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前交叉韧带(ACL)胫骨附着处的解剖形态学特点,并探讨ACL胫骨附着处测量值埘选择ACL重建方式的意义.方法 对10例福尔马林处理的成人膝关节标本进行解剖.在屈伸膝关节时根据ACL纤维张力区分前内束和后外束,然后从胫骨附着处切断韧带,用Photoshop软件测量附着处的相关数据.结果 ACL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功能束,即前内束和后外束;胫骨附着处的形状不规则,可分为倒三角形、椭1形及四边形三种;ACL胫骨附着处的前后径与横径分别为(17.89±2.44)mm、(13.85±1.79)mm;前内束和后外束胫骨附着处的面积分别为(101.18±32.28)m㎡、(77.61±19.86)m㎡;两束中心点连线的距离为(8.03±1.51)mm.结论 本研究改进的数字图像测量方法是一种既实用又廉价的测量方法;ACL胫骨附着处测量值可作为选择ACL重建方式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前交叉韧带重建张力的设置主要依靠外科医生的经验。为提高膝关节恢复治疗中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张力的有效性和适应性,本文建立具有松弛特性的侧向力学测量模型,设计前交叉韧带在线刚度测量系统,提出"术前检测,术中参考"的新方法。本文选取20个绵羊膝关节进行膝关节稳定性测试,分两组进行前外侧入路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对比实验,第一组手术医生常规流程进行术中检测;第二组使用前交叉韧带在线刚度测量系统在术中进行检测;之后对上述两组进行术后稳定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测量的张力精度为(-2.3±0.04)%,位移误差为(1.5±1.8)%,术后对两组进行前向稳定性、内旋稳定性和外旋稳定性测试,结果均优于术前(P <0.05),但使用该系统的一组更接近术前膝关节测量指标,且与经验丰富的医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最终,期待本文建立的该系统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判断手术过程中的前交叉韧带重建张力,有效提升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结合MRI对前交叉韧带(ACL)有关数据进行测量,为临床上ACL相关手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9具甲醛固定的无膝关节损伤的正常成人标本(左右两侧膝关节共18例)及15例膝关节MRI体检者的影像资料(影像结果均显示ACL正常),分别对其ACL宽度、长度,股骨止点到股骨外侧髁后缘的距离,胫骨止点到胫骨平台内侧水平距离,胫骨止点到胫骨平台外侧水平距离进行测量。结果 MRI测量的ACL长度、宽度,股骨止点到股骨外侧髁后缘的距离,胫骨止点到胫骨平台内侧水平距离,胫骨止点到胫骨平台外侧水平距离均短于标本测量的相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MRI测量ACL所得的数据普遍小于实际测量数据,仅可以作为临床操作参考,仍然需要寻找规范化、精确化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四象限分区法在测量国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多纤维束动态受力分析中的应用;并探讨了膝关节活动中ACL多纤维束动态力学特性。方法采集8侧正常国人膝关节标本,评估标本完整性后向ACL胫骨止点中心做斜行骨隧道,游离ACL胫骨侧止点,以四象限法平均分为4个区:1区,后内区;2区,后外区;3区,前外区;4区,前内区。将4个区的附着纤维束分别连接至自制"膝关节交叉韧带测力计"传感器上,连接系统后分别在膝关节屈曲90o位和伸直0o位将ACL各纤维束张力调零后测量膝关节4自由度(屈伸、内外翻、内外旋、前抽屉试验)内各纤维束的动态受力变化。结果2区和3区纤维束在由屈至伸的过程中所受张力逐渐增大,2区纤维束最大为22.52N±8.60N(30o),3区纤维束最大为13.98N±3.47N(0o);3区和4区纤维束在由伸至屈的过程中张力逐渐增大,4区纤维束最大为14.68N±5.29N(90o),3区纤维束最大为9.84N±5.06N(60o)。所有纤维束在外翻、内外旋、前抽屉试验中张力增加。内翻试验中所有纤维束张力增加不明显,1区纤维束在3个膝关节自由度内张力变化不明显。结论膝关节伸直过程中受力承担最大作用的纤维束主要分布在ACL胫骨止点后外分区内,屈曲位的主要承力纤维分布于前内分区,前外分区则有以上两种纤维束的附着,可能为ACL纤维束中动态受力连续变化的中转部分所在位置。四象限分区法测量ACL多纤维束动态受力有助于利用标准分区方法了解ACL多纤维束动态受力连续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深入探讨ACL多纤维束连续动态受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及后交叉韧带(PCL)的损伤,在膝关节外伤中较为常见,常可导致膝关节功能受限,膝关节不稳,严重者可致退行性膝关节疾病.  相似文献   

6.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损伤后前交叉韧带(ACL)手术重建是膝关节重获稳定性的重要手段,ACL重建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便是移植物隧道的选择,特别是股骨侧隧道的选择对重建术后膝关节的稳定性及功能康复起到关键作用。目前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目前逐渐成为主流的韧带重建技术。单束ACL重建时,股骨侧隧道内口定位点的选择是随着ACL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以及手术技术的提升不断变化的,每种技术都有其产生的背景、优势与不足,最佳的股骨隧道内口位置的选择一直有不同观点。本文就单束ACL重建技术中股骨侧隧道内口定位点的演变及进展做一综述,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挤压螺钉固定自体髌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挤压螺钉固定自体骨 髌韧带 骨 (B PT B)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术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 :对正常和挤压螺钉固定自体B PT B移植重建ACL术后状态的 6例新鲜尸体标本 ,进行膝关节屈曲 15°、3 0°、90°胫骨前移刚度和屈膝 90°胫骨前移强度测试。