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怀孕6个多月时按医嘱到医生那里做空腹血糖检查,谁知没多长时间就被通知说我的血糖偏高,接着立刻安排时间让我做糖耐受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3月收治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给予饮食及运动指导的同时,予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控制血糖疗效确切,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和/或睡前口服二甲双胍片在控制2型糖尿病空腹高血糖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病程在6个月以上并已接受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在2个月以上,晚餐后2h血糖〈7.8mmol/L,但凌晨3时血糖〉6.1mmol/L和晨7时空腹血糖〉7.0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40例,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剂量根据血糖调整;B组40例,睡前口服二甲双胍片0.5g;C组40例,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4U加口服二甲双胍片0.5g。治疗14d后,观察各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情况及凌晨低血糖和血糖偏低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但C组与B组相比,更能有效地降低空腹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相比。降低空腹血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生凌晨低血糖和血糖偏低的情况却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空腹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皮下注射4U中效胰岛素加口服二甲双胍片0.5g是一种患者容易掌握的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教育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对确诊为Ⅱ型糖尿病的286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受教育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3例,受教育组至少接受过一个阶段(1个月,每周1次)的糖尿病正规讲座教育,两者患者在教育前和受教育后(4周,6个月)时分别测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受教育组在教育后4周,6个月时血糖控制满意率分别为92.3%,80.42%明显优于对照组60.14%,41.96%(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有利于病人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随访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诊断惠有2型糖尿病并拟定门诊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1名和对照组各39例。干预组患者在确诊后定期随访(包括电话随访),观察时间为6个月,对照组患者诊断后无定期随访。比较2组患者随访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情况。采用t检验及X^2检验。结果治疗6个月后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社区随访干预是将医院健康教育延伸到患者家里的有效手段.指导并督促2型糖尿病患者独立担负起后续指标控制的责任,对患者血糖控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人体成分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提出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ycaemia,IFG)概念后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而2003年底,ADA更是将IFG诊断标准下限值由6.1mmoL/L下调到5.6mmol/L,提高了空腹血糖(FPG)预测糖尿病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生理情况下,血糖经过肾小球过滤,又经过近曲肾小管回收,每分钟可回收13.8~16.6毫摩尔葡萄糖,因而尿中无糖。如果空腹血糖为16.6毫摩尔,只要肾小球滤过压能降到正常最低值,而且肾小球回收功能尚好,则血糖虽高仍不会出现尿糖。这就是肾脏对血糖的调节功能。据统计,当糖尿病空腹血糖〈11.2毫摩尔时75%尿糖阴性;〉11.2毫摩尔时16.5%尿糖阴性。由此可见,尿糖不能真实反映血糖水平。临床上常见血糖尿糖不同步的情况有:  相似文献   

8.
《自我保健》2014,(8):19-19
空腹血糖别〉6.1毫摩尔/升 血糖检测对于判断身体的糖代谢情况及其与糖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体检时常用的血糖检测指标有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空腹血糖是指在早晨6~7点空腹时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是目前临床上诊断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一个检测项目。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8点以后空着肚子抽血,殊不知此时的血糖已经失去了早餐前血糖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2015,(5):61-64
目的旨在探讨腰腹部脂肪抽吸术对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4月6日~10月6日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腰腹部脂肪抽吸术的中心型肥胖女性患者30例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分别采晨起空腹血,进行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检查。结果 30例中心型肥胖患者行吸脂术后3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同时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水平均较术前下降(p<0.05)。结论中心型肥胖患者行脂肪抽吸术可降低自身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同时可致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水平改变,且这种改变有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刘伟 《健康文摘》2010,(9):41-41
1.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患者空腹时的血糖水平。患者在进行此项化验前至少应保证8个小时没有能量摄人,而且不能服用降糖药。一般情况下.从检测血糖的头一天晚上8点开始患者就不应再吃东西.但可以喝水。  相似文献   

11.
由于大多数糖尿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而被确诊时可能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所以,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关键是定期(最好半年一次!)检查空腹和餐后血糖,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9类人群: 1.空腹血糖异常(空腹血糖在5.6-7mmol/L  相似文献   

