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自清的《春》是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中的经典之作,也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对本文的解读可谓是汗牛充栋。本文另辟蹊径,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对《春》中的散文语言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鉴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及蕴含的作者情感。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盛名的散文家。在其散文作品中,《背影》、《春》、《荷塘月色》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绿》被节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并对学生的阅读、写作影响重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对朱自清散文特色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朱自清的散文,让我们的学生更有收益。下面结合《背影》、《春》、《绿》、《荷塘月色》等文章,就"情真意浓、精美缜密、清秀纯朴"三个角度,对朱自清散文的主要特色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先生的精短散文《春》,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让你感到韵味无穷,百读不厌,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将《春》的教学目标定为:1.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2.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倡个性化朗读;3.激发学生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热情。为达到这个教学目标,我对于《春》作了一次审美教学的尝试。一、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感知《春》的美情美意《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也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作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争…  相似文献   

4.
《学周刊C版》2017,(13):170-171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佳作,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结构安排严谨,而且意境超群,是一篇引导学生领略语文之美的经典之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春》这篇散文中体现出来的语文的图画美、音韵美、语言美、结构美和情感美。  相似文献   

5.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从语言、结构、修辞、画面、境界五个方面着手,分析《春》一文的艺术特色,以使学生感受文章独到的语言特点,体会字里行间的深厚感情,从而学习由这一篇入手解读散文。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的散文《春》是篇脍炙人口的美文,而人们在赏析《春》的时候,过多地强调了物美,而忽视了其中人物的描写,《春》中的人物描写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7.
所谓“审美”,是指受众在鉴赏包括散文在内的一切艺术作品时产生的一系列审美体验活动——审美认知、审美感悟、情感共鸣等。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诸如朱自清的散文《春》等蕴含着巨大的美感能量:文中所绘之景不仅给学生带来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方面颇具诗情画意般的审美感受,文中所蕴含的作者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的丰富情感等还是熏陶美化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睛感体验的不可替代的文学艺术资源。下面,我们以朱自清的散文《春》为例,谈谈教学时采用多种鉴赏手法引领学生进行审美体验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说明:本文内容适用于学习描写景物的作文。朱自清先生精致的散文《春》在写作构思上能给我们怎样的启迪呢?我们可以多角度地进行分析与理解。一般的分析是这样的:《春》的写作角度可以理解为"盼春"、"绘春"、"赞春"。这样的分析简洁而明晰地点出了《春》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9.
《绿》是朱自清于1924年在温州任教时写的一篇游记散文。这篇散文同《春》、《荷塘月色》、《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样,充分体现了作者为文如同作画的特色。文中用浓墨重彩,工笔细描,酣畅淋漓地画出了梅雨潭那奇异幽美的意境。一、层层深入的描绘作者虽然在文章开头情不自禁地  相似文献   

10.
[案例 ]新编两省一市课改试验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中 ,编选了朱自清先生的《松堂游记》。由于学生们从初中到高中的学习过程 ,已经有了对朱自清先生散文的体验 ,所以我对帮助他们学好这篇游记散文充满信心是毫无疑问的。可是当我自信地站在讲台前 ,轻缓地说出我的要求 :“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把文中你喜欢的内容筛选出来告诉大家” ,却没有得到学生们如以往、如我期望中的热烈应和。甚至目光都是平淡的。凭着对教材对学生的了解 ,我的大脑在快速工作并做出如下分析、反应 :《松堂游记》是朱先生散文中风格别具的一篇 ,既不同于《春》的活泼、朝…  相似文献   

11.
刘兰梅 《湖南教育》2004,(17):26-26
一、课前蓄势: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学生散文欣赏水平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积累生活并大量地阅读,与作者产生共鸣。培养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审美情感。要学会欣赏散文,首先必须学会多“情”善感。教师在平时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大自然,并善于借题发挥,培养学生体验和领悟生活中的美和艺术中的美。如举行春游活动时,教师准备大量写春、写山水、写青春活力的散文让学生熟读,活动中让学生畅谈登山感受,讨论为什么朱自清在《春》中赞美春的活力,为什么我们常将绿色象征希望、将绿叶象征一种奉献精神、将大地象征母亲……这种“观山则…  相似文献   

12.
《春》这篇散文是朱自清在杭州任教时写给学生读的一篇范文。它在作者的散文创作中虽不占有突出的地位,也没有他的代表作《背影》尤荷塘月色》的影响大,但是它却能体现朱自清散文创作的很多特色。  相似文献   

13.
《春》是中学语文散文教学的名篇,整篇散文对春天景物细致描绘,对春天的勃勃生命力礼赞,自从它问世就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有着经久不衰的清香曼韵。为了讲好《春》这篇课文,我们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网络搜索到有关春天的  相似文献   

14.
我喜欢写作,在学生时代就喜欢。现在当了教师,自己写作的时间少了,我就把这种爱好倾注在学生身上,从他们的习作中去感受青春、理想、热情、希望……我的心中充满了快乐。每当一个单元的范文教完后,我便认真设计作文练习方案。譬如我在教完散文后,布置学生以春天为题材,写一篇抒情散文。我先引导学生回顾《荷塘月色》、《长江三峡》、《风景谈》等散文的写作特点,然后让学生考虑扣住“春”字来点示文章题目的神韵。批阅  相似文献   

15.
【背景呈现】为加强写景散文的教学,把《春》《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山中访友》(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等文结合起来考虑,除写景特点比较异同外,引入本文来考察学生对写景散文特点的掌握与运用,以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与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春》是朱自清著名的写景散文。在这篇散文中,作者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事物,紧紧抓住它们在春天独有的特征,以写意传情的笔触,把美好的春天形象生动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7.
秦玉文 《文教资料》2010,(33):14-15
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既要遵循自然规律,又要契合人的心理感受,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春》,将客观写照对象融入主观心灵之中.既如实描写了自然之春。又饱含了作者的内心情感,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本文试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对《春》一文的描写手法进行分析,以揭示此文之所以韵味无穷的内在原因.并与读者共同赏析。  相似文献   

18.
写景散文以描述地理环境、山川风貌、名胜古迹为中心,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朱自清的《春》;咏物散文是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中,借助联想表达情感,如茅盾的《白杨礼赞》。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要上出这篇文章的韵味,确实需要语文老师下一番功夫。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正确处理了四个优化,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优化课堂情境。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而营造这种氛围的方法又多种多样。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情美境美。如何让学生一开始就走进这种美的境界中去呢?我借助电教手段,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课文配乐朗诵录音。学生很快就被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语言所吸引。情感受到熏陶,情绪也被逐渐调动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还不时地随课文内容出示彩…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而教案设计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本文是我对初一课文《春》教案设计及运用。《春》是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对这篇课文我的教学构想需要达到以下目标:一、引导学生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二、让学生初步掌握散文结构,并能模拟该文结构学写散文。三、启迪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力和作文选材能力,懂得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并运用。在准备教案前,我查阅了几个不同版本关于这篇课文的点评资料,发现这些教案虽然风格各异,但教学模式均属单一的注入式,仅体现教师的单方行为而缺失学生的参与。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