结果 :挤压螺钉固定自体B PT B移植重建ACL术后 ,膝关节成屈曲状态时胫骨前移刚度明显大于正常状态 ;强度则明显小于正常状态 ,约为其3 2 %。结论 :挤压螺钉固定自体B PT B移植重建ACL术后可早期开始非负重功能锻炼 ,肌力锻炼以闭链训练为宜。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与后交叉韧带粘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研究了10具新鲜成人尸体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的拉伸力学性质和粘弹性力学性质,对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进行单向拉伸实验,得出了破坏载荷,强度极限、最大应变、伸长比、弹性模量.对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进行应力松弛,蠕变实验,得出了应力松弛、蠕变实验数据和曲线.对实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了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蠕变函数,以回归分析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得出了回归系数,很好的拟合了实验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前交叉韧带的拉伸强度极限、最大应变等大于后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7200s应力松弛、蠕变量小于前交叉韧带.  相似文献   

9.
鼠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和内侧付韧带的损伤拉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是为了观察鼠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和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在拉伸损伤后的病理变化.股骨-ACL-胫骨和股骨-MCL-胫骨复合物取自20只雄性Wistar大鼠,复合物拉伸应变分别为10% 或20%,拉伸时间分别为10 min或30 min.将拉伸后的样本于10%的福尔马林中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分别进行奥新兰-PAS及HE染色.结果发现未拉伸的对照组, ACL基质较MCL者含有更多的黏多糖; 当拉伸应变为10%时,ACL的大部分细胞被拉长呈纺锤形,并出现细胞核固缩,时间越长,核固缩现象越严重,MCL除细胞核改变外还伴有胶原的损伤;当拉伸应变为20%时,ACL出现核溶解及胶原撕裂,而MCL在拉伸不到20%时自胫骨连接处撕脱.拉伸后的 ACL和MCL样品从外观上依然完好而在显微镜下可明显看到细胞或胶原的损伤.韧带拉伸损伤首先发生于韧带细胞,进一步的拉伸会扩展到胶原纤维,细胞的严重受损对韧带的修复极其不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前交叉韧带重建(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CLR)术后短时间内移植体黏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6只雄性新西兰兔,以跟腱为移植体制作单侧膝关节ACLR动物模型。ACLR术后15 d将实验兔安乐死,取出移植体、健康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和跟腱。测量移植体的截面积,分别进行0.1、1 MPa平衡条件的蠕变实验,并计算黏性系数,总结移植体的黏性变化规律,与健康ACL进行对比。结果 移植体的截面积在手术后15 d内缓慢上升。ACL与移植体的黏性呈非线性变化。在不同应力下,黏性系数有较大差异。移植体黏性系数随ACLR术后时间呈下降趋势,但在低应力下更明显。结论 本文建议,ACLR术后早期康复过程中,应使用助行器,降低步频,并避免踢、踹等对关节冲击的运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同时断裂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0例膝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一期重建ACL和PCL的疗效情况。观察手术前后免疫学指标的变化和膝关节局部反应。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编制委员会分级评估标准(IKDC)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未见排斥反应与感染。2例患膝前区疼痛,其余未诉不良反应。IKDC评分术后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90.3±6.7)分,与术前(35.4±7.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LARS人工韧带关节镜下联合一期重建ACL、PCL有良好的手术疗效,可避免自体移植物取材后造成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后的研究多集中于软骨、后外侧结构及关节的松弛度等方面。 目的:观察后交叉韧带断裂对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生物力学的影响。 方法:取12具正常成人新鲜尸体膝关节标本,在200 N载荷下,测试膝关节屈曲0°,30°,60°,90°位时,内、外侧副韧带中点的应变,后将12具标本的后交叉韧带全部切断再进行相同的测试。 结果与结论:膝屈曲0°和30°位时,后交叉韧带断裂前后内、外侧副韧带中点的应变均为压应变,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膝屈曲30°~90°位时,内侧副韧带中点的应变随着角度增加而逐渐增大;膝屈曲60°和90°位时,后交叉韧带断裂后拉应变较断裂前明显增大(P < 0.05),其中内侧副韧带中点的应变均为拉应变,而外侧副韧带中点的应变在后交叉韧带完整情况下膝屈曲60°时为压应变。说明后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对30°内的膝关节运动无明显影响,但是随着屈曲角度的增加,内、外侧副韧带受到的影响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3.
