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火驱采油技术是一项热效率较高、节能效益明显、生产成本较低的采油技术,与其他开发方式相比,采收率可达50%~70%,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新疆油田在红浅1井区老区开展了直井火驱先导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文章从国内外稠油开发技术、火驱采油的关键技术、新疆油田红浅1井区火驱先导试验地面工艺技术、地面系统运行情况、取得的认识等方面对该先导试验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华北油田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含油气断块规模小、分布零散,部分井油稠、出砂严重,地面环境条件复杂,常规采油及地面工艺难以适应。为了推动该油区开发建设工作,通过开展技术攻关、先导试验,逐步形成了限砂冷采、人工举升、地面集输、稠油处理、井点拉气、简易注水等6项配套技术,从而打开了开发建设新局面。文章介绍了这些配套技术的应用条件、具体措施及应用效果,指出复杂小断块的开发建设中采油、地面工艺技术的选择与集成,必须因地制宜、突出单井(或井组)个性化、简易实用灵活、便于管理的原则,才能取得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雅君 《石化技术》2023,(7):110-112
针对海上油田采油工艺技术问题,对海上采油工艺类型进行分析,对目前海上采油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对海上采油工艺优化方向进行研究,为推动我国海上采油工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疏松砂岩油藏膨胀筛管裸眼防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利海上新区产能建设区块今后面临的油藏大多是原油粘度高、油层薄的低品位油藏,为提高海上油井单井产能,提高低品位油藏开发效果,开展了提高油井产能防砂工艺研究。膨胀筛管裸眼防砂是在同一井眼机械防砂后油井内径和泄流面积最大的防砂工艺,能够大幅度提高油井产能。埕岛油田开展了疏松砂岩油藏膨胀筛管裸眼防砂技术先导试验,比邻井平均产能提高131%,含水仅为邻井的40%,为提高海上低品位油藏开发效益,加快海上采油速度做了成功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油、采气工程技术是实现油气田开发方案的重要手段,是决定油田产量高低、采油速度快慢、最终采收率大小、经济效益的优劣等重要问题的关键技术。分析了我国采油工程技术发展的5个阶段和各自的工艺技术状况,介绍了与我国油藏相适应的12套采油工艺配套技术,对发展采油工程的基本做法及技术政策作了说明,指出了采油工程技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渤海油田稠油资源丰富,多元热流体吞吐与蒸汽吞吐等热采技术试验效果较好,但需采用注采两趟管柱予以实现,导致热采开发成本较高。鉴于此,通过举升工艺优选、管柱设计、井下关键工具设计、专用井口装置设计及地面配套工艺优选等研究,形成了海上油田稠油热采井注采一体化工艺技术,实现了海上油田稠油注采一体化领域从0到1的突破。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所用工具耐温性好,工作筒与机械式安全阀配合良好,打开灵活;工作筒下入顺利,内泵筒插入密封耐压20 MPa,符合技术要求。一体化工艺技术实施的总费用相比目前工艺降低幅度达60%,有助于实现海上稠油油田的规模化热采开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采油工艺研究院作为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工程工艺技术支撑单位,承担着油田勘探开发工程工艺技术规划、钻井完井、采油工艺、地面系统等工艺方案研究编制和钻井、完井、采油等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8.
《石油科技论坛》2005,(4):F0003-F0003
新疆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院始建于1965年,现已发展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技术力量雄厚、试验装备齐全,有较强研究手段,集采油(气)工艺技术研究开发与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油勘探》2007,12(2):F0003-F0003
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技术研究院隶属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低渗透油气田研发中心。主要从事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采油(气)工艺、油气井增产工艺、油气田防腐与治理技术研究、油气田化学、井下工具研发、钻井工程设计以及采油(气)工程方案编制和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
针对格鲁吉亚国家十二区块塔里巴尼油田的油井出泥砂严重的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循环采油的工艺技术,该技术对于采油过程中出泥砂严重的油井起到了很好的预防作用,通过现场试验、应用延长了油井的维修周期,大大降低了维修井的费用,并在该油田推广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文中介绍了该油田的油井出泥砂的原因和对采油的危害、过去在采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循环采油技术工艺的试验、流程和所用设备的工作程序、技术参数以及现场实施应用等。  相似文献   

11.
