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适乐时、敌萎丹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表明,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和3%敌萎丹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全蚀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3%敌萎丹800mL/100kg种子处理对全蚀病防效最好,对根部全蚀病和白穗率的防效分别为76.12%和71.40%,较对照增产31.47%;2.5%适乐时200mL 3%敌萎丹400mL/100kg种子处理防效次之;其余处理防效相对较差。适乐时、敌萎丹拌种后小麦出苗整齐,生长健壮,未发现药害现象。  相似文献   

2.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研究小麦包衣各方案对周麦27号出苗率及白粉病、纹枯病、地下害虫防效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衣剂包衣对周麦27号产量有一定影响,综合来看,15%多·甲拌悬浮种衣剂100 m L+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100 m L+11%福·酮悬浮种衣剂100 g拌100 kg小麦种子的方案增产效果最好,成本较低,对病害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18%福·戊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散黑穗病药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8%福·戊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散黑穗病药效研究结果表明,18%福·戊悬浮种衣剂对小麦散黑穗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在70~200g剂量范围内拌100kg种子防效均达90%以上,且对小麦出苗和生长安全,可以推广使用,建议用量为100g拌100kg种子,于播前进行拌种处理。  相似文献   

4.
塔城地区药剂防治小麦雪腐、雪霉病试验结果显示,供试的三种药剂对小麦出苗及苗期生长无影响,且2.5%的适乐时悬浮种衣剂能促进小麦出苗,各处理对小麦雪腐、雪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按200 mL/100 kg拌种防效可达77%~80%,40%多菌灵按种子量的0.3%拌种,防效可达63%~65%。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使用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400mL·100kg~(-1)种子处理和560mL·100kg~(-1)种子处理防效分别为75.15%、81.46%,对小麦茎基腐病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是小麦生产中防治茎基腐病理想的种衣剂。  相似文献   

6.
用6种药剂不同剂量拌种防治地膜春小麦根病的试验结果表明,以12.5%Mon65506悬浮剂按2.0ml/kg拌种防病效果最好,白穗防效达94.8%,可使小麦增产34.0%,且对小麦安全;其次为25%敌力脱乳油和21.3%麦根宁2号乳油均用2.0ml/kg拌种,对白穗的防效分别为92.4%和86.8%,小麦分别增产21.7%和22.6%,但有推迟出苗和降低出苗率的药害产生;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和3%敌萎丹悬浮剂效果较差,ABT生根粉则无效。大田用21.3%麦根宁2号乳油按2.0ml/kg拌种,白穗防效在86.2%以上,小麦增产15.3%以上。  相似文献   

7.
全消拌种剂防治小麦全蚀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表明全消拌种剂对小麦全蚀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和增产作用,以30g/100kg处理种子效果最佳,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达63.06%,增产效果达40.82%。  相似文献   

8.
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散黑穗病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防治小麦散黑穗病的效果开展了试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以200~250g/100kg种子包衣可提高小麦出苗率,减少种子用量.30g/L苯醚甲环唑200、250g/100kg种子包衣小麦种子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效、产量指标均优于对照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0g/L苯醚甲环唑可在青海春小麦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井冈霉素·100亿孢子/g枯草芽孢杆菌WP133g、200g/100kg种子对小麦抽穗期的根部全蚀病防效为44.0%、52.2%,对乳熟期的白穗防效为29.4%、35.9%;虽显著低于化学药剂30g/L苯醚甲环唑FS和125g/L硅噻菌胺SC常规剂量拌种的防效,但它无毒、无污染,与化学杀菌剂的作用机理不同,在防治全蚀病和病害抗药性治理中,可作为替代药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0.
2017年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进行了30%噻虫嗪药剂包衣对玉米种子安全性和防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后出苗数和保苗率均有所提高;对矮花叶病防效以每100 kg种子用35 g/L咯·精甲150 g+60 g/L戊唑醇50 g+30%噻虫嗪600 g包衣处理效果最优,其次为每100 kg种子用35 g/L咯·精甲150 g+60 g/L戊唑醇50 g+30%噻虫嗪800 g包衣处理;产量统计结果为每100 kg种子用35 g/L咯·精甲150 g+60 g/L戊唑醇50 g+30%噻虫嗪600 g包衣处理每100 kg种子用35 g/L咯·精甲150 g+60 g/L戊唑醇50 g+30%噻虫嗪800 g包衣处理每100 kg种子用35 g/L咯·精甲150 g+60 g/L戊唑醇50 g+30%噻虫嗪400 g包衣处理对照,较对照增加依次为8.68%,6.55%,1.63%。试验综合效果显示,以每100 kg种子用35 g/L咯·精甲150 g+60 g/L戊唑醇50 g+30%噻虫嗪600 g包衣处理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就17%多·克·酮小麦种衣剂对幼苗生长的调控作用以及田间防治甘肃省小麦主要病害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7%多·克·酮种衣剂安全的药种比为1:50,在此包衣比例下,不仅可提高出苗率,对植株生长无不良影响,而且能使植株根系活力显著增强,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提高,生长后期抗倒伏能力增强;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对早期小麦条锈病的防效可达76.2%、小麦白粉病可达77.0%,对土传性小麦全蚀病的防效可达到82.1%,冬麦区小麦产量提高6.8%,春麦区小麦产量提高10.9%。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小麦全蚀病发生分布及短期轮作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试验调查,分析了陕西省小麦全蚀病发生分布情况,并将其划分为4个不同区域:渭北旱塬老病区、洛河渭河滩灌溉地新病区、秦岭北麓早塬轻发病区和关中西部灌区零星病区,研究了轮作倒茬年限、轮作作物种类等对小麦全蚀病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种类作物轮作后对小麦全蚀病的控制效果不同,以非禾本科蔬菜类作物轮作效果最佳;轮作1年对小麦全蚀病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之后控制效果逐年降低。并提出了“1+1”短期轮作防治小麦全蚀病的技术措施,经推广后对小麦全蚀病白穗率的控制效果达95%以上,轮作后小麦全蚀病白穗率由85%降低至3%-5%。  相似文献   

