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中(牙合)堤的制作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牙列期和混合牙列早期的前牙反(牙合)合对青少年正常的颅颌面部生长发育危害较大,因而需要尽早矫治[1].上颌(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治疗手段,适合多数前牙反(牙合)合病例的矫治.其基本的工作原理为:矫治器以固位体的作用而相对固定在上颌牙弓;(牙合)堤的作用是使反(牙合)合的前牙脱离咬合锁结;然后逐步调节加力弹簧缓慢地推上前牙向唇侧移动,最终解除上颌前牙的反(牙合)[2].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中(牙合)提的制作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牙合)堤的双侧均衡和戴入后的完善咬合接触方面,常常需要耗费较多的临床调磨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粘接式上颌夹板牙合垫加前方牵引,矫正替牙期骨性前牙反牙合的治疗方法 及治疗前后牙颌结构的变化.方法 选择替牙期骨性反牙 合14例,年龄(6~10岁),患者均为前牙反牙合,上颌相对下颌后缩,采用自凝塑料制作上颌夹板式牙合垫的口内矫治器,和口外前方牵引器结合,矫正前牙反牙 合.结果 粘接式上颌夹板式牙合垫口内矫治器固位良好,作用力适度,和口外前方牵引器结合,治疗替牙期骨性前牙反牙合治疗后前牙反牙 合解除,磨牙关系由近中转变为中性,前牙覆盖关系达到正常,面型改善.SNA角平均增大3.22°,ANB角平均增大4.52°.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 粘接式夹板牙合垫加前牵引,矫正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效果明显,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临床应用观察(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乳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50例乳前牙反(牙合)的患儿,每天戴用活动(牙合)垫式矫治器.4周~6个月复诊观察,对其解除前牙反覆(牙合)关系所需时间、后牙咬(牙合)关系的建立、患儿面型的改善及复发人数来评价(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乳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疗效.结果 50例患儿前牙反覆(牙合)关系解除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0例4~5周,34例5~9周,2例9~12周,4例12~18周,方可建立后牙咬(牙合)关系和前牙的正常覆(牙合)覆盖.经追踪观察没有1例患儿复发,面型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上颌(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乳前牙反(牙合)矫治中临床疗效是可观的.对于乳恒牙的正常替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临床应用观察(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乳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50例乳前牙反(牙合)的患儿,每天戴用活动(牙合)垫式矫治器.4周~6个月复诊观察,对其解除前牙反覆(牙合)关系所需时间、后牙咬(牙合)关系的建立、患儿面型的改善及复发人数来评价(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乳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疗效.结果 50例患儿前牙反覆(牙合)关系解除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0例4~5周,34例5~9周,2例9~12周,4例12~18周,方可建立后牙咬(牙合)关系和前牙的正常覆(牙合)覆盖.经追踪观察没有1例患儿复发,面型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上颌(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在乳前牙反(牙合)矫治中临床疗效是可观的.对于乳恒牙的正常替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李重青  李红强  魏毅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9):2529-2529
前牙反[牙合]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口腔错[牙合]畸形,必须及时矫正,否则即影响面容又影响咀嚼。因此早期矫治尤为重要,且有利于颌面部向正常方向发育。我科在临床口腔正畸工作中,针对前牙反[牙合]应用方丝弓结合小型上颌[牙合]垫式矫治器治疗前牙反[牙合]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新型上颌(牙合)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牙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2例乳前牙反(牙合)病人,年龄3~5岁(平均月龄40.75月).应用新型上颌(牙合)垫矫治器进行矫治,观察治疗成功率、反(牙合)解除的平均治疗时间、矫治器脱落率、正畸钢丝形变以及病人软组织损伤情况.结果 新型上颌(牙合)垫矫治器成功治疗1...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更有效地选择矫治反(牙合)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16例恒前牙反(牙合)反覆(牙合)深而反覆盖浅,下牙列基本整齐、磨牙关系基本中性的病例,采用上颌直丝弓加下颌后牙(牙合)垫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矫治。结果:经过平均6个月的治疗,患者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对具有深反覆(牙合)的恒前牙反(牙合),采用上颌直丝弓加下颌后牙(牙合)垫相结合的方法矫治,简化了治疗,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矫治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一种治疗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伴牙列拥挤的良好途径.方法选择13例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伴牙列拥挤病例,进行分期非拔牙矫治:①上颌(牙合)垫矫治器解除前牙反(牙合);②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开辟间隙,解除拥挤;③固定矫治器排齐牙列、关闭牙隙.结果 13例患者经5~8个月后,解除前牙反(牙合),上颌第1磨牙平均远移约3.6 mm.结论分期非拔牙矫治恒牙早期前牙反(牙合)伴牙列拥挤,方法可行,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替牙列早期前牙反[牙合]的病情及特点,探讨纠正反[牙合]的方法。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1例前牙反[牙合]的患者,利用双曲舌簧[牙合]垫矫治器的[牙合]垫部分解除前牙锁结,观察牙根发育情况再对舌簧施加轻力纠正前牙反[牙合]。结果:前牙锁结解除,反[牙合]纠正。结论:利用双曲舌簧[牙合]垫矫治器的垫部分解除前牙锁结,纠正前牙反[牙合]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前牙反(牙合)是临床较常见的的错合畸形,临床上按致病机理可分为:①牙源性反(牙合);②功能性反(牙合);③骨骼性反(牙合).反(牙合)如不及时矫正将会对颌骨的发育、咀嚼功能、容貌、颞颌关节及全身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临床采用的方法较多,笔者就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方法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1.
