.67/10万增长至2015年的5.61/10万,后下降至2020年的0.97/10万;隐性梅毒年均增长21.04%。报告发病率男性年均增幅(10.71%)高于女性(8.82%)。40~59岁女性,60~79岁、≥80岁男性年均增幅明显。农民报告病例数占72.70%;农民、家务及待业、商业服务构成比年均增加明显,分别由2011年的62.80%、5.71%、1.52%增加至2020年的73.51%、14.15%、4.44%。结论 2011-2020年,商丘市一期与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隐性梅毒增幅明显,40~59岁女性、≥60岁以上男性增幅明显,应加强对重点人群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防止梅毒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几种传统模型及机器学习方法,在甘肃省预测梅毒发病率的效果,并对未来发病率进行预测,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MATLAB 2014a软件,对甘肃省2004-2015年梅毒发病率数据分别建立多项式回归、平滑样条插值、灰色系统GM(1,1)、自回归整合移动平均(ARIMA)、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支持向量机(SVR)等数学模型,然后根据2016年实际发病率数据来检验预测效果以选择最佳预测模型,最后使用该模型预测2017-2020年发病率。结果构建的一次多项式、二次多项式、平滑样条方法、GM(1,1)、ARIMA、ANN和SVR模型,拟合2004-2015年梅毒发病率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0.04%、22.44%、8.10%、24.89%、11.00%、17.61%和24.72%,以平滑样条最小。7种模型预测2016年梅毒发病率,以ARIMA模型最佳,使用该模型预测2017-2020年发病率分别为19.11/10万、18.21/10万、18.57/10万和19.94/10万。结论不同数学模型拟合和预测效果不同,应根据实际数据选择合适的模型;ARIMA模型预测甘肃省近年梅毒发病率性能较好,预测2017-2020年发病率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无锡市2006-2015年梅毒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梅毒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5年无锡市的梅毒病例报告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2006-2015年,无锡市梅毒报告发病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6-2009年年均增长32.6%(由25.19/10万增长到58.66/10万),2009-2015年年均下降10.0%(由58.66/10万下降到31.08/10万)。男女性别比呈下降趋势,由2006年的1.22∶1下降到2015年的0.99∶1。25-34岁组报告发病率最高,2006-2009年年均增长29.1%,2009-2015年年均下降15.0%。〈15岁组报告发病率最低,2006-2012年年均增长28.4%,2012-2015年年均下降17.0%。发病人数最多的职业人群分别为家务及待业和农民,分别占32.5%和29.4%。以无锡市户籍为主,占93.2%。报告单位以综合医院为主,占69.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所占比例由2006年的7.6%上升到2015年的13.5%。结论无锡市梅毒报告发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老年人群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多,且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仍较高,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疆阿克苏地区梅毒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8—2017年阿克苏地区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结果 2008—2017年阿克苏地区共报告梅毒病例34 911例,平均发病率为142.88/10万,发病率2008年为66.97/10万,2017年达199.63/10万,呈上升趋势(χ~2=3 699.8,P<0.05),其中2015年发病率最高(212.45/10万);各期梅毒报告病例中,Ⅰ期和Ⅱ期梅毒构成减少,隐性梅毒增多,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的20.98/10万上升至2017年的190.75/10万;沙雅县(283.88/10万)、新和县(223.37/10万)和阿瓦提县(169.94/10万)发病率居阿克苏地区前三位;报告男性16 932例、女性17 980例,男女性别比由2008年的0.92∶1增加至2017年的1.18∶1,有扩大趋势(χ~2=115.9,P<0.05);50岁以上是梅毒的高发年龄组,发病率206.87/10万~386.59/10万;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占77.36%。结论阿克苏地区梅毒报告发病率增长迅速,尤其在农民和50岁以上人群中,疫情控制形势仍十分严峻,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梅毒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预测广东省梅毒流行的变化趋势,为卫生部门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曲线方程拟合的方法,根据广东省1995-2009年梅毒发病率的变化特点,选用二次多项式函数、三次多项式函数和指数函数,对梅毒报告发病率变化趋势进行拟合,比较分析各方程的拟合优度及残差等指标。结果三次多项式曲线的拟合效果好于其他曲线方程,拟合的三次多项式函数为y=1.117+7.099x-1.251x2+0.068x3。通过方程预测2010、2011、2012年广东省梅毒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7.202/10万、74.882/10万、96.62/10万。结论如果不加大力度控制梅毒,广东省梅毒未来几年报告发病率将上升较快,应该引起政府部门、相关防治机构以及民众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番禺区2009~2013年梅毒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探讨相关防治措施。方法从梅毒分期、性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分布等流行病学特征对番禺区2009-2013年梅毒报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9-2013年间,该区共报告梅毒4 539例,梅毒报告发病率波动在46.94/10万~58.96/10万,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2.20/10万,高于同期广州市梅毒报告发病率;男女性别比为1.21∶1远高于广州市梅毒性别比;梅毒分期中二期患者比例最大(65.57%);年龄分布上以20~40岁患者占比最大(79.32%);职业分布上以无业人员占比最大(52.02%);文化程度分布上以初中及以下占比最大(48.87%);在报告发病人群中,以流动人口占比最大(59.02%)。结论梅毒发病患者主要为20~40岁人群,以无业人员、初中及以下学历者、流动人口为主,应强化针对性强的梅毒防治综合措施,有效防控梅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乐山市2000-2012年梅毒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用SPSS10.0软件统计处理。