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手术方式将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组,PLF组52例行PLF术治疗,PLIF组53例行PLIF术治疗,对比术后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IF组术后总有效率94.34%高于PLF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够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但PLIF组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幅度明显高于PLF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LIF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55%与PLF组1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术治疗椎间盘突出较大或节段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确切,能够快速恢复腰椎前柱支撑功能和重建腰椎生理曲度,符合腰椎生物力学原理,在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早期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对比经腰椎间孔人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南医院骨科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患者,将其分为TLIF组和PLIF组,每组各40例。TLIF组给予TLIF术治疗,PLIF组给予PLIF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椎体间融合率、融合时间、VAS和ODI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TLIF组手术时间与术巾出血量均少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LIF组VAS、ODI评分与改善率与PLI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LIF组总有效率为90.0%,PLIF组总有效率为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与PLIF相比更有效、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分为两组,27例采用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入Cage融合术治疗(A组);25例采用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B组)。术前、术后分别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腰痛评分(15分法)评定神经功能,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病情改善率和优良率,并随访观察植骨Cage融合情况和与Cage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式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性融合情况、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前,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约16个月,术后末次JOA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术前与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手术时间平均13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约270mL;B组中,手术时间平均18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约510mL。经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改善率平均为93.5%。B组为8l_32%;A组优良率为96.54%,B组为82.14%;A、B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2.6%、96%;两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4.0%。两组间改善率、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植骨融合率、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植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减压融合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骨科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给予后外侧融合术的PLF组、经后路椎体融合术的PLIF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近期疗效情况及远期疗效情况。结果①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PLI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②手术后,二组患者腰部疼痛评分低于手术前,椎间隙高度高于手术前,且PLIF组患者的腰部疼痛评分低于PLF组,椎间隙高度高于PLF组;③术后3,6,9,12个月时,PLIF组的ODI评分均低于PLF组。结论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促进临床症状缓解、改善远期机体功能,并取得与后外侧融合术(PLF)相当的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5.
赵宇  李战宁  马丁  刘勇军  佘江  张健  贺西京 《中外医疗》2014,(8):73+75-73,75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与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1与研究组2,两组患者均给予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然后进行植骨融合术,研究组1给予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研究组2给予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40例研究组1患者,有21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0%;40例研究组2患者,有19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7.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腰椎滑脱症患者先进行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后,进行PLIF与PLF,可有效提高提高植骨融合率,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单纯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00例,其中行单纯后路椎体问融合术47例患者,行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术53例患者。回顾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并比较两组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影像学表现。并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术后48h内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切口疼痛VAS评分、48h内伤口引流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椎前凸角、融合节段前凸角、临床疗效、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或不联用PLF对椎弓根内固定下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短期临床疗效、融合率无明显影响,且椎问融合联合后外侧融合增加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共80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均予椎板切除减压同时行腰椎内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按照手术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行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40例( A组),全椎板切除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40例( B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材料,比较其术中表现及术后疗效。结果: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卧床时间均显著小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手术治疗后,A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以及术后6个月ODI指数改善35分以上的人数显著高于B组,神经根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轻、融合率高、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后路腰椎融合术(PLIF)治疗中年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81例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PLIF治疗。结果:椎体间植骨融合78例,不融合3例,所有患者术前症状均获不同程度缓解,无其他严重并发症。VAS、JOA评分:术后7天及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DI指数:术后7天及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腰椎融合率96.3%。结论:PLIF治疗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伴有腰椎不稳或椎管狭窄患者具有较好临床疗效,是治疗中年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吴伟 《西部医学》2017,29(1):113-116
【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Denis不同分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Denis不同分型分为A、B、C、D组。所有患者均采取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术前术后行胸腰椎X片检查。于术前、术后1d、术后3个月评价患者的腰椎功能,于术前和术后1天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另对末次随访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评价手术疗效,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四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胸腰部功能快速恢复;12个月以后,胸腰部功能基本保持稳定。组间比较,A组术后12个月评分明显高于B、C、D三组(P<005),B、C、D三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四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显著下降。组间比较,A组术后1d评分明显高于B、C、D三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C、D三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痊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低于B、C、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压缩性骨折B、C、D三种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临床应考虑根据骨折各亚型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椎管减压椎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盘镜下减压、椎间融合术与传统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入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盘镜下减压椎间融合术(A组)和传统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入术(B组)的临床疗效、融合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融合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盘镜下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肌肉剥离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椎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两种植骨方式在成人腰椎滑脱中的骨融合率和临床疗效.方珐:对100例腰椎滑脱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采取后路腰椎椎间植骨内固定(56例)和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44例)两种植骨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植骨方式的骨融合率、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结果:后路椎间植骨的手术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MIS-TLIF)下单纯椎间植骨融合与椎间Cage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对比分析,以判断2种融合方法的术后疗效及对比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MIS-TLIF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1例,根据融合方法的不同分为单纯椎间植骨融合组(A组)和椎间Cage融合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临床疗效采用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Macnab标准,行腰椎动力位X线片和CT三维重建检查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后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和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后椎间隙高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下单纯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与Cage融合相当的临床疗效和植骨融合率,并且治疗费用低,无排斥反应,可供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3.
王永宏  董小雄  张胜良 《海南医学》2013,24(21):3149-3151
目的 比较单纯减压手术与减压并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来我院予以减压并植骨融合治疗的85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予以单纯减压手术治疗的85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及腰背痛、疼痛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JOA评分、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但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29%,对照组为87.06%,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压并植骨融合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比单纯减压手术的疗效好,改善腰背痛的效果好,但因其费用高、手术时间长等特点,故在对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以手术治疗时,还需考虑患者的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边固定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对17例L4~5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根管减压椎间Cage融合术(A组),17例L4~5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者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切除减压椎间Cage融合术(B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拍摄X线测量腰椎间隙高度的变化,融合节段融合率的变化,按日本外科矫形学会(JOA)的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下腰部疼痛、下肢根性疼痛症状得到缓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8个月随访时两组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JOA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两组JOA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板减压椎间Cage融合术,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根管减压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疗效明显、费用降低、创伤小、愈合快,是治疗L4~5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5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行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术,对照组行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效果以及骨愈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7.4±18.2)min、(517.5±101.3)m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2.86%(26/28),对照组为89.29%(25/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融合率为92.86%(26/28),对照组为96.43%(27/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术与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术近期疗效及骨融合率均基本接近,但采用椎体间联合后外侧植骨术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较短,平均术中出血量较少,且融合率要高于后路腰椎管减压内固定并后外侧植骨术组患者。  相似文献   

16.
刘丹  黄建国  陈潜妙  陈静 《疑难病杂志》2014,(2):162-163,168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与不稳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间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与不稳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经椎间孑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29.3±22.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3.1±19.8)min(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76.4±89.7)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1.1±65.7)ml(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9±1.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7.6±2.4)d(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15.63%)(P<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而术后2组间比较,VAS评分及复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孑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与不稳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前者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的优点,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