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张东旭  张嘉琳  孔春晓  陈雷 《建筑科学》2021,37(10):75-80,88
本文分别选取辽宁及周边地区汉传和藏传佛教的4座代表性寺院,通过录制寺院内声音分析其物理和心理声学参数,实测佛寺声场找出室外院落及大雄宝殿室内的声场特征,发放调查问卷找出人对两类寺院内声环境评价规律,从声音、声场和声环境评价3个方面来对比汉传和藏传佛教寺院声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在声音方面藏传佛教诵经声起伏变化较大,汉传佛教法器声更加平稳和缓;在声场方面城市型汉传佛寺平常日的院落声级全天变化幅度较小;在寺院声环境评价方面,受访者对藏传佛寺的声环境满意度更高,且山林型佛寺的满意度优于城市型.  相似文献   

2.
陈蔚  张曦 《室内设计》2014,(6):64-69
藏传佛教建筑以寺院著称,寺院多 维地反映着藏族的文化和历史。各个藏区的 藏传佛教寺院都有其固有的特色,四川康巴 藏区寺院建筑在其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单 体造型、建造技术以及色彩装饰等方面就 有独到之处。这一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 或多或少的体现了汉地传统建筑风格。文章 从惠远寺着手探讨如何将汉传佛教寺院建 造风格与技术应用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中, 以期对研究整个康巴藏区建筑物质形态提 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沈阳地区汉传佛教寺院现状调研,选取6个重点寺院进行测绘及历史资料收集,分析这些寺院的环境选址、规划布局、建筑类型、建筑的尺寸比例等要素,并与其他地区典型的汉传佛教寺院进行对比,总结沈阳地区汉传佛教寺院的特征,最后运用Ecotect软件对寺院内风环境进行模拟分析。研究成果可为今后沈阳汉传佛教寺院的保护、修复、重建等工作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沈阳市内最有代表性的"四塔四寺"为例,对沈阳藏传寺院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佛寺空间布局、主要建筑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将"四塔四寺"与沈阳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及其他地区的藏传佛寺进行比较,寻找沈阳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空间与内外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5.
陈明松 《园林》2008,(7):24-24
宗教是人类的一种重大的文化现象.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形成三大支派: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国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又形成中国的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6.
来瑞鹏  张东旭  陈沈 《建筑科学》2020,36(2):113-118
本文以吉林省内6座典型汉传佛教寺院声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梳理了该地区汉传佛教寺院的历史和分布概况,然后采用问卷调研和现场测量相结合的方式,探究了佛寺的声环境现状,并分析了声场评价与声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最后使用ODEON软件建立佛寺庭院声学模型,分析了空间要素对庭院声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佛教从两汉之际开始传人中国,佛教之于我国虽是舶来品,发展却盛于其发源地印度。佛教流派按区域分为以下三派:南传佛教、汉传佛教以及藏传佛教。我国主要的佛教派别是汉传佛教,以及藏传佛教。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其建筑形式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佛教建筑的演变已经挣脱了原有的桎梏,已经不能用原有的形制来看待现有的佛教建筑.其建造工艺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格鲁派与蒙古右翼建立官方联系后,大召寺成为在蒙古土默特部建立的第一座格鲁派寺院,在蒙古宗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正殿建筑形态是蒙古地域汉藏结合式召庙殿堂形式的伊始,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随着藏传佛教在蒙古各部的广泛传播以及各地寺院的广泛兴建,这种建筑衍生出丰富的形态,成为蒙古高原宗教建筑艺术中的突出代表,针对大召汉藏结合式正殿建筑艺术的解读对蒙古地域宗教建筑发展史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佛教建筑的选址相地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结果,力求达到自然、环境与宗教需求的统一。本文以汉、藏传佛教的寺院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影响佛教寺院选址相地因素方面,对汉、藏传佛教寺院建筑进行了初步地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杨尘  许砚梅 《城市建筑》2014,(30):298-298
佛教建筑的选址相地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结果,力求达到自然、环境与宗教需求的统一。本文以汉、藏传佛教的寺院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影响佛教寺院选址相地因素方面,对汉、藏传佛教寺院建筑进行了初步地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席力图召是清代漠南蒙古有影响力的寺庙,在蒙古宗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席力图召汉藏结合式大经堂的资料查阅及田野调研,并对其建筑艺术进行解读。大经堂建筑是受西藏五世达赖时期格鲁派寺院建筑及装饰影响下的产物。同时,由于席力图呼图克图在漠南蒙古宗教地位的崇高,在大经堂建筑中融入了诸多政治、民族寓意的高等级装饰,使这座大经堂成为了蒙古汉藏结合式殿堂的经典作品,对蒙古地域藏传佛教建筑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五台山佛寺彩画是晋系风土建筑彩画(即与风土建筑结合的传统彩画形式)的重要类型,因施于五台山佛寺建筑而成为一种典型的佛教彩画。彩画分布于山西省北部,以五台山佛教寺院群为中心。  相似文献   