结果2000-2012年全市共报告梅毒3809例,年平均发病率8.90/10万;发病率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0.55/10万上升到2012年的21.68/10万,年均递增41.13%;胎传梅毒比例从6.74%上升到42.32%。梅毒与AIDS/HIV关系密切(r=0.80,P0.01)。结论乐山市梅毒处于快速增长期,应采取加强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安全性行为、加强重点人群监测及规范诊治等综合措施,以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规范武汉市梅毒管理医疗服务,提高梅毒疫情报告准确性,控制梅毒传染源,降低梅毒发病率。方法评价建立管理模式、制定方案与流程、规范管理梅毒医疗服务以及考核医疗机构的效果。结果医疗机构梅毒医疗服务能力综合评分≥85分的比例从2015年的77.1%上升到2017年的91.1%;一期和二期梅毒发病率从2015年的9.93/10万逐年降至2018年的4.48/10万,胎传梅毒发病率从2015年的38.98/10万逐年降至2018年的8.99/10万;报告梅毒的诊断准确率从2015年的91.5%逐年上升至2018年的96.3%;梅毒转介数从2015年的524人逐年增加至2018年的3 875人。结论开展梅毒规范化医疗服务工作,可以提高梅毒疫情准确性,对检测发现的梅毒感染者进行有效转介和规范治疗,能控制梅毒传染源,降低梅毒发病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福建省南平市梅毒疫情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控梅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8—2022年南平市梅毒病例资料,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梅毒年发病率时间趋势分析。结果 南平市2008—2022年累计报告梅毒26 808例,年均发病率为65.88/10万,年均增长率为4.44%;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年发病率以2015年为拐点,2008—2015年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12.512%,P<0.001),但2015—2022年下降趋势不显著(APC=-2.617%,P=0.116);以隐性梅毒为主、占68.87%。不同县(市、区)梅毒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31.390,P<0.001),其中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分别为政和县(86.24/10万)、建阳区(81.14/10万)和浦城县(77.22/10万)。男女性别比为0.96∶1,男性年均发病率(62.90/10万)低于女性(69.0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97,P<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近年来性传播疾病(sTD)流行特征及流行规律,为进一步开展辖区sTD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8年各医疗机构报送的丰台辖区的性病疫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辖区内2002—2008年共报告STD病例15900例,其中男性10579例,女性5321例,男女比例为1.99:1。年龄最大94岁,最小的4天,其中20-40岁年龄组占71.65%。已婚者与未婚者的比例为2.68:1。主要集中在工人(13.47%)、干部(15.55%)及无业者(19.89%)。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51.33/10万,各种STD报告发病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淋病(43.57/10万)、尖锐湿疣(38.77/10万)、非淋菌性尿道炎(非淋)(36.97/10万)、梅毒(23.61/10万)、生殖器疱疹(4.51/10万)、HIV感染(3.21/10万)、艾滋病(0.69/10万)。结论2002—2008年,丰台区性病平均报告发病率虽然呈逐年下降趋势,以非淋、淋病下降趋势明显,但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及梅毒报告发病率升高,尤其是HIV感染者、AIDS升高趋势明显。预计此趋势在未来几年中仍将延续,建议根据STD的发病趋势制定丰台区性病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0-2011年11年间广州地区梅毒疫情的形势,为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先后收集整理性病疫情网(2000-2003)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疫情网(2004-2011)广州市梅毒疫情资料,分析各类型梅毒的年报告发病率及患者的人口特征现状。结果 2011年梅毒报告发病率为104.61/10万,较2000年上升1.51倍,其间Ⅰ期、II期梅毒发病率年均降低5.28%,而隐性梅毒、胎传梅毒、Ⅲ期梅毒年均分别增长21.56%、18.34%、35.59%。2011年的报告病例中,60.63%的病例来自临床术前检测、咨询门诊和专项调查等,而各医院性病门诊报告的病例数只占39.37%。低学历,低收入人群、60岁以上高龄及性活跃期年龄好发是当前梅毒患者的特征。结论广州地区梅毒疫情上升出现结构性特征,早期梅毒逐年下降,胎传梅毒、隐性梅毒和Ⅲ期梅毒逐年上升,加强梅毒筛查及疫情管理、阻断梅毒母婴传播、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是当前梅毒控制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1987~2001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分析广东省 1987~ 2 0 0 1年梅毒流行的特征 ,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了15年来各市、县每月上报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东省梅毒发病率从 1987年的 0 0 8/ 10万增长至 2 0 0 1年的 14 10 / 10万 ,年平均增长率为 70 4 1% ;梅毒在性病中的构成比年平均增长率为 5 0 4 0 % ;梅毒患者以早期梅毒为主 ,占 89 4 8% ;性别以男性为多 ;各年梅毒分期与性别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0 5 ) ;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 2 0~ 2 9岁 ,各年龄组的梅毒发病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梅毒发病的地区主要在沿海开放城市 ;患者的文化程度以中学为多 ;传染来源主要是非婚性接触 ,占 76 6 1%。结论 广东省梅毒流行经历了低流行低增长期和中流行高增长期后 ,目前进入中流行低增长期。根据其特点 ,应采取在全社会加强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提倡安全性行为 ,加强对高危和重点人群的监测 ,进一步规范梅毒的诊治等综合措施 ,以控制梅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甘肃省梅毒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甘肃省1995~2000年性病疫情报表中梅毒疫情资料进行整理,采用趋势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甘肃省梅毒发病率从1995年0.31/10万上升到2000年的4.19/10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8.33%.