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杰姆逊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西方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本文从杰姆逊理论发生的角度探讨了他的理论逻辑,揭示了"生产方式叙事"和"认知测绘"与个人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在总体上勾勒出杰姆逊"后现代"政治思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随着后现代政治的扩散,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观念和宏大叙事话语受到了根本性的冲击,但这并不影响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全球叙事中的批判能力和理论重建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主义兴起中的激进影响,从深层次上展现出了它在资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思想张力.在后现代语境中,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思想张力,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立场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3.
科学知识权力学说是如何来看待马克思的思想的?作为后现代科学的一种思潮,科学知识权力学说引发我们去思考,并且反思现代科学本身.本文将视角投向科学知识权力学说与马克思思想的关系,希望能对该思想流派以及马克思的思想有更加深刻和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整体呈现出一派承继马克思的基本话语主题"接着讲"的景象,思想家们立基于对马克思文本的深度耕犁,秉承马克思的基本话语主题,力图实现全面"回归"马克思的原初叙事.但显而易见,他们的"回归"其实是一种假象,这种"回归"的背后是通过多种形态各异的解读方式,对马克思的辩证法、实践观、权力话语、生产范式和人的自由与解放进行全面解构和重新诠释,并嫁接入各种现代思潮,以此来完成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和批判,因而他们的叙事话语的言说更侧重于对马克思的重构,立足于"自己讲".  相似文献   

5.
相遇后的尴尬——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并不像一些人所认为的具有“相近”、“相通”的性质。从批判视角的指向上来看 ,资本主义在马克思的视野内属必然灭亡的历史现象 ,而在后现代主义的理解中 ,则是躺在手术台上有待诊治的“病夫”。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哲学虽然都有否决形而上学的立场 ,但在具体问题上 ,二者却有着承诺本体论与反本体论、追求确定性与反真理性、坚持历史进步观与断裂历史观的对立。虽然后现代哲学家对马克思发出一些廉价“赞词” ,但在其背后 ,却充斥着对马克思的肢解和误读。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遇之后 ,却面临着无尽的尴尬。  相似文献   

6.
胡建刚 《理论界》2010,(1):111-112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及生活和知识的态度,实质是对资本主义近现代工业文明以来的现代主义思潮的反叛和矫正。马克思思想具有后现代的意蕴,但马克思不是后现代主义者,马克思哲学也不是后现代主义哲学,二者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对现代性及其负面效应的批判即问题意识和危机意识等是马克思思想和后现代主义的通话。后现代性激活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但由此激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显然又超越了后现代性的视界。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思想家与马克思的关系,是无可回避的历史性课题。本文将后现代思想家归为四类,联系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具体分析了他们同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不同亲缘关系,试图对他们的学说作出评价,同时为我们准确估计当代中国思想及社会的基本状况,在更广阔的视野上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找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方法作为批判理性、知识与权力的途径和策略,一般可以概括为解构与考古学/系谱学两种分析形式,其在具体分析中则表现出相对主义、非理性和互文性等特点。作为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而又不满于马克思哲学具体方法的不足的晚期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抱负在于,在批评后现代方法的种种缺失的同时,又按照他们的理解将之与马克思思想作了"批判性"的"接合",以试图重塑一种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元叙述,以便增强后现代时期抵抗资本主义霸权的有效性。然而,事实上他们的理论努力尽管令人敬佩,但最终并未如其所愿,反而阻滞、破坏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9.
詹姆逊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的继承、捍卫和阐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也是后现代主义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家,其后现代文化批评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他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原则的捍卫,以及这一原则在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中的具体运用.詹姆逊以一种黑格尔式马克思主义的方式,面对后现代和后结构主义的进攻,有力地捍卫了总体性的概念,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关于现今时代的总体性理论,詹姆逊对总体性的坚守其积极意义是不可否认的.客观说,詹姆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范畴对后现代理论的文化分析,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话语.这种话语在后现代时代,在力图提出和解决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问题、重新激活马克思主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思想和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10.
西方工业社会的"后福特主义"发展对当代文化造成了深刻影响,导致文化理念转向、理论范式"微化"、生活观念变焦等新变化。受此影响,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叙事方式面临着公共价值要求与个体价值选择的相互悖离、时代主题要求与伦理学研究"微化"倾向的相互错位、话语表达的价值性承诺与"话题作品"的浅薄性戏谑之间裂缝拉大等现实挑战。为了更好地执著于"美好生活、家国情怀与人类关怀"的叙事主题,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叙事方法必须立足于"地方性"立场和"世界性"立场,通过话语实践进行话语权力的价值建造: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方法论,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话语实践;化解话语现实难题,校准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话语建设方向;塑造话语权,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影响力;增强世界观照,为全球化转型提供可行的价值选择和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