13.
张昕  陈捷 《华中建筑》2011,(10):156-159
世界文化遗产地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该地区长久以来形成了服务于周边佛教寺院群的诸多匠作门类.典型者如石作,在华北乃至中国北方地区均属首屈一指.此类技艺既是现有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文化遗产地风土特色的保持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该文首先通过动态的实证分析与比较研究,初步理清出五台山...  相似文献   

14.
正五台山佛寺彩画为我国北方地区典型的风土彩画,因明末至清代前期的大量敕建活动而较多的受到官式彩画的影响。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五台山逐渐形成了与佛寺建造相应的匠作区域。佛寺彩画受到源自官方营建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体现出雅、圣、俗相间,古今相通,贴近生活的特征。其驳杂的题材、模糊的派系则成为风土彩画多元性的表现。1匠作区域与影响范围五台山的总体范围乃以五台山佛教寺院群为核心,横跨晋冀两省的山脉体系,涵盖山西省的繁峙、代县、  相似文献   

15.
广仁寺是陕西省境内现存唯一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也是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清代皇家寺院。广仁寺作为藏传佛教在内地传播的历史实物见证,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对藏传佛教在内地的发展和民族团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在对寺院建筑实地测绘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史资料,对广仁寺规划布局和殿堂建筑形制方面作一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包头藏传佛教建筑与传统藏传佛教建筑相比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集中表现在建筑风格上。这里既有传统藏式风格建筑,又有中原汉式建筑风格,还有将两种风格有机整合在一起独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汉藏合璧的建筑风格,该文将包头保存相对完好的藏传佛教寺院的六座汉藏合璧建筑风格藏传佛教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从建筑的平面形制与立面风格两方面探究其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17.
大理地区现存的佛塔多为汉传佛教的密檐塔,其次为喇嘛塔,始建于南诏国时期。整个大理地区所流传的佛教主要为汉传佛教和阿吒力密教,其次为藏传佛教,三种佛教并存发展,形成大理地区独特的佛塔文化。该研究对大理地区佛教及佛塔的发展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并选取大理地区五个具有代表性区县的现存佛塔为研究对象,对其形制与特色具体分析研究,以解析大理地区三种佛教共存影响下佛塔呈现出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25)
白居寺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在壁画、色彩和建筑风格上充分体现了后藏地区寺院建筑的典型样式,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大型建筑群,有"西藏塔王"之称。  相似文献   

19.
建筑是文化的反映与表现形式,西藏佛教建筑更是藏传佛教文化的的典型代表以及物质空间与佛教文化结合的范例。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藏传佛教的发展到达顶峰,同时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也逐步成熟,有了自己较成型的建筑形制。可称之为佛教寺庙建筑的繁荣期。选择在此时期对佛教寺院中的殿堂进行空间文化分析,探索佛教文化所赋予西藏佛教建筑空间的内涵性,为西藏地域性建筑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0.
肖迦煜  黄凌江 《华中建筑》2020,38(2):114-118
藏传佛教寺院是一种以僧侣聚居和信众朝拜为主要功能的传统聚落形式。作为一种具有宗教属性的特殊聚落,为更清晰地揭示藏传佛教寺院空间的结构特征和演变规律,该文以藏传佛教的典型寺院代表,西藏四大寺之一格鲁派寺院——色拉大乘寺为例,在已有定性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空间形态的量化和空间句法结合的量化解析方法,结合边界、重心等量化分析要素,对寺院的空间形态特征以及形态核心的分布进行定量的解析,发现藏传佛教寺院空间布局形态的一般规律,同时找出了在其整体空间形态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起到实际影响作用的几个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