梅毒在报告的8种性病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x2=207.331,P<0.00001).女性梅毒病例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x2=6.7,P=0.00964).结论 1995~2000年甘肃省梅毒发病率呈逐年显著增加,应尽快研究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预防控制梅毒疫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近年来南京市淋病、梅毒发病的流行趋势及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京市2005—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淋病、梅毒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近6年来,南京市淋病发病率逐年下降,从2005年的59.45/10万下降至2010年的14.63/10万;梅毒发病率逐年增长,从2005年的25.35/10万增长到2010年的37.83/10万。梅毒分期中,以早期(一、二期)显性梅毒为主,占73.27%;各年度梅毒病例的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淋病、梅毒的发病年龄均集中在20~49岁,分别占83.25%和72.37%。淋病各年龄组均是男性多于女性;梅毒小年龄组女性多于男性,大年龄组则是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业分布中两者均以工人、家务及待业和农民为主。结论应根据南京市淋病、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控制淋病、梅毒的发病率。由于梅毒与艾滋病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控制梅毒的发病率对于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吉林省梅毒流行趋势,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吉林省1993~1999年性病专报系统上报的梅毒疫情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趋势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吉林省梅毒发病率从1993年0.03/10万上升到1999年的15.80/10万,年平均增长284.2%.梅毒在报告的8种性病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x2=4 358.86,P<0.001).女性病例构成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x2=14.54,P=0.0094).结论 1993~1999年吉林省的梅毒发病率逐年显著增加,必须尽快研制防治对策,控制梅毒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early syphilis morbidity in New York City (NYC) has declined to a record low, syphilis seroreactivity among women jailed in NYC is approximately 25%. By use of a retrospective cohort-type 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serologic and treatment data collected at the time of each incarceration, the incidence of syphilis infection among 3579 susceptible women jailed multiple times in NYC between 23 March 1993 and 10 April 1997 was estimated. Syphilis incidence densities were estimated by use of continuous, time-homogeneous Markov models. There was a total of 289 incident infections. The overall incidence density was 6.5 infections per 100 woman-year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5.7-7.2), which exceeds the 1997 early syphilis rate among women in NYC by>1000-fold. The persisting high incidence of syphilis in this population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aggressive syphilis control in correctional settings, even in the face of declining local early syphilis rat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深圳市启动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后,先天梅毒的发病情况,为先天梅毒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随访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建档的疑似先天梅毒患儿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对孕妇开展血清学筛查及确诊,根据19S-IgM-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19S-IgM-TPPA)确诊先天梅毒,对疑似先天梅毒病例,根据随访结果进一步明确诊断。结果 2004-2009年共检测孕妇67 693例,孕妇梅毒阳性率0.59%;在310例疑似先天梅毒患儿中共确诊79例,发病率从2004年的431例/10万活产儿下降至2009年的127例/10万活产儿。结论 6年间孕妇梅毒的阳性率及先天梅毒的发病率均显著性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深圳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发病密度,探索防治性病对预防控制艾滋病的作用。方法知情同意原则下,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MSM;建立并保持队列,收集社会人口学、性行为和安全套使用等资料;抽血检测HIV/梅毒,随访观察HIV/梅毒转归结局。结果 609例入选队列,HIV阴转阳19例,观察总人年数249.7人年,发病密度7.6[95%可信区间(CI):4.6~11.9]/100人年;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阴转阳18例,观察总人年数134.9人年,发病密度13.3(95%CI:7.9~21.1)/100人年;梅毒ELISA阳性队列HIV发病密度是梅毒ELISA阴性队列HIV发病密度的2.2倍。结论梅毒对HIV传播具有协同作用,有必要在该人群中实施有效的性病预防措施以控制HIV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