南海西部油田已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在实现稳产上产的过程中面临老油气田增产挖潜、海上新领域(高温高压、深水)气藏开发难度大以及海上低品位储量动用困难等问题。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以老油气田增产挖潜、新领域高效开发以及低品位储量有效动用为核心的南海西部油气田上产关键技术系列,推动了南海西部油气田稳产上产。进一步深入分析南海西部油田在老油气田提高采收率、超高温高压低渗气藏有效开发方面仍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对应的技术发展方向,加强相关技术储备,从而为南海西部油气田高效开发及提高采收率奠定坚实技术基础,为其他区域油气田稳产上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国海上低品位稠油开采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上油田稠油开发由于井距大、井网不完善、平台空间小、吊装能力和作业能力有限,以及海上健康安全环保要求高等条件限制而面临巨大的挑战,采用有效的开采技术来开发动用海上低品位稠油储量显得尤为迫切。介绍了国内外低品位稠油开发技术概况,对我国海上油田稠油开发技术进展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海上常规稠油开发在油田开发综合调整技术和稳油控水技术方面取得了成功,尽管开发开采中还有很多技术问题,但已逐步建立起了可行的技术系列;而海上低品位稠油采用常规冷采、出砂冷采、化学吞吐等方法开采都难以取得较好效果,现正在探索热采开发技术。开辟了热采先导试验区进行现场试验研究,以期为海上油田低品位稠油开采寻找到具体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科技攻关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承造 《石油学报》2020,41(12):1445-1464
石油和天然气是全球和中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石油工业的生存发展是由油气资源、市场、技术和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要素决定的,其中,技术进步是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油气生产消费大国,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的发展也高度依赖石油科技的进步。中国石油工业已形成了先进完整的理论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体系,支撑了油气产量持续稳产和增产。未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期,石油工业必将面对重大挑战与新的技术需求,大力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发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勘探开发理论技术,支撑油气产业发展,保障国家油气能源安全。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在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技术需求包括:①满足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油气需求和保障油气供应安全,这当中必须加大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同时进一步扩大全球及"一带一路"油气投资与生产;②实现中国石油长期稳产2×108t/a以上;③实现中国天然气产量上升至3 000×108m3/a并长期稳产;④发展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先进技术与装备;⑤形成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中国石油工业上游未来的科技攻关方向和研发重点包括:①先进的石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②大气田勘探与复杂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③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④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及装备;⑤"一带一路"油气勘探开发技术;⑥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4.
贾承造 《石油学报》2021,41(12):1445-1464
石油和天然气是全球和中国最重要的一次能源。石油工业的生存发展是由油气资源、市场、技术和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等要素决定的,其中,技术进步是最活跃和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油气生产消费大国,中国石油工业上游的发展也高度依赖石油科技的进步。中国石油工业已形成了先进完整的理论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体系,支撑了油气产量持续稳产和增产。未来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期,石油工业必将面对重大挑战与新的技术需求,大力实施国家创新战略,发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勘探开发理论技术,支撑油气产业发展,保障国家油气能源安全。中国石油工业上游在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技术需求包括:①满足中国未来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油气需求和保障油气供应安全,这当中必须加大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同时进一步扩大全球及"一带一路"油气投资与生产;②实现中国石油长期稳产2×108t/a以上;③实现中国天然气产量上升至3 000×108m3/a并长期稳产;④发展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先进技术与装备;⑤形成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中国石油工业上游未来的科技攻关方向和研发重点包括:①先进的石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②大气田勘探与复杂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③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④海洋及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及装备;⑤"一带一路"油气勘探开发技术;⑥新一代石油工程服务技术装备和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5.
