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质养分环境中一年生分蘖草本黍根系的生长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黍(Panicum miliaceum L.)根系对异质养分环境的生长反应,作研究了黍根系从起始斑块向目标斑块水平生长时,时始斑块和目标斑块养分水平根生长的影响,就低养分起始珏块而言,粗根生物量,粗根长度,粗根表面积和细极长度在高养分目标斑块中的分配比例均小于其在低养分目标斑块中的分配比例,而细根长度及其密度,细根表面积指及其密度的变化恰好相反,就高养分起始斑块而言,高养分目标斑块的细根长度,细根长度密度,细根表面积指数和细根表面积密均不于低养分目标斑块,而粗根对目标斑块中养分状的反应不明显。当黍根系从桢的起始斑块进入不同的目标斑块后,目标斑块的养分状况对细根生物量及其分配无影响,而显影响细根长度和表现积,这指示细根是通过长度和表面积可塑性而不是生物量变化响应目标斑块中的养分差异。  相似文献   

2.
根分泌物对根际矿物营养及根际微生物的效应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综述了根系分泌物对植物生长的生理生态学效应,并就根系分泌物的定义、产生机制、组成成分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指出根系分泌物在缓解低矿物营养胁迫对植株造成的伤害及决定根际微生物的种群密度和数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根系分泌物的产生机制多样,组成成分复杂,影响因素繁多。对根分泌物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植物体与土壤间进行的生理生化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态学报》2016,40(12):1344
The morphology of fine root branching of woody plants is highly variable in their forms and functions.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researchers have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that the root-diameter-based method, using an arbitrary size of root diameter, failed to precisely characterize the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involved in finest roots.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using root-order-based approaches has increased regardless the fact that root trait-measurements based on root order are time-consuming and labor-intensive. A new approach—root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method—was proposed and had been appli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ine roots separates roots of < 2 mm to absorptive and transport pools, making it more feasible for studies on root biomass and turnover. This new concept redefines fine root guild and has great potentials for future studies. Our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topic indicates that less is known about the inter-specific differences in estimates of biomass of absorptive and/or transport roots, with a large variation of absorptive roots on global scale. In addition, our review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in: a) precision estimating of the absorptive biomass of fine roots, and b) proper definition of the range of the transport roots within and among forest ecosystems. Finally, after compare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method, we propose several specific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s of this approach.  相似文献   

4.
影响根管长度电测仪测量效果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临床应用根管长度电测仪,在根管扩大前后分别在干燥,潮湿两种条件下,测量根管操作长度,并将结果作比较分析。提示在根管干燥的条件下,电测法结果与RVG插针法结果相近,且测量结果不受根管大小的影响,基本上能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桢楠(Phoebe zhennan)不同种源细根形态和生物量分配的差异,采用全根调查的方法,对桢楠自然分布区13个种源2.5年生幼苗的细根形态和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桢楠种源间各级细根的平均直径、总根长和表面积差异显著,在种源内细根的平均直径随根序的增加而增加,但根序间总根长和表面积差异规律不明显。根序生物量分配随根序增加而增加,1~4级根生物量分配分别为6.33%、14.47%、25.03%和54.17%。通过综合评价,以HT、LF、ES和WC种源的根系最优,具有较高的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6.
以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林窗改造初期种植的银木和香椿细根为研究对象,以未改造的柏木纯林为对照,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银木、香椿和柏木1~5级细根的原位呼吸速率,并探讨细根形态结构和养分元素浓度与细根呼吸的相关关系,以揭示细根结构与功能异质性。结果表明:银木、香椿和柏木细根的直径、根长、组织碳浓度均随着根序级别的增加而增加,而它们细根的比根长、组织氮浓度和比根呼吸速率均随着根序的增加而降低,树种、根序级及其交互作用对3个树种细根形态、养分浓度和比根呼吸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回归分析显示,3个树种比根呼吸速率均随细根直径、比根长、N浓度变化呈现出系统性的变化,三者分别能解释64.7%、87.6%和、67.6%的比根呼吸变异。可见,细根在形态和功能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且细根的形态特征、组织化学含量和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为理解植物根系结构与功能变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树木根系碳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系作为树木提供养分和水分的“源”和消耗C的“汇”,在陆地生态系统C平衡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尽管20多年来的研究已经认识到根系消耗净初级生产力占总净初级生产力较大的比例,但是,根系(尤其是细根)消耗C的机理以及C分配的去向一直没有研究清楚。主要原因是细根消耗光合产物的生理生态过程相当复杂,准确估计各个组分消耗的C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常常受树种和环境空间和时间异质性、以及研究方法的限制。综述了分配到地下的C主要去向,即细根生产和周转、呼吸及养分吸收与同化、分泌有机物、土壤植食动物,及有关林木地下碳分配机理的几种假说,分析了地下碳分配估计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目的是在全球变化C循环研究中对生态系统地下部分根系消耗的C以及分配格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利用改进根箱法对玉米和花生根际生物进行了原位采样和观察。采用载玻片贴片方法直接采集到作物根系分泌物中的生物,并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花生根系分泌物中分布有微生物,但是根系表面未发现生物;玉米根系分泌物中分布有线虫和生物体,根系表面分布有生物体,其形态与根系分泌物中生物体形态相似。表明此方法是一种原位研究根际生物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氮有效性增加对细根解剖、形态特征和菌根侵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氮(N)有效性增加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重要影响.细根作为树木地下最为活跃的组分,其对N有效性增加的响应已成为森林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N有效性增加条件下细根解剖构造、形态和菌根侵染的响应趋势及潜在机制进行了综述.N有效性增加导致细根皮层厚度、皮层层数和皮层细胞直径下降,外皮层上通道细胞数量减少,而中柱和木质部横截面积,以及导管(或管胞)直径、数量和壁厚度均增加,根解剖构造的响应与植物激素浓度变化有关;N有效性增加后菌根侵染率下降,比根长(单位根干质量的长度)在外生菌根树种中普遍下降,而在内生菌根树种中增加;根直径和组织密度的变化趋势则表现出较大的种间差异.这些个体根和树种水平上的结果对于理解森林生态系统水平上的碳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根据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与问题.  相似文献   

