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静脉输注高氧液在颌面部组织缺损移植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1例颌面部组织缺损患者采用组织移植的方法修复缺损;术后给予静脉输注高氧葡萄糖液治疗,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SaO2),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比较输注高氧液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输注高氧液30 min、60 min后患者SaO2、PaO2显著上升(均P<0.05),皮瓣愈合良好.结论 静脉输注高氧液可以明显改善缺损修复区组织的血氧供应,对皮瓣移植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改善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6月笔者科室收治的50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均采取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并观察患者术后皮瓣的成活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后,50例患者中49例患者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8%,1例患者治疗失败(占2.0%)。从并发症情况来看,患者术后出现了3例早期局部并发症(占6.0%),发生术后皮瓣危象3例(占6.0%),术后皮瓣危象患者中出现了2例静脉血栓情况,其中1例手术探查抢救成功。前臂桡侧皮瓣成活率97.5%,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成活率80.0%,腓骨肌皮瓣成活率100.0%,背阔肌皮瓣成活率100.0%。随访2年,多数患者外形、功能均满意。结论: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作为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腓骨瓣联合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硬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腓动、静脉为血管蒂腓骨瓣联合小腿外侧皮瓣进行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修复,腓骨用于修复颌骨缺损,小腿外侧皮瓣主要用于修复口底、牙龈、咽侧、颊以及腭部的软组织缺损.结果 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共治疗26例,其中修复恶性肿瘤术后缺损25例,双侧上颌骨缺失1例.术中组织瓣制备顺利,没有出现伤及腓骨血管以及小腿外侧皮瓣的穿支血管的现象.所有移植组织瓣全部成活.其中有1例术后12 h出现吻合动脉危象,经抢救成活;1例术后24 h出现静脉吻合危象,静脉血栓形成,经手术探查,重新吻合静脉后,抢救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修复区外形满意,患者能从事正常的社会活动.结论 腓骨瓣联合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复合组织缺损效果较好.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利用游离组织瓣对27例不同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进行修复.股前外侧皮瓣16例,前臂皮瓣7例,腓动脉肌皮瓣1例,腓骨(肌)皮瓣2例,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1例. 结果 术后发生静脉危象1例,挽救成功,其余26例组织瓣无血管危象发生,完整成活,成活率100%.所有患者获得3~18个月随访,1例术后4个月复发死亡,其余在随访期内均存活.重建的舌外形良好,虽然味觉功能无法恢复,运动功能随切除范围增加而降低,但均能满足发音、吞咽和咀嚼功能需要. 结论 吻合血管组织瓣移植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有效而可靠的方法,为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特别是恶性肿瘤根治术后造成的缺损提供了有力修复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研究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40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缺损部位进行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并统计临床治疗情况、疗效及预后。结果:40例患者,33例皮瓣一次成活,皮瓣成活率为95.00%,1例患者出现血运障碍,经抢救无效皮瓣坏死,1例患者因颈内静脉高压静脉回流受阻,改用胸大肌皮瓣修复;术后出现感染、口腔瘘及口腔积液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50%,经局部加压、切开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后预后良好;术后随访6~12个月,缺损修复后语言及舌体功能尚可,形态丰满,张口度理想,可进普通饮食,但局部肌力下降食物易滞留,需清理;患者大腿供应区伤口均一期愈合,下肢感觉、负重和行走不受影响,且无局部复发者;患者满意度为90.00%。结论:对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进行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其移植成活率高,并发症较低,且可塑性良好,是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游离皮瓣。  相似文献   

6.
传统血氧分析是通过测定氧分压(PaO2)和血氧饱和度(SaO2)判断动脉氧供状况。血氧深入图像分析技术延伸了传统血氧分析的概念,增添血氧状态测定与计算的新参数。并借助计算机分析软件。提供氧摄入、运送、释放的变化情况。使血氧分析从动脉血的氧供分析深入到对组织内的氧供分析。我们采用此技术分析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肺氧摄取、血氧运输、组织氧利用的情况。旨在探索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高氧液对失血性休克家兔动脉血气和血乳酸值的影响,评价其对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效果。方法:制备高渗氯化钠溶液(HS)、生理盐水高氧液(NSO)和高渗氯化钠高氧液(HSO)。30只雄性家兔制备失血性休克模型[于10min内使平均动脉压(MAP)降至40mmHg(1mmHg=0.133kPa),维持60min],随机分为NSO,HS,HSO组3个治疗组。分别按6mL/kg剂量5min内静脉输入NSO,HS和HSO。记录休克前后及给药后心率(HR)、呼吸(RR)、MAP及尿滴(UD),测定休克前、休克60min,给药后30,60,120min时血乳酸(BL)和动脉血气值。最后观察尸肺,测定肺系数。结果:HS和HSO组均显著地改善MAP,HR和UD,降低BL,改善代谢性酸中毒,肺系数明显低于NSO组。HSO与NSO及HS比较,能更显著地降低血BL,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论:HSO较HS和NSO能更显著地降低血BL,提高SaO2和PaO2,对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缺损发生血管危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21年3月笔者医院治疗的256例口腔颌面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血管危象将患者分为危象组(42例)和正常组(2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患者发生血管危象的相关因素。结果:4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患者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其中28例(66.67%)发生于术后24 h内,12例(28.57%)发生于术后24~72 h,2例(4.76%)发生于72 h后,术后发生血管危象抢救总成功率为52.38%;血管危象组患者糖尿病、空腹血糖、放疗史、吻合方式、吻合静脉数、白蛋白、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史、吻合方式为端侧吻合、吻合静脉数<2、白蛋白水平降低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影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经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关键因素(P<0.0...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评价股前外侧组织瓣在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对9例股前外侧组织瓣移植进行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病例分析总结。针对不同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组织瓣类型对缺损进行修复,并对术后效果和供区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近期及远期随访效果满意,供区无功能受限。结论:股前外侧组织瓣组织量丰富,可塑性良好,是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游离皮瓣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吻合器在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4例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缺损患者,静脉采用血管吻合器行端端吻合,动脉采用手工端端吻合,另选取30例同期手工吻合血管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例的静脉吻合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皮瓣成活率。结果:应用血管吻合器行单根静脉吻合平均用时(5.8±1.8)min,明显低于手工吻合平均用时(13.2±2.2)min;两组均无血栓形成,对照组静脉危象发生率为6.67%,与研究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管吻合器在游离组织瓣修复颌面部缺损中应用,静脉吻合操作简单、快捷,吻合质量可靠,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