非接触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特点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交叉韧带断裂是膝关节最常见运动损伤之一,大部分是非接触性原因造成的。理解前交叉韧带受力和损伤机制对预防和治疗损伤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特点及其受力和损伤机制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下肢矢状面的生物力学是前交叉韧带受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如较小的膝关节屈角,较大的地面反作用力,较大的股四头肌力。其中较大的地面反作用力引发较大的股四头肌力和胫骨近端向前的拉力从而增加前交叉韧带负荷。较小的膝关节角合并较大的髌韧带与胫骨夹角和前交叉韧带倾斜角会增大韧带负荷。交叉韧带并不是承受膝关节内、外翻和内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和自体肌腱移植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0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对照组采用自体肌腱移植,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KDC评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Lysholm及Tengner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Lysholm及Tegner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同种异体与自体肌腱重建ACL及PCL的疗效相近,是重建ACL及PCL良好的移植物。  相似文献   

15.
背景:以往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手段是移植重建,最常用的移植材料为自体的骨髌腱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但由于此类移植物存在取材区并发症及韧带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近年来人工韧带的研究受到重视。 目的:认识膝关节交叉韧带的结构及血供特点,以及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后人工韧带重建治疗机制与临床应用特点。 方法:①分析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的组织结构,功能学特点以及血供差异。②分析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类型及生物力学机制。③分析修复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材料学分类及特点。④分析人工韧带修复后影响关节稳定性的因素。 结果与结论:修复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时,应首先考虑到前、后交叉韧带的功能及血供情况,选择合适的重建物,使重建时过程简化,操作简单,重建材料的组织相容性较好,达到修复后的解剖与功能的双重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后外束股骨止点的解剖测量,找到确定前交叉韧带后外束股骨止点的简单可行的方法,为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中的骨道定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解剖20例新鲜膝关节标本(25~45岁)。在屈膝90°位,测量前交叉韧带后外束股骨止点中心点距股骨髁间窝外侧壁前方、后方和下方软骨缘的距离,再对测量数据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前交叉韧带后外束股骨止点中心点距离股骨前方软骨缘(8.74±1.39)mm,距离后方软骨缘(8.69±1.57)mm(P =0.926)。后外束止点中心点距离股骨下方软骨缘(5.06±0.77)mm。结论膝关节屈膝90°位时,前交叉韧带后外束的股骨止点中心点位于股骨髁间窝外侧壁,距离下方软骨缘5mm,距离前方和后方软骨缘的距离相等。在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的手术中,应用本研究的结果能够简单、快捷地确定前交叉韧带后外束股骨骨道位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有限元方法比较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完整与缺失的骨关节炎患者单髁关节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术后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分析ACL缺失对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的运动和应力的影响。方法根据膝关节CT、MRI图像,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逆向工程技术重建活动衬垫单髁假体,加载入该正常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不同屈膝角度(0°、30°、60°、90°、120°)加载载荷,观察在ACL完整(ACL-intact,ACLI)和缺失(ACL-deficiency,ACLD)情况下,膝关节的最大接触压和位移程度。结果 UKA-ACLI与UKA-ACLD模型在膝关节屈膝各角度,各部位(外侧股骨软骨、胫骨软骨、半月板、股骨假体、胫骨假体、衬垫)最大应力无明显差异,ACLD模型在膝关节屈膝0°和30°位前后位移明显大于ACLI模型,在膝关节屈膝0°位股骨相对内旋减小,在膝关节屈膝30°位股骨相对外旋增加。结论标准位置假体植入情况下,ACL缺失并不会导致UKA术后应力异常增大,会导致在膝关节伸直位时位移增加。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运动损伤和交通创伤的不断增多,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发生率呈不断升高趋势,在一般人群的发生率每年约为3/10万~([1])。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因其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在胫骨的附着点,所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移位容易造成前交叉韧带功能丧失,常伴有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治疗不当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残疾,给患者的  相似文献   

19.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而严重的运动创伤之一。ACL撕裂引起膝关节不稳,治疗不当将严重影响运动能力或丧失运动能力。ACL损伤修复重建一直是骨科和运动创伤领域内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移植替代物选择、移植物的固定、术后的康复计划等等,移植物的固定问题包括找到放置移植物的理想位置及移植物末端的固定,后者又包括移植物的机械固定以及骨腱间的生物学固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前交叉韧带力学特性对膝关节有限元模拟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基于医学图像数据重建包含主要解剖结构在内的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考虑韧带的横观各向同性特性;用同一种韧带本构方程对3种不同前交叉韧带应力应变力学实验曲线进行参数拟合,对比不同的前交叉韧带力学参数对膝关节运动学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不同的前交叉韧带力学特性会得到不同的膝关节位移结果,前交叉韧带内的应力及应变大小有很大变化,但分布的趋势基本相同。结论选取不同前交叉韧带力学特性曲线会影响膝关节有限元分析的仿真结果,今后在关节组织力学性能的设置、模型的构建及验证中要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