10.
研究川西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扁刺栲1~5级细根形态和化学特征,及其对氮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 随根序等级的增加,扁刺栲根直径、根组织密度、K含量增加,而比根长、比表面积及N、P、Mg含量降低.氮添加显著增加了扁刺栲细根N含量,降低了Mg含量和C/N,使细根Ca含量呈下降趋势,对根序C、P、K、Na、Al、Mn、Fe含量无显著影响.氮添加未显著影响扁刺栲细根直径、比根长、比表面积和根组织密度.在所有处理中,细根P含量均与各形态特征呈显著线性回归关系.氮添加处理下,细根Mg含量与形态特征之间的线性关系由不显著变为显著,而细根N含量与形态特征之间的线性关系由显著变为不显著.氮添加会影响根系营养元素含量,并增强植物对P和Mg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根系具有高度的形态和生理功能异质性,在森林生态系统碳和养分循环中起重要作用。根系分枝的顺序构成根序,是根系最基本的构型特征,根序代表根系不同的发育阶段。然而,目前直接测定不同根序细根生理功能的研究很少。以落叶松(Larix gmelinii)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的细根为研究对象,使用气相氧电极测定不同根序细根的呼吸速率,探讨根系呼吸速率与其形态、结构和组织氮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落叶松和水曲柳细根的直径、根长和维管束直径均随着根序的增加(1–5级)而增加,而比根长、组织氮浓度和呼吸速率随着根序的增加而降低,各根序之间差异显著(P〈0.05);1级根比根长最大、皮层组织发达、组织氮浓度最高且呼吸速率也最高,其呼吸速率分别为17.57nmolO2·g^–1·s^–1(落叶松)和18.80 nmolO2·g^–1·s^–1(水曲柳),比5级根分别高148%(落叶松)和124%(水曲柳);并且,落叶松根的呼吸速率几乎有96%与根系组织氮浓度相关,而水曲柳根的呼吸速率则有89%与根系组织氮浓度相关。上述结果说明,细根的形态和生理功能异质性是紧密相连的,低级根的形态、结构决定其功能是吸收养分和水,而高级根的形态、结构决定其功能是运输和贮存养分。  相似文献   