全球深水油气资源丰富,勘探不断取得重大发现,国际大石油公司争相在这一领域施展技能,逐步把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推向更高的阶段.近几年,深水储量、产量双双攀升,在海洋油气储、产总量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大型深水装置需求旺盛,研发、建造活跃,深水勘探开发能力已成为国际一流大石油公司的重要标志之一,深水技术成为全球油气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我国南海深水资源也很丰富,中国石油集团应加快发展深水业务,为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做出新贡献,建议:制定中长期油气开发计划,实施国际化海洋资源战略;组建专门机构发展业务,提升战略地位;与国际大石油公司、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建立战略联盟;重视技术创新和超前储备;制定海洋人才计划、加快人才培养等.  相似文献   

16.
袁士义  王强  李军诗  韩海水 《石油学报》2021,41(12):1623-1632
在跟踪调研全球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及应用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国外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历程及CO2驱、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烃气驱、顶部注气重力驱、空气驱等矿场成功应用实例和对中国发展气驱的启示。对中国以陆相沉积为主的油藏10余年CO2驱(CCUS)、顶部注烃气驱、减氧空气驱等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领域形成的特色理论、关键技术和矿场试验进行了总结研究。参照美国注气技术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适宜气驱的油藏类型及潜力、气源及注入方式、配套技术发展、试验类型及成效,明确了中国注气技术已处于从工业试验向工业化规模推广应用发展的关键阶段,未来5~10年有望上产至年产油(500~1000)×104t,将发展成为中国继热采、化学驱后最重要的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对中国原油稳产将起到重要保障作用。同时分析了中国注气技术发展尚面临油藏条件、试验类型和规模、气源供给、配套技术及成本、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问题,从国家和各大石油公司层面给出了加快气驱关键技术攻关试验及有效规模应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士义  王强  李军诗  韩海水 《石油学报》2020,41(12):1623-1632
在跟踪调研全球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及应用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国外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历程及CO2驱、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烃气驱、顶部注气重力驱、空气驱等矿场成功应用实例和对中国发展气驱的启示。对中国以陆相沉积为主的油藏10余年CO2驱(CCUS)、顶部注烃气驱、减氧空气驱等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领域形成的特色理论、关键技术和矿场试验进行了总结研究。参照美国注气技术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适宜气驱的油藏类型及潜力、气源及注入方式、配套技术发展、试验类型及成效,明确了中国注气技术已处于从工业试验向工业化规模推广应用发展的关键阶段,未来5~10年有望上产至年产油(500~1000)×104t,将发展成为中国继热采、化学驱后最重要的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对中国原油稳产将起到重要保障作用。同时分析了中国注气技术发展尚面临油藏条件、试验类型和规模、气源供给、配套技术及成本、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问题,从国家和各大石油公司层面给出了加快气驱关键技术攻关试验及有效规模应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海上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少井开发"与"建立有效注采"之间的矛盾、"高效动用"与"波及程度低"之间的矛盾、"高速开发"与"注采不平衡"之间的矛盾,通过理论分析与室内实验,对其有效开发技术突破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实施有效注采、少井多控、持续能量保持和高效储层改造等方法,逐级化解了以上3项基本矛盾,建立并形成了一套海上低渗透油田有效开发技术突破方法,对于海上低渗透油田先导试验区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肖宇  汪本武  代齐加 《海洋石油》2021,41(1):97-100
事故工况下,火炬放空系统保证了可燃气体的安全放空燃烧。在正常工况下,为满足油田生产工艺流程稳定运行要求,火炬放空气不可避免地产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受海上油气田空间狭小等因素影响,已有的陆地放空气回收技术不能满足应用要求。现有的放空气回收技术,主要围绕工艺处理产生的低压气展开,包括在气田应用的低压闪蒸气回收技术和油田使用的压缩机、增压射流装置低压气回收技术,这些技术有效地回收了低压气,但低压气不是火炬放空气的全部来源。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和低碳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放空气整体回收这一课题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相关技术也在海上平台取得了应用。放空气整体回收技术起步较晚,根据海上油气田特点和放空气回收存在的难点,对该项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