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43岁。2003年11月,因右拇伸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在外院行局部封闭治疗后(4次)出现拇指屈曲、伸指不能而来院就诊。临床检查:右手拇指屈曲位,拇长伸肌腱滑向内侧,掌指关节不能主动伸直,被动活动正常,手指感觉正常。诊断:右拇伸肌腱腱帽损伤。局麻下行伸肌腱复位、腱帽修复术。术中即能主动活动患指,活动时拇伸肌腱无滑脱现象出现。术后采用石膏固定,3周后去除,开始进行掌指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术后随访1年,患指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同种异体肌腱加皮瓣对手背复合软组织缺损一期修复重建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对15例手背复合软组织缺损患者一期采用股前外侧皮瓣联合同种异体肌腱行手背伸肌腱修复和创面覆盖,皮瓣大小9 cm×5 cm ~ 14 cm×11 cm,每例修复手背肌腱缺损2~4条,术后2周皮瓣成活后利用被动伸指支具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结果 15例皮瓣均成活,12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12 ~ 24个月,平均16个月.2例患者因肌腱粘连术后6个月行肌腱松解,其余10例患者手指屈伸良好.随访结束时,患手腕关节主动屈40°~ 70°,伸25°~50°,掌指关节60°~85°、指间关节80°~90°活动范围,总体优良率达92%. 结论 一期同种异体肌腱联合皮瓣修复手背皮肤及伸指肌腱缺损的方法安全可靠,疗效肯定.同期异体肌腱重建不仅可以避免自体肌腱移植引起的新创伤,而且可以确保及时的手指康复训练,避免了延期手术所致的伸指功能丢失.  相似文献   

3.
报道35例肌腱转移术重建桡神经损伤后伸腕伸指功能。对手术适应证及术中、术后处理要点进行了讨论。认为肌腱转移术是桡神经无法修复或修复术后功能仍不好时,重建伸腕伸指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缺损及重建屈/伸指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间,我科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缺损18例22指,男12例,女6例;年龄为20-45岁,平均(32.9±8.3)岁。其中伸肌腱缺损6例8指,屈肌腱缺损12例14指。手部伸肌腱缺损范围6-10cm,平均(7.8±2.1)cm;屈肌腱缺损范围5-8cm,平均(6.6±1.3)cm。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5-8个月,平均(5.0±2.8)个月。术前皮肤软组织缺损者行皮瓣转移修复,骨折及骨缺损者行切开复位或植骨内固定术,手部各指间或掌指关节积极行锻炼至被动活动正常,若关节挛缩则行关节松解术。伸肌腱缝合方法采用编织缝合法,屈肌腱缝合方法采用津下套圈或编织缝合法,屈肌腱滑车缺损者在手术同时重建滑车。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伤口定期换药,所有病例均没有使用免疫抑制剂。术后3d-4周伸肌腱移植者以主动屈曲、被动伸直锻炼为主,屈肌腱移植者以主动伸直、被动屈曲锻炼为主,每天活动3次。4周后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及强度,以主动伸屈活动为主。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的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评定标准评价手部功能。结果 3例术后出现伤口脂肪液化,细菌培养证实为无菌性渗出,予以伤口定期换药后均于术后20d内愈合;其余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3例5指因屈肌腱黏连行肌腱松解术。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4.7±4.8)个月。TAM评价结果,优9指,良7指,可3指,差3指,优良率为72.7%。结论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是代替自体肌建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缺损及重建屈/伸指功能的较好方法之一,具有手部功能恢复满意、临床效果显著等优点,但仍存在术后肌腱黏连导致手功能优良率降低,伤口局部存在无菌性渗出导致愈合时间延长等问题,上述问题需在日后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加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5.