12.
翠菊根系养分捕获形态塑性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佳  牟溥 《植物生态学报》2012,36(11):1172-1183
为验证以下3个假设: 1) NO3 -和NH4 +及其不同供给方式显著影响根系生长; 2) NO3 -和NH4 +以及不同供给方式对根内激素含量影响显著; 3)根构型(1级根长、单位2级根上1级侧根密度(分枝强度)和1级根在2级根上的根间距)与根内激素(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细胞分裂素(玉米素核苷+玉米素) (CK (ZR + Z))含量显著相关,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 使实验植物翠菊(Callistephus chinensis)在两种氮肥(NO3 -和NH4 +)、不同施氮浓度(NO3 -: 0.2、1.0和18.0 mmol·L -1; NH4 +: 0.2、4.0和20.0 mmol·L -1), 以及脉冲和稳定两种施用方式处理下生长。在处理35天后收获植物, 测定根系生物量、根系构型指标(根系1级根长、单位2级根上1级侧根数和1级根在2级根上的根间距)和根系中激素含量(IAA、ABA和CK (ZR + Z))。结果显示: 1)实验处理对根生物量和根系中IAA、ABA和CK (ZR + Z)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施用NH4 +使根生物量和根内IAA含量显著低于施用NO3 -; 高浓度NO3 -和NH4 +处理亦使根生物量和IAA降低; 相对于稳定处理, 脉冲施氮显著降低根生物量和根内IAA含量; NO3 -使根内CK (ZR + Z)含量显著高于施用NH4 +, 且与施氮浓度及施氮方式无关; NO3 -处理下, 高浓度使根内ABA含量提高, 且脉冲处理使ABA含量升高。NH4 +处理下, 高浓度使根内ABA含量降低, 而施氮方式对其没有显著影响。2)根构型因素与根内激素关系各异: 各激素与1级根间距无显著关系; IAA和CK (ZR + Z)与1级根长和侧根密度有显著回归关系。3)根构型因素与根生物量的关系是根生物量与1级根长和侧根密度有显著正回归关系, 与1级根间距无显著回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翠菊根生长的 “反常”可能是由于其对脉冲高浓度NH4 +耐受阈值低所致。该研究通过实验建立了氮养分种类/供应方式通过改变激素、影响根构型而影响根生长的联系, 进一步探究了植物根养分捕获塑性机制。  相似文献   

13.
高频电对感染根管消毒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初步验证高频电对感染根管是否具有较理想的消毒作用,并且与氢氧化钙药尖的消毒作用进行初步比较分析.方法:本实验制作10只家兔40颗门齿的感染根管动物模型,其中20颗用高频电消毒为实验组.20颗用氢氧化钙药尖消毒为对照组,消毒前后分别作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并比较其消毒效果.结果:消毒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个根管的需氧及厌氧菌培养全部阳性.实验组消毒后需氧菌3个阳性根管、厌氧菌2个阳性根管,消毒前后对需氧和厌氧菌杀灭作用的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 (P〈0.005).对照组消毒后需氧菌13个阳性根管消毒作用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消毒后厌氧菌11个阳性根管消毒作用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对需氧和厌氧2个菌种之间消毒作用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对需氧菌的消毒作用和对厌氧菌的消毒作用的组间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P〈0.005).结论:高频电对感染根管内容物的消毒作用优于氢氧化钙药尖,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根盒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红壤性水稻土、淀浆白土、第四纪红土和赤红壤植稻后根际微生态系统中Si、Fe、Mn和Al等元素的状况及其与水稻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新垦红壤植稻后根际中活性Fe和Al富集;活性Mn量降低,但亏缺率小;活性Si则亏缺不明显,有时甚至富集。而熟化水稻土植稻后根际中活性Fe和Al则出现亏缺;Mn的亏缺较大,且差值明显;活性Si的亏缺现象更为显著。由于新垦红壤植稻后Fe和Al在根际微生态系统中富集,根茎叶中累积量较高,从而使Si、P和Mn等元素的吸收受阻,导致新垦红壤上水稻生长明显比熟化水稻土上的水稻要差。  相似文献   