前牙反(牙合)是正畸矫治过程中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一直是治疗的难点.笔者在固定矫治器上结合使用后牙(牙合)垫治疗前牙反(牙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前牙反牙合是我国儿童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它对患者的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均有较严重的影响[1].替牙期是治疗前牙反牙合的最重要的时期[2],2×4矫治技术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简单有效的方法[3],我们应用此技术矫治15例替牙期前牙牙性及功能性反牙合病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乳前牙反(牙合)已是乳牙期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有逐年增多趋势.现在研究证明,乳牙反(牙合)常常导致颅面骨骼发育异常,有必要尽快矫治[1].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扁桃体肥大与前牙反(牙合)的关系.方法选择前牙反(牙合)病例215例进行临床检查分析.结果 116例患者伴有扁桃体肥大(53.95%),其中有92例有口呼吸习惯(79.31%),均为骨性反(牙合).结论扁桃体肥大性口呼吸是前牙骨性反(牙合)的主要病因,并形成特征性错(牙合)畸形,因此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王君  兰青 《广西医学》2007,29(5):688-689
目的 探讨弹性夹板式(牙合)垫加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的适用性及治疗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 选择替牙期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7例,年龄(8.1±1.9)岁,患者前牙反(牙合),上颌相对于下颌后缩,应用弹性材料制作包绕上颌全部牙齿及部分牙槽骨的夹板式(牙合)垫,加前方牵引矫治反(牙合).结果 弹性夹板式(牙合)垫固位良好,作用力适度.对替牙期骨性反(牙合)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面形改善.SNA平均增大1.9°,ANB角平均增大2.8°.治疗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 弹性夹板式(牙合)垫加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有效,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乳牙反(牙合)是乳牙期最常见的错合畸形,其发病率为8.3%[1]。乳牙反(牙合)多为牙性一功能性反(牙合),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造成面中部的发育受限而发育成为完全的骨性错合[2]。研究表明,多个乳前牙反(牙合)较个别乳前牙反(牙合)更有形成恒牙反(牙合)的趋势,演变成恒牙期AngleⅢ错(牙合)[3]。我们采用传统的活动矫治器为主,对3~5岁乳前牙反(牙合)进行矫正,并跟踪观察至恒前牙建(牙合),探讨乳牙反(牙合)矫治方法与替牙后恒牙(牙合)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西安市儿童乳牙列单侧后牙反(牙合)患病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安市学龄前儿童乳牙列单侧后牙反牙合的患病情况,为单侧后牙反(牙合)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安市三所幼儿园的1408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单侧后牙反(牙合)的患病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西安市儿童单侧后牙反(牙合)的患病率为9.38%,31名(23.5%)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同时伴有前牙反(牙合)的发生,吮指习惯是造成单侧后牙反(牙合)的危险因素之一.结论:单侧后牙反(牙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其发病同吮指习惯有相关性,须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开展型多用途唇弓矫治替牙期的牙性前牙反(牙合).方法:常规磨牙带环,粘着标准方丝弓托槽.然后用0.40~0.45 mm不锈钢丝或澳丝弯制开展型多用唇弓.结果:18例前牙反(牙合)均得以解除,疗程最短者4周,最长20周,平均12周.结论:利用开展型多用途唇弓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取得良好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M"状曲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2例替牙期以牙性为主的前牙反(牙合)患者,应用"M"状曲推前牙向前,通过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观察其上下领前牙移动及上下领骨位置的变化.结果:应用"M"状曲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2至3个月后,前牙反(牙合)得到矫正,后牙建(牙合).上颌切牙向唇侧平均移动4.53mm,下颌切牙向舌侧平均移动1.51 mm,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结论:只要病例选择合适,"M"状曲能获得较满意的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2× 4”矫治技术中弓丝弯制的方法及原理。方法 替牙牙合时期前牙反牙合患者 2 4例 ,使用粗弓丝 ,在其弓丝上弯制各种曲形 ,并根据不同错牙合类型 ,处理各种曲与牙齿、带环关系 ,防止出现磨牙旋转移动等异常。结果  2~ 6个月纠正反牙合 ,2 4例替牙牙合时期反牙合患者得以早期矫治。结论 本方法矫治时间短 ,效果明显 ,操作简单 ,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