锤状指是指伸肌腱第5区处肌腱形成膜状,由于外伤远指间关节过屈,将指伸肌腱帽牵拉过长,而形成患指末端过屈畸形。早期行胶布、夹板等固定有一定效果。陈旧性锤状指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传统方法是行关节融合或将拉长的指伸肌腱切断,然后断端重叠缝合。笔者采用不切断指伸肌腱的方法,自1996~2004年共修复4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可吸收防粘连膜在肌腱修复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可吸收防粘连膜预防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8例急性手部肌腱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肌腱缝合后分别采用包绕成都迪康公司生产的聚-DL-乳酸可吸收防粘连膜和早期使用动力性支具两种方法治疗。试验组15例65腱,涉及屈肌腱10例51腱,7例伴血管神经损伤;伸肌腱5例14腱。对照组23例76腱,涉及屈肌腱11例32腱,6例伴血管神经损伤;伸肌腱12例44腱。对损伤肌腱均采用5-0肌腱缝线行改良Kessler法修复。试验组术后以石膏托固定伤手于屈腕、屈掌指关节位(屈肌腱损伤者)或伸腕、伸指位(伸肌腱损伤者),鼓励患者早期行手指活动,对照组术后第3天改用动力性支具。4周后拆除石膏托或动力性支具,行主动屈伸锻炼,辅以中药熏洗。结果试验组1例伤口延迟愈合,2例肌腱修复处皮肤出现局限性硬结,其余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4个月,平均8.7个月。术后屈肌腱功能用TAM法评定,伸肌腱功能用Miller法评定。试验组综合优良率为93.85%(61/65),对照组综合优良率为90.79%(69/76)(P>0.05),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可吸收防粘连膜能有效防止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粘连的形成,同时避免了动力性支具安装的繁琐操作,消除了医患双方在使用支具过程中对可能发生肌腱断裂的担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改良Mason-Allen缝合技术修复Ⅰ和Ⅱ区指伸肌腱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的Mason-Allen缝合技术修复Ⅰ和Ⅱ区指伸肌腱150例230指.结果 术后观察,伤指均未发生肌腱再断裂;大部分伤指屈伸运动功能恢复近乎完全,无需行肌腱松解术.少数伤指合并骨折,固定时间较长,因此,肌腱粘连较重,进行了肌腱松解术.结论 改良Mason-Allen缝合技术修复Ⅰ和Ⅱ区指伸肌腱损伤效果满意,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手外伤引起指屈肌腱损伤临床较多见,术后功能恢复差,主要原因是术后肌腱粘连。我院于1997~2002年应用改良津下氏法缝合指屈肌腱,早期控制下活动,取得满意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4例82条指屈肌腱,其中男40例,女14例;年龄11~57岁;急诊修复45例,择期9例。致伤原因:切  相似文献   

9.
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术后小指伸直障碍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术后小指伸直障碍的应用解剖学依据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针对小指伸肌腱行解剖学观察158例标本,并将伸向小指的指总伸肌腱束按生物力学分类为四型:即标准型、力线偏离度小型、力线偏离度大型及缺如型;针对术后小指伸直障碍,用腱间纤维联系切断术治疗3例,术中预防性治疗55例。结果 经1年以上随访,1989年8月-1996年间的54例病例中,3例术后发生小指伸直不全,经腱间纤维联系切断术后均治愈,此后,采用术中预防性治疗后未再发生小指伸直障碍。结论 小指固有伸肌腱移位术后小指伸直障碍与伸向小指的指总伸肌腱束的力线有关,按其类型分别采用腱间纤维联系切断术、腱短缩术及腱重建术,能够有效地防治小指伸直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应用微型骨锚重建指伸肌腱终腱止点--附6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 探讨微型骨锚在指伸肌腱终腱止点撕脱伤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例指伸肌腱终腱止点撕脱患指,先用克氏针将远侧指间关节固定于过伸位,然后将Mitek mcro微型骨锚植人远节指骨基底背侧指伸肌腱附着处,再用锚尾部的4-0 Ethibond缝合线与撕脱的指伸肌腱缝合,重建止点。结果 6例全部获得随访,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1个月。按Dargan功能评定方法评定:优4例,良2例。术后X线片未见骨锚松动、脱落。结论 微型骨锚用于修复与重建指伸肌腱终腱,操作简便,易掌握,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