13.
小麦内生细菌对全蚀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土壤浇灌法检测了37株小麦内生细菌对盆栽小麦全蚀病发生情况及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细菌GL4、GS1和GR13对小麦根系及茎基部发生全蚀病的防治效果达50%以上,其中GL4和GR13对小麦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说明利用小麦内生细菌防治全蚀病发生将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内生细菌GL4和GR13对小麦全蚀病的实际防治效果有待进一步的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年来河南省小麦全蚀病发生情况,全面阐述了小麦全蚀病的症状、病原菌的形态、发生规律、发病条件,针对全蚀病菌的致病机理采取了先进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和蔓延,减少因全蚀病对小麦产量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Study on control efficacy and inhibitory effect of Bacillus cereus strain JK14 against wheat take-all disease,investigating its antifungal mechanism.[Method] B.cereus JK14 was isolated from soil in the rhizosphere of wheat,inhibitory effects of whose nutrient solution form against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 strains 9862 and 9812 were measured in laboratory and then for its antifungal mechanism.The strain JK14 with rifampicin and wheat take-all disease resistance was screened by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the two substrates,and colonization of JK14was studied.[Result] In pot experiment,the control effects of JK14 against 9862 and 9812 are 63% and 59%,respectively,which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chemical fungicides,with 55% and 51%,respectively.JK14 could deform mycelium and causes degradation of cell wall.And there are also dynamic change of JK14 in root system.JK14 on seed could extend to root along with seed germination and rooting,but per unit tissue mycelium number decreased gradually.[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some control efficacy of B.cereus strain JK14 against wheat take-all disease.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蜡样芽孢杆菌JK14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作用及防治效果,探讨该菌的抑病机理。[方法]从小麦根际土壤分离得到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JK14拮抗菌株,室内测定其带菌培养液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9826菌株和9812菌株的抑制效果,探讨拮抗菌对小麦全蚀病的作用机理。利用逐步增加浓度的方法获得对利福平和全蚀菌具有抗性的双抗菌株JK1*4,对该菌在小麦体内定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盆栽试验中,JK14对9826菌株和9812菌株的防治效果为63%和59%,高于化学杀菌剂处理的55%和51%。该菌株可以造成病菌菌丝畸变和菌丝细胞壁瓦解。JK14*在小麦根系中具有一定的消长动态,种子上的JK14*菌可以随种子发芽、生根而扩展至根部,但是单位组织上菌体数量逐渐减少。[结论]室内试验表明,蜡样芽孢杆菌JK14对小麦全蚀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秸秆还田的生化他感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蚕豆秸秆对小麦和大豆幼苗生长都有明显的他感相克作用 ,使其生物量分别减少 5 0 .4%和 5 8.2 % ;大豆秸秆对小麦幼苗生长有他感相克作用 ,而对大豆幼苗生长有自感相生作用 ,使其生物产量增加 1 9.8% ;玉米秸秆对小麦幼苗的相克作用最强 ,生物产量减产 60 .8% ,但对大豆幼苗生长的他感和玉米幼苗的自感相生作用显著 ,生物产量依次增加 1 8.7%和 1 0 .3% ;小麦秸秆对小麦、玉米和大豆幼苗生长都有相克作用 ,使其生物量分别减少 5 0 .8%、5 .1 %和 2 4.9%。秸秆对作物的他感效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施用蚕豆秸秆 ,既能增大土壤养分贮量 ,又能提高土壤养分供应水平 ,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培肥土壤的作用居中 ,施用大豆秸秆虽能增大土壤养分贮量和供氮水平 ,但提高幅度不大。种植作物对秸秆培肥和供肥作用的发挥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蜡样芽孢杆菌JK14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及其抑病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小麦全蚀病菌拮抗微生物是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枯草芽孢杆菌用于防治植物病害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但是对于小麦全蚀病的防治还鲜见报道。该研究利用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1株蜡样芽孢菌,研究该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作用及防治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小麦全蚀病在我国的发生情况,并从抗病品种利用、生物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小麦全蚀病的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利用内生细菌防治小麦全蚀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小麦内生细菌对小麦全蚀病的生物防治作用,采用表面消毒后涂布平板的方法,从来自河南麦区不同品种的82份健康小麦根系内分离获得530株小麦内生细菌.采用土壤浇灌法,于小麦活体上测定了内生细菌对小麦全蚀病的生防效果,从中获得15株可显著降低小麦全蚀病发病率和严重度的细菌.其中菌株WG-2和Y106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