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8年的田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12.5%的Mon65506是防治小麦全蚀病的优良种子处理剂,在1kg种子拌药量0.5~4.0ml的范围内,对全蚀病所致小麦白穗的防效为73.3%~98.5%,保产效果为6.3%~22.5%,其防效与保产效果随用药量的增加而提高,优于粉锈宁常量处理种子的效果,且在重病田的防效和保产效果高于轻病田,该药剂处理种子后小麦出苗正常,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2.
全蚀病是确山县小麦的主要病害,用12.5%全蚀净悬浮剂、3%苯醚甲环唑悬浮剂、2.5%咯菌腈悬浮剂三种种衣剂的不同配方、不同剂量进行试验示范,验证其防治效果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对全蚀病的防效表现为:12.5%全蚀净40mL/667m^2>3%苯醚甲环唑80mL/667m^2>3%苯醚甲环唑60mL+2.5%咯菌腈20mL/667m^2>3%苯醚甲环唑40mL/667m^2,药剂处理的增产率高低表现为:12.5%全蚀净40mL/667m^2>3%苯醚甲环唑60mL+2.5%咯菌腈20mL/667m^2>3%苯醚甲环唑80mL/667m^2>3%苯醚甲环唑40mL/667m^2。防效与增产效果接近一致,以12.5%全蚀净种子包衣剂最优。 相似文献
3.
为了经济有效地防治小麦金蚀病,于2009—2010年选用4种药剂,采取种子拌种、返青期灌根等不同处理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前适乐时拌种,加上返青期灌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7.
9.
10.
11.
12.
13.
14.
1992~1994年试验结果,选用耐病品种,另加氮、磷、钾、有机肥和三唑醇拌种及三唑酮生长期喷雾的方法对小麦全蚀病的相对防病效果为93.8%,分别比生产对照和空白对照增产73.4%和152.3%,单茎生物学产量提高16.3%和98.2%。经模糊决策分析,该处理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陕西小麦全蚀病菌变种类型及其主要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陕西省发生小麦全蚀病的23个县(市、区)采集的病根分离出63个禾顶囊壳菌株,对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株有性态和附着枝形态与禾顶囊壳小麦变种相同,其菌落生长适温为20~25℃,最适pH为6.0~8.0。L-半胱氨酸对大多数分离菌株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而燕麦汗有强烈的抑制作用。63个菌株全部为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 J.Walker)。陕西菌株对供试禾谷作物致病性由强到弱顺序为小麦、高梁、水稻、糜子、玉米、黑麦和燕麦。其中小麦高度感病,燕麦高度抗病,玉米可正常发病,并在病根上产生子囊壳。 相似文献
16.
17.
18.
利用菌饼对峙法从云南省的土样中分离出了234株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其中Kc菌株使用浓度为3.3×107cfu/mL的发酵液浸泡小麦种子1 min后,盆栽试验的防效达到56.65%,略高于50%多菌灵WP(1∶100)拌种对照处理的效果。从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上可将Kc菌株鉴定为芽孢杆菌属,16S rDNA序列与菌株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DSM7同源性达99.5%,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9.
20.
戊唑醇种子处理剂防治小麦纹枯病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戊唑醇不同剂型及用量作麦种处理对纹枯病防效和小麦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戊唑醇对小麦出苗安全;对纹枯病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且控制枯白穗效果突出.2%戊唑醇湿拌剂10~20 g和6%戊唑醇悬浮剂3.3~10 ml处理10 kg种子,冬前病株率防效68.1%~81.0%;拔节期防病效果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纹霉净;2种剂型以0.3~0.4 g有效成份拌10 kg种子,枯白穗防效高达83.7%~93.0%,相对于对照药剂纹霉净的枯白穗防效达53.3%~80.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