15.
以盆栽的1年生香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指数施肥的方式,测定1~5级细根的C、N、P、K含量,并探讨施肥对香樟幼苗细根养分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根序细根的全C浓度差异不显著,施肥对细根全C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2)在所有根序中,N、P浓度最高的是1级根,但其K浓度却最低;N、P含量最低的是5级根;(3)细根的N、P含量随着根序的增加呈显著的下降趋势(P0.05);(4)施N肥能显著增加1~2级细根的N含量,施P肥能显著增加1级根的P含量,N+P肥较之P肥更能提高1级根对P的吸收;(5)C∶N∶P受根序的影响非常明显,1级根平均为366∶16∶1,5级根则为807∶12∶1,而且C∶N∶P随着根序增加而显著升高,但N∶P无显著影响;(6)虽然施肥对细根C含量无影响,但施N肥或N+P肥对1~2级细根中N的含量有显著性增加。综合分析可知,处理9对香樟苗期养分浓度指标影响最为显著,即施肥量为氮素4g·株-1、磷素4g·株-1、钾素2g·株-1时,对香樟幼苗细根的生长发育有较好地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香樟的速生丰产及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际中硅,铁,锰和铝的状况与水稻生长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以根盒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红壤性水稻土、淀浆白土、第四纪红土和赤红壤植稻后根际微生态系统中Si、Fe、Mn和Al等元素的状况及其与水稻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新垦红壤植稻后根际中活性Fe和Al富集;活性Mn量降低,但亏缺率小;活性Si则亏缺不明显,有时甚至富集。而熟化水稻土植稻后根际中活性Fe和Al则出现亏缺;Mn的亏缺较大,且差值明显;活性Si的亏缺现象更为显著。由于新垦红壤植稻后Fe和Al在根际微生态系统中富集,根茎叶中累积量较高,从而使Si、P和Mn等元素的吸收受阻,导致新垦红壤上水稻生长明显比熟化水稻土上的水稻要差。  相似文献   

17.
香根草和鹅观草对Cu、Pb、Zn及其复合重金属的耐性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采用根伸长实验研究了香根草和鹅观草对重金属的耐性随着溶度的升高,耐性指数下降,当香根草和鹅观草受Cu2+、Pb2+、Zn2+单一污染时,三元素的危害作用依次为Cu2+>Pb2+>Zn2+;在Cu、Pb、Zn混合溶液中,其两种植物耐性指数的大小及变化与单一元素Cu溶液最为相似,Cu在溶液中起到主导因子作用;香根草与鹅观草相比,不论是受Cu、Pb、Zn单一污染还是三者的复合污染,香根草比鹅观草都具有较强抵制重金属的胁迫能力,其耐性指数大都大于0 5。因此香根草具有对重金属较强的耐性,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及尾矿废弃地的植被重建中,可优先作为选择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根霉 (Rhizopus sp.)属于毛霉目根霉属 ,常生长在冬瓜、苹果、馒头和扁豆等含糖分较多的基质上 ,利用它的这个特性 ,可以从以上基质上分离和培养根霉用来进行生物教学实验 ,并取得较好效果。1 分离取冬瓜一小块 ,切成几片 ,置于不加盖的空培养皿中 ,在 2 8℃或室温培养 ,由于空气中有根霉的孢子存在 ,3~ 5 d后即有白色菌丝长出 ,继而长出黑色的孢子囊并释放出孢囊孢子 ,挑取部分菌丝在显微镜下镜检即可确认为根霉。也可取剩馒头、苹果核、苹果皮和扁豆等放入塑料袋中加水湿润 ,置于室温或 2 8℃温箱中培养 ,3~ 5 d后观察 ,如果发现有白…  相似文献   

19.
根周转是地下生态过程的主要驱动力, 根属性指征了物种生态策略, 根寿命与属性是理解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和群落多样性的关键。目前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根周转等生态过程的直接观测资料缺乏。该研究对中亚热带江西樟树试验林场6个树种吸收细根动态进行了2年观测, 获取了2.8万张微根管照片, 分析了吸收细根寿命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根形态属性的关系。结果显示: 1)亚热带6个树种间吸收细根寿命变异为4.6倍, 变异系数可达73%。中值寿命排序为: 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426天) >复羽叶栾树( Koelreuteria bipinnata)(155天) >竹柏( Nageia nagi)(145天) >樟( Cinnamomum camphora)(126天) >东京樱花( Cerasus yedoensis)(93天) >深山含笑( Michelia maudiae)(92天); 2)树木吸收细根寿命年际、季节变异较大, 可能是适应伏秋旱、雨热不同期、年际变化大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结果; 3)吸收细根寿命与直径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与比根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表明根的构建成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寿命。这些结果为预测亚热带地下生态过程、揭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碳氮循环、物种共存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超声波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术后反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超声波引入一次性根管治疗术中,试图以超声波良好的根管清理效果与根管杀菌作用,以及较小的根尖周组织反应,降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术后反应。超过92例慢性根尖周炎临床病例的术后反应观察,无症状才占82.6%,罗度反应者占15.2%,重度反应者仅占2.2%,术后反应良好。有、无道两组术后反应对照观察发现,两组术后瓜的各种情况发生的百分率,非常接近。提示:将赶声波一次性根管治疗用于无窦道型的慢性根尖周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