12.
超重肥胖在中青年中已比较普遍,是2型糖尿病(2TDM)的主要危险因素。200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将空腹血糖受损(IFG)诊断标准从空腹血糖(FPG)下限6.1mmol/L下凋到5.6mmol/L,以提高对2TDM的预测能力。本组资料分析了3766名成人不同年龄、不同体重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肝移植后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院确诊为肝移植后糖尿病的受者,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和他克莫司浓度.结果 共纳入病例44例,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3例未用任何降糖药,7例仅加用瑞格列奈,30例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4例最终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均达到满意疗效.治疗后1、3、6个月时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达标;治疗6个月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达标;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各项指标和血清他克莫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发生5次低血糖反应,最低血糖为3.7 mmol/L,无严重低血糖发生.结论 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可作为肝移植后糖尿病受者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T1D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贵阳市某医院2013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30例T1DM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研究组患儿采用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比较2组患儿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HbA1c、空腹血糖水平及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2组患儿HbA1c、空腹血糖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对照组患儿BMI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BMI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患儿BM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低血糖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7,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儿童T1DM,可降低患儿发生低血糖及体质量增加的风险,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这表明你已经糖调节受损了。按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标准,正常人空腹血糖应低于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7.8毫摩尔/升。如果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则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而这两个阶段之间,即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2小时血糖超标,则为糖调节受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自创性健康危险因素的行为干预与管理在糖尿病前期人群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减低的118例糖尿病前期体检者随机分组,其中实验组58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提供健康干预,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讲座,定期复查及检查的必要性及意义,合理的营养与膳食,减肥,体力活动及运动等方法。对照组仅告知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减低。比较6个月、12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糖尿病前期转归及显性糖尿病发生的情况。结果实施干预措施6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受损恢复正常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P=0.84),糖耐量异常恢复正常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P=0.12),转为显性糖尿病的人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96,P=0.33);实施干预措施12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受损恢复正常及糖耐量异常恢复正常的人数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χ^2=13.34,22.58;均P〈0.01),但转为显性糖尿病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3,P=0.09)。结论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自创性危险因素管理能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胰腺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控制与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0年4月共41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胰腺术后患者平均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术后应用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术后空腹血糖〉8.3mmol/L的患者死亡率、术后胰漏、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7.O%、23.7%、9.7%、15.1%)显著高于术后空腹血糖≤8.3mmol/L的患者(2.7%、11.9%、4.0%、6.6%)(P=0.037、P=0.002、P=0.020、P=0.005)。术后空腹血糖≤6.1mmol/L的患者死亡率和术后出血的发生率(6.2%、8.6%)显著高于术后空腹血糖6.1-8.3mmol/L的患者(0.7%、1.4%)(P=0.023、P=0.011)。术后空腹血糖≤6.1mmol/L的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情况显著增加(7.4%比0.7%,P=0.009)。结论通过术后持续静脉滴注葡萄糖+普通胰岛素治疗可以有效平稳控制血糖,实现围手术期预定目标下的血糖管理。胰腺手术围手术期的目标血糖定为6.1~8.3mmol/L是安全合理的,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减重干预对超重与肥胖成人代谢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减重干预对超重、肥胖成人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在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我院体检社区人群中,人选排除高血压、糖尿病且未曾服用过于预血压、血脂及血糖药物、自愿接受减重干预的超重、肥胖成人共116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壮年组、老年组,对各组实施为期6个月的强化健康教育、膳食、运动管理等综合减重干预措施,分别对干预前后的体质指数(BMI)、体脂率、血压、空腹血糖、口服75g葡萄糖2h后血糖(OGTT 2h血糖)、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测值进行t检验。结果干预后各组BMI、空腹血糖、TG及LDL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各组HDL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0.05);青年组、中壮年组干预后体脂肪率、收缩压、舒张压及OGTT 2h血糖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但老年组干预后体脂肪率、收缩压、舒张压及OGTT 2h血糖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减重干预可有效改善各年龄段超重、肥胖成人的体格及代谢指标,降低肥胖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是超重肥胖人群防病健身安全可靠的有效方法;老年超重、肥胖人群在减重干预的同时应尽早结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腰同与空腹血糖的关系。方法腰围大小根据正常腰围简便计算公式分成6组:〈-5%体质量过低,±5%为正常,〉5%轻度超重,〉10%肥胖前期,〉20%Ⅰ期肥胖,〉40%Ⅱ期肥胖。结果所测人群的腰围只要在公式规定的正专墓丽内,空腹血糖几乎都在正常范围,腰围越大糖尿病、空腹血糖≥7mmol/L比例明显增多(P〈0.001),空腹血糖6.1~6.99rnmol/L及5.6~6.1mmol/L比例也明显增多。结论腰围正常空腹血糖正常,腰围超出正常与糖尿病检出率、空腹血糖升高水平关系密切,腰围超出正常值越大.糖尿病检出率、空腹血糖检出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宜控制在4.4~6.1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4.4~80毫摩/升,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而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39~72毫摩/升